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中的這段話來自《書都不會讀 你還想成功》,這本書的作者經歷。
韓國作者叫二志成,他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在20歲的時候也有屬於自己的夢想。今天是高考,我想很多學子也有他們的夢想,比如考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等。
二志成他是那種有夢想就想去捍衛的人,他從20歲開始每天最少讀一本書,一直讀讀讀,讀到27歲。
問題來了,他發現夢想和現實有巨大的差異。
夢想是作家,現實是他住在貧民窟,還欠著400W的外債。
20歲讀書27歲讀2500本書負債400W,書中真的有黃金屋嗎?
不是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嗎?怎麼不但錢沒有?作家夢也沒實現?
在巨大的痛苦中,他開始去反思,開始去總結過往20-27歲的讀書經歷。
他算了算,到27歲他最少讀了2500本書。但是他自己在盤點中說:「雖然看起來讀過很多書,但是實際上是一本書都沒有讀」。
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讀書,有兩個觀念,一個是讀書無用,一個是讀書有用。
二志成他還是相信讀書有用論,他總結反思得出來結論是:「是讀書的方法錯誤了。」
那什麼是正確的讀書方法?他說:「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睛讀,是用心讀,是用身體去實踐。」
20-27歲每天最少讀一本書,2500本書,看的很快,用眼睛讀,不是的,錯了。
20歲讀書27歲讀2500本書負債400W,書中真的有黃金屋嗎?
他把讀書類型分成三類:
我在讀到這裡的時候,想到自己的讀書經歷。
我在圖書館借書5年,這5年讀書經歷我對比一下這三種類型,發現自己是第一種類型,開心。
讀書感到開心,一頭扎入到書海裡面出不來。我想這和我在現實生活處處碰壁,剛好有這麼一個躲避所,一頭栽進去了。
第二種讀書類型是在書籍中獲得知識。比如現在像樊登讀書會,得到等等都是在講的書中的知識點。
第三種讀書類型是改變人生,改變命運。如何去改變命運呢?用身體去實踐書中的方法。
比如你是一個想成為講師的人,你讀書的時候要留意的是這本書有哪些地方是我可以講給讀者聽的?你要去收集它。然後利用直播或者會場上臺分享出來,多練習幾次,你就成為講師了。
從想成為講師-是講師,不能提留在想,要去實踐,去講,去練習。
沒有人聽,拿快鏡子講給自己聽,拍個視頻分享到網上,或者直播給想聽的人聽,在每一次的練習中,你成為了講師。
如果你想成為作家,讀一本書一定要去寫,寫什麼,寫書評,寫你的感想。
只有不斷的寫寫寫,你的素材組織能力,你的文筆才會得到提升,最好在寫的時候是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去寫,因為這樣容易形成在這個主題,這個領域內你會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成為優質垂直作者。
當你的粉絲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或者你的文筆提升到一定程度後,會有編輯找到你邀請你出版書籍,這樣你就實現從想成為一個作家到真正的作家啦。
20歲讀書27歲讀2500本書負債400W,書中真的有黃金屋嗎?
回到《書都不會讀 你還想成功》,二志成在找到正確讀書方法後,後來他成功實現自己的作家夢,並且出版了這本書籍。
用身體去實踐書中的方法,書中自有黃金屋。
主題閱讀,分享好書,我是全球選書這一期的主題是「讀書閱讀類技巧」,喜歡的朋友請持續關注我。
如果你想了解什麼閱讀技巧,或者讀書時有什麼困惑,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語言,我會翻牌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