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青藏高原野生動物保護提供示範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野生動植物物種,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已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目標。保護好國家重要的「高原物種基因庫」自從地球上有了人類,我們的命運就與野生動物息息相關,動物作為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
青藏高原岡底斯山區發現野生雪豹(圖)
因為他們在青藏高原岡底斯山區海拔5100米的帕龍錯湖區發現了有「冰原隱士」美譽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物——雪豹!這一重大發現不僅證明了我國青藏高原南部高海拔地區存在雪豹,同時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拍攝到野生雪豹。
-
高原地區的扛把子,萌到遍地都是天敵的鼠兔,究竟是什麼動物?
大多數鼠兔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以及高山草原地區,尤其是高原鼠兔,它們在青藏高原地區分布最為廣泛。高原鼠兔的重要性和兔子不同的是,高原鼠兔沒有尾巴,耳朵雖然也是豎起來,但它們的耳朵比較圓,看起來非常可愛。
-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中國研究團隊成功獲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最終揭示丹尼索瓦人成功適應了高寒缺氧的環境,在晚更新世就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也是支撐丹尼索瓦人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的一個有力證據。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這裡藏醫藥是醫藥界的奇蹟
在雪山連綿的青藏高原,這裡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生活在這裡的藏族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在這裡孕育出了醫藥界的奇蹟——藏醫藥。既是藏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的見證,也歷經上千年的發展和傳承。從遠古時代開始,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在同大自然鬥爭中逐步了解了一些植物、礦物質的性能及其治療作用;在狩獵過程中又逐漸知道了一些動物的藥理作用。相傳在公元前三世紀,藏族就有了「有毒就有藥」的說法。從此拉開了藏藥歷史的序幕。
-
世界最後一片淨土高原,人跡罕至極難生存,卻是珍稀動物的家園!
整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一塊罕見的保留有原生狀態的原野,是大量特有物種的庇護所。而青海可可西裡世界遺產地則成為高原上自然美景和大型哺乳動物集中分布的一片高地,是高原的邊疆,原始的荒野,震撼的景觀和以藏羚為代表的獨特生物的家園。
-
青藏高原最全野生動物肖像 你認識幾個?
牙齒發達,上犬齒甚長。此次近距離拍到的圖片清晰顯示,其上齒尖部是外露,齜在嘴外的。藏狐主要分布於中國、印度、尼泊爾海拔2000~5200米高原地帶,尤其在西藏分布較為廣泛。喜獨居。通常在旱獺的的洞穴居住。以鼠兔、鳥類等為食。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食肉動物,在其生境中的動物數量佔比都是極小的,比如一頭老虎的領地範圍大概是50-100平方公裡,在其領地範圍內,除了它自己是大型食肉動物外,沒有其他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果它們選擇吃其他的食肉動物的話,很可能面對的情況就是餓死。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藏著一個「香格裡拉」
他偶然撿到了一顆種子,通過外形判斷,竟和來自青藏高原腹地的一個蘿藦亞科的種子化石標本十分匹配。現如今氣候、地形極度迥異的兩個「自然世界」曾經生活著一樣的物種嗎?事實證明,不是這些植物對生境的選擇變了,而是在地質時期,曾經的青藏高原根本不是人們熟悉的樣子。
-
青藏高原巖畫——先祖留言
>歷史回望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沒有絕對無霜期,空氣稀薄,氣候酷寒,生存環境惡劣,被稱為生命的禁區。甘、青地區是新石器文化非常發達的地區,從大量的史料、遺址、出土文物證實在4一7、8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都較發達,而且創造了堪為世界瑰寶的彩陶文化。
-
青藏高原上的人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從西藏綿羊倒推人類遷居史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孟華研究組通過採集遍布青藏高原的986隻西藏綿羊和4隻野生盤羊,整合多種遺傳學基因數據,並結合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綿羊和農作物(粟、黍、小麥和青稞)考古記錄信息,以西藏綿羊為模式動物,為我們解析了早期人類走上青藏高原的過程和家養動物適應高原環境的機制。本版特約研究者撰文向讀者介紹他們的研究。
-
動物所等在重要疫源動物的起源、擴散和適應性進化研究中獲進展
第四紀晚期以來,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和種群衰減重塑了全球生態系統,那麼誰是如此重大環境變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與大型哺乳動物的命運不同,嚙齒類、兔形類、蝙蝠類和食蟲類等中小型哺乳動物類群的滅絕風險較低——預測顯示,未來50年內,嚙齒類動物的多樣性會持續增加。
-
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考古發現
,距今10萬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則較早的與晚期的丹尼索瓦人分離開來,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探索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的擴散和高海拔環境適應、丹尼索瓦人及東亞古人類演化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研究組古DNA室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對山那樹扎遺址的10個大型牛科動物和2個犀牛骨骼標本開展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
-
我國科學家研究揭示 丹尼索瓦人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中國研究團隊成功獲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最終揭示丹尼索瓦人成功適應了高寒缺氧的環境,在晚更新世就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也是支撐丹尼索瓦人在亞洲地區廣泛分布的一個有力證據。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地質時期的青藏高原根本不是人們熟悉的樣子
他偶然撿到了一顆種子,通過外形判斷,竟和來自青藏高原腹地的一個蘿藦亞科的種子化石標本十分匹配。 現如今氣候、地形極度迥異的兩個「自然世界」曾經生活著一樣的物種嗎?事實證明,不是這些植物對生境的選擇變了,而是在地質時期,曾經的青藏高原根本不是人們熟悉的樣子。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意義非凡的「神秘洞穴」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
-
青藏高原是演化論研究的實驗室
背景青藏高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地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高、最遼闊的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高度約海拔4500米。同時,又是世界除南、北極外的第三大「冰窖」,對現今的全球氣候變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它也是亞洲的許多大江、大河如長江、黃河、沿橫斷山脈流向中南半島的許多河流、印度的恆河、印度河等的發源地,這些江河是東亞和南亞超過世界40%人口的生命線。因此,青藏高原的地質變遷和生命演化長期以來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關注。
-
四萬年前人類首次登上青藏高原
11月30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宣布,經過多年的調查、發掘與研究,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人員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證實古人在距今4萬~3萬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堅實的足跡。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白堊紀至今的古高度變化
目前,常用的古高度計算方法是通過古生物化石記錄和穩定同位素,如古動物和古植物化石,碳酸鹽的氫-氧同位素或團簇同位素等。然而這兩種方法均依賴於沉積巖,因此難以獲得與古高度直接對應的年代學數據,且難以應用於前新生代的古老造山帶。近年來,一些學者利用巖漿巖的地球化學成分計算造山帶的古高度,但是這些方法或難以直接應用於其他造山帶,或需要給定變量值,從而增加了結果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