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和諧社會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建設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必須從這樣的戰略高度來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 和諧是人類始終追求的價值目標和共同理想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我國歷史上就產生過不少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
-
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省社科聯主席、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教授顧海良構建和諧湖北對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對湖北「十一五」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關於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研討班上作了長篇講話,這個講話中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了全面的、系統的論述。一個科學總結,一個戰略舉措,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理論提出的戰略高度,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提出對現實的重大指導意義。
-
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入點
宋: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將其定位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從更深層次理論上把握「和諧社會」的要點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鄧:是的。我國社會正處於急劇轉型的過程之中。轉型是為了發展,而發展的目標是要發展出一個和諧社會。同時,發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諧為基礎,以和諧為條件。
-
新中國崢嶸歲月|構建和諧社會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構建和諧社會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
-
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史的必然
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提出並成功實施的改革開放戰略、現代化發展戰略,為探尋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找到了一條捷徑。實踐證明,我們沿著這條道路所取得的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就,極大地推進了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然而,和其他新生事物的成長一樣,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特別是由於諸多內外發展條件上的制約,因此,它還是一個探索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更是一個充滿艱難和曲折的過程。
-
演講稿: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演講稿:構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把「以人為本,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明年工作的一個重點。這是一個順民意、得民心的奮鬥目標。
-
分配正義與構建和諧社會
如何在有利於提高社會成員勞動積極性和促進社會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對全體成員進行合理而又公正的利益分配,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中需要進一步深化的理論問題之一。一、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公平應得原則」。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們的收入也開始多元化,除了工資收入外,貨幣資本和知識資本也成為應得的重要來源。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和諧過程中,在最大限度地尊重以勞動為取向的收入公平應得因素的同時,也要儘量照顧到其他合法形式的公平應得因素。二、和諧社會完善中的「補差正義原則」。
-
以和諧輿論宣傳為構建和諧社會聚力………陳邊 蔡華東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報有輿論先行、觀念先導之責,應該充分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創造良好輿論環境,致力於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營造和諧輿論環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和意義
學習領會六中全會精神,首先應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的六中全會精神上來。 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人民願望 構建和諧社會屬於社會建設範疇。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性及對其範疇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
-
朱培康:以人為本提高全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訊在今天上午的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上,朱培康常委代表民革中央關於《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全民素質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言。 在發言中,朱培康表示,民革一致贊成和擁護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動員和凝聚民革全黨力量,發揮好參政黨的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貢獻力量。 朱培康在大會上建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全民族素質放在突出地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
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與思考
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晉城市委緊緊圍繞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主題,確立了「建設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生態良好、社會和諧的新興現代化城市」發展理念,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構建和諧晉城,經過幾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圍繞構建和諧晉城這個主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嘗試,採取四項措施、開展六個創建、打造八大工程。
-
道德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命題和重大戰略任務的提出,不僅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內涵,預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戰略性推進,也為包括道德能力在內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
如何構建人人和諧社會?
如何構建人人和諧社會,小編是這樣認為的。各分各界,人人和諧小編認為,構建人人和諧社會的前提就是實現我前文當中所說的實現人人平等。而實現人人平等這個前提就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將人類親情的集體化。只有將人類親情的個體化上升為集體化,然後呢小編才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最主要的條件也已充足。每一個人不僅要在生活中的各項權利上要人人平等,而且還要在分類上平等,然後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小編認為,應該將人類分為兩個大類,就是未成年類和成年類。
-
構建和諧社會重在實踐(理論信息)
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聯合主辦的「和諧中國(廬山)論壇」日前在江西省九江市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學說表明,對抗是矛盾,差異也是矛盾。
-
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
-
黃明哲:反腐倡廉: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腐敗現象的存在,影響社會和諧,破壞社會穩定,阻礙社會發展。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有利於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物質基礎。
-
王東勝: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原標題:馬克思「社會有機體」理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21世紀以來,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既是現實社會的需要,也有其重要的理論背景。
-
進一步提高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決定》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因此,對於廣大黨員尤其是黨政領導幹部來說,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
-
創建文明城市 構建和諧社會
創建文明城市 構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