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微小幸福的背後都站著一個堅定的靈魂……」新入職員工高思冰在中俄管道東線第七標段施工現場3周實習後,感受到了師傅們「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的管道人精神,有感而發,在12月1日的工作日誌上寫下了這句話。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畢業的吳鴻宇,在賽普勒斯項目實習期間就參與了項目設計研究工作,就FSRU船LNG液艙晃蕩問題撰寫研究報告,提出了減小艙內晃蕩的有價值的建議。
管道局國際事業部新員工從3個月前來到管道局那一天,就開始了 「WAVE PASS」(後浪)主題培訓,在一次次培訓設置的課題項目中「闖關」成功,在挫折與奮進中提升自己。
新員工龍秋豔在第一個月的培訓總結會上感慨道:「這一個月的培訓幫我們了解了管道歷史,增強了對企業的文化認同,為以後個人專業明確了選擇方向。同時也讓我們快速樹立起規則意識,迅速融入團隊,拓寬了工作視野,增強了對職業發展的堅定信心。」
「WAVE PASS」(後浪)主題培訓,圍繞「i」,為管道局國際事業部青年員工量身定製、精心打造。「i」是「international」,是「愛」,是「我」。「WAVE PASS」8個字母分別代表「i Work」「i Am」「i Vision」等八大板塊培訓內容。培訓班主任張瀅向筆者介紹主題培訓的含義時一臉自豪。
在11月28日落幕的中國石油首屆培訓項目設計大賽上,管道局國際事業部選送的「『國際菁英』高潛人才特訓營項目」經過4輪評選,從近千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優秀培訓項目獎。
新員工在中俄東線施工現場實習時合影。柏青 張瀅 攝 |
「實踐就是我們加深理解並保持知識更新的『源泉』。」新員工馮霖康在學習沙特阿美採辦標準化流程時在培訓工作日誌上寫下這句話。
管道局國際事業部把人才看成企業「活的資產」,通過有效培訓實現讓其快速增值。「WAVE PASS」培訓,是一項長達3年的培養規劃,包括短期培訓計劃、中期實習培訓方案和長期培養目標。這個規劃也在不斷補足管道局國際事業部發展的原動力。
短期培訓是入職第一個月的入職培訓和第二個月的專業部室培訓,除企業戰略、企業文化的必修課外,突出項目管理專業知識和團隊培訓。短期培訓後,根據新員工的個人意願和專業特長安排到相應部室或項目,與經驗豐富的老員工結成「師徒對子」,手把手促其成長。同時把新員工分成小組,每組指定「生活導師」,督促新員工按時上交實習周報,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確保新員工職業起步順利平穩。
為了讓新員工對管道業務有更深入的理解,管道局國際事業部領導親自協調,與管道設計院、一公司、二公司、四公司等專業公司制訂合作培養計劃。新員工分赴這些項目,深入現場,通過兩個月的國內項目實習後再轉入各海外項目。自11月5日以來,已有5批新員工隨項目輪休員工分赴阿布達比、沙特、阿曼、坦尚尼亞等項目。他們快速融入項目,把學習的點滴匯集於筆端,並發布在網上。項目見聞和工作日誌成了群裡最受關注的「讀物」。
管道局國際事業部為新員工制定的3年全周期的個人培養規劃,擬定發展目標,幫其更好地適應崗位需要,快速成長。去年新員工中有15人被評為「優秀見習生」。一些優秀新員工已成為骨幹,被安排在重要崗位上。如沙特NGCP項目,「90後」任毅與侯昊已被提拔為項目施工部副經理,在施工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
「WAVE PASS」(後浪)主題培訓正實實在在成為管道局國際事業部後備人才的「特訓營」,不斷為海外項目輸送國企尖兵,把「後浪」強有力的湧動力化作強大的推動力,讓管道局國際事業部這艘大船航行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