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帶徒弟,師傅應具備的四種心態

2020-12-13 職業力提升

亦師亦友,方能更好的輔導他人

工作中,我們是新人的師傅,業務學習應嚴格要求,一絲一毫都不能放鬆,幫助徒弟更好的掌握工作技能;生活上,我們應該是新人的朋友,多聊天、多談心,了解徒弟的心理狀態,真誠的關心徒弟。與徒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不僅能帶好一個徒弟,也可以收穫一個朋友。

不要「留一手」,而要「快一步」

中國有句老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許多「聰明」的師傅帶徒弟時就會「留一手」,以防止徒弟超越自己搶了飯碗。但事實上只有那些不遺餘力,帶出優秀徒弟的師傅才真正沒有被餓死。因為想要給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帶徒弟既是幫助徒弟成長,也是師傅自我提升的過程。師傅既可以總結和提升業務技能,又可以學習輔導溝通等管理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能帶好一個徒弟,才可能管好一個團隊。所以帶徒弟,不要「留一手」,而要「快一步」。

沒有笨徒弟,只有笨師傅

很多師傅會抱怨說,徒弟太笨了,死活都教不會,實在是沒辦法帶徒弟。其實徒弟學不會,不是因為徒弟笨,而是因為師傅的輔導心態和方法不太適合。當遇到徒弟學不會時,師傅應首先反思自己的輔導方法是否合理?只有用正確的方法,才能讓徒弟輕鬆、快速的掌握新技能。

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大俠郭靖,小時候的師傅「江南七怪」教了他很多年武功,但郭靖進步奇慢,七位師傅都覺得是郭靖天資愚笨。但全真教馬鈺道長只是教了郭靖一年多的功夫,就使得郭靖的武功大進,超越了他的師傅江南七怪,而之後郭靖也憑藉一步步的努力,成為了一代大俠。所以沒有笨徒弟,只有笨師傅,能教會「笨徒弟」才是真有本事的師傅。

像培訓自己一樣培訓徒弟

輔導徒弟時,應該多站在徒弟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我是徒弟,我希望師傅輔導我哪些內容呢,用怎樣的方式輔導我呢,我有什麼問題需要師傅幫忙解決呢?」你所想到的也就是你徒弟所需要的。換位思考,能讓你更好的理解徒弟,知道如何更好的幫助徒弟成長。像培訓自己一樣培訓徒弟,就能做一個好師傅,帶出好徒弟。

相關焦點

  • 師帶徒,師傅輔導徒弟的四種方式
    很多師傅有一身絕好的工作本領,輔導徒弟時也特別用心和努力,但結果卻總是事與願違。原因在於這些師傅缺少恰當的輔導方式,所以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師傅只有掌握和運用恰當的輔導方式,才能讓「師帶徒」變得事半功倍。 在輔導徒弟時,師傅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式。
  • 徒弟有可能會搶師傅的飯碗,為什麼師傅還要帶徒弟?原因很現實
    導語:徒弟有可能會搶師傅的飯碗,為什麼師傅還要帶徒弟?原因很現實。職場中,總會有職場新人和職場老員工的交替,這也就是說,總會有老員工充當師傅的角色,帶領新員工快速入門。尤其是在一些技術類的工作中,幾乎每一位職場新人都要從學徒的身份做起。
  • 羅源檢察:師傅帶徒弟,德藝有傳承
    這位檢齡不到四年,連續三年考評獲得優秀的「90後」小夥子,第一時間把喜訊告訴了自己的師傅——民行科科長黃德壽。丁敬標坦言,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師傅的諄諄教誨和言傳身教。 檢察幹警互稱師徒並不多見,但在羅源縣檢察院,像黃德壽、丁敬標「籤訂協議」結為「師徒」關係的就有五對。「師傅帶徒弟,既授技又傳德,傳出了助推青年幹警成才成長的一段佳話,帶來了隊伍建設新氣象。」
  • 師傅與四個徒弟!
    素有「賽魯班」之稱,於是前來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他挑來揀去,最後只帶了四個徒弟,大徒弟叫張二使弟叫李四,三徒弟叫王五,四徒叫趙六。這四個徒弟個個聰明絕頂,那木匠活一看就會,一點就通,不到一年,他們的手藝已非同一般了這時候、師傅打起了小算盤,俗話說:教出弟於餓死師傅,照這樣發展下去,賽魯班」的名號豈不讓他們搶了去?不行,我得想個辦法。
  • 肺腑之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並非師傅不願教徒弟,而是心寒了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其實並不是師傅不願意帶新人,而是新人多次傷害師傅,師傅已經心寒了,所以就不願意帶新人。肺腑之言,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以前的師徒關係是有感情的,徒弟尊重師傅,經常買煙買酒孝敬師傅,師傅也願意教徒弟,大家相處都比較愉快,而且師徒感情能長久相處,平時過年過節也會相互問候或者出來聚一聚聯絡感情。
  • 新學徒 徒弟與師傅是「合同關係」
    傳統學徒制是一種古老的職業訓練方法,師傅手把手地教徒弟,徒弟專心致志地模仿師傅,逐漸學會師傅的技能。 新型學徒制將傳統學徒制的培訓與現代職業的教育相結合,企業師傅言傳身教,學校老師理論講解。 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的「師徒結對子」,對於重大部件的加工,需要兩人或更多人來操縱工具機的情況下,將師徒二人「綁定」在一起,師傅在教徒弟的同時二人共同完成加工生產任務,師傅拿60%的計件工資,徒弟拿40%。而對於小件產品的生產,因為不需要多人協作完成,所以就倡議由師傅進行指導,徒弟進行操作。
  • 好師傅!好徒弟!玉雕師徒關係的矛盾!
    師承關係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極其必要了,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品牌授予」的關係,出師的徒弟,是可以自立門戶,同時使用師傅的招牌的。 作為年輕人的徒弟,這個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把玉雕當做一個謀生的手段,而是應該作為自己的一種追求,穩住心。
  • 挖機師傅為何不收徒弟了?聽聽老司機都怎麼說
    挖機師傅為何不收徒弟了?還是先看看挖機師傅們都說些什麼吧!1、本人開挖機一年多了,老闆給我找了一個徒弟,怎麼教他都不會,給他說吧他也不應我。
  • 士官的最高境界:「大師傅」帶出比自己更強的徒弟
    師傅帶徒弟自古有之,有道是「名師出高徒」。現實生活中,師徒關係處處可見,老兵與新兵,老班長與年輕士官……軍營「三百六十行」,大凡帶教,都會有師承關係。士官隊伍中,有的是技術大拿,有的是管理骨幹,有的軍事素質過硬,有的精通武器裝備……這些年,師傅帶徒弟這一優良傳統有不同程度淡化。
  • 現在為什麼師傅不願意帶徒弟,其回答很現實不得不承認
    現在有一個事實:師傅不願意帶徒弟,這是因為什麼呢,是徒弟笨還是師傅有私心?你考慮過嗎舉個例子:郭德綱耐心的培養何偉和曹金,投資不止兩萬塊錢,雖然賺到了500萬,對於郭德綱本身也是一個賠本的買賣。雖然兩萬塊錢對於郭德綱本人來說不值得一提,但是付出的心血和精力確實物價的,畢竟不是培訓機構,也不是轉的黑心錢,你付出了這麼大努力,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呢?
  • 「懶」師傅教出好徒弟
    有句話說的好,懶師傅教出好徒弟,咱堅決不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也正是這樣,聶師傅總是用心地將平時所學全部教給他的徒弟們。當然,為了使自己能再「懶」一些,他會將不同的技術傳授給不同的徒弟,然後讓徒弟們相互教學,使他們在學習中能夠有所交流。
  • 師傅的援疆情 徒弟的感恩心
    從一張白紙到獨當一面  猶記得當初師傅選我作為結對徒弟時,我憂心忡忡,百感交集。我知道自己非眼視光專業出身,專業知識一片空白,自覺前路漫漫,一片茫然。師傅看出我的心思,再三鼓勵我說,不要擔心,我們共同努力,沒有學不會的知識,一張白紙才更有進步空間。我們一起努力,攻堅克難,拿出好成績。
  • 徒弟給師傅送好煙,聽到師傅打電話把煙扔進草叢,第二天愣了
    導語:徒弟給師傅送好煙,聽到師傅打電話,剛到門口徒弟把煙扔進草叢張強和張明是一對師兄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師傅老李。當下,他們三人在同一個工廠上班。老李的年紀不小了,馬上就要到了退休的年齡了。工廠的老闆就給老李安排了兩個徒弟,也就是張強和張明,希望老李在退休前,能夠把這兩個徒弟給帶出來。轉眼時間,老李已經帶了他們兩個人三年了。張強平日裡比較勤快,對自己的師傅老李也比較關心。張強隔三差五的就會請老李出去吃頓飯。張強覺得,老李能夠收自己為徒,把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傳授給自己,自己應當懂得感恩。而且,跟師傅搞好關係,師傅就一定會什麼事都想著自己。
  • 陰陽師:大爺型的徒弟越來越多?白嫖師傅?這個師傅我不當了
    很需要一個老玩家來帶一個新手玩家快速的上手,然後以及成型。但是有些人就偏偏道德綁架師傅。不光光是向師傅要這種東西,那種東西。而且還有各種麻煩的要求。果然現在的師傅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像這位徒弟其實還算一般吧。但他基本上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老玩家。就衝著這個御魂的質量要求。其實給徒弟御魂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吧。
  • 徒弟怪師傅不教「真技術」,果斷辭職,結婚那天師傅找上門
    導讀:每一個當徒弟的總想著快點學到「真技術」,而每一個師傅都希望徒弟能慢一點「打好基礎」。但是卻沒有多少當徒弟的願意領師傅這份「情」。老王,是一位老模具師傅。2004年,18歲的他聽說做模具的工資高,才選擇了這一行。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何更好激勵老員工帶新人?
    那麼為什麼不願意帶新人呢?但種種原因歸根結底無非是投入產出比不高。 首先企業沒有相應新人培養激勵機制,在諮詢過程中發現一些企業,未來希望新員工入職之後能夠有得到迅速成長,因此出臺制度,要求新人入職後,指定專門的師傅對其進行培養。
  •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職場不是角鬥場!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句話在職場上,特別是在與技術相關的行業裡,是被很多老師傅所信奉的一句話。師傅到底該不該教會徒弟?我用自己在職場上既做過學徒又做過師傅再做到管理層的經歷,來談一下我對「師傅教徒弟」的一些立場和觀點。
  • 王者榮耀:徒弟沒給師傅送皮膚,結果師傅做了一件非常無恥的事
    王者榮耀有一個師徒系統,這個系統的目的就是希望有老玩家能夠帶萌新們儘快入門。一般來說,新人找個大神來帶,無疑能很快上手,但是一個做師傅,一個做徒弟,這是雙方你情我願的事情,如果師徒之間關係比較好,他們之間也會偶爾送個皮膚,來促進下雙方之間的友誼。
  • 拜師學道士 徒弟和師傅的關係如何認定
    2010年7月26日,王凱以僱員受害賠償糾紛將師傅王毅起訴到甘州區法院,要求師傅王毅賠償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等各項損失的50%計140677.27元。  【審判】  師傅王毅是否對徒弟王凱因交通事故受傷後產生的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關鍵是師徒之間的法律關係如何認定的問題,也是本案雙方爭議的焦點。
  • 拉坯師傅老馮
    原標題:拉坯師傅老馮 景德鎮的拉坯師傅老馮,一年前剛PK過來自日本的陶藝大師。因為雙方都是拉坯技術的國寶級傳人,這場交流帶著濃鬱的打擂臺的氣氛。日本陶藝大師在致辭時,謙遜中帶著一絲隱而不露的傲慢。他聲稱,遠在唐宋時期,日本是跟從中國師傅學習陶藝,而明清以後,徒弟的匠藝如此傑出,師傅是否及得上,可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