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真是這樣嗎?

2020-12-04 梧桐樹邊羽

七律的壓卷之作什麼時候變成了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了呢?

我們稱一首詩為「七律」,在格律詩已經成型千年之後,是不能故意去混淆規則的。寫不寫近體詩沒有關係,但是在對原有作品作區分的時候,是有標準的。「七律」這個簡稱是代指格律詩中的七言律詩,必須是嚴格遵守平仄關係,押平聲韻,中二聯(至少是頸聯)對仗,七字一句,總共八句的詩。

如果是在格律規則沒有完全成熟的李白、王維時代,將這種詩稱為「律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這就是非常低級的錯誤。這根本不是什麼個人愛好的問題,在讀詩的人眼中,這就是鉛筆和鋼筆的區別一樣明顯的問題。

這個說《積雨輞川莊作》是七律就已經非常可笑了,還來爭什麼七律壓卷?

王維時代,格律規則已經大體成型,五律是最早的,甚至直接影響了格律詩的形成。而平仄相替、相對的規則也已經成熟,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王維的很多詩雖然劃分到古體詩中,但是單句來看都是律句,即遵守二四六關鍵位置的平仄交替進行,而在每一聯的出對句中,他也是遵守平仄相對的原則的。不過王摩詰很多作品,包括最著名的《渭城曲》絕句,都不符合格律詩「相粘」的規則,也就是第三句和第二句關鍵位置平仄不相同。

這說明相粘的規則當時沒有普及,直到杜甫之後,這些規則才逐漸完善定格,而王維的這些失粘的律句成詩也可以看作是格律詩在作不同方向的尋路,只是最後沒有被認同。

處于格律成型階段出現的這種特有的「失粘」現象,後來者專門給了一種稱呼,叫做「折腰體」,這證明在當時這種現象是大量存在的,也證明格律詩的四種基本平仄關係和各種規則都是詩人在不斷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最有利於漢字音韻在詩中運用的結構模式。

這首《積雨輞川莊作》就是一首失粘典型。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首聯對句關鍵位置「藜、黍、東」,平仄為「平、仄、平」,根據「相粘」,頷聯出句關鍵位置應該一致,但是我們看到「漠、田、白」實際上是「仄、平、仄」,和首句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和上聯對句的平仄相對而不相同。

但是第五句的關鍵位置平仄又和第四句的平仄相粘,第七句也和第六句平仄相粘,注意「白、席」都是入聲字,發仄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相粘」雖然還沒有成為定則,也是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大勢所趨,自然選擇。

整首詩因為頷聯和首聯的失粘,平仄關係完全扭轉,失粘之後的六句,完全遵守平仄的「替、對、粘」規則。

又會有朋友說,你這麼刻板,我們只看意境。

這就像高鐵和綠皮火車,他們都是交通工具,而且高鐵確實是在綠皮上面升級而來,但你硬要說綠皮火車是高鐵線路上的壓卷,不是個笑話是什麼?

而且只看意境也輪不到這首。

中國古詩詞上的七律第一,論格式和意境,唯有詩聖的《登高》。不論格式,講氣象,那也輪不到王維這首詩,首推崔顥《黃鶴樓》。

不是王維不行,王維好詩太多了,他是盛唐詩人中第一梯隊,僅排在李白、杜甫之後,二流詩人都無法望其項背。

但不是這麼瞎比劃、瞎說的。

相關焦點

  • 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憑什麼會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
    王維有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憑什麼?王維的這首,形式、格律固然有一套,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傳遞的思想和內涵。如果換個作者,肯定就不會有這樣的影響了。其詩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作者: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王維的詩: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 秋天的詩句: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鑑賞:這是一首七律詩。通過描寫輞川莊積雨後的景象,表現了詩人歸隱後安逸的目子。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今天不限行明天限行3和8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注釋積雨:久雨。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
  • 古詩詞欣賞———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輞川莊作》            作者:王維(唐期)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2)空林: 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溼,故煙火緩升。(3)藜: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
  • 積雨輞川莊作知識點梳理及練習題
    為此,今兒本欄目小編就為考生整理出了積雨輞川莊作知識點以及積雨輞川莊作練習題,有些這些備考資料考生就可以開始輕鬆複習啦!  原文: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選入唐詩三百首
    雖然身在廟堂,但心歸禪宗,參禪悟理,學莊信道,故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早年的王維懷著滿腔抱負進入仕途。但官場的壓抑,政局的變化,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後期的王維就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在藍田輞川修了間別墅,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生活頗為悠閒。
  • 孫伯翔作品《積雨輞川莊作》等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王維充滿禪意的一首詩,8句全是名句,曾被評為七律中的壓軸之作
    說到唐朝七律的壓卷之作,想必好多人都會認為是詩聖杜甫的名篇《登高》,因為此詩八句皆用了嚴謹的對仗形式,但是卻絲毫沒有造成情感和內容上的滯澀。但是有評論家認為,唐朝七律的壓卷之作不該是杜甫的這首《登高》,而該是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因為它顯得更加細膩、美妙,在形式上也符合七律的審美創作。
  • 《夏之小滿·積雨輞川莊作》
    點擊綠色圖標收聽 《積雨輞川莊作》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 《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晚年之作,表達了他對農家生活的嚮往
    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原文】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菌。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嘴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他從壯年開始便已經對佛學深有領悟,特別是經歷了官場的傾軋之後,更覺仕途之詭詐,那些人生之壯志也慢慢在這樣的殘酷現實中破滅了。所以,王維對佛教的信奉既有與生俱來的性格因素,也有當時朝代的現實使然。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當時他在官場際遇很差,特別是張九齡、李林甫這樣的政治名人受到了嚴重的打壓之後,他雖未受波及卻心生怠感。
  • 《積雨輞川莊作》:王維造了一個桃花源,別有一番情趣
    這樣好的地方,自然令人心馳神往。不過,這畢竟是陶淵明虛構的,可是我們的大詩人王維真的建了一個桃花源,這是一個實實在在讓人留戀的地方,王維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唐玄宗主政後期,漸漸走向向昏聵,罷免了張九齡,而升李林甫為丞相,奸臣當道,國家越來越衰落,這讓曾經胸懷大志的王維失去了對皇帝的信心。
  • 王維這首詩,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甚至超過崔顥和杜甫的經典
    尤其「安史之亂」後,買下了前朝詩人宋之問的輞川山莊,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上班入朝工作,下班焚香誦經,吃齋念佛,彈琴寫詩,很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境界。在輞川,王維春天寫「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秋天寫「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都是傳唱千年的警句。那夏天呢,就是這首極富盛名的《積雨輞川莊作》。
  • 讀唐朝詩人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碎花薄雨盈滿階
    (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輞川莊,薄雨後。在蔚然深秀的輞川,在微雨薄幕的山中,一把素琴,一支清笛,一盞溫熱的茶,清癯的身影臨窗聽雨,飲晨光熹微時分葉間的清露,他在山中清修,靜坐參禪。這是輞川莊最美好的時節。《積雨輞川莊作》宛如一條素練,被王維用生花妙筆潑墨成一幅空曠幽寂、淡雅恬靜,充滿韻味的水墨山水畫卷。詩中大致描寫的是一場小雨後輞川莊清新的景物,娓娓敘述了詩人隱退之後避世幽居的閒適生活。是夜。
  • 詩經中積雨輞川莊作王維抒寫下:田園的鄉下生活,很少愜意
    《積雨輞川莊作.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詩經中積雨輞川莊作幾日的大雨,不僅是我,連周圍的一些樹木稀疏的村落也是變得毫無生氣,在我屋前看去,看不到一絲的生氣
  • 明日立夏,品讀王維的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感受身在田園之樂
    在唐玄宗執政的後期,朝廷上下一片黑暗,皇帝昏庸,而當朝的官員不再是張九齡、賀知章這樣的賢臣,而是換成了李林甫和楊國忠這樣的奸臣,這讓王維的心中充滿了失望和沮喪。這一時期的王維,內心是極為矛盾而懦弱的,他不想與奸臣同流合汙,又不想像個諫官一樣錚錚鐵骨,於是他最終選擇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幾乎可以和杜甫比肩,境界高遠
    論及唐詩中的七律,代表其最高水平的當屬杜甫;杜甫的七律,氣象深廣,境界開闊,乃七律中最上乘作品。杜甫七律的名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等等,都是驚世駭俗、空前絕後的絕句。
  • 王維到別墅度假,寫下一首詩,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
    他在藍田有一處別業,名為「輞川」,他時常到此度假。或與友人尋幽探密,吟詩作對;或獨自一人來往於山水阡陌之間。《辛夷塢》、《鹿柴》、《竹裡館》描寫的都是輞川莊的美景。他還曾寫過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 讀一首詩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身遠俗塵,恰然忘機
    ——唐代: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遠離官場,近身田園,意興悠然,恬淡忘機,有隱逸之趣。然而王維畢竟不是隱士,只是暫時解脫了朝堂的束縛,一下子獲得到了輕鬆自由,遠離世情,忘卻了憂慮,頓感身安逸樂。雖家近田園,然而王維卻不像陶淵明那樣,躬耕田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