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14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必將在中國當代改革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懷抱偉大復興夢想的中國,由此進入新的「改革時間」,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也前所未有。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形成了上下聯動、主動作為、蹄疾步穩、狠抓落實的好局面,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的生動景象。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來」專欄,系統展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進展成效,全面反映各地區各部門狠抓改革措施落地、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典型經驗,生動報導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改革事業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信心、激發改革動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敬請關注。
2014,甲午馬年,中國經濟增速換擋,經濟體制改革卻快馬加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新常態的全面把握與積極應對中,深化改革釋放的紅利為轉型升級添薪加柴,繪就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新畫卷。
「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跨越『三期疊加』階段的根本出路是改革創新,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帶動各項工作。過去一年正是中國改革奮力前行的一年,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改革力度、廣度空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說。
這一年,經濟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市場點讚。
突破「利益藩籬」,劃清「權力邊界」,簡政放權,一馬當先。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一屆政府已分8批取消下放約700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需報國務院部門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去年又減40%,連同2013年減少的60%,本屆政府前兩年中央層面的核准項目數量共減少約76%。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實施普遍性降費,為企業和個人減負數以百億元計。
從「權力清單」到「收費清單」,簡政放權成為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環境的「長效藥」。「權力『進籠』,收費『有單』,減稅『擴面』,改革讓我們小微企業真真切切得了實惠。」小微企業中訊四方董事長董啟明說。
這一年,經濟改革舉措之多、領域之廣,前所未有。
示範項目先行,重點領域突進,新政出臺,馬不停蹄。1月,鐵路運輸、郵政業相繼啟動「營改增」試點;2月,中石化打響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3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開;4月,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正式放開;5月,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建立;6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審議通過;7月,首批民營銀行獲準籌建,鐵路發展基金設立,投融資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率先獲得實質性突破……瞄準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薄弱環節,覆蓋財稅、金融、價格、戶籍、土地等關鍵領域,經濟改革新政月月有驚喜、招招能「解渴」,成為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新常態。
這一年,經濟改革助推結構調整,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就業創業,讓百姓得實惠。
財稅體制改革為現代服務業與高新產業鬆綁提速,讓產業結構更佳。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繼續提高,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態勢明顯。
堅持區間調控,實施定向調控,讓實體經濟更強。先後出臺的定向減稅、小幅調息等措施,使企業盈利水平對增長放緩的適應性在增強,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點燃草根創業激情,讓營商環境更優。2014年以來,平均每天就有1.04萬戶新企業註冊誕生,全民創業呈現「井噴式」增長。
新常態需要新驅動,新常態須有新應對,新常態呼喚新發展。2014年,擺脫「高速期待」,消除「換擋焦慮」,改革精彩開局。2015年,為了「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速度,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經濟改革仍將砥礪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0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