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打仗時還要不斷拿弓箭射盾?原因很簡單

2020-12-19 騰訊網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能夠在各種過去的戰爭片中,看到如下的場景,敵軍士兵萬箭齊發,而我軍的士卒,則舉著盾牌,安全而又緩慢的前進。

在歷史上各個文明當中,幾乎在弓箭發明的同時,盾牌也同一時間產生了了,作為一種掩蔽身體,用以掩蔽身體,抵禦敵方兵刃、矢石等兵器進攻的防禦性兵械,盾牌從最早的木材、鋼鐵,再發展到如今用特種鋼製作,甚至能夠抵禦子彈的防爆盾,在歷史上充當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哪怕是再鋒利的弓箭,甚至是火器,在盾牌面前都是黯然失色,比如在明清初期的戰爭時,能徵善戰,然而科技落後的後金部隊,就是採用鐵盾來對付明軍的後期,而重步兵躲在後方,等到進入弓箭可及的範圍,再使用弓等投擲型武器殺傷,繼而來之的是激烈的肉搏戰。這一戰法,使得明清之間的科技差距迅速被拉小。

而對於中原王朝而言,遊牧民族往往是頭號心腹大患,而且在騎兵上差距很大,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裝備大盾的重步兵來講進行應對,而早在東漢末年,漢朝的一些軍隊,使用盾牌,更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如下述的一場戰鬥,說的就是步兵配合重盾打破騎兵的案例:

「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這足以說明,盾牌能夠容納的下整群士兵,尺寸是相當的大。

而這也讓人誕生了如下的疑問,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打仗時還要不斷拿弓箭射盾?選擇浪費弓箭呢?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首先要說明的是,古代的戰場和人們想的不太一樣,大部分傷亡來自於直接肉搏,瘟疫和傷口感染,而弓箭能夠造成的殺傷力有限,因為很多人不但裝備有盾牌,同時也穿戴了大量的護甲來保護要害地位的安全。至於電視劇那種一箭斃命的鏡頭,就更少出現了。

因此弓箭最重要的目標,還是放在了放在了拖延敵人,減少對面有生戰鬥力上面,一些弓箭手會選擇在弓箭上塗抹金水,包括火藥和毒藥,從而想辦法加快敵人的傷口感染。

雖然弓箭殺傷力不算最高,卻也是十分棘手的存在,遇上了誰都要小心,這也就是即便有盾牌的情況下,弓箭手依然會拼命射箭的原因。裝備有重盾防禦的部隊,勢必會拖垮隊伍的行進速度,此時的弓箭,也就達到了想要牽制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萬箭齊發」可以說是過去最有威懾力的殺招,也能給敵人極大的壓力,在密集的箭雨下,哪怕有著盾牌的防禦,但是只要稍微露出一點部位,很有可能就會被弓箭射傷。

而在以軍事防禦為主的宋朝,北宋弓弩院每年竟然都能製造角把弓1650萬張,平均7個人在9天生產8張弓,3人2天製作150支箭,這說明在抵擋外族入侵時,效果還是十分不錯的。

相關焦點

  • 古代弓箭明明射不穿盾牌,為什麼打仗時還要拼命射盾?原因很簡單
    導語:古代弓箭明明射不穿盾牌,為什麼打仗時還要拼命射盾?原因很簡單我們在古裝劇當中經常會看見兩軍交戰的場面,而在這種場面當中,士兵們通常都是萬箭齊發,攻擊敵人。而對方的敵軍一般都拿著盾牌進行阻擋,同時也能夠保護士兵不輕易被對方的箭射穿,護衛了自己的安全,那麼在古代戰場上,士兵用的弓箭明明就射不穿盾牌,為什麼對戰的時候還要拼命射盾呢?
  •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盾牌,打仗時士兵為何還不停射盾?真相很殘酷
    弓箭手在兩軍對陣之時成前後交錯的陣勢埋伏好,前方射箭後方準備,後方射擊前方準備。接踵而來,射擊面又大。可令敵方措手不及,避無可避。若是佔據偏高地形,則更是於戰爭有利了。而第二種就是致死率之高令人難以想像,因為箭頭幾乎都是用鐵質的,帶有鋒刃。而古人的想像力之高也令人難以置信。什麼十字刃的,帶刺兒的,帶稜兒的,帶放血槽的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匠人們制不出來的。
  • 冷兵器時代:弓箭無法射穿盔甲,為何古代打仗還要放箭?
    冷兵器時代:弓箭無法射穿盔甲,為何古代打仗還拼命放箭?古代很多武器的發明,其實最初都不是為了打仗,比如弓箭,最初的發明其實是為了狩獵。當時的人們經常需要外出狩獵,為了防禦野獸,人類學會了用石頭等利器來進行自衛。後來,為了射程更遠,弓箭就誕生了。而後,火藥等兵器也隨之發明,盔甲也出現了。
  • 古代弓箭到底能不能射穿盔甲,士兵們手中的盾牌真的有用嗎?
    對於戰爭的場景,我想大家都看過很多很多了吧,雖然每個朝代打仗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不變的都是士兵身上的盔甲,當然大將軍身上的盔甲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穿上盔甲的男子,身上就感覺具備了一種男子氣概,作為一軍的統帥,好的盔甲更是重要的。
  • 弓箭是無法直接擊穿盾牌,為何古代在打仗時還要射箭?原因是這樣
    弓箭作為一種遠距離射擊武器,在冷兵器時代佔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弓箭歷史久遠,其最早可以追溯的一萬年前甚至是百萬年前。弓箭可以說是人類文明進步,智慧進化的成果。弓箭是人類狩獵時的得力助手。人們當初為了狩獵比自己速度快的動物,在生存所迫的情況下突發奇想地創造出了弓箭。
  •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鎧甲,為什麼防守方還在拼命放箭?原因很簡單
    其實不只是矛和盾,在古代戰場當中,弓箭和鎧甲也是一對冤家,一方總希望自己的強弓能射穿對方的鎧甲,而另一方則希望自己的重甲能抵擋對方的弓矢。 因為弓箭無論工藝和箭頭如何改進,最終還是受臂力和距離影響,而鎧甲卻可以不斷改良材質或者加厚。弩和炮之所以被發明出來,就是因為弓箭已經很難射穿鎧甲了。
  • 古代戰爭,明知道放箭射不穿盾牌,為什麼士兵還要不斷放箭?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一箭就把人射死的僅存在於小說中,想要把人直接射死可是很困難的,劉邦就曾經被項羽的部下射中了他的胸口,結果劉邦還生龍活虎的嘲諷射箭的人,理由當然是弓箭的威力不足,根本沒有造成實際的傷害。但是的確有人因為中了一箭就死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古代的弓箭有多厲害,萬箭齊發,連盾牌都很難擋住
    但是在古代,社會經濟比較落後,人們在打仗時多是親自上陣,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沒有一些武器。在古代人們主要使用如弓箭,大刀,長矛等一些冷兵器作戰。而古人向來就很聰明,如今很多的發明都是基於古人的發明創造才產生的。雙方交戰,有功就有守,而中國歷來講究天下萬物,相生相剋,所以只要對方造出了一件新鮮物件,自己這一方也能想到相剋的武器。而弓箭和盾牌就是一對很好的例子。
  • 古代的弓箭根本射不穿鎧甲,為何防守方還在拼命放箭?
    他就憋在那裡接不上來話。這也是後來我們常用的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典故。矛盾是相對立的,在戰場中弓箭和鎧甲其實也是對立的。射箭的人總是想著自己的箭能夠刺穿敵人的鎧甲,但是穿鎧甲的人就想著自己的鎧甲一定要堅硬,不要被箭刺穿。誰都想讓自己在戰爭中活下去,沒人願意死。那麼究竟是箭能夠射穿呢,還是鎧甲能防得住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古代的兵器都被稱為「冷兵器」,而在眾多冷兵器當中,最受歡迎的應該是弓箭了,從影視劇中不難發現,弓箭不僅射程遠,兵器殺傷力極強,在三國中,最為著名的「草船借箭」,就能夠看出使用弓箭的廣泛,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現代常識來說,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卻能一箭射死人?
  • 古代弓箭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能一箭射死人?兵器殺傷力極強,在三國中,最為著名的「草船借箭」,就能夠看出使用弓箭的廣泛,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現代常識來說,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何卻能一箭射死人?兵器的發展史:其實,說起兵器的發展史,還要從中國的戰爭開始講起,朝代更替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歷史,而在這歲月長河中,曾經出現不少戰爭,也因為戰爭的出現,兵器的變革成為當代軍事潮流,追溯千年,中國的冷兵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史前時期,根據歷史資料記載,那個時期所使用的兵器,過多於石器,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兵器是從古代耕田用的農具演變而來,
  • 古代打仗兩軍對峙,為何先要對射一輪弓箭,不是都有盔甲嗎?
    然而在古代的科技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雖然說那時戰爭不斷,人們也都發明了各種兵器,但其殺傷力遠遠都不及現代武器的十分之一,反而更多的是近距離殺傷兵器,比如刀劍、矛盾,如果說遠距離的兵器,箭也算吧。雖然古代的兵器並沒有現代的厲害,但再不厲害的兵器,人始終受不了戰爭的反覆打擊,因此為了減少戰爭帶來的損失,人們就發明了能夠預防刺傷的鎧甲,雖然厚重,不比現代的防彈衣輕便,但其起到的作用在當時來說是顯著的,特別是在有弓箭的戰爭中,因此古代各個朝代都在使用。但是弓箭射不穿鎧甲,然而在戰爭中,還是會拼命放箭峙敵,這是為什麼呢?
  • 古代弓箭威力咋樣?士兵身披鎧甲,為何中箭比中槍更難受?
    古代弓箭威力咋樣?士兵身披鎧甲,為何中箭比中槍更難受? 我們現在打仗都是利用現代武器,比如槍,或者是火箭彈等等,都是熱武器,而且這些武器射程遠,威力大,所以現代化武器要比古代的兵器厲害的多。但是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武器也是不容小覷的,那就是箭。
  • 為什麼缺點弊端很多的弓箭,在古代戰場上卻是最重要的兵器
    古代戰場上軍士一般都披堅執銳,有著沉重的鎧甲,或者是衝鋒的部隊一般也會配置盾牌,真正暴露在外的面積實際是很少的,正因為如此弓箭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並不大,再者弓箭造成的一般都是貫穿傷,除非擊中致命位置一般不會致命。
  • 古代弓箭威力如何?看看這些箭頭,就明白中箭者為何「生不如死」
    事實上,弓箭在打仗時有很多弱點:例如消耗快、瞄不準、射不死。 一、消耗快。 這個很好理解,箭不同於手中的刀槍劍戟,它們可以一直拿在手中作戰,而箭矢跟子彈一樣,「咻」的一下射出去,就沒了。弓手一般攜帶大約50支箭,已經是滿載狀態,再多就跑不動了。騎兵能攜帶的箭矢較多,一般在75支左右。箭矢射光,弓兵也就沒啥戰鬥力了。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殺傷力,為什麼可以一箭射死人?
    現代很多人對於古代弓箭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麼說吧,現代大多數的弓箭磅數和威力都只是古代弓箭的一半不到,而在歷代的弓箭史上,有據可查的威力最大的弓箭是清朝的弓箭,事實上據資料記載
  • 我國古代軍隊為何不使用淬毒的弓箭來提高殺敵效果
    在戰場上中箭並不代表死亡,如果被射中的部位不打緊或根本就是擦破點皮,那經過簡單治療就可以痊癒,還可以上戰場。但如果被毒箭射中,不管射到哪裡都會很麻煩。相信大家都知道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關羽在攻打樊城時不幸被毒箭射中危在旦夕,後來還是神醫華佗採用刮骨的方法除去關羽體內的劇毒,保住了關羽的性命。奇怪的是就是這麼一件大殺器卻沒有那個軍隊將它納為制式武器。
  • 簡單與複雜並存的「弓箭」,一曲傳承數萬年的戰爭史詩
    與此同時,亦是從側面間接描寫出了「弓箭」在古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我們現代每個小男孩的「神槍手」之夢一樣,想必在古代,每一個小男孩的心中同樣也都具備著一個「神箭手」之夢吧。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弓箭」說白了不就是一根木頭加一根弦,然後再加一根木頭就成了嗎,就連小孩子都能輕鬆的製作完成。
  • 古代弓箭太可怕,真的比中槍還要嚴重?看到箭頭長啥樣你就明白了!
    古代弓箭太可怕,真的比中槍還要嚴重?看到箭頭長啥樣你就明白了! 古代在戰場上打仗的兵器都是冷兵器,就像刀、劍、槍、錘、弓箭等兵器,這些兵器都讓那些將士們在戰場上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原來那些將士們可以多一層活命的保障。
  • 古代打仗時箭頭為何要沾上糞便?背後的原因真是讓人想不到
    古代打仗時箭頭為何要沾上糞便?背後的原因真是讓人想不到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打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打仗是每個朝代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在古代作戰中,冷兵器還是戰爭中的主要裝備,而對於當時的軍隊來講,弓箭則是最好的遠程攻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