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媒轉按】欣聞黃錦江大哥在上海又有展覽,這是繼香港《四十不惑》個人展覽後的最新展出,這次不同的是「聯展」。本來約定在廣州的展出,由於疫情等原因,推遲舉辦,期待早日成功在南國廣州的個展。
而上海是錦江兄的故鄉,他是從這裡走向世界的,他在香港的影視發展熠熠生輝,卻「燈下黑」般讓很多人不知道他的畫功也如此了得,這,也許就是藝術相同的寫照吧。
預祝畫展圓滿成功!
(導演何金德2020.10.16)
PREVIEW
展覽預告
藝韻浦江——五人書畫滬上聯展
主 辦 方
龍現代美術館
承 辦 方
龍現代藝術中心
支 持 方
上海谷風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藝高高藝術傳播機構
J.GONG
策 展 人
王 鵬
黃裔立
開 幕 時 間
2020年10月17日下午3:30
開 幕 地 址
上海市寶山區黃海路888號
展 期
2020年10月17日——11月1日
展覽前言
當我們追問什麼是好的作品之時,會發現藝術作品在無序中擁有一定的序列。無序,是藝術之韻的一部分,或者說,藝韻是對有規則的無序的詮釋。在無序和有序的有機作用下,創作者方可獲得那把進入到浩瀚無垠的藝術世界之門的鑰匙。這個無盡的藝術世界,是人類實現了既有的文明,且釋放自身潛力之後所能達到的。而這個世界則是通過來自不同時代與地域、文化與信仰、經歷與價值的藝術家帶著自身窮極本質的追尋後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去感知、去認識,再去提筆抒寫,才最終得以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其中包含著無窮的情感、思索、更替、哀榮。也許好的作品是無法言說的,但通過引伸的意境,藝術家詮釋了其內心獨白,與觀者共鳴。這種獨白演繹出我們對藝術靈魂的發現。
即將於2020 年10 月17 日至11 月1 日在龍現代藝術中心舉辦的「藝韻浦江——五人書畫滬上聯展」,將五位極富特色、風格鮮明的藝術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呈現在觀者面前,希望不僅能使人們感受到藝術為生活、生命帶來的價值,亦希望這些作品與人們所經歷的、所感悟的有共鳴、啟發與借鑑之處,同時是將書畫界對美和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聯展的藝術五家分別系:胡德天的意境色彩油畫、華奎承上啟下的紙墨畫、黃錦江的意象人物畫、竇維春鑑古觀今的書法字畫與熊軍獨具一格的瓷板畫及陶刻。
引用詩人艾利略的話說:「一個造出新節奏的人,就是一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又說:「創造一種形式並不是僅僅發明一種格式、一種韻律或節奏,而且也是這種韻律或節奏的整個合式的內容的發覺。」關於五位藝術家如何呈現藝韻,呈現的是何種藝韻,便由觀者來賞析、由觀者來評鑑、由觀者去感悟。這些帶著韻味的蹤跡,始終是要回歸到人生、自然、和社會的具體事務中去尋找和發現的。
INTRODUCE
展覽介紹
胡德天先生20世紀40年代出生於上海,曾師從顏文樑、張充仁、哈定、王己千(遷)等大家。胡先生善於用色彩構圖來表達感情,塑造意境。從他的畫作上能看出其嚮往完美的理想與浪漫主義的憧憬,這似乎是源於他畢業離校後數十載異國、異地從事設計工作的經歷。胡先生談道:「繪畫藝術不斷發展進步,當今已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使我的繪畫可以不受阻礙、擺脫程式、充分表達個人內心感受、無需顧忌世俗傳統的束縛,自由創作。」他的花卉絢麗奔放、喜悅濃豔,風景委婉依約,迷離寂寥;在似與不似之間,具象和抽象之間任意所至。
1949年生於四川南江的華奎先生,齋號「藝仙居」,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他是詩書畫印瓷藝名家,也是兒童美術教育家。華先生在他的『藝仙居囈語』中提到:「儒、釋、道是中華真正的精神。積極生活、修煉和創作,修煉成鴻儒、大佛、聖仙。儒雅大度、菩薩心腸、仙風道骨,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自可包天羅地,利人利己。」從他的文字與畫中,觀者無不難品讀出一番簡練豪放、縱逸不羈和一番哲理。在孜孜探索的道路上,華先生不為一家一派的成法所囿,而是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自出機杼,形成一種頗富文化意味的個人風格,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他在國畫創作中,並未固步自封,而是有選擇地汲取西洋當代藝術的某些意識形態,使之有機地揉合進自身的創作中,因而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既源於傳統,又有別於傳統的「現代性」。
1951年出生於上海的黃錦江先生現居於紐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藝術相通」型藝術家——他的專業領域涉及了書畫、舞美、演藝等方方面面。去年年末,黃先生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了個人書畫回顧展《四十不惑》,四十年來無論時代變遷,他初心依舊,一再探索他所熟悉的靈感源泉,並一以貫之地實現其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作畫宗旨。黃先生運用中國的材料、線條及韻味,努力吸收西方色彩及手法,卻不拘泥於西方傳統美學的描摹,使其作品中流露出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繪畫作品風格新穎、構思大膽、功力十足;頗具東方審美趣味,並且美得純粹、耐人尋味。今年是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大師是國內首位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2020年,時任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員的黃錦江先生通過此次展覽將其人體畫作品面向上海的觀眾展出。
竇維春先生於1953年出生上海,是我國已故著名書法藝術家李百忍先生的入室弟子,亦是當今書壇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葛鴻楨的學生。近年來,竇先生一直在思考將書法形成為個性,他認為,雖然也是設施結體,形變,但是如何達到協調統一至美的標準還須進一步探索,心熟手熟的統一是至關重要。「書法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種視覺藝術,創立了自身賦有無窮魅力的美,它蘊含了情操,良知。另一面它又展現了深厚、肅穆、輕靈、飄渺,閒雅舒展的意境。」竇先生在聊到書法的傳承與發揚時感嘆道。宋代黃庭堅曾寫過這麼一段話:「依道而居,與時乖逢」。竇先生始終堅持著道家的處事態度,追求:「仕不遇而不怒,人不知而獨樂」的古節。他將他的思想與情感融進了他的每一觸筆墨。
「藝術就是玩、就是開心!」。熊軍先生,這個曾被評為「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家」出生於70年代的江西鷹潭,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專業。不難從他的表達中發現,他對待藝術有著冒險犯難的精神,勇於挑戰新主題、開創新手法。熊先生的作品正如他的神態氣質,極富個性化,但又兼具謙慎、溫含。他的作品亦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彩筆之間賦予了新的形式與語言,使其獨具一格,這正是一種自帶特性的韻味,一種人文思考的探尋,一種由感而發的吶喊。熊先生說,克制「形」的約束而放縱「意」的表現,是這段時期的探索,因為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他都會有不同的思想律動,他的作品只是記錄那些律動的片斷。
◆ 文字:黃裔立(策展人)
END
=========================
【整理髮布】:何媒矩陣,獲畫家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