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孤獨的你:學會獨處,就是學會愛自己

2020-12-07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你,孤獨嗎?

生活節奏變快的今天,一部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讓一個人完成所有生活所需,孤獨,便成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很多人時常在內心抱怨: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做飯和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過生日、一個人逛街,總之,孤獨的瞬間一直在。

當然,有人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認為那是獨處,但也有很多人無法承受孤獨,因為那是寂寞。

周國平先生曾說,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其實,第一種狀態就是孤獨,像那些總是一個人做事,想融入集體又不知所措的人,第二種和第三種狀態,就是應對孤獨的方式,那麼,為什麼人會孤獨呢?走出孤獨,還有其它什麼方法嗎?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

1.孤獨,和早期的母嬰關係有關

人的孤獨,和生活經歷有過,特別是早期的母嬰關係。

精神分析認為,嬰兒(6個月前)本來處於孤獨的想像世界,ta和撫育者,尤其是媽媽共享一個自我,這就是共生關係。

但如果媽媽在這個時期沒有很好地給予嬰兒所需要的東西,包括吃喝拉撒睡玩,嬰兒就會產生死亡焦慮,因為ta認為,媽媽離開了自己,自己就無法生存下去。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早期的母嬰關係中,如果孩子缺少足夠的關注,就會種下孤獨的種子,這會直接導致成人後的ta,性格很可能有些孤僻,不太願意和人接近。

這也是一個人童年缺愛帶來的既渴望愛,又害怕受到傷害的焦慮和矛盾心理。

2.孤獨,是內心缺少安全感

前面說了,人的孤獨,和早期的成長經歷有關,而這也是ta缺少安全感,進而導致孤獨的原因之一。

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討論過獨處的能力。他說,一個人是否具有獨處的能力,建立在這樣一種體驗上,即母親在場的情況下,嬰兒與幼兒獨處的體驗。

這種體驗,其實就是孩子的安全感。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五歲前)很難離開母親,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就說明孩子內心是不安的,而這種不安就減少了ta和其他人建立關係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很孤獨,因為母親不可能隨時隨地陪伴著ta。

3.孤獨,是感受不到快樂

當一個人童年缺少足夠的關注,就會有種不安感,而這種體驗會讓一個人不快樂,這種不快樂也是孤獨的原因之一。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孤獨並不是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之間心中最要緊的感受。"

這種找不到人說心裡話的狀態,就會讓人陷入失望和孤單中。

就像很多夫妻,平時很少溝通和交流,患上了"愛情沉默症",自然是孤獨的。或許有些人覺得,老夫老妻沒什麼可說的,但是,在愛情中沉默的兩個人,如果缺少內心的交流,就少了談論感受和分享體驗的機會,彼此變成越來越孤獨的人。

4.獨處,是一種能力

孤獨和獨處是不同的,享受孤獨,那是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既然是一種能力,我們就可以習得。

那麼,怎樣學會獨處,以走出孤獨呢?

前面說到,周國平先生談到應對寂寞的後兩種方式,其實就是學會獨處的方法,包括用讀書或寫作等做事的方式,讓自己安於當下的狀態,另外,通過內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更加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活出真正的自己。

可以說,一種方式是身體上的行動,另一種方式是思維上的轉變。

除了上述方法,我們還可以試著這樣做:

其一,學會自己愛自己。

我們知道,孤獨和過去的成長經歷有關,特別是缺少足夠的關注和愛,進而感受到"我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於是不願和他人相處,才覺得孤獨。

這時,我們要學會自己愛自己,即自己做自己的'父母",以滿足自己缺少的關注和愛,這樣就會再次獲得安全感。

比如,關注自己的情緒、在意自己的健康,以及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這樣的積極關注,可以讓自己慢慢感受到"我基本上是好的"。

當一個人可以肯定自己、認同自己時,ta就不再孤獨,因為ta學會了愛自己,即接納了自己。

其二,被動陪伴,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不會獨處的我們,除了學會愛自己外,還可以試著尋找被動陪伴。

比如,關注自己的事業(做好自己現在可以做好的事情)、建立親密關係(和伴侶、朋友、家人多多創造"在一起"的時刻),給予自己內心的支撐,這就是在重塑一個有陪伴、感覺安全的環境,進而有了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一個知道自己是誰,在哪裡,做什麼事的人,是不容易孤獨的。

寫在最後:

其實,學會獨處的人,就是要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自信和熱情。

自信,就是當活力能夠滋養自體;熱情,就是當活力能夠滋養客體。

也就是說,一個可以愛自己、愛他人和愛生活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也是能夠獨處的人。

好的孤獨,可以脫胎換骨,因為那意味著已經學會了獨處。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學會獨處,享受孤獨,看日落西山,就是把自己活得更強大的鐵證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會獨處的女人,既活得漂亮又快樂。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怕面對自己的,能夠很好獨處的人一定是內心強大的人。很幸運,自己就是個願意獨處的人,只有夠獨立才能夠獨處,才夠愛自己,讓自己活得更漂亮。
  • 如何獨處:學會愛自己的微妙藝術
    孤獨只會發生在你不知道如何獨處的時候,孤獨的前提是你需要關注、認可、接納和愛除了你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想要這些東西可以嗎?當然,我想要他們,我們都是。但是,如果你把它們變成你生活的核心支柱,那麼你將會摔得很慘。 因此,我們的目標不是獨處,而是學會如何獨處。
  • 「孤獨」是場修行: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你有你的安穩,他有他的絢爛,沒有必要強求百花環繞。即便現在沒有找到屬於你的那棵樹苗,也不必悲傷,繼續沿著自己的道路前行,總會找到。學會獨處,發現另一種可能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可以選擇利用它去投資自己,也可以選擇去投資別人。不過,你要知道,世間唯有自己是完全屬於你的。
  • 餘生,學會和自己獨處
    當你細細地去品讀,你會發現這首詩,每句話的前四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是啊,當一個經歷了親人的生離死別,他就能感受到孤獨,感受到萬般的無奈。看著離開的親人,你開始不斷的回想小的時候。這時,你心裡開始犯起嘀咕,生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孤獨是不是你要學會承受的?想了一些時候,你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你自己在獨處時,你的思想才屬於你,不必被世俗和現實所束縛,你可以盡情地暢遊在自己的精神王國。雖然,獨處時,也會讓你感到寂寞與焦躁不安,但是更多的是,心靈的充實。
  • 女人,你要學會「享受獨處」!
    所以一個真正理智的女人,一定會在追求安全感而不得的時候,選擇接受這樣的一種事實,並開始試著讓自己強大起來,開始學會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如此這樣的一個女人,也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獨立,並成為一個真正值得被愛的女人。
  •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學會獨處,心靈更自由
    一個人獨自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慢慢的學會了與孤獨和睦相處,握手言和,人生而孤獨,漸漸地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再在乎別人的冷眼旁觀,不再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不再懼怕部分人的有意孤立。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學會獨處,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會獨處,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西風輕剪 來源:時風閱讀曉風晴暖,燈火闌珊。端坐於窗前,慢品,一盞茶香,一脈心香,一筆靜香。醉了眉間那份孤清,宛一份獨處的時光在燈火下,與心,與夜色獨自纏綿。無論世界多麼喧囂,甘願以這樣的方式,來放逐自己。「獨處是一種檢驗,獨處可以測量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每當我仰望星空,所有的情緒任其流放,一個人的獨處總能讓思緒明澈,心靈也豁然開朗。-擁擠的街角,人來人往,而我的思緒像極一股清流,緩慢流淌,內心有山河湧動,是一個人的盛世狂歡,那份清絕的美,唯有自己才能懂。
  • 學會獨處、擁抱獨處
    本文也並不是想去長篇大論的去討論孤獨的意義,列出個三五七九,再來個一一文獻綜述、證明,這是沒有必要的,又不是寫作學術文章。只不過是為了談一點自己當下的感受,也許獨孤九劍就是在孤獨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在武俠小說創作家的筆下,哪種武功的創造不需要一個人深山獨處閉關呢,誰知道呢!
  •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適應孤獨,學會善待自己,方可得到別人的愛
    孤獨的時候或許我們會迷茫,會害怕,也許會因為迷茫彷徨而感到孤獨,但是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孤獨的遠行,越成長越孤獨,越遠行越孤獨,但是儘管孤獨我們也要善待自己,學會愛自己,因為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學會善待自己才能讓自己成長得更成熟,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 孤獨是自己的選擇,學會享受孤獨
    護士考慮到婆婆年紀太大,建議留家屬陪護照顧,但任憑護士姑娘怎麼勸說,婆婆就是堅持不願留陪人。聽後對這位固執的老婆婆頗感興趣,於是工作完畢走進婆婆的病房,與婆婆閒聊。婆婆說自己是個愛孤獨的老人,喜歡獨處,喜好安靜,不愛熱鬧,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頗為講究,注重養生,堅持運動,非常自律。婆婆膝下有六個兒女,都已成家,兒女孝順,婆媳關係融洽。
  • 跑步是孤獨的,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
    跑步是孤獨的,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 放棄不必要的,學會和自己獨處
    獨處是一種自我反省的方式,和自己獨處的時間就是自我查漏補缺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房間讓自己靜下心來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在精力集中的時候,也是自我進步的時候。一些沒有價值的社交不去浪費自己的精力和財力,這些社交並不能帶給你有用的價值,自己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還損失精力和財力,這是不划算的交易,慢慢的減少社交,放在和自己獨處上,獨處的時候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收穫,也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時期。
  • 如何學會與自己獨處?
    趣味猜猜猜:河邊相會(打一字,詳情請見文末)獨處是你必須學會的事情之一。內向的人可能天生更喜歡獨處,但如果你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你喜歡在你可以的時候和周圍的人在一起,避免孤獨。但獨處這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你感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你。但獨處並不一定等於孤獨,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它只是需要一些習慣。一段時間後,你甚至會愛上它。
  • 學會獨處(人生美文)
    一個人,想要更好地看清自己,那就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獨處,獨處可以鍛鍊我們的耐力和毅力,可以提高我們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是誰都能夠哦忍受住獨處帶來的那種深深的孤獨與寂寞,當你習慣了與人交際的那種狀態,讓你一下脫離那個區域,往往會讓自己變得莫名的煩躁,想要去不自覺的打破此時此刻的狀態,你擁有了這種能力
  • 人要學會獨處和孤獨,願你忠於自己,活的認真,笑的放肆
    這個世界上99%的人都都會孤獨終老。有人曾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有99%的人都會孤獨終老的,那怕你有愛人,你有孩子還是孤獨,因為你很難找到一個在興趣愛好,和精神層次,完全契合你的人,沒有人能真正的了解你,你始終孤獨。」
  • 人如何學會獨處?
    既然要學會獨處,就證明獨處是有一定難度的,知道難點才能想辦法解決。難在哪?應該就是容易無聊、容易孤獨吧,這其實很好解決。想要學會獨處,先要接近獨處的狀態,因為直接就一個人躲起來,無聊和孤獨就過來了,當然很容易就忍不住了,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先接近,再突破關卡,獨處的同時想辦法讓自己不孤獨。先把交流變遠,從面對面,變成手機聊天(科技發展真好),這個時候既是獨處的狀態,也不會孤獨。
  • 學會獨處,才能擁抱成功
    獨處跟孤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獨處是一個人自省,一個人有事情可幹,有興趣,靈魂充實,但是孤獨則意味自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寂寞和失落。其實獨處的過程中可能也會感受到些許落寞,但是這種落寞卻能成為一種力量,推動前進。其實人生學會獨處有三個階段,每一個都是層層遞進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上一個階段靈魂的升華。
  • 學會與自己獨處,才能離成功更近一步
    如果非得說孤獨,我想在孤獨前面加兩個字顯得更貼切:享受孤獨。以前說到孤單一詞,貌似總會鼻尖一酸,自憐自艾,經常調侃自己常年缺愛。可現在說到孤單一詞,貌似多了幾分羨慕。現在的人太需要獨處了,每天為了工作和生活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應酬,似乎忘了我們還有自己,我們這一生終究還是要為自己而活。
  • 讀書很香,第206本周國平的《當你學會獨處》
    周國平的《當你學會獨處》分為「自我」「命運」「靈魂」「讀書」「性格」「反思」六個主題,各自角度,如一條條心流,匯聚成與自我和解的生命之河,撫慰人心,豐富靈魂,願你的生命不被辜負,清醒時做事,獨處時思考。學會獨處,就是學會如何讓自己安住於當下。
  • 學會獨處,遇見最好的自己
    獨處,是每個人都不願意面對的詞,因為沒有人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但這樣的時候,就代表著自己被孤立了,現在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出去,碰見各類形形色色的人,這就代表著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沒有人願意會自己獨來獨往,與世界不接觸,那樣的人就是自閉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