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和吉他共奏是什麼體驗?福田民間音樂周舉行

2020-12-06 騰訊網

琵琶和吉他共奏是什麼體驗?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舉行

漫步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時尚、傳統與科技之間,9月11-13日正直周末,一場連續3天的音樂盛宴在福田區上演。福田區文體名人、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作為創辦人和總策劃的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舉行,為福田居民連續帶來3場不同主題的傳統國樂音樂會。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舉行

讓世界聽懂廣東音樂

自2013年以來,方錦龍在深圳已舉辦數十場音樂會,也出席了許多不同的藝術活動,每年一度的音樂周是方錦龍將深圳打造成為民族音樂前沿陣地的國樂盛宴,每一年方錦龍都請來全國、全世界各地的名家、名樂團加入其中。

琴島國樂團來自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這個年輕的樂團一向以保留傳統絲竹樂的精髓並從中發展創新的特色而聞名。

9月11日舉行的「北方有佳音」音樂會上,他們的一曲《算盤響》令人耳目一新,將算盤當作樂器,把中國傳統智慧融入音樂中,不僅大膽創新,更是以音樂的方式傳承著民族文化的精髓,與方錦龍「身邊萬物皆可成樂器」的理念不謀而合。

北方特色民族音樂與廣東音樂同臺,也是這場音樂會的巧妙構思。南音北調、和諧共鳴,正是深圳這座海納百川、活力十足的城市氣質。

紮根廣東三十多年的方錦龍一直推廣廣東音樂,音樂會中,他特別策劃融入了廣東音樂名曲《倒垂簾》《旱天雷》,結尾部分突然「畫風一轉」,方錦龍一人演繹了琵琶、二胡、大鼓,與樂團合作《順流逆流》、《晚秋》、《滄海一聲笑》等著名經典粵語歌。

「大家希望我們用粵語還是用普通話主持?」 在9月12日舉行的由廣東音樂曲藝團演出的廣東音樂精品音樂會上,主持人問。觀眾齊聲喊:「粵語!」在深圳這樣一個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城市裡,這個回答展現了深圳觀眾尊重舞臺、尊重演出團體的文明素養,也體現出觀眾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

廣東音樂曲藝團與方錦龍共同演出

音樂會上演了《鳥投林》《賽龍奪錦》《孔雀開屏》《餓馬搖鈴》《旱天雷》、硬弓組合廣東小調聯奏《百花亭鬧酒》《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廣東音樂名曲。

「我來自浙江,在廣東住了十多年,這是第一次真正聽原汁原味的廣東音樂,非常親切!」,一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說。

廣東音樂曲藝團演出

以最地道的廣府文化碰撞國際視野,將最原汁原味的廣東音樂帶到深圳,方錦龍表示,讓世界聽懂廣東音樂,這是我作為一個廣東的「新客家人」應盡的義務。

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

以往,民族音樂被稱為民樂,現在又被稱為國樂。「國樂突出了一個藝術品類的國家文化地位,比如國畫、國劇;另一個層面,在科技發達、信息互動的新時代語境之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之中,國樂的國也可代表眾多國家的國,許多樂器的發展脈絡,也是人類文明史的融合軌跡,琵琶就是這樣。」 方錦龍表示。

以色列著名作曲家、音樂家李榮滿演奏五首原創作品

在9月13日舉行的音樂周閉幕式「《眾樂樂》——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音樂鑑賞會」中就體現出民族音樂與其他音樂類型相互交融的特點。以色列著名作曲家、音樂家、以手碟演奏技巧被大家熟知的李榮滿演奏了五首原創作品。現場,方錦龍用一把吉他演奏了《愛的羅曼史》,又用金絲楠木四弦琵琶與吉他演奏家陳曦合作經典吉他曲《阿爾汗布拉宮的回憶》。琵琶和吉他兩個同祖同源的中西方樂器實現共奏。

琵琶和吉他兩個同祖同源的中西方樂器實現共奏

方錦龍表示,希望民族音樂演奏現場不需任何語言,能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像西方觀眾聽交響樂一樣,聽得懂、聽得明白。

【記者】陳熊海

【作者】 陳熊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圓滿閉幕
    」在深圳舉行。這場音樂會也為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東西音樂合璧據說曾有樂迷問方錦龍:「我們一向稱民族音樂為民樂,現在有了新叫法,叫國樂,您覺得應該如何詮釋國樂二字?」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下周開幕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劉暢 通訊員溫現青)記者昨天獲悉,由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創辦並擔任藝術總監的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將於9月11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11~13日舉辦一連三場音樂會,門票現已在深圳音樂廳官方售票渠道開售。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民族民間音樂周」好戲連臺
    繼9月11日開幕式「《北方有佳音》——方錦龍和琴島國樂團音樂鑑賞會」成功上演之後,9月12日晚、9月13日下午,2020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接連推出兩場精彩演出,福田區文化大使、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又一次以其特有的創新演繹,刷新了觀眾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即將開幕
    由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創辦並擔任藝術總監的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將於9月11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11-13日舉辦一連三場音樂會,門票現已在深圳音樂廳官方售票渠道開放。
  • 琵琶大師方錦龍將來深舉辦音樂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孟迷)10月16日,「方錦龍音樂鑑賞會暨後院讀書會七周年慶典」在深圳華僑城創意園T館舉行。在接下來的10月下旬,「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將帶來琵琶大師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的三場國樂演奏會。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巫偉敏 通訊員 溫現青由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創辦並擔任藝術總監的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將於9月11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11-13
  • 奚琴·琵琶二重奏音樂會在京舉辦 中韓音樂家共奏和諧樂章
    對一個來說,更深層次的快樂一定來源於助人,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體驗到這種快樂。」  音樂無國界,語言不通並沒有阻礙兩位藝術家在音樂中交流情感。韓國作曲家姜相求為此次音樂會特別創作的作品《銀漢》作為壓軸曲目驚豔亮相,奚琴演繹了韓國傳統旋律,琵琶則將觀眾帶入銀河無限空間的想像之中,兩位音樂家用時而優美時而激揚的琴聲共奏出中韓傳統文化交相輝映的和諧樂章,為音樂會畫上完美的句號。
  • 第六屆「方錦龍·深圳民族民間音樂周」開幕
    9月11日晚,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開幕式在深圳音樂廳舉行,以生動活潑、雅俗共賞的「《北方有佳音》——方錦龍和琴島國樂團音樂鑑賞會」,贏得了觀眾熱烈掌聲和歡呼聲。 福田區文化大使、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作為音樂周創辦人、總策劃,自2013
  • 感受生命的激情 和民族樂器的非凡魅力
    十月下旬,2016年第二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 即將在深圳音樂廳室內小劇場舉行,其中方錦龍將和他的朋友將演奏《楚漢爭霸》。 晶報記者 熊奇俠 「三高」聯袂帶來精彩演出和講座 23日,方錦龍聯袂張強、陳音將帶來音樂周的開幕演出:「《最強龍音》——當代琵琶『三高』音樂會」,三位殿堂級演奏家是當今琵琶界最具實力的翹楚,技藝精湛,有大量原創、改編作品流傳。
  • 算盤當樂器、鵬城傳國樂,方錦龍民族民間音樂周開幕
    9月11日,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以生動活潑、雅俗共賞的「《北方有佳音》——方錦龍和琴島國樂團音樂鑑賞會」,贏得了觀眾熱烈掌聲。
  • 國樂大師方錦龍:福田正在成為普及傳統文化、高雅藝術的「福地」
    9月10日晚,在B站上收穫無數「膝蓋」的國樂大師方錦龍與其子方頌評共同帶來一首原創新作,用音樂助力「點亮」儀式。活動現場,方錦龍還特意捐出一把小五弦琵琶,這件頗有意義的禮物將入藏福田區委區政府後期建設的「夢想博物館」。
  • 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這樣「玩轉」民族...
    繼9月11日開幕式「《北方有佳音》——方錦龍和琴島國樂團音樂鑑賞會」成功上演之後,9月12日晚、9月13日下午,2020第六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接連兩場精彩演出,福田區文化大使、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又一次以其特有的創新演繹,刷新了觀眾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 國樂大師方錦龍:福田正在成為普及傳統文化、高雅藝術的「福地」
    9月10日晚,在B站上收穫無數「膝蓋」的國樂大師方錦龍與其子方頌評共同帶來一首原創新作,用音樂助力「點亮」儀式。活動現場,方錦龍還特意捐出一把小五弦琵琶,這件頗有意義的禮物將入藏福田區委區政府後期建設的「夢想博物館」。
  • 民樂與指彈吉他後湖畔相遇 旋律交替,在芙蓉國裡奏出別樣風採
    星辰在線10月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何鑫妍)民樂與指彈吉他,看似互為平行線的兩種音樂,在後湖畔相遇,一場旋律交替、穿越古今、遊走中外的音樂之旅隨即開啟。10月6日晚,第九屆GCC長沙吉他藝術節民樂&指彈專場音樂會在後湖芙蓉國劇場舉行。
  • 民樂與指彈吉他後湖畔相遇 旋律交替,在芙蓉國裡奏出別樣風採!
    星辰在線10月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何鑫妍)民樂與指彈吉他,看似互為平行線的兩種音樂,在後湖畔相遇,一場旋律交替、穿越古今、遊走中外的音樂之旅隨即開啟。10月6日晚,第九屆GCC長沙吉他藝術節民樂&指彈專場音樂會在後湖芙蓉國劇場舉行。
  • 吉他對話琵琶 中外音樂人同臺炫技
    吉他對話琵琶 中外音樂人同臺炫技       本報訊(記者 餘如波)一邊是二胡、琵琶和古箏等中國樂器,一邊是吉他、鼓、貝斯、鍵盤等西方樂器,再加上來自塞爾維亞和中國的兩位歌手,如此演繹的《康定情歌》會有怎樣一番風味?
  • ——琵琶
    但是真正的琵琶又是什麼呢?其實在古時候的琵琶並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而是多種彈撥樂器,「琵」和「琶」也是由彈奏多種樂器的右手手法而得來的。「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向後挑。晉代阮鹹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和月琴等樂器,但是經過歷史的沉澱統一到現在為止琵琶的形式已經接近統一了。基本都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除六相二十四品之外還有四項十三品)。
  • 相約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 金秋十月共奏完美旋律
    作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首位藝術訪問學者,以及國際環球唱片公司史上首張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專輯的發行者,趙聰是一位名副其實行走於世界的琵琶「修行者」和「傳播者」。面對傳統而高雅的琵琶藝術,怎樣才能堅守而不保守地去發展?如何在保持人文傳統之上,實現雅俗共賞的藝術目標?當代人在演繹曲目的時候,如何把握好傳統風格和現代審美的關係?如何包裝與傳播中國傳統音樂,使其有機融入國際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