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的悲傷

2020-12-11 盤石為之開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讓兮,原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誦完這首《懷沙賦》,屈原閉上眼睛,帶著笑容跳進汨羅江,憂國之淚早已經流幹,笑容也是一種悲傷。

龍逢比幹,殺身以諫國君,以身殉國,雖悲亦壯,而他呢?「……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築於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楚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鬱郁不得志,感傷自己的忠信不被相信,反而為小人之言所傷,一首《離騷》除了抱怨幾句還能做什麼呢?看著楚懷王一次次上當,最終竟然死在異國。為什麼不聽自己的話呢?「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讓

兮,原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

誦完這首《懷沙賦》,屈原閉上眼睛,帶著笑容跳進汨羅江,憂國之淚早已經流幹,笑容也是一種悲傷。

楚國一天比一天衰落,卻無能為力,懷王雖死,那份義憤卻更加強烈。

沒有機會再讓懷王聽取自己正確意見,繼位的傾襄王依然近小人。楚

國前途可憂!

如果死諫有用,他不怕挖膽剝心。但是,這個「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時代,死諫除了能夠為「自己」留下一個「美名」外,並不能喚醒任何人,而他並不願賣忠求名。

心中的義憤變成抑鬱,終於,在汨羅江再也抑制不了。

臨死之前,卻是一個陌生漁人見證他的最後時刻。

惜字如金的《史記》在記錄屈原時,花了大篇筆墨,結合屈原的作品著重評述了他的人生和思想,可見,司馬公對屈原的認可。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求賢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個人觀念不同,看待所謂的賢才角度也不同,怎麼來區分真賢還是假賢呢?逆耳就是忠言嗎?

歷史不僅僅是故事,從中可以得到很多個人的體會,不過,正史讀起來比較枯燥。

這類通史演義可以增強可讀性,反過來再引起對史實產生興趣,是非常好的書籍。

相關焦點

  • 眾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一代政治大家和詩人的遠大鴻志
    眾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一代政治大家和詩人的遠大鴻志端午節是一個比較悲傷的節日,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通常都不會說端午節快樂,而是祝大家端午安康,在這個節日我們也會去緬懷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就是屈原,屈原他是戰國後期楚國人,有三閭大夫之稱,屈原他不僅和當時的楚王同姓,而且又特別有才華,所以在早年的時候極受懷王的信任,還讓他擔任了左徒這樣一個職位,用「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這三句話來形容他最好不過了。
  • 【適量飲酒 快樂生活】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與酒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悼念屈原是千百年來端午節的主旋律。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的著名愛國詩人,後被奸臣誹謗,為證自身清白,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江中的魚兒吃掉,遂在水中投放粽子,所以,食粽成為人們每年端午節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 眾人皆醉我獨醒...
    「眾人皆醉我獨醒」哈哈我也做一回 有境界的古人,但事實也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樂觀。酒後話嘮閃亮登場,你聽明白的沒聽明白的,都會絮絮叨叨千百遍,一句話蹦出第一個字後,剩下的一大串,咕嚕咕嚕都在肚子裡翻騰……拉住你的手,睡眼惺忪的瞅著你,一說話你就是滿臉的吐沫星子……此刻的你心裡一直在忐忑不定,你在疑惑,自己酒後是不是也一樣的裝逼販子,一樣的傻逼一個,你恨不得鑽進桌子底下,你在努力的回憶,經歷過的所有酒局,誰是獨醒者
  • 每天學點國學: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原文】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楚辭.漁父》選段【譯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遊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傅抱石名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楚辭《漁父》原文為:「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 最有可能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三大星座
    因此,他們不容易會在他人的眼光裡迷失,也不太會因為別人的甜言蜜語或者毒舌就否定自己,他們對自己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所以可以稱得上是在十二星座中最有可能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星座了。一起來看。因此金牛座的人通常能對自身保持著客觀又冷靜的態度,有著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感覺,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愛情中,金牛座都能儘量地保持著自我的觀點和態度,一是一,二是二。比如說,有女生喜歡金牛座男生,於是就會時不時地吹捧一下金牛座男生。
  • 眾人皆醉我獨醒—孤獨的獨醒亭
    清乾隆年間,隨著屈子祠移往玉筒山,獨醒亭也遷到了山上屈子祠的西南面,留下汨羅江水獨自悲吟。屈原那的確是一個司空見慣的亭子:花崗石輔基上的六角形建築,紅柱碧瓦,彩繪藻井;那兩條戲珠的龍越看越覺得不倫不類。清乾隆年間,隨著屈子祠移往玉筒山,獨醒亭也遷到了山上屈子祠的西南面,留下汨羅江水獨自悲吟。
  • 眾人皆醉我獨醒?玻璃心的人更需要飲酒
    端午將至,不由得想起屈原身投汨羅江前講的那句名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忍亡國之痛,屈大夫自沉汨羅江,而抑鬱的《離騷》讓他的玻璃心一起名垂千古。但細細想來,屈大夫該是不常飲酒之人。而古往今來,玻璃心常有,像屈大夫這樣既有玻璃心,又不常飲酒的人卻很少。
  • 吉林長春,眾人皆醉我獨醒,誰說公交車上必須戴口罩?
    眾人皆醉我獨醒,語出《楚辭·漁父》。這個名句與唐伯虎的「眾人皆醒我獨醉「堪稱絕對。但是,人們還是更喜歡「眾人皆醉我獨醒「。因為,這句話飽含著道家的哲學。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想一想,該有多清高?
  • 每天一首古詩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採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於哲理性。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採用問答體,與後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前人說漢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在第一部分中,屈原開始露面。
  • 著名人物畫家李弘野的醉墨技法:眾人皆醉我獨醒
    李弘野,字甲一,醉翁齋主人,廣東廣州人士,研習於中國工藝美術學院,求學於中國美院中國畫高研班,啟蒙於人物畫家陳宗麟先生、著名人物畫家張立奎,以高古人物的創新立奇及醉墨技法見長。李弘野老師的人物點睛之筆,是微微燻燻,似醒若醉、似醉還醒的眼神。醉意,由眼神渲染至整幅作品,幽幽酒香飄忽。或弈棋,或盤臥,或吟詩,或撫琴,一切醉意中但卻無失態,生出的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
  • 做個安靜的傻子,何必眾人皆醉我獨醒
    痛苦都是自找的我有一個毛病,會把各種小事都放大了說,死死揪住問題的本質不放,我想讓現任對象看見這件事的本來面目以及帶給的每個人的心裡動態,從一件事上能學到東西完善自己,但他不以為然,他覺得是我的想法滑稽又愛瞎尋思。總說我,「你怎麼會這麼想?」就這一句話就造成了我倆的很多戰爭。用別人的話說,造成戰爭的原因是因為愛和在乎嗎?
  • 搞笑gif-眾人皆醉我獨醒,人家身材好是有原因的
    眾人皆醉我獨醒,人家身材好是有原因的。 烏龜:你看我扭的多有節奏,一般人學不會
  • 古代史:屈原,舉世皆濁而他獨清,眾人皆醉而他獨醒
    哈嘍,大家好,今天呢,小編我給大家講一講關於我國古代浪漫詩人屈原的故事吧。其實啊,屈子行吟,這其實就是一個孤獨者的酒局,這仿佛是一幕荒誕劇,想像著,屈原他戴著一頂高聳的帽子,穿著寬大的衣裳。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 眾人皆醉我獨醒,活得最清醒的三個星座
    眾人皆醉我獨醒,活得最清醒的三個星座 很多摩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被人認可的,因為眾人皆有情緒,摩羯的過分理智就讓他們有點冷淡,不過摩羯一直都這樣清醒,他們可以不去發表自己的想法,但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 眾人皆醉我獨醒,清華北大非我莫屬了
    TOP2眾人皆醉我獨醒,清華北大非我莫屬了TOP3祖國幾千萬單身狗的心聲,希望國家能發媳婦TOP4後宮佳麗三千人,吾皇唯獨寵愛她,這是為什麼呢老弟:聽說老闆讓你負責上上下下的工作,真羨慕你,祝你高升,以後多多照顧照顧我。大哥:你別在這裝傻充愣了,老闆說讓我管電梯,我照顧你個毛線啊!2. 狼入侵,小動物成立敢死隊對抗。螳螂:我有雙刀。刺蝟:我滿身都是暗器。天牛邊晃觸角邊唱:哼!我有雙節棍雙節棍!哼哼哈哈!宇宙無敵!3.
  •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投江
    楚懷王讓屈原制定憲令,屈原還沒有寫完,上官大夫便來問他要草稿,屈原不給他,上官便跑到懷王那裡說:「您讓屈原造憲令的事,他宣揚得滿城都知道,還說,這事除非是我,誰都辦不了。」懷王很生氣,從此便疏遠了屈原。屈原見懷王如此沒有主見而且昏聵,不禁憂苦萬分,寫成了抒發被讒害的哀怨之情,同時呼喚明君的偉大詩篇《離騷》。「離騷」,就是「分離憂愁」的意思;因為屈原是由於小人進讒而被迫與君王分開的。
  • 諸葛亮的智慧猶如當今的愛因斯坦,看事常常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諸葛亮的智慧猶如當今的愛因斯坦,看事常常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諸葛亮可不是那麼容易打敗的,這讓周瑜很是生氣啊,但是他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才能,周瑜也很聰明,但是他和諸葛亮比還是有一點差距的,對諸葛亮我有點感覺他是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他的聰明就像我們這段時間的愛因斯坦,雖然那段時間的司馬懿和周瑜都很聰明,但是我覺得諸葛亮還是最能夠決定成敗的人,他也是為劉備付出最大的人。
  • 你不是魯迅,不存在「眾人皆醉我獨醒」
    單就這件事而言,信息太少,我不能妄下斷言。不過這種感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現象,倒是值得一說。這種現象不僅是年輕人的專屬,有些在職場混跡多年的老江湖,偶爾也會忍不住熱血沸騰,想要展現本真的自我,釋放生命本身的攻擊性,去反抗職場不公平的「黑暗面」。
  • 隱秘而偉大: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趙志勇嚮往黑暗,鍾處長加速其黑化
    在二處眾人給夏繼成送行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二處的人都喝醉了,而趙志勇呢?只能自己一個人躲在外面,可謂「眾人皆醉我獨醒」,顯然他沒辦法進去,因為他認為是自己的舉報信導致夏繼成被調走,和酒館裡面的二處人不一樣,他們坦蕩磊落,生活在陽光下,而趙志勇只能躲在黑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