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能給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給勤奮者以收穫,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貴,山高那個路遠也能獲得……」蔣大為的這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耳熟能詳,而現實中也真的存在「會唱歌的石頭」,它就深藏於太行山深處的井陘縣於家鄉石韻小鎮,這裡的石頭穿越歲月滄桑,在荒野深山抒寫下不朽的生存史詩,是英雄後裔堅韌不拔,代代相傳的奮鬥精神的寫照,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這首《石灰吟》,曾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于謙以石灰為喻,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節操,寧願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間留下清白的品格。于謙一生為官清廉,關心百姓,剛正不阿,深為後人稱頌,後因得罪權貴,慘遭誣諂被殺害。相傳,于謙被殺後,他的後人秘密遷居於這曠野深山隱居,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於家村。當時這裡荒無人煙,於家人"與木石居,與鹿逐遊",生活條件十分睏乏,其族人以頑強的精神,艱苦創業,開拓生活。他們用石頭搭房壘屋,造石具開荒種田,炊飲餐具全部用石頭打鑿而成。春風秋雨,世事滄桑,於家人在這裡依漫山石頭,開一方鄉土,繁衍生息,由幾戶人家,發展到現在全村400多戶,1400多人,至今已27代。
這個石頭村在四面環山的窪地,山巒環抱,綠樹掩映,不到村頭見不到人家。當走過彎彎曲曲的山路,走進這個村子,一下就置身於石頭的世界: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橋石欄,村路也是古老的石頭鋪就的。鋪路的石頭多是青灰色,石質堅硬,歲月的摩擦使石頭稜角圓潤光亮,但這石路光而不滑,乾爽潔靜,走在上面,腳下發出輕輕而有韻律的"噠、噠"的聲響,這聲音讓人心中泛起一股寧靜、幽遠的情思。站在這石頭街上,環顧四周,與腳下的石路相連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兩旁全是石頭房院,隨便推開一扇石門,便又會看到一個石頭築造的小天地。
於家村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規劃考究、布局有序、規模宏大,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近300多個四合院無一雷同,各有神韻,石街石巷、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隨處可見;最具特色的建築清涼閣堪稱石頭建築中典範,有名的「四合樓院」在明清時期出過十二名文武秀才;注重守禮明約,非常重視家風民風建設,僅相關記載的石碑就存有二十多塊;民俗文化眾多,有蕩鞦韆、轉黃河、扭拉花、踩高蹺等。於家村由於其獨特的石頭建築、悠久的歷史傳承、眾多的文物古蹟、深厚的文化底蘊獲得頗多讚譽,先後被評為「於家石頭民俗村」、「中國民俗文化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傳統村落」,「AAA級景區」,河北省「十大不得不訪的美麗鄉村」。
石韻小鎮的建設更使得這個古老的村莊散發勃勃生機。石韻小鎮是第五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重點推出的於家村古村落提升項目,由河北太陘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對原有古村落保護維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和提升,致力於打造成鄉村文旅新佳地、山水景觀遊觀地、民俗精粹沉浸地、石頭寶藏博覽地、原鄉生活體驗地、家族文化傳承地為一體的全國知名太行古村旅遊目的地。對景區道路統一進行了規劃維修,新改建了忠肅廣場、石頭文化博物館等項目,並加入了主題文化院落、精品美麗庭院、特色民宿院、配套服務節點、休閒遊憩空間等。
為增強遊客互動感參與感,更好了解於家村的傳統技藝,修復提升了四合樓、禮樂中心觀音閣,打造文人生活館、生活禪館、石藝坊、葫蘆工坊、於家美術館、閣文化長廊等;為增強遊覽趣味,提升清涼閣、古戲臺周邊綠化及景觀環境,打造心願藝術牆和石牆迷宮,以千年荊木打造大王廟祈福場,讓遊客在娛樂中體驗石頭迷牆趣味及戲院傳奇故事;還加入了遊藝興教內容,打造高頭繁星主題民宿、石券牆攝影基地、有道故居、于謙紀念館、木工坊等,使遊客在遊玩中體會于謙精神和于氏家族文化、現代文創魅力......
改造提升後的景區將全方位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需求,實現鄉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