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怎麼辦?男女表現大不同,家長分性別教育更有效

2020-12-19 糰子育兒說

湖南衛視的《少年說》中,高三的王馨在天台上對同桌喊:

「希望你到大學以後,也能遇到一個讓你變優秀的人,就像我遇到你一樣」「如果有男生欺負你,打電話給我,我來找你」這些聽起來幼稚的話,其實是一個少女最深處的心聲。因為以前很胖,王馨受到全班男生的排擠,只有同桌對她好,得到理解的她非常感激同桌。

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們並不知道,他們正在度過人生中最美好而青澀的一個重要時期。很多家長都會因為擔心孩子早戀而幹涉或者是阻止他們和異性相處,但是往往適得其反,於是家長們將這歸結為孩子叛逆。

從青春期開始,男孩和女孩都在荷爾蒙的影響之下,生長迅速,聲音變化大,生理方面出現明顯發育。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荷爾蒙會使大腦中控制情緒的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會變大。

當然除了明顯的情緒起伏之外,青春期孩子的表現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化,父母在進行教育的時候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對症下藥。

男孩青春期的明顯表現

1學習成績下降,沉迷遊戲

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很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可能會退化。孩子不想去學校,成天關在房間裡玩遊戲,不吃飯,不睡覺,一玩就是一天,這也是困擾很多青春期男孩父母的問題。其實這是青少年的空間認知和特定推理能力下降了。孩子仍然在成長,卻不知道自己當下在做什麼。

2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

孩子大腦的獎勵受體在這個時期開始迅速發育,男孩尤為明顯。進入追求冒險期,追求新鮮和刺激的體驗。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多發期,他們可能會通過傷害別人來達到心中的暗爽。

這個時期也是校園暴力事件的多發期,孩子身心不成熟,男孩子有更衝動,家長如果沒有積極引導,孩子甚至會患上精神疾病。

女孩青春期的明顯表現

1難以相信他人,敏感多疑

相對於男孩來說,女孩在這個階段容易受他人影響,社交壓力達到頂峰。女孩子交朋友相對男孩來說要謹慎一些,也比較難發展友誼。青春期女孩比較情緒不穩定,甚至有些女孩出現「自殘」現象。

2 特別注重外表,開始關注異性

在《請回答1988》中,德善為了見喜歡的人第一次「化妝」,把自己畫的像個怪物,但很形象的刻畫出青春期少女情竇初開的樣子。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由於荷爾蒙激素的作用,會更加在意自己的儀態,特別是女孩。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很多女孩早在初中就開始化妝,甚至因為化妝出現遲到,曠課的情況。

雖然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不同的表現,也有相同的地方:

1尋求理解

正如《少年說》的王馨一樣,渴望他人的理解是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徵。「你一點都不懂我!」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這個階段孩子常常陷入不願意敞開心扉,但又希望能夠得到周圍人的認可,能夠理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2表現自我

8090後的父母一定有記憶,自己的青春期是怎麼度過的。沒錯,就是那段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非主流」時光,長到蓋過眼睛的劉海,不好好穿的校服。

另外這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開始質疑父母的權威,事事表露出自己的觀點,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

3社交欲

青春期是孩子社交欲最旺盛的時候。電影《陽光姐妹淘》裡,七個青春期的少女通過班級的霸凌事件走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小團體。

而電影《青春燦爛的日子》講述的也是一群青春期男孩的故事。在現實中這樣的現象也很常見,班級中經常出現拉幫結派的組建小團體的狀況。

女孩在11到13歲時情緒波動最強烈,男孩則是在13到15歲。所以在男女生的青春期教育上也有所差異。

男孩

1陪他一起冒險

青春期的男孩身體日趨成熟強壯,考慮事情有自己的主見,交朋友也比較容易,這個階段男孩子最大的愛好是:冒險。

青春期的冒險,有利於男孩子形成陽剛勇敢的性格,父母不應該一味的阻止,冒險危險係數高,孩子理智上完全清楚,但對高刺激的狂熱,讓他們對潛在危險的恐懼程度大大降低。

如果可以,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進行冒險項目,比如攀巖,跑酷;就算沒空,也要引導孩子進行安全的冒險項目。

2加強性啟蒙教育

英國劇作家 約·肖特豪斯曾說:

青春的幻想既狂熱又可愛。

學校生物課上說到「性」,有的老師可能會直接翻頁。學校不重視的性教育,父母應該來填補這個空缺。很多家長對性教育閉口不談,似乎不談性,性就不存在,這是典型的教育誤區。

這個時期男孩的身體會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孩子可能會感覺奇怪,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溝通,回答他的疑問,正確的進行性知識科普。

女孩

1.培養「美商」

在我小時候,很多媽媽刻意把青春期的女孩打扮的」醜」一些。原因很簡單:媽媽不希望因為青春期異性的追求而幹擾孩子的學習,媽媽希望孩子能與青春期一切情感絕緣。

這樣的做法反而可能會讓女孩陷入自卑心理,不利用她健康成長。家長應該多培養青春期女孩的」美商」,不要禁止她打扮自己,但也要告訴她,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2.女孩的自我保護

在電影《初吻》中,女孩維的祖母和她關係很好,也一直在告訴處於青春期的維如何對待異性,如何自我保護。

反觀開頭提到的房思琪,父母從來沒告訴過她作為女孩子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甚至在思琪有疑問的時候,刻意繞開這個話題。這樣的做法讓思琪無法和父母坦言,

更不敢告訴父母老師對她做了什麼禽獸之事,最終釀成一齣悲劇。父母應該從小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如果沒有,也要抓住青春期開始科普。可以從給孩子看相關的讀本,或是採用「一問一答」的模式。

適用於青春期孩子共同的引導方式:

1.理解孩子,換位思考:

首先,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各方面變化,是無法主觀改變的,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接受的過程。作為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不要覺得他們是在無理取鬧,應該換位思考,回憶自己青春期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就能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了。

2改進溝通方式:

溝通是育兒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正值青春期的尤其需要家長加強溝通。可能孩子會不願意和家長多說話,這也是正常的。

那麼家長就應該改變溝通方式,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比如和孩子網上聊天,或是給孩子寫便利貼,不要讓孩子感覺很死板,而要給他們互動的新鮮感。

王爾德曾說過:青春是惟一值得擁有的東西。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路上彌足珍貴的一段時期,青春期的孩子是單純而懵懂的,需要家長分性別進行正確的引導。

相關焦點

  • 孩子3個不同時期的叛逆,有不同的表現,家長該如何處理?
    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家長更懂孩子》中,我們提到了孩子的3個叛逆期,並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為什麼孩子叛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雖然會有各種需求交叉出現,但總會有一個起主導作用,決定孩子做出的各種行為。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而這一類最可怕!13-18歲孩子家長定要看!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決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現,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 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了,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 男孩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變化,家長要管好,不然別怪孩子叛逆
    家裡生了兒子的家長,大多都很苦惱。那就是當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各種問題就隨之顯現。尤其是孩子叛逆和比較敏感的性教育話題,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所以說,男孩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要重視並且管好孩子,不然以後難管教,就別怪孩子叛逆:1.適當地性教育為了避免孩子做出錯誤的舉動,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
  • 星沙叛逆孩子的教育學校
    星沙叛逆孩子的教育學校, 為中國家庭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解決方案,幫助孩子提升綜合能力,幫助父母減緩養育壓力,構建和諧幸福家庭。科學教育,為愛而生!大腦訓練,讓孩子更聰明!培訓老師通過集中的認知力訓練來強化孩子薄弱的認知技能,也正是這些薄弱的技能導致了80%的認知問題。2020-12-23孩子注意力提升怎麼做?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心理學視角:青春期叛逆絕非壞事!看懂本文的家長,孩子有希望了
    早期的時候,我原以為叛逆只是少數個別現象,但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經歷或多或少的孩子叛逆問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孩子都會在青春期出現叛逆行為,叛逆究竟是為了什麼。他覺得我比媽媽更理解他,所以,他更願意跟我交流。叛逆孩子渴望他人理解成就感與挫敗感之間的交替,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喜怒哀樂情緒會擴大化,他們想要像成年人一樣果敢和能幹,所以,當獲得成功,或者取得成績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更多的興奮和快樂。
  • 玩具有男女,顏色分性別!「性別偏見」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你懂麼
    認為男孩子就應該摒棄一些粉色等亮色系的衣物,選擇一些偏深色系的,女生則是相反之,認為這樣可以更好地預防孩子出現性別模糊的情況,但其實這樣一種做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大的,父母以此方法來預防孩子性別模糊往往得不償失。認為"男生應該怎樣、女孩理應如此"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性別偏見。造成性別偏見的原因則是人們長期以往的刻板印象。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我們的孩子為何如此心累?
    孩子在青春期叛逆和痛苦,不是因為不聽話、不懂事,而是因為父母不允許孩子長大。 如今的孩子,相比他們80後和90後父母的童年,生活條件要優越得多。以前年代的孩子,沒有機會接觸手機電腦和數碼產品。就連電視也是黑白色的,還得和一大院子的人擠著看。
  •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作對怎麼辦?這樣做,比家長喊一萬句都有效!
    孩子人生中的三個叛逆期,細節如下: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這裡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叛逆期,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點不同,父母應對的方法也不同。在這邊,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家長訴苦。
  • 孩子進入到叛逆的青春期,家長如何管教,以下這些一定要掌握
    孩子進入到叛逆的青春期,家長如何管教,以下這些一定要掌握每當說到叛逆,大部分父母第一反應就是特別頭痛,特別困惑,青春叛逆期的管教也成為了眾多家長心中的痛,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應對。面對僅僅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叛逆的現象,真的讓眾多的父母都覺得特別困惑特別的無助。雖然眾多的教育專家都建議大家,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但是眾多的家長面對孩子依舊會打罵。其實青春叛逆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家長一定要全方面的接受,還應該做好應對措施。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如何化解孩子叛逆?有位家長私信問,「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還叛逆,我應該怎麼辦?」我想了想,回問家長,「調皮搗蛋挺正常的,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聽話?」當家長越希望孩子聽的時候,孩子的表現可能越叛逆,這時,家長就會如臨大敵一般,覺得孩子要出大問題了。之後的做法就像唐僧念的緊箍咒一樣,一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念上幾遍,妄想讓孩子成為馴服後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我會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可憐,也很想問問那些家長,「你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叛逆嗎?」
  • 特殊孩子的青春期該如何面對?
    □通訊員賴佳萍記者樊瑩不分場合把褲子拉下來,怎麼訓斥都沒有用「兒子喜歡穿媽媽的絲襪、高跟鞋,怎麼辦?」「我的孩子總在公眾場合暴露自己的性器官,呵斥他也沒什麼用。」在與專家面對面時,家長們開始傾訴。的確,對孩子談「性」這個話題,很多家長總覺得難以啟齒,即使是想表達,也不知道該採用什麼方式。
  • 孩子深受「性別認同障礙」困惑 美華人家長難接受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在嬰兒出生前,家長們就已經根據嬰兒性別為他們布置房間、購買衣服和玩具,男孩用藍色、蜘蛛俠、玩具車,女孩用粉色、Hello Kitty、芭比娃娃。絕大多數的孩子會遵循這種性別界線,但如果孩子從小表現出與性別相反的興趣,譬如,男生愛裙裝、女生愛打鬧,父母怎麼辦?對此,美國華人家長多難認同。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家長「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這樣管教更有效
    近段時間,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頻繁登上熱搜,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殘忍程度,的確讓網友們都大吸一口涼氣。「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17歲男生姦殺16歲女生」等等,這樣極端的未成年人犯罪層出不窮。「犯罪又怎樣,我又沒成年!」這樣的一句話狠狠地刺穿每個人的心。我認為,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最不容忽視的就是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
  • 如何對孩子進行身體教育?父母需知道,每個年齡段生理知識大不同
    9-12歲,最主要掌握青春期時身體的變化:女孩胸部會發疼發漲然後變大,男孩會長鬍子喉結會變大因為變聲期,聲音也會變得不一樣。男女都會長腋毛,陰毛。但每個人的發育速度不同,有的女生可能小學就來月經了,而有的高中才來。有的男生因為發育迅速竄高,而有的男生還是小小的個子。
  • 數學教輔也分男女?借大數據強化性別差異,不如反思差異何以形成
    在他看來,這種大數據分析,也許會有商業價值,卻不能算作嚴謹的科學研究。性別差異確實客觀存在,但比起聚焦於兩性究竟有何差異,更重要的是思考差異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差異。採寫 | 肖舒妍周憶粟,現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長期研究教育政策與發展、教育社會學以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 青春期溝通系列3:「我的孩子不叛逆,但他卻讓我懊悔終身!」
    【關注「在愛中進行管教」,讀完有禮哦】很多父母都對孩子的叛逆感到頭疼:「怎麼說也不聽,這可怎麼辦呢?」「我家孩子小時候可聽話了,現在越大越叛逆!」當叛逆期遇上了更年期,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其實,當我們了解了孩子叛逆背後的真相,我們或許會更容易接納孩子所謂的「叛逆」,更能從孩子的對抗中,成長我們自己。1.叛逆是孩子求生的方式這樣的場景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孩子玩遊戲或者學習不主動,媽媽就表現出不滿。媽媽強迫孩子放下遊戲,去寫作業,孩子要麼抗拒不去寫,即使去寫了,也是糊弄了事。
  • 共情,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感受,是孩子叛逆的最佳解藥
    「沒見過這麼叛逆的孩子,再這樣下去遲早要被他氣出心臟病,罵也罵過打也打過,就是死性不改,要不是擔心他把弟弟弄出心理疾病,我才懶得管他」,一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沮喪又無力地控訴著。我問她咋回事,孩子叛逆具體表現在什麼行為上?
  • 電影《大師兄》,淺談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教育方式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老師,在他的引導下,那些處於青春叛逆時期的問題學生逐漸走向正軌的故事。 然而,這都是在生理的角度定義的青春期,真正意義上的青春期遠不止生理上,更在心理上。 步入青春期後的少年少女們,身體快速發育的同時,隨著接受的知識的增加,個人見知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自我意識開始冒出萌芽。開始對世間萬物有了自己的認知,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