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06首古詩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小重山》
這首《小重山》同樣是嶽飛千古流傳的名作。
南宋紹興七年(1137),正當抗金前線不時傳來捷報,軍民振奮,眼看收復中原失地在望時宋高宗趙構卻不顧朝野上下反對,再次起用秦檜為樞密使。秦檜從此獨攬大權,極力推行投降賣國政策。
嶽飛和許多主戰派的愛國志士,都受到投降派的壓制和阻撓。嶽飛深感自己殺敵報國的理想難以實現,內心滿是憂憤抑鬱,於是寫下了這首《小重山》。
上闕著重寫景。
昨夜,寒秋的蟋蟀不住哀鳴,使詞人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此時已是三更天了。詩人無法入眠,於是站起身,獨自繞著臺階踽踽獨行。四周靜悄悄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寒蛩」點明季節是深秋,作者身處山河飄搖、國家破碎的時刻,滿心憂患。而那深秋蟋蟀不停的鳴叫聲,更加催逼了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
「千裡」二字,暗示著詞人夢回到了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詞人 即使在睡夢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
「獨自」則寫出了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同時引出下闕。
下闕著重抒情。
詩人半生為國,渴望收復故國、名留青史,可憐未老便已滿頭斑白。家鄉松竹想必已衰老了吧,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要吧滿腹心事,付與一曲瑤琴。可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吧琴弦彈斷,又有誰來聽呢?
「白首為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痴心不改。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堅守、十多年的抗戰,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回到故鄉,可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局面。
詞人多年的努力都被付之一炬,他又如何不憂憤難平。
整首詞委婉含蓄、吞吐曲折,具有一種沉鬱悲愴的情思,令人讀之愴然。
往期精彩
每天一首古詩詞|姜夔: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每天一首古詩詞|賈島: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史上公認最好的一首寫秋天的詩,僅僅28字,卻成「秋思之祖」
世界名著裡最經典的8句話,有生之年願我們都能讀懂
詩詞|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