是四川西北部首條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
久馬高速查針梁子隧道施工現場。
久馬高速多美林卡特大橋效果圖。
(四川交投藏高公司供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曹菲攝影報導
10月27日上午8點20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馬爾康出發,沿著汶馬高速行進約40公裡後抵達王家寨互通,這裡是G0615線久治(川青界)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簡稱久馬高速)的終點,也是全線5個控制性工程之一。
近期,久馬高速已實現全面實質性開工建設。未來兩天,媒體將首次走進施工現場,實地探訪王家寨互通、查針梁子隧道、龍日壩服務區、海子山橋隧群、神座隧道、多果服務區等工程,全方位展現久馬高速建設進程,揭開四川西北部首條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的神秘面紗。
10月27日上午9點過,王家寨互通施工現場,四川交投藏高公司久馬高速黨委書記、董事長羊勇向記者介紹了全線情況。
久馬高速起於四川青海省界,經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王家寨,止於汶馬高速王家寨互通,雙向四車道,全長219.085公裡,建設工期5年,總投資約302億元。
項目主線設置橋梁130座(特大橋11座)、隧道20座(特長隧道6座),橋隧比42.1%,其中包括神座隧道(5.5km)、海子山1號隧道(5.3km)、查針梁子隧道(3.1km)、馬塘隧道(3.2km)和王家寨互通5個控制性工程。
全線設安鬥寺互通、阿壩互通、神座互通、龍日壩互通、中壤口互通、刷經寺互通、王家寨互通等7處互通式立交,以及多果服務區、安羌服務區、龍日壩服務區、刷經寺服務區4處服務區。
青海德令哈到四川馬爾康的高速,沿線經過馬爾康、阿壩、紅原、德令哈、久治等一大批旅遊勝地,建成後將成為連接新疆、青海、四川的新青川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青海段已經建成。今年3月25日,川青交界到馬爾康段的久馬高速集中開工儀式在阿壩州紅原縣舉行;6月19日,項目施工圖設計獲得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批覆;近期實現了全面實質性開工建設。今年完成項目投資31億元,佔年度目標35億元的88.7%。
據了解,久馬高速是四川首條高海拔高原高速公路,全線在阿壩高原鋪開;也是四川首條高原生態環保示範高速公路,更是四川西北部首條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
該線一端連接汶馬高速,聯絡成渝城市群、長江經濟帶;另一端聯繫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通道,聯絡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
目前,從成都開車到青海,尤其是前往青海湖、格爾木等景區,更多是選擇繞行陝西、甘肅等地,行程超過1000公裡。久馬高速建成後,從成都繞城高速出發一路高速通行,經都江堰、汶川、馬爾康,5個半小時就可到達川青省界,較目前時間縮短1/3,將極大提升阿壩州交通出行條件。
久馬高速將成都平原經濟區、阿壩州和青海省連接起來,這條高速的建設,對完善國家及地區路網結構、促進四川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脫貧奔康、推動民族團結等具有重要意義。
久馬高速全線共有5個控制性工程,其中唯一一個非橋隧工程就是王家寨互通立交。這個互通立交為何如此重要?10月27日,在王家寨互通施工現場,四川交投藏高公司久馬高速刷經寺代表處副處長劉宏向記者介紹了王家寨互通的施工難點。
劉宏介紹,王家寨隧道由7條匝道構成,包括橋梁工程11座,長度約3.2公裡,造價近7億元。
「王家寨互通的工程難點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劉宏說,首先,施工時要對既有通車的汶馬高速進行1.2公裡的改造,改造工程量大,汶馬高速保通難度也很大。
施工區域管線、光纜整片遷改則是另一項艱巨工程。過去十幾年,這裡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遷改,第一次是汶川地震發生後,第二次是修汶馬高速時,「這次要進行的是第三次遷改。」
此外,王家寨隧道地處梭磨河谷地區,有效施工場地狹窄;高原高寒、氣候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以及夏季3個月的汛期影響,導致工程有效施工期只有5個月左右。
久馬高速起於川青省界,經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王家寨,止於汶馬高速王家寨互通,全線219公裡全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3500米段長121公裡,佔全線的55%;3500-4000米段長98公裡,佔全線的45%。
因地處高海拔地區,久馬高速沿線年均氣溫1.4℃,極端最低溫-36℃,晝夜溫差可達28.4℃,一天可見四季。受雨、雪、冰、霧、風等惡劣氣候交錯影響嚴重,氣候條件惡劣,年均有效施工工期僅6個月左右。
久馬高速全長219公裡,橋梁隧道佔路線長度近一半,其中超過3公裡的特長隧道有6座,單跨超150米或總長超1000米的橋梁10座,工程規模巨大。絕大部分隧道圍巖軟、湧突水問題嚴重,存在大變形可能。
此外,施工中還面臨高原凍融土、混凝土耐久性、隧道棄渣利用、植被保護和恢復等重大難題。
同時,區域內路網結構尚不完善,尤其是高等級公路網欠缺,抗災救災能力較弱;沿線邊坡陡峭,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機械設備運輸困難,施工難度極大。
久馬高速走廊帶經梭磨河森林公園、俄麼塘花海景區、多美林卡國家溼地公園、蓮寶葉則景區等重要生態敏感區,大部分路段穿越草原溼地區,環境敏感點多,生態複雜脆弱,工程實施面臨巨大的環境考驗,工程建設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任務異常艱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