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的具體化和細化,明確學生學習課程後要達到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僅是我們英語教育教學的指導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關鍵字】小學英語學科 聚焦 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 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也要跟隨時代不斷進步不斷創新。英語學科教學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注重學生語言運用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學生鑑賞優秀文化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聚焦核心素養,對我們的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做了有效的指導。
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思維品質是學生具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用英語進行交流活動;文化意識是學生了解各國文化,尊重各國文化;學習能力是學生擁有獨立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英語教學的目標,也應該貫徹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走進生活 聚焦語言能力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就是在生活中進行交流運用的。語言能力就是在情境中用聽、說、讀、寫的方式表達意義的能力。所以生活的情景是語言的環境,是語言表達的途徑。因此,我們在給學生們進行教授時,要利用教學圖片和多媒體資源等努力去創設合適的生活語境,去貼近生活,讓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充分理解英語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這樣能更好地鍛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例如小學英語四年級學習蔬菜單詞,學生們年紀比較小,英語知識不是很豐富。枯燥的蔬菜單詞識記對學生的挑戰較大。於是我就創設了請學生吃飯去的情景。並製作了一份菜單,上面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菜餚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讓學生們點他們平時喜歡吃的菜。再讓學生自己說出做這些菜需要什麼原材料。學生們爭先恐後,積極踴躍地說出蔬菜的名稱。有些不太熟悉的蔬菜名稱也會因為喜歡這道菜而努力進行識記。最後,我讓他們自己榨一杯自己喜歡的水果蔬菜汁,學生更是積極踴躍。這堂課避免了枯燥的重複,也擴展一些新的蔬菜名稱,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又如學習介紹某人This is 的句型,我沒有單純地給出圖片讓學生介紹人物。而是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學生回家準備自己家人的照片或者自己喜歡的明星等各種任務的照片。第二天學生都高興地拿出了自己準備的照片。課下學生就圍在一起討論,課上更是爭先恐後地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照片,及時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都積極地舉手。有的同學還利用課下的時間自己查了一些單詞就是為了能多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人。這堂課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語言來源於生活,語境是生活的片段,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積極學習參與到語境中並能有效地運用新知。這就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創新體驗 聚焦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點,都有自身獨特的思維方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基礎,善於去創新去發現,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有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構建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次,我給我兒子玩識字遊戲,是以西遊記為背景,把一些生字穿插其中,兒子玩得不亦樂乎。我靈機一動,為什麼不可以把我們正學的水果單詞放進去呢。於是我就做了一個微課叫「跟著悟空學英語」,用最簡單的英語講悟空的故事,中間穿插過關遊戲和互動。比如悟空出生在一棵蘋果樹下的大石頭裡,然後讓學生跟我讀apple,悟空只能認出所有水果才能進水簾洞等。學生興致高漲,對水果的學習達到百分百的識記。之後,總是纏著我繼續悟空的故事。
又如:五年級關於生病的學習,我讓學生準備了舞臺劇表演,讓學生從語言、動作、神態各方面表現自己。六年級關於email的學習,我教會學生如何用電腦給自己的好朋友發郵件,然後讓學生給自己的好友寫一封英文郵件並發給他。第二天我打開電腦讓學生打開自己的電子郵件並展示給大家。
通過這些年的不斷探索和研究,我努力在學生的英語思維方面下功夫,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運用英語。整理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教學方法,使我的課堂活躍豐富,學生願意去學,去思考,樂於去表達。
三、開拓視野 聚焦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英語不只是一門語言,背後的文化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我們教師要利用學科的特點努力拓展學生的眼界。英語教師要多介紹西方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對於農村學校的孩子們,他們的課外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對於一些基本的課外常識都不了解,比如在世界地圖中他們只認識中國的位置和形狀。所以我把英語學科作為一扇打開學生眼界的窗戶,帶領他們去學習外國的語言,去認識中國以外的國家,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例如:學習月份April的節日Easter時,學生對復活節的知識一無所知,如果只是單純的教會學生Easter這個單詞,我覺得意義不大上,所以我就上網搜索了一些關於復活節的背景知識和節日特色活動。然後再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們特別感興趣,連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在提到復活節的時候學生腦海裡不僅只是這個單詞,更多的是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識。同樣在學習November時,關於Thanksgiving Day,我就讓學生按照我的方法自己去找一些關於復活節的相關資料和美國的歷史, 在課上我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講解,我會適當的穿插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素養。
又如:學習食物的單詞,我專門做了一節關於食物的專題課。是關於西方國家和中國飲食的對比,包括食物的選材,食物的烹飪特色,餐具的運用以及飲食的習慣四大模塊,雖然有些單詞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困難,但看得出來學生學得很認真。看著他們的眼睛中閃爍著渴望知識的光芒,我覺得我的教學是成功的。
通過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促進了英語學科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語言運用能力。
四、翻轉課堂 聚焦學習能力
永遠不要小看我們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比我們想像的更富有想像更具有吸收知識的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自己去想,自己去主動的學習,把課堂交給他們,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把知識填鴨式地給他們。他們需要的是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記憶。
由於導學案的運用,我會提前把導學案下發,明確地把教學目標和對本課的要求寫下來。讓學生們自己去學習,去找出自己的難點,課上我在針對這些難點去給學生講解。對於一些簡單的課,我甚至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準備這節課。他們課下會圍在一起激烈的討論,從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怎麼能夠方便理解記憶等問題。課上我會讓他們自己去講解。他們對自己的研究的課記憶會很深刻。
又如六年級對於四季的學習,我通過When does spring begin? How’s the weather in spring? What is spring like? 等幾個問題為主線帶領學生學習了春季。接下來學習夏季秋季和冬季,我讓學生根據我的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自己去進行描述。
通過這樣學習方式,學生不會拿老師當拐杖,他們習慣於自主去學習。而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也不能沒有條件的放手,老師應該做一些限定進行指導。努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成為主導。讓學生有目的、高效率地進行自主學習。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積累,對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很多。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發展的良好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多加思考,多加嘗試,努力構建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方面不斷發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