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人竟在鳳凰山也留下如此多作品

2020-12-21 騰訊網

進入晚年的吳作人,融貫東西,技法愈發嫻熟,堪稱近代名家第一人。尤其是他以金魚為題材的國畫創作。凡是欣賞過吳作人所畫的金魚的人,無不為他畫中神韻而折服。

熟悉吳作人的人都知道,這位繪畫大師不僅在國畫上造詣深厚,其早年的油畫創作,更是佔據著近代美術史的重要位置。

說起這位大師早年的故事,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位繪畫大家——徐悲鴻先生。1927年的某天,徐悲鴻應邀到上海藝大講課,順便到美術科一年級教室了解學生的情況。當他走到一張素描前時,他停下了腳步,問:"這張畫是誰畫的?"沒人回答。

徐悲鴻又大聲問:"誰叫吳作人?"素描上寫著吳作人的名字。這時一個滿臉稚氣的青年人,從人群中羞澀地探出了頭:"是我,我是吳作人。"當時還不到20歲的吳作人,憑藉過人的天賦,受到徐悲鴻的賞識。

1935 年春,留學歐洲,學有所成的吳作人也是受徐悲鴻之邀,才毅然決定馬上回國,就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講師。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央大學被迫內遷重慶,吳作人和妻子第一次來到這座讓他們終身難忘的城市。戰爭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讓個人的人生軌跡,向著不可預測的方向而去。

來到大後方的吳作人,依然按捺不住自己的創作熱情,向徐悲鴻提出帶學生組成"中央大學戰地寫生團"到前線寫生,用畫筆鼓舞軍民抗戰的鬥志和信心。

平常棲身於鳳凰山腰一座廢棄碉堡中,不時穿梭在重慶的每個角落,在重慶對面長江邊的高山坡上,目睹日寇對渝中半島的轟炸,來到空襲後的現場,看到一處處瓦礫堆裡,很快搭起窩棚,擺出攤子,大家的臉上流露出的卻滿是堅毅。

吳作人隨身攜帶素描工具,記錄下所見所聞,為後期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即使在前妻李娜因日機的轟炸侵擾,產後虛弱多病而撒手人寰,剛剛出生的孩子也不幸夭折,自己只能棲身於鳳凰山腰一座廢棄碉堡中的惡劣環境中,畫家的畫筆依然沒有選擇屈服。

他將對李娜的無限思念,化作一股控訴侵略戰爭罪惡的創作力量,在一片昏暗和陰冷中奮筆創作,《空襲下的母親》、《不可毀滅的生命》、《重慶大轟炸》、《黃帝戰蚩尤》等畫作相繼誕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戰亂,吳作人在重慶的很多作品已經流失,難以找回。最為著名的油畫《重慶大轟炸》,便是在與主人分開50年之後,才在遙遠的美國出現,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油畫背面貼著一張"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15日"《大公報》,上面有許多抗戰前線的消息,無意間完成了文獻與作品的相互印證,竟也有了當代藝術品的特徵。

色彩凝重,筆觸粗獷,充滿了強烈的情緒和張力,時至今日,凝視略微泛黃的畫作,我們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畫家對於侵略的強烈控訴,震撼之感不言而喻。

和大多數曠世傑作一樣,吳作人在鳳凰山創作的畫作,帶著厚重的精神內涵,在歲月的洗禮中,愈發顯得璀璨動人。無關乎技法,無關乎形式,只和重慶、和民族的過去,不可分割。

本文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網絡轉載,僅供交流使用,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構成商業目的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處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吳作人金魚作品展在蘇州開展
    此次展覽以三個部分呈現吳作人先生的金魚創作,分別為「東方聖魚——中國金魚簡介」、「百年流風——中國近現代中國畫金魚作品創作掇英」、「獨標新格——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風格形成解析」。第1部分簡單介紹金魚的科普知識;第2部分擷取百餘年來中國畫金魚題材創作的主要藝術成果背景,便於觀眾比較與了解吳作人中國畫金魚題材作品的藝術成就。第3部分通過展出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80年代,這半個世紀裡吳作人創作於不同時期的42件金魚題材作品,全面呈現了吳作人對金魚題材國畫創作,從早期探索到後期成熟的整體軌跡與探索脈絡。這42件作品分成寫生速寫作品,明確紀年作品,無明確紀年作品三個部分。
  • 吳作人作品展舉行
    吳作人作品展舉行 2011年05月08日 12:46來源:解放牛網 作者:詹皓 晚報訊 「素描與中國畫——吳作人作品展」即日起至5月22日在徐匯藝術館舉辦。
  • 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藝術解析
    吳作人的中國畫金魚作品不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由衷喜愛,而且在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矗立起了一座藝術高峰,其藝術成就蜚聲海內外。品讀吳作人先生的中國畫金魚作品,其風格鮮明,清新雅逸,深為時人所重。要讀懂吳作人的中國畫金魚作品,應解析清楚形成「吳家樣」金魚藝術作品的幾個重要因素:1、其造型提煉,源於吳作人能熟知對象的「結構解剖」,而後成於其中國畫的「筆墨塑造」;2、關於中國畫的「筆墨」,不能簡單理解為「線質」、「墨韻」等如何,吳作人認為「筆墨」離不開形色塑造形象,包含著豐富的造型筆觸與色彩的渲染;3、吳作人先生強調畫中要「有我」,藝術家不同的修養,就會產生不同的藝術境界。
  • 這是吳作人一生的至暗時刻,幾十年後,聽到這首曲子仍淚流滿面
    1992年元旦前夕,吳作人先生告別住了多月的北京醫院,回到了花園村家中。他很高興自己回到久違的環境,並在家中迎接新年。蘇州當然也沒有忘記這位優秀的兒子,在蘇州著名的羅漢院雙塔前,將建起一座《吳作人藝苑》,以長期陳列吳作人先生一生的經典作品。84歲的吳作人,至今仍很喜歡聽蘇州評彈,他還喜歡崑曲,或許,因為他曾留學西洋,他也很喜歡西方的古典音樂。
  • 吳作人作品大全
    吳作人 1983年作 長空 吳作人(1908—1997),安徽涇縣人,生於江蘇蘇州,1926年入蘇州工業專科學校建築系,1927年至1930
  • 吳作人弟子:市場上署名吳作人畫作九成是贗品
    今年是著名畫家吳作人去世10周年紀念。如今市場上署名吳作人的畫作中,九成是假畫,真跡罕見。如此眾多的假畫,不但在欺矇收藏者,而且對吳作人先生的名譽造成了損害。昨天,蕭淑芳與吳作人二位先生的弟子、著名畫家曲赫東痛批假畫泛濫欺人。
  • 吳作人與家鄉蘇州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雨鬢秋。今年恰逢吳作人誕辰110周年,由蘇州吳作人藝術館特別策劃的「此身猶未出蘇州——吳作人與蘇州研究展(第一回)」於9月8日江蘇省蘇州市吳作人藝術館開幕,展覽通過80餘件書畫作品、信札及文獻資料、實物等,細細梳理了吳作人與故土蘇州的不解之緣。吳作人是我國傑出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熊貓大師吳作人,作品動輒上千萬,藏家:我對熊貓有誤解嗎?
    吳作人就是一位十分喜愛繪畫熊貓的畫家,而且近些年,吳作人的作品一直有所攀升,動輒上千萬,但大多都是特別喜歡吳作人的收藏家,最近就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了一幅吳作人的熊貓,欣賞後表示:「我對熊貓有誤解嗎?」吳作人作為近代一位著名繪畫大師,一直從事於中西藝術的融合,在寫意與寫實中游離,最終選擇了西方寫實主義繪畫,也被稱為是歷史的抉擇。
  • 吳作人:丹青簡雅奪天工
    他除了創作《祭青海》《漠上旋沙》《甘孜雪山》《負水女》《玉門油礦》等大批作品,沿途舉辦數次寫生作品展,還以深厚的傳統詩詞功底,賦詩多首抒發襟懷。請看其《一九四三年出河西訪莫高窟未是草》: 日上三危射九重,長林蕭瑟動金風。 雲杳磬咽喑精舍,幢劫經殘絕密宮。 千載神工依斷壁,萬龕變相沒秋蓬。
  • 吳作人:丹青簡雅奪天工
    他除了創作《祭青海》《漠上旋沙》《甘孜雪山》《負水女》《玉門油礦》等大批作品,沿途舉辦數次寫生作品展,還以深厚的傳統詩詞功底,賦詩多首抒發襟懷。請看其《一九四三年出河西訪莫高窟未是草》:日上三危射九重,長林蕭瑟動金風。雲杳磬咽喑精舍,幢劫經殘絕密宮。千載神工依斷壁,萬龕變相沒秋蓬。歷朝失道啟邊寇,欲罷丹青試引弓。
  • 從金魚看吳作人的中國畫探索,蘇州展其金魚作品研究展
    近日,「藝奪天工——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研究展」在蘇州吳作人藝術館開幕,42件金魚題材作品全面呈現了吳作人金魚題材的國畫創作,觀眾能一覽他從早期探索到後期成熟的整體軌跡與探索脈絡。第1部分簡單介紹金魚的科普知識;第2部分擷取百餘年來中國畫金魚題材創作的主要藝術成果背景,便於觀眾比較與了解吳作人中國畫金魚題材作品的藝術成就。第3部分通過展出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80年代,這半個世紀裡吳作人創作於不同時期的42件金魚題材作品,全面呈現了吳作人對金魚題材國畫創作,從早期探索到後期成熟的整體軌跡與探索脈絡。這42件作品分成寫生速寫作品,明確紀年作品,無明確紀年作品三個部分。
  •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吳作人
    吳作人先生清醒地看到中國繪畫傳統中的高峰,也深刻地看到低谷。更看清楚了造成這種反差的基本規律:不發展就衰亡。變才正常!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如此,西方藝術歷史也是如此。吳先生沒有被祖國連綿不斷的五千年輝煌文化衝昏頭腦;也沒有在文藝復興以來,以希臘伯來文化為源頭的西方燦爛文化前迷惑了自己的眼光。
  • 「藝奪天工——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研究展」精彩亮相
    □記者 張健 攝□蘇報記者 羅雯寥寥幾筆水墨構成的金魚靈動地遊曳於畫紙中,每一幅畫作上的金魚以各色姿態呈現,仿佛突破紙面在畫框中跳躍,這些是著名畫家吳作人以金魚為題材的畫作。昨天,由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共同主辦,吳作人藝術館承辦的「藝奪天工——吳作人中國畫金魚作品研究展」開幕。展覽展出了吳作人20世紀40年代末至80年代創作的42件金魚題材作品。
  • 曾被徐悲鴻譽為「中國藝壇代表人物之一」的吳作人作品欣賞
    吳作人 齊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畫 1954 中國美術館藏 吳作人出生在二十世紀初一戶書香門第,祖父早年遷居蘇州,是當地著名的花鳥畫家
  • 吳作人蕭淑芳作品亮相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
    吳作人蕭淑芳作品亮相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 原標題 [吳作人蕭淑芳作品亮相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
  • 鳳凰山的神燈
    作者/任永忠 鳳凰山,聳居天水之北,為其天水鎮山。有證考自漢時建有媧皇宮,唐初有天下,為其祖李虎建家廟,自後屢遭兵火相尋,民勞弗惜,屢建屢毀,屢毀屢建。 古言裡有傳,很久以前,鳳凰山林木茂盛,山泉至頂,生態和諧,生靈朝集,百鳥聲鳴,植物連生。山門照壁上自生的松樹,百裡可見。是近處人們的朝觀聖地,是遠處人們魂牽夢繞的地方。老子曾給山前磨出一條平梁——即中梁。又從鞋、兜中倒出三堆土,為現今三座山包,故名叫三堆土。張果老有臨關門溝留下驢蹄印跡。磨子頂梁、穿針溝、石山等地都留有神秘的仙跡神話。
  • 【解讀】「唐」與鳳凰山
    竟然於一個雪夜凍死將士5000多人,不得已退兵還朝。果然一天李世民帶領殘兵敗將退到鳳凰山下,剛要下馬休息,高麗伏兵一聲炮響,萬馬千軍立刻從山上叢林裡如狼似虎撲下山來,將唐軍圍得水洩不通,片刻間斬殺將盡。
  • 大師吳作人作品欣賞
    吳作人(1908-1997年),生於江蘇蘇州,祖籍安徽涇縣。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工詩,善書。早年師從於國畫大師徐悲鴻門下。吳作人先生長於油畫和中國畫的創作,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法國政府曾於1985年授予他「藝術文學最高勳章」,1988年比利時國王授予他「王冠級榮譽勳章」。生前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
  • 吳作人與蕭淑芳的百年好合
    謝洪偉  吳作人(1908—1997),1927年至1930年初先後就讀於上海藝術大學,從師徐悲鴻先生。他在中國畫創造方面別創一格,自成一家。吳作人是繼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吳作人在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時,才華出眾,鋒芒初露。
  • 吳作人:人生一半是苦,一半是甜
    幸好,時光總願溫柔以待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吳作人在嘗盡苦澀之後,品嘗到了甘甜的滋味。在3歲時,父親被害去世,留下祖母、母親兩代寡婦與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吳作人14歲的長兄半工半讀養家,兩個未成年的姐姐遠嫁他鄉作童養媳。所以,對吳作人來說他的童年籠罩著一片灰暗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