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百姓喜歡的相聲段子均為經典段子。因為「經典」的解讀是這樣的:首先是有典範性質、經過長時間的推移而不衰。
當然也有歷史選擇出來的有價值的、有精髓的、有代表性的及用完美的文字所描述的有影響的作品。用在郭德綱相聲中這些均沾,怎麼會有人說郭德綱相聲的段子不經典?但歷史會給出結論而不是當下。
也許在N多年後回顧當下的德雲社和郭先生,才會被人們發現「2003年2004年2005年」段子的作品可以作為郭先生的經典,比如「西徵夢」來源於1950年的老相聲段子「打白朗」所改編,如果沒有郭先生的傳承此段落早已失傳。
郭德綱在「打白朗」的相聲段子做了二度創作,在「西徵夢」裡用百姓的語言描繪出更具吸引力和欣賞力的藝術價值,聽了這段「西徵夢「後,有許多百姓學著裡面抖的包袱、學著小布希河南的普通話說「你咋才來暱」?
當然還有更多經典段子出自於郭德綱的改編與傳承。關于于謙老師說的那句「郭德綱用8個字就能說段兒相聲段子」的話,應該是對郭先生這位老搭檔的認知態度和尊重,說明郭德綱出口成章,怎會沒有經典?
我支持郭先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追求和喜愛,因此他創作或再創作的許多相聲都很經典,類如:我要鬧緋聞、報菜名、白事會、紅事會。在知乎上我看到了老百姓認為的郭先生經典:
列寧在1918、我這一輩子、挑大繩、你要高雅、美女幽魂等等,對於2005年的列寧在1918中,郭德綱在段子中所抖的包袱更是超乎想像的被觀眾所熟悉和喜愛及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了許多臺詞等細節。有熱愛相聲的朋友整理出了郭先生50多段相聲中有600多個包袱。
這是普通相聲職業者根本做不到的!為什麼還有人對「經典」多疑惑?但我認為如果你是對相聲有深入研究的人員,必然看得到郭先生的段子為經典,如果你只是單一的一聽一樂的話,那離你對「經典」這個詞根本不懂!
沒有郭德綱就沒有響聲的今天,你信嗎?反正我信!(個人觀點)
別人的相聲是矬子裡拔將軍,幾乎沒有經典段子,因此突然出現一個,那就算一個經典吧。老郭的相聲每個都是經典,就連罵人的段子都TMD那麼經典,實在找不出更經典的了,乾脆就算沒有經典吧。說那話的人,你勸勸主流的相聲藝術家們多出點經典吧,我們都受不了,到處都是老郭不經典的相聲,我們太想聽聽不是老郭的經典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