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十三妹》:一出北方俠女勇救落難書生的尚派名劇

2020-12-1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黃體軍

聽多了「英雄救美」的故事,你願不願意反過來聽一聽一位紅衣俠女勇救白面書生的故事?

12月3日晚,在濟南梨園大戲院,由山東省京劇院演出的尚派名劇《十三妹》,就講了一個背弓挎刀、飛簷走壁、颯爽英姿、武功高強的紅衣女俠搭救落難書生的故事。這齣戲讓現場觀眾再次領略到了尚門弟子陽剛激昂的唱腔、矯健勇猛的武功身段和像極了「一團火」的表演風格。

《十三妹》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書生安驥因父被上司陷害,遂攜重金往淮陽救父途中偶遇俠女何玉鳳,何本是軍官之女,其父因拒絕奸臣紀獻堂的提親,被紀獻堂陷害入獄致死。何玉鳳流落江湖,被老英雄鄧九公收留,苦練武藝,伺機復仇。她將本名中的「玉」字拆分,更名為「十三妹」。她看安驥滿面愁容,必有為難之事,好奇之下,了解到安驥和她有同樣的遭遇,於是心生憐憫,決定護送他一程,不料卻引起安驥的誤會,遂不辭而別。俠肝義膽的十三妹一路追隨到能仁寺,殺了一幹惡僧,救出安驥和同遭劫難的張金鳳一家人,並撮合了安驥和張金鳳的姻緣。

《十三妹》又名《金玉緣》、《雙鳳記》,取材於清末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最初上演時,是一出包含了《紅柳村》《悅來店》《能仁寺》《青雲山》《弓硯緣》等折的本戲,最早由武旦應工的餘玉琴刀馬旦踩蹺演出,塑造了京劇舞臺上第一個「十三妹」形象。後成為「通天教主」王瑤卿先生創立的王派代表作。王瑤卿先生的重大革新是棄蹺出演十三妹,而且給「十三妹」來了一個全新的造型:紅衫、紅束腰、紅風帽、紅薄底鞋,斜挎彈袋、背弓、刀,一口動聽的「京韻白」,整個一副紅紅火火的北方俠女形象躍然於舞臺之上。

尚派藝術創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先生曾多次與王瑤卿先生同班演出,虛心問藝於王,深得王派藝術的精髓。故尚派《十三妹》借鑑了王派藝術很多特點,又結合自身特點發展出了有了獨特的新面貌。

此次演出的《十三妹》,由山東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派第三代傳人鞠小蘇先生親授,鞠小蘇先生曾師從尚派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麟先生,此劇得其口傳心授。劇中十三妹由山東戲曲名家鞠小蘇工作室學生、尚派第四代傳人、山東省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高秋雲扮演。

鞠小蘇先生對弟子高秋雲當晚的表現非常滿意。「我工作室兩個學生高秋雲和金夢,過去都演過這齣戲的折子戲,但演全本還是第一次,因為尚派藝術文武兼擅,《十三妹》又是尚派戲中難度特別高的一出大戲,觀眾很多年沒在舞臺上見過了,這齣唱念做打舞並重的戲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

具體到舞臺上,這齣尚派名劇有哪些看點和特色?鞠小蘇先生告訴記者,和王派相比,尚派《十三妹》的何玉鳳同樣是花衫,裝束相同,都是一身紅裝,但不同的是尚派的十三妹不點紅痣,剛開始出場時不背刀弓,而是挎刀,表明她下山是為母尋藥,而不是有意打劫的女大王,她決意保護安驥後才回鄧九公家取弓,在安驥不辭而別後始背弓挎刀出場。同樣是京韻白,尚派吐字咬字力度更強,猶如竹筒倒豆子。在武功身段上,因為尚小雲先生學過武生,又受過楊小樓先生的教誨,因此借鑑了很多楊派武生的動作特色。像竄椅子、上高、下高,空頂、旱水頂、過人前橋等,都是尚派《十三妹》特有的。但因為對於旦角來說,難度高,有危險,這些年即使尚派也很少原汁原味地演這齣戲了。

四大名旦中,和梅派、程派、荀派比,這些年尚派戲的演出相對較少,尚門弟子真正能繼承尚派藝術,唯尚戲為始終的很少,因而尚派藝術傳承有令人感覺後繼乏人的擔憂。原因所在?鞠小蘇先生坦言,這主要是因為演尚派戲難度大,對演員的要求高,「既要有一副好嗓子,又要有一身好功夫,唱念坐打俱佳,才能真正繼承尚派藝術。」

鞠小蘇先生特別高興有兩名優秀弟子加入自己的工作室,為了傳承好尚派藝術,她總是不辭辛苦對學生言傳身教,從唱腔、表演到劇目排練,各方面都親力親為,兩名學生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

據了解,此次演出也是為了紀念今年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和慶祝山東省京劇院建院70周年。12月21日至22日,鞠小蘇先生將帶領高秋雲、金夢兩名弟子,受邀前往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參加「紀念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先生誕辰120周年」尚派藝術專場演出,並與尚慧敏老師等共同演出尚派名劇《乾坤福壽鏡》以及《尚派藝術演唱會》。

相關焦點

  • 京劇《十三妹》約你3日見!梨園大戲院佳作再演
    尚派經典劇目《十三妹》由鞠小蘇老師親授。師從尚派傳人尚長麟先生。曾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二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突出貢獻獎」,2016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模範傳承人,2017年入選首屆山東省戲曲名家工作室,2018年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被評為國家文旅部藝術司當代名家傳戲收徒工程傳承人。
  • 京劇《十三妹》約你3日見!梨園大戲院佳作再演
    為紀念藝術大師尚小雲誕辰120周年,慶祝山東省京劇院建院70周年,山東省戲曲名家工作室傳承劇目《十三妹》將於12月3日19:30在梨園大戲院精彩呈現。尚派經典劇目《十三妹》由鞠小蘇老師親授。鞠小蘇簡介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師從尚派傳人尚長麟先生。
  • 還珠樓主與尚派名劇
    原標題:還珠樓主與尚派名劇   上世紀30年代,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首演新編古裝劇目《漢明妃》,大獲成功,從此,這齣戲成為尚小雲的代表劇目之一,沿傳至今,幾代尚派後學一直在傳承著。然而,這齣尚派傳人必學的名劇,人們大都只知道是尚小雲首演,至於劇本的執筆作者「還珠樓主」李壽民,卻很少有人知曉。
  • 尚派名劇《漢明妃》將在青上演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昭君出塞」的故事以各式各樣的形式登上了藝術舞臺,其中,尚派名劇《漢明妃》至今令人津津樂道。12月21日晚7:15,青島演藝集團京劇院就將在青島四方劇院上演該劇,為島城的戲迷朋友們帶來一齣戲臺上的「佳人烈馬圖」。
  • 名劇精賞——細品尚派代表作《乾坤福壽鏡》|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線上課堂
    說起京劇《乾坤福壽鏡》很多觀眾可能有點陌生,但是一提起《失子驚瘋》大家可能就會比較熟悉,這是尚小雲先生最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失子驚瘋》選自《乾坤福壽鏡》中的一折,是整部劇目的「戲核」。這齣戲是1919年由「通天教主」王瑤卿先生首演,尚小雲先生扮演壽春,經由尚先生改編此戲,將其發展成為尚派的經典名劇。
  • 尚派名劇《漢明妃》周六上演,「佳人烈馬圖」再登...
    半島記者 黃靖斐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昭君出塞」的故事以各式各樣的形式登上了藝術舞臺,其中,尚派名劇《漢明妃》至今令人津津樂道,12月21日(周六)晚7:15,青島演藝集團京劇院就將在四方劇院上演該劇,為島城的戲迷朋友們帶來一齣戲臺上的「佳人烈馬圖」。
  • 《俠女十三妹》主演今何在:女主角棄影從商,男主角淪落成配角!
    看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朋友,想必都對片中美豔大方、精通洋文、大膽主動示愛的「十三姨」印象深刻。其實,在1986年,有一部電影叫《俠女十三妹》,女主不僅顏值高,武功更是棒棒的。《俠女十三妹》宣傳照《俠女十三妹》是一部由楊啟天、村川透執導,丁嵐(飾十三妹/何玉鳳)、王伯昭(飾安公子)、葛存壯(飾紀獻唐)等主演的武俠電影,講述了清朝雍正年年,何玉鳳全家被害,歷經挫折最終報仇雪恨的傳奇故事
  • 京劇旦角介紹之尚小雲先生
    尚小雲先生,生於1900年,1976年病逝。他原名尚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南宮。尚德泉年幼時,母親張氏帶著他投富連成科班,但未能如願。後來他隨京劇藝人李春福學習老生。尚小雲先生《秦良玉》四大名旦中,只有尚小雲承襲了老派青衣(如孫怡雲、陳德霖)的唱法,走剛直一路。尚小雲初習武生,對楊小樓的藝術十分仰慕,後來他把武生的表演,融在自己的旦角戲裡,表演剛勁、挺拔,所以尚派藝術文武並重,塑造俠女、女將等角色很適合。
  • 秦皇島市舉辦京劇名家名劇演唱會
    國粹今韻鑄輝煌 傳承經典譜華章秦皇島市舉辦京劇名家名劇演唱會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孫雪梅)8月28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京劇名家名劇演唱會在秦皇島市文化廣場劇場拉開帷幕,京津冀三地藝術家聯袂為秦皇島市廣大戲曲愛好者聯袂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戲曲名劇大餐。
  • 尚派收徒 一起見證!青島演藝集團京劇院"時尚青島·京劇尚派"演唱...
    文/圖半島記者 黃靖斐 鍾迎雪11月15日,一場特別的「拜師禮」在青島市京劇院四方劇院舉行,以「傳統禮儀+名段演唱會」的形式請現場觀眾作為見證人,青島市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邢繼文正式拜入尚派傳人張豔玲門下,專攻京劇尚派藝術。在拜師現場,京劇名家張豔玲攜青年演員邢繼文接受記者的採訪。
  • 尚派代表劇《昭君出塞》欣賞
    京劇《昭君出塞》由京劇名家尚小雲首演,屬尚派代表劇目。講述的是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嫁於匈奴單于和親的故事。今朝別了劉王去,若要相逢,若要相逢,一似海樣深。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原名尚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南宮,,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尚派藝術的創始人;其一生藝術經歷,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 尚藝凌雲——京劇尚派演唱會
    11月15日晚,長安大戲院,尚藝凌雲——京劇尚(小雲)派演唱會。  尚派傳人周美慧高挑苗條,一襲男裝,雙排扣西服,不知為何沒系左下角那粒紐扣(望遠鏡「窺視」所見),與譚正巖應約返場,共同合作尚派名劇《御碑亭》男女對唱,令人眼前一亮,頗似《武家坡》王寶釧和薛平貴夫妻對唱的韻味。  著名小生名家李宏圖(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提前登場,強調京劇戲班「尊老」規矩,徒弟們的本事都是師傅們給的。故不能唱在李莉老師後面,只能在前,鋪路墊場。
  • 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
    1905年其父病故,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後入三樂班坐科。尚小雲在三樂班先習武工,後因伴相俊美,嗓音暢朗而改從孫怡雲學習青衣,他最初青衣開蒙老師是吳順林。1912年春他在北京汾陽會館和廣德樓出臺成為當時青衣行年輕的佼佼者。1914年孫菊仙主動提出與尚小雲配戲四日,使他名聲大噪,人人稱道。
  • 京劇大師畢谷雲
    新中國成立後,畢先生在北京先後建立紅星京劇團、民生京劇團,任主演,兼任團長,以演《綠珠墜樓》、《活捉王魁》等戲膾炙人口,同時兼演「梅」、「荀」、「筱」三派名劇,並常演出《續紅娘》後部《玉堂春》(《三堂會審劉秉義》)等絕響於舞臺的戲,以及新編戲。在其排演新編戲時,他都汲取徐師的藝術特色,把翻跌融入。在老戲劇家潘俠風先生為其編寫的《義狐傳》中,他就使用上翻跌及空中飛人特技,深為觀眾喜聞樂見。
  • 第二屆深圳福田京劇藝術節閉幕 梅派經典名劇《鳳還巢》再現
    記者今天獲悉,為期五天的「第二屆深圳福田京劇藝術節」閉幕。藝術節涵蓋一場京劇演唱會、三臺京劇大戲和三場惠民體驗活動,推動國粹京劇在福田乃至深圳生根發芽。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李勝素領銜演出,名家薈萃、好戲連臺、精彩紛呈。
  • 京劇名家張豔玲收徒 弘揚尚派藝術助力國粹傳承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尚派傳人張豔玲日前收徒,經青島市京劇院牽線搭橋,優秀青年演員邢繼文正式拜入尚派傳人門下,專攻「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此次拜師及演出活動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演藝集團主辦,拜師儀式以「傳統禮儀+名段演唱會」的形式,京劇尚派名家尚慧敏、鞠小蘇,京劇名家李少波,京劇作曲家費玉平等參加活動。
  • 京劇四大名旦與四大鬚生(圖)
    有人說:如果你青春年少,卻有著華貴的氣質,可以聽一出梅派或張派的旦角戲;如果你三十而立,開始感到生活勞累,卻執著於靈魂淨土,可以聽一折程派的青衣戲……戲如人生。  「生旦淨末醜」、「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喜怒笑罵愁」……京劇,這一中華民族的「國粹」,它的概念其實遠勝於任何一個派別,但要入得門內,不妨從流派開始。
  • 尚派收徒演唱會11月15日舉行,請您見證
    11月15日,經青島市京劇院的牽線搭橋,優秀青年演員邢繼文將拜入尚派傳人張豔玲門下,專攻「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尤為特別的是,此次拜師儀式將搬上青島四方劇院的舞臺,以「傳統禮儀+名段演唱會」的形式請現場觀眾作為見證人,展現京劇藝術的傳承之魅。
  • 「榮寶齋在線」執著探索京劇繪畫的徐中益
    導語:徐中益的京劇繪畫,成功塑造了諸多京劇舞臺人物形象,比如梅派名劇《鳳還巢》中含情脈脈的程雪娥,以及《鍾馗嫁妹》戲裡的群像造型>徐中益的京劇繪畫,以鮮明的個性風格,成功塑造了諸多京劇舞臺人物形象,比如梅派名劇《鳳還巢》中含情脈脈的程雪娥,《穆桂英掛帥》「捧印」中精神抖擻的穆桂英,以及《鍾馗嫁妹》戲裡的群像造型,幅幅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個個眉目傳神,色彩繽紛協調,處處顯示出畫家創意的心思縝密與手法的技巧嫻熟,讓人賞心悅目,得到視覺享受,足見其功力不淺。
  • 京劇言派中興始於青島
    京劇言派中興始於青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11.27 星期三 呂銘康    京劇老生行當裡有個非常重要的流派——由京劇大師、「前四大鬚生」言菊朋創立的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