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2021-01-08 蟈蟈論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文丨蟈蟈論

冬至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我國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過了冬至離年也就不遠了,所以在農村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關於冬至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喝羊湯,吃餃子之外,有的地方還有祭祖的習俗,除了這些,在我們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老話也是非常的多,人們喜歡通過冬至的天氣變化,來預測來年的天氣變化和莊稼生產,有些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下面這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這是老農通過對 觀風看物測天氣 的經驗總結,年輕人可以對其加強留意檢驗,雖不是絕對的準確,但命中率仍屬較高,曾有"後生不聽老人言、三把黃秧插冷田"之說。

此農諺所說的兩句"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必冷「的話,即意味著請你根據你所在的當地,看看冬至節這天晴是雨、暖是冷。這句老話說的是在冬至節氣的這一天,如果陽光明媚是一個大晴天,那麼在春節期間很容易發生雨雪天氣,也有說法叫做冬至無雪必是髒年,這裡說的髒年也是指在春節期間容易發生雨雪的天氣,在過去的年代下雪下雨會造成道路泥濘不堪,滿地都是泥水,根本沒有下腳的地方,加上冬季天氣寒冷陽光也不是那麼的炙熱,地上的泥水很難被蒸發,有時候要很久很久,才能變得乾淨,所以這樣的年也被稱之為髒年。「乾淨冬,必髒年」就是說到了冬天,北方地區如果不下雪的話,說明氣候反常。如果到了來年打春,就會可能出現來集中降雪或者降水的現象。

比如說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節,如突然因寒潮侵襲而下了大雪。就會造成凍寒。從而影響到莊稼人的春耕、春播。就如老話說的「臘雪是寶,春雪不好。」因此莊稼人都希望冬季多下幾場雪。因此在民間有句俗語「瑞雪兆豐年」,到了冬天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就像給小麥蓋了一床禦寒的棉被。而且,還能凍掉土壤中的寄生蟲,增加土壤的肥力,能給農業生產能帶來許多好處,因此,瑞雪兆豐年卻是科學的。所謂「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那反過來說,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沒有太陽)或下雨了,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

在國內的不少地方,也有著類似的俗語,比如「陰過冬至晴過年(浙)」、「晴冬至,年必雨(鄂)」、「冬至晴,春節陰(遼)」、「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皖)」、「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湘、粵)」、「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湘)」、「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等等。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長時間內觀察總結出來的智慧和經驗,雖然說或「不科學」,但準確率卻非常的高,此實在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老話常說「該冷不冷,不成年景」,意思是說本該寒冷的時候,天氣卻非常的暖和,那就是氣候反常,這樣就會出現不好的天氣情況。而古人發現了,冬至當天的冷暖也是可以預測春節期間的天氣冷暖的。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當天的天氣比較寒冷,那在春節期間就會比較冷。反之,如果在冬至節氣當天天氣比較寒冷,那在春節的時候就會很寒冷。在湖南地區還有著「冬至不冷,夏至不熱」的農諺,意思是說冬至天氣不冷,在來年夏至的時候天氣也不熱。而在廣西還有著「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和「冬至暖,烤火到小滿」的說法,由此可見冬至暖,未必是好事啊!

在冬至當天有無降雪情況,對後期的天氣也是有影響的。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這是在湖南地區流傳的一句經典農諺,如果在冬至節氣當天下雪了,那在來年的夏至期間雨水則比較多。不過在有些地方則有著相反的預測,在晉、魯地區流傳著「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的說法,意思是說在冬至節氣當天下雪了,那第二年的雨水比較少,很有可能會出現旱情。類似的農諺還有「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陝)」,這是在提醒農民要注意來年有倒春寒天氣。如果在冬至這一天不吃餃子,那麼就會在馬上到來的寒冷季節裡面,把耳朵凍掉,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風俗習慣,即是不吃餃子貌似耳朵也是很難凍掉的。

但冬至這一天的氣候,和春節還真的很有關聯,像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在冬至這一天的天氣情況,是和春節這一天有很大的關係,按照這樣的說法,其實可以做一個對比,就能預測一下今年春節期間的天氣情況,這些老話俗語,有時候還真的具有幾分道理存在的。今天說的這些俗語也會有一定地域性的,主要是講北方地區冬至這天的天氣現象,大家不要一概而論。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你說的這些俗語到底有沒有準頭,那就讓今年這個冬天來驗證吧。但不得不多的是,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經過長時間積累、總結所得出的結論,能被流傳至今,這其中也是有它的道理,現在的農村,很多農民還是很喜歡用這些俗語來看天氣如何變化。大家覺得這些俗語有沒有道理?

相關焦點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
  • 冬至到!「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啥意思?事關新年的天氣
    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起到了準確的預測作用。而在現在,也仍舊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總結下來的俗語。他是老一輩人留給咱們的寶貴財富。今天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可預測春節期間的天氣冷暖和雨雪變化嗎?
  • 冬至到,「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啥意思,事關新年的天氣
    冬至到,農諺「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事關新年的天氣!文/農夫也瘋狂「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餃子夏至面」,今年的冬至,你是吃餃子了,還是吃麵條了呢?冬至節氣對於農民朋友來說肯定不陌生了,很多喜歡翻日曆的老農民,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翻老黃曆查看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因為冬至不只是一個節氣,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老祖宗還發現,冬至節氣的天氣情況,對後期的天氣也是能起到「準確」的預測的,而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老祖宗總結的農諺,它們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農諺「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你哪裡天氣如何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雖然農曆中有24個節氣,冬至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的白天的時間是最短的,夜晚時間最長,也有人將其看做是陰陽交匯的時候,因此不管是天文學還是養生學,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氣。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關於冬至的俗語和老話也有很多,尤其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俗語認為是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有句俗語叫做:「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
    導讀: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今天已經是陽曆年的1月3號了,算是跨入到陽曆2021年了。二九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2、二九刮南風意味著什麼?3、春節的時候天氣是暖還是冷?4、倒春寒天氣特點是什麼?對農業有什麼影響?希望大家看過我這篇文章之後,對於以上四個問題能夠理解。數九寒冬從哪一天開始?我們常說的冬天有三九天,並且我們從小就會唱數九歌,歌曲我們會唱,那麼數九到底怎麼數,你可知道嗎?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對於普通人,更關心今天吃什麼。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說起冬月,其實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冬月到,冰封到」,冬月是氣溫下降最明顯的一個月,因為在冬月開始的時候,一般就是數九天開始的時候,而今年冬至的日子正好是在12月21日,也就是還有幾天就到冬至了,冬至到,數九開,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老人們每到冬至就會特別關心冬至的天氣變化會如何,如果天氣冷的話,人們就會認為天氣冷也就能冷到過年,如果冬至暖的話,這天氣冷可能就會冷到正月
  • 冬至俗語「冬在尾,倒春寒」,2020年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冬至俗語「冬在尾,倒春寒」,2020年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不知不覺之中,時間已經來到了12月21日,再有30來天就又要到春節了。感覺上一個春節才剛剛過去,大年初一農村老家放的鞭炮聲,仿佛還能聽到,現在馬上又要過年了。今天農曆是十一月二十六,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 今年的冬至是哪一天?春節期間天氣冷嗎,聽老農是怎麼說的
    老百姓們也都陸續開始準備春節期間所需要的年貨了,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準備過年的食材,好不熱鬧。除此之外人們還是非常關心春節期間以及整個冬天的天氣。冬至的日子,我們都已經了解了,那麼今年的冬天和春節期間天氣有多冷?筆者詢問了村裡的老農,對於老農的回答,大家一起來看看有沒有道理。
  • 春節天氣冷還是暖?農村老話早已給出答案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這裡的邋遢講的就是下雨下雪,因為在早些時候,農村條件比較破舊,在冬天下過雨雪之後,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走路能帶一腳泥,因此人們稱為邋遢。這句話的大體意思就是如果冬至這天下雨下雪,那麼春節這天就是乾乾淨淨,晴朗的天氣,反之則是邋遢的天氣。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農村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啥意思?今年春節是會冷嗎?
    今年的冬至節氣是2019年的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廿七。現在距離冬至還有一周的時間了,冬至的到來也代表著寒冷也正式來臨。冬至這一天對於我們處於地球北半球而言,也是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隨後開始天氣一天天就逐漸變冷了。
  • 今年春節來得早,會有倒春寒嗎?「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
    其實我們從近期的天氣預報上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不比往年低,而且降雪的地區也在少數。至於今年是否是個暖冬,有專家預測,今年暖不暖關鍵看冬至,「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意思是如果冬至這天天氣比較暖的話,那麼冷天還在後面,過了春節可能會有倒春寒。
  • 農村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啥意思?
    最近天氣下降得很快,對於氣溫相對高一些的南方地區目前溫度都下降到了個位數。而就連廣西不少地方高山上都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天氣寒冷,農村老人常說「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是什麼意思?冬至暖,冷到三月中人們通過平時長期農村勞作總結經驗認為,當冬至的時候天氣變暖,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是比較寒冷,並且冷的時間也比較久,會冷到明年三月中旬才結束。那麼這樣判斷今年將會是一個氣候偏冷的寒冬。
  • 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
    導語:俗語:「冬至逢壬才數九」,什麼意思?看看2020年春節冷不冷?昨天就是冬至了,不知道大家吃餃子了沒?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三個節氣,但是古人卻認為,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
  • 「冬至」冬至的冷知識,古代冬至節當日皇帝也不上班哦!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同時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