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身遠俗塵,恰然忘機

2020-12-04 聆思贅言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唐代: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遠離官場,近身田園,意興悠然,恬淡忘機,有隱逸之趣。然而王維畢竟不是隱士,只是暫時解脫了朝堂的束縛,一下子獲得到了輕鬆自由,遠離世情,忘卻了憂慮,頓感身安逸樂。雖家近田園,然而王維卻不像陶淵明那樣,躬耕田畝。他是一個閒逸無事的人,沒有朝廷的公務纏身,也沒有田家的長年勞苦,終日遊走於山水田園,優哉遊哉,更像是在度假。如此悠悠一生,安然閒適,恐怕神仙都會嫉妒。

雖寫田園之樂,詩人只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田家平淡自足的生活,以為充滿樂趣。如果使王維處於農人的位置,恐怕就不會有那樣的想法,畢竟他也不是陶淵明,也無心成為陶淵明。樂其樂,而遊於其外。只是脫離宦海,換了一個新的環境,這個環境是自己往日常常嚮往的,看起來平靜恬淡,卻沒有深入其中。也正是如此,才會有非常的樂趣。是久住這裡的農人所不能得的,也是真正的隱士也不能體會得到的。

既然在這裡充滿了自由和怡悅,也是往日的嚮往得以實現,於是也按著往昔想像中的方式去生活。看農人在田間勞作,那樣地恬靜悠然,雖然平淡,但充滿生活樂趣,感到非常愉快舒適。同時又覺得水田、樹木,以及其間的飛鳥,都有一種天然之趣,隔離了廟堂以及市井的紛擾,與人一樣,無有掛礙,悠悠自得。這些都是往日夢想中才能得到的,今日一下子到了眼前,自然非常的快樂。

農人有農人的生活,自己在這裡,則真正成了一名夢寐以求的隱士。於是也過起了隱士的生活,「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與大自然相得。並可以忘卻塵世的一切,願意永遠這樣生活下去。於是也沒有塵世之念,功利之求,可以說完全沒有了機心,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入鳥不亂群,入獸不亂行,可以和海鷗無所嫌猜,安然相處。

相關焦點

  • 王維的詩: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這是一首七律詩。通過描寫輞川莊積雨後的景象,表現了詩人歸隱後安逸的目子。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今天不限行明天限行3和8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注釋積雨:久雨。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
  • 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憑什麼會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
    在詩仙詩聖之後,還有一個詩佛,王維被稱為人才。王維是人才,是「人」可以達到的極致。有才,有德,有品位,更主要的是懂生活。王維有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憑什麼?王維的這首,形式、格律固然有一套,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傳遞的思想和內涵。如果換個作者,肯定就不會有這樣的影響了。
  • 古詩詞欣賞———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作者:王維(唐期)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2)空林: 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3)藜: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
  • 每周讀詩 |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作,被選入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編的《唐詩三百首》。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優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 讀唐朝詩人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碎花薄雨盈滿階
    (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輞川莊,薄雨後。在蔚然深秀的輞川,在微雨薄幕的山中,一把素琴,一支清笛,一盞溫熱的茶,清癯的身影臨窗聽雨,飲晨光熹微時分葉間的清露,他在山中清修,靜坐參禪。這是輞川莊最美好的時節。《積雨輞川莊作》宛如一條素練,被王維用生花妙筆潑墨成一幅空曠幽寂、淡雅恬靜,充滿韻味的水墨山水畫卷。詩中大致描寫的是一場小雨後輞川莊清新的景物,娓娓敘述了詩人隱退之後避世幽居的閒適生活。是夜。
  • 秋天的詩句: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 《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晚年之作,表達了他對農家生活的嚮往
    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原文】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菌。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嘴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所以,王維對佛教的信奉既有與生俱來的性格因素,也有當時朝代的現實使然。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當時他在官場際遇很差,特別是張九齡、李林甫這樣的政治名人受到了嚴重的打壓之後,他雖未受波及卻心生怠感。這一時期的王維是矛盾且懦弱的,他自認為只有跳出官場之爭,才可能過上真正的安逸生活。所以,他最終辭去了官職,在終南山輞川莊過起了歸隱的生活。
  • 孫伯翔作品《積雨輞川莊作》等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色蒙蒙橫畫軸,白鷗飛處帶詩來。
  • 有人稱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真是這樣嗎?
    七律的壓卷之作什麼時候變成了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了呢?我們稱一首詩為「七律」,在格律詩已經成型千年之後,是不能故意去混淆規則的。寫不寫近體詩沒有關係,但是在對原有作品作區分的時候,是有標準的。這個說《積雨輞川莊作》是七律就已經非常可笑了,還來爭什麼七律壓卷?王維時代,格律規則已經大體成型,五律是最早的,甚至直接影響了格律詩的形成。
  • 積雨輞川莊作知識點梳理及練習題
    為此,今兒本欄目小編就為考生整理出了積雨輞川莊作知識點以及積雨輞川莊作練習題,有些這些備考資料考生就可以開始輕鬆複習啦!  原文: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詩詞大會: 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注釋:積雨: 久雨。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空林: 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藜: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
  • 讀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感受詩人對恬淡隱逸生活的深深眷念
    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王維在隱居輞川莊時所題下的一首詩,詩人性情恬淡致遠,久居輞川莊中,如今夏雨初停歇,景物清新秀麗,詩人目睹恬靜美麗的山莊田園風景,觸景生情,題下該師,一方面運用清靈淡雅的筆調描摹出山中雨後的幽景和蔓延著生活氣息的田園風光,抒發了自己對於這樣恬淡美好、安寧靜謐的田園風光的深深眷念之情,而另一方面,詩人也表明了自己嚮往隱逸生活、脫塵出世不念俗世的心志
  • 明日立夏,品讀王維的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感受身在田園之樂
    王維,同李白一樣,都是盛唐時期的大詩人。李白好道,所以他的詩文總是充滿著仙氣,而王維自幼便與佛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到了中晚年更是虔誠向佛,王維也素有「詩佛」之稱。王維的仕途之路要比李白、杜甫等人順遂很多,或許是王維的性格沒有那麼桀驁不馴,對政治的敏感度要比他們強太多。在唐玄宗執政的後期,朝廷上下一片黑暗,皇帝昏庸,而當朝的官員不再是張九齡、賀知章這樣的賢臣,而是換成了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奸臣,這讓王維的心中充滿了失望和沮喪。
  • 《夏之小滿·積雨輞川莊作》
    點擊綠色圖標收聽 《積雨輞川莊作》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 唐詩三百首 | 積雨輞川莊作
    【作品簡介】  《積雨輞川莊作》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被選入清代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此詩以鮮麗生新的色彩,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後關中平原上美麗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後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全詩寫景生動真切,生活氣息濃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新明淨,形象鮮明,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緻。
  • 唐代「佛系」公務員王維的晚年生活——《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晚年住在輞川別墅裡過著佛教徒的寂靜清苦生活,這首詩是那種生活的寫照。閒適幽淡的趣味,古人很是推崇,認為在唐代七言律詩中,「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詩的前四句寫的是眼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色,淡而有味。「積雨空林煙火遲」,人的活動稀少,積雨是全部景象的基本色調。「藜」((lí)是一種野菜,據說是現在的灰灰菜。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
  • 王維充滿禪意的一首詩,8句全是名句,曾被評為七律中的壓軸之作
    但是有評論家認為,唐朝七律的壓卷之作不該是杜甫的這首《登高》,而該是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因為它顯得更加細膩、美妙,在形式上也符合七律的審美創作。那麼,我們今天這裡就不妨再來品讀一次王維的代表作,《積雨輞川莊作》。
  • 詩經中積雨輞川莊作王維抒寫下:田園的鄉下生活,很少愜意
    《積雨輞川莊作.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詩經中積雨輞川莊作幾日的大雨,不僅是我,連周圍的一些樹木稀疏的村落也是變得毫無生氣,在我屋前看去,看不到一絲的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