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肇慶10月12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通訊員李天文)舞山獅、耍武術、平時難得一見的美食、工藝品展出……10月10日-11日,肇慶非遺文化巡展活動在廣寧舉行,為廣寧街坊送上一道非遺文化盛宴。
這次活動作為廣寧非遺保護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涵蓋了部分非遺項目的舞臺展示、非遺文化保護成果圖片展覽、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互動以及非遺民間傳統技藝的體驗等活動,縱貫線上和線下,亮點特色項目精彩紛呈。
在10日晚上的活動中,《舞山獅》《廣寧武術》《剪紙》等非遺項目搬上舞臺,因仿貓走步、又有貓洗面、貓噬腳等動作而被廣寧人稱為「獅貓」「大頭狗」的山獅,在舞臺上憨態可掬......
廣寧的民間剪紙由來已久,是一種從指尖到紙上的匠心藝術體現,通過不同的線條組合構成一個個美麗生動的圖案。廣寧剪紙屬嶺南漢族剪紙,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長期以來,人們用剪紙的方式來表達各種寓意,同時也渲染事件和環境的氣氛。目前,剪紙的傳承與時代接軌,可以訂做成套杯、書籤等,以其富含寓意的藝術形式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廣寧縣玉雕工藝技術,在傳統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獨特的風格和較高的技術水平,30年來,共有20多件玉雕工藝作品在全國和省級的評比中獲得金、銀、銅獎,部分產品出口創匯,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2007年「廣寧玉雕」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廣寧特產「廣綠玉」展位前,傳承人黃學鴻大師的玉雕工藝小擺件顏值甚高,經過玉雕大師精心雕琢下的每一個細節都美得令人著迷。
廣寧是革命老區,也是著名的竹子之鄉,竹子資源豐富,廣寧人利用竹子製作生活用品己有兩千多年歷史,廣寧竹編用品都是手工製作,做工精緻,不少有編織手藝的人主要從事編織竹笠、竹籃、禮盒、竹枕、竹窩、籮筐、簸箕、米(糠)篩、雞籠、豬籠、竹椅、竹床、竹沙發、竹書架、竹玩具、竹涼蓆、竹筷子等200多個品種。
在巡展現場還展出了廣寧舂白餈、廣寧剪紙、廣寧玉雕、廣寧竹編等非遺名錄,趣味遊戲、有獎問答等互動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當晚,現場還通過手機線上全程直播,同步設立的話題互動也引起了網友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展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