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大師是誰?這個人竟然受到了女皇武則天的跪拜!

2020-12-04 指點江山

說起唐代的得道高僧,或許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唐玄奘,這應該得益於人們對《西遊記》故事的耳熟能詳。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佛教在唐朝時期發展繁榮,其得道高僧也非常的受人敬仰。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其中一位,神秀大師。

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神秀大師,俗姓李,出生於公元606年的汴州尉氏,在唐朝時期是一位非常受尊敬的得道高僧。其師從禪宗五祖弘忍,而他自己則是北宗禪的創始人。

神秀大師在其早些年的時候做過道士,在隋末的時候出家為僧。他博學多才,勤敏好學,在50歲的時候,向五祖弘忍求法,並得到了老師弘忍的器重。不過,五祖弘忍最後還是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了惠能,對此,神秀大師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懊惱,相反,他承認在佛法的領悟方面,的確不如惠能看得透徹。

在五祖弘忍入滅後,他的門下眾弟子四處傳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神秀這一支。在公元700年,神秀大師進京,得到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親自迎接,並向其行了跪拜之禮,以表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公元701年,武則天為神秀大師建造了多座寺廟,其中,一座度門寺建在了神秀大師當初傳教的當陽山;另外一座是報恩寺,建在神秀大師出生的汴州尉氏。到了公元705年,唐中宗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對神秀大師的禮遇更加厚重。最終,神秀大師於公元706年圓寂,享年一百歲。

神秀大師圓寂之後,他的嵩山普寂、西京義福兩大弟子,在朝廷政府的扶持下,繼續將神秀大師的佛法和宗風傳播出去,並廣為流傳,盛極一時。後來,普寂大師的弟子道璇去了日本,將北宗禪傳出了國門,讓其流傳範圍變得更加廣泛。

因為,神秀大師是北宗禪的創始人,與南宗禪相比,其特點就是:要求較低,門檻較低,適合普通人修行。當初,五祖弘忍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繼承自己的衣缽,於是,他讓眾弟子寫偈語來評判。大家都知道,這是五祖弘忍想要找繼承人而出的考題。

而此時,神秀作為弘忍的首座大弟子,大家都覺得其應該是繼承人的不二人選,所以,大家便直接放棄了寫偈語。

神秀得知此事之後,覺得寫偈語非常重要。所以,反覆思量、揣摩,半夜挑燈,在牆上寫下了: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埃。

這段偈語的意思是:「身要像菩提樹那樣正直,心要像明鏡臺,要時時刻刻不斷擦拭,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第二天,當大家看到牆上的偈語時,都覺得寫得非常不錯。五祖弘忍看完後,也覺得很好,認為:普通人按照這段偈語上所寫的方法去做,應該可以有所參悟。

的確,神秀的這段偈語放在現在社會,同樣非常有啟迪作用。這首偈語向人們提出了一個「漸悟」的理論,告誡人們:「不應該讓自己的佛性被紛繁複雜的煩惱和瑣事所遮蔽,要時刻保持一個平常心,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寧靜,並且,勤奮修行,慢慢積累,一步一步地去領悟佛法。」

不過,五祖弘忍最後還是將自己的衣缽傳給了惠能大師。因為,在惠能的偈語中,強調的是「頓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實,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其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修行和領悟佛法。但是,相比之下,「頓悟」需要智慧和慧根,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且對修行者本身的要求更高。

然而,在歷史上,能真正做到「頓悟」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所以,與之相比,還是「漸悟」更加適合普通人,也是人們更喜歡神秀偈語的原因所在。

當初,六祖惠能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樵夫,後來,拜在五祖弘忍門下,與神秀成為了同門師弟。之後,他一心參悟佛法,並繼承了其師傅的衣缽,逐步成長為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耶穌」,擁有無數坐下弟子。但最終,神秀大師開創了北宗,惠能大師建立了南宗。由於他們二人各樹一派,且南北宗的思想基本上是對立的,所以,人們認為他們二人之間一定存在著很深的矛盾。

更有人說,在五祖將衣缽傳給惠能之後,神秀還對惠能展開了追殺,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針對這一情況,很多現代的研究者都認為,神秀應該不會做出追殺惠能的事情。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神秀貴為一代大師,在佛法和修行上有如此高的層次,怎麼會因為個人的得失做出追殺他人的事情呢?而且,當初惠能在嶺南遭人追殺的事情,應該是神秀的弟子所為,與神秀大師本人並沒有關係。

由於,這些弟子對神秀大師非常推崇,對五祖弘忍將衣缽傳給惠能這個行為並不能理解,所以,想要搶回袈裟,讓神秀做接班人。

而與其弟子們的無禮行為相比,神秀大師對惠能其實是非常敬重的。他們二人一同在五祖門下學習佛法,有著非常深厚的同門之情。此外,神秀自己也認為,其在佛法的理解等方面不如惠能,且曾經向武則天極力推薦惠能。而且,他還曾想要去曹溪拜訪惠能,但因為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所以,才讓弟子代替自己去了解惠能的禪法。

更甚者,當弟子對惠能以及南宗思想有微詞的時候,他還會幫助惠能進行辯解。而且,惠能的成功與神秀也有直接的關係。首先,惠能的偈語是在神秀的基礎上所作的,雖然優於神秀,但畢竟是受到了神秀的啟發才寫出來的偈語。此外,神秀在武則天那裡力薦惠能,使其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參考資料:

【《楞伽師資記》、《景德傳燈錄》、《曹溪大師別傳》】

相關焦點

  • 神秀大師活到100歲,功德濟天下,連女皇武則天見到他都要下跪
    神秀大師活到100歲,功德濟天下,連女皇武則天見到他都要下跪 | 文 三隻眼讀史唐代出高僧,其中璀璨奪目的有兩位,一是神秀大師,二是六祖慧能大師,他們兩人都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徒弟,分別在南北宣揚佛法,神秀後來成為北宗禪(天台宗)創始人。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帝師神秀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魏勇攝自83版電視連續劇《武則天》播映以來,「一代女皇」的形象,便屢屢出現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女皇故事」能娓娓道來。但是,有誰知道,這位「萬眾臣服」的女皇,在宮中卻要向一位高僧行「跪禮」呢。
  • 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說起「南頓北漸」就不得不提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五祖門下有十大得意弟子,其中神秀為首座大師兄,是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嫡傳弟子,也是北宗禪學的代表人物。神秀,俗家姓李,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少年時期研習儒道經典,後出家為僧,精習三乘經論,是位十足的文化大咖。神秀壽命達百歲,晚年活躍京都(長安、洛陽)腹地,弘揚東山法門漸悟禪學也稱為北宗禪法,被武則天奉為國師,行跪拜之禮,是盛唐時期的佛教代表人物之一。
  • 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說起「南頓北漸」就不得不提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五祖門下有十大得意弟子,其中神秀為首座大師兄,是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嫡傳弟子,也是北宗禪學的代表人物。神秀,俗家姓李,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少年時期研習儒道經典,後出家為僧,精習三乘經論,是位十足的文化大咖。
  • 武則天的國師——一代高僧神秀的石塔被發現(圖)
    高僧神秀的石塔佛教在線湖北訊 2008年1月8日上午,記者在三峽曉峰龍鳳山朝陽觀珍藏的古籍《舊東湖縣誌》獲悉,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古龍溪龍興寺古塔遺蹟,竟是唐朝武則天皇后的國師一代高僧神秀的石塔。
  • 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佛教之因緣
    這些與武則天長期堅持信佛有很大的關係。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尋,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由於參加唐朝建國有功,封為太原郡公、應國公、工部尚書,賜田300頃,黃金500斤。母親楊氏,出身於士族高門,頗有文化,家庭環境使她從小就習文練武。14歲就被唐太宗召入宮中當"才人"至27歲,擔任內侍工作,負責更衣和照顧皇帝起居。
  • 武則天崇佛,向北派神秀行跪拜之禮,南派慧能菩提偈流傳至今
    神秀僧人神秀,姓李氏,是汴州尉氏人,自幼遍讀經史之書,在隋朝末年出家為僧。後來遇到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僧人弘忍,以坐禪為業,於是嘆服說:「這真是我的老師呀。」就前去奉事弘忍,專門以打柴汲水為己任,用來追求他的道法。
  • 女皇武則天真的理解佛法嗎
    直到有點熟悉《金剛經》後,才注意到前面有開經偈,簡短的四句話,卻讓人心有戚戚焉,竟然是毀譽震天下的武則天寫的,叫人不敢置信。一代暴君,怎寫得出如此謙卑通透的文字?佛教在東漢期間引自西域,南朝梁武帝、昭明太子與隋文帝、煬帝傾國力鑽研譯註發揚後,修繕佛塔寺廟,注釋經卷,奠基了佛法進入中國的基礎。
  •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她的政治智慧,體現在崇信佛教上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在歷史的長河中絕無僅有。她是集美貌與智慧為一身的女人,估計在現代社會中,她也會成為佼佼者。她的美貌將閱盡人間春色的唐太宗都吸引住了,14就被封為才人。後來更是迷住了唐高宗,在寺中為尼一年後,被接回皇宮,封為昭儀。可見武則天其人的貌美舉世無雙。更為難得的是,武則天不僅漂亮,還聰明有心機,手腕也很強。
  • 武則天的佛緣之慧安奉圓寂
    這個曌字,是日月當空的組合,明顯地暗示著自己的目的,使人聯想到光芒萬丈的磅礴景象,象徵著至高無上;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有誰能說這個字與佛教沒有關係呢?可以說,這是從盧舍那佛所蘊「佛光淨滿」、「光明遍照」之義中汲取的靈感,盧舍那佛圖茲麗質,相好希有,鴻顏無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恰恰就是當時聖母神皇武則天內心中的自己。
  • 高僧故事:慧能與神秀釋前嫌
    傳說神秀一支的東山法門,在北方正以強勁的勢頭迅猛地發展著,並受到當朝皇帝的重視。女皇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虔心信佛的女皇傾慕神秀之名,派人專程去當陽把他請到東京洛陽。女皇帝命老邁的神秀坐肩輿上殿,並對他「親加跪禮」,還「時時問道」。東京王公以下以至於士庶,無不對神秀「竟至禮謁,望塵拜伏」。
  • 女皇武則天是洛陽人
    武則天剛滿十四歲那年,唐太宗李世民剛移駕來洛,驚人美麗氣質超群的武則天立即吸引了皇帝的目光,武則天即被帶回長安皇宮裡並成為太宗皇帝的才人,賜號「武媚」。對於武媚娘驚人的美麗,晉王李治對其也愛得死去活來,李治後來成為了皇帝,更是千方百計想著要得到這個女人。
  • 神秀作偈輸給惠能,晚年生活卻受萬人敬仰,武則天以國師之禮待他
    有一天,弘忍大師為了考驗弟子們的修行境界,於是召集大家到大殿聽講,聲稱自己已經年邁,正要尋找一位衣缽傳人,吩咐諸弟子回去每人作一首偈,誰的偈能夠深入佛學精髓就將衣缽傳給誰。惠能得法的事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了佛心,他認為自己功夫不到位,還要繼續刻苦專研佛學,神秀對師父沒有不滿之意,而是一心一意的留在了弘忍大師身邊習法,同時照顧弘忍大師直到圓寂。從這裡可以看出神秀的修為境界很高,他不但沒有懷恨弘忍大師,反而看破一切,鼓勵師弟惠能弘揚佛法,留在了師父身邊精進苦修,這樣的寬容大度真是讓人敬佩不已。
  • 武則天做的四句開經偈被人稱讚了上千年,原來這麼好
    她的一切都可以被奉為傳奇,她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她是所有皇帝中即位年紀最大的,她是所有皇帝中最長壽的,她做了兩位父子帝王的女人,她的無字碑,她的殘忍,她的淫蕩,她的……總之她的一切都可以引起人們無數遍的討論,而且這個女王影響了後面無數的人。但今天我們都不講這些,我們來講講這位女王和佛家的事兒。武則天的第一任丈夫是李世民,但他卻並沒有給她太多的寵愛。
  • 一代女皇武則天與佛教的因緣
    華嚴宗的創立者法藏,最初就是在武則天為亡母楊氏祈福所建立的太原寺內剃度 出家並擔任職務,由於對《華嚴經》頗有研究,先後在太原寺、雲華寺講《華嚴經》,受到 武則天的賞識,被賜以賢首之名。後來,武則天派人取得梵文版《華嚴經》,由法藏主持翻 譯。譯成之後,武則天又在玄武門組織講經,召集大批僧尼聽講,武則天也親自參加。
  • 比偈頌 禪法南傳 入周都 神秀顯赫(佛在洛陽)
    第五代祖師為弘忍,他自稱其禪宗為「東山法門」,對於他的衣缽由誰接過,心中早已有數,不外乎10人,其中神秀位列第一。  這天,弘忍決定公選嗣法弟子。他召集700多個弟子,齊會禪堂,告知僧眾說:「希望你們每人都寫一偈(jì,佛經中的唱詞),如果誰能了悟佛性,我就把法與衣缽傳給他。」
  • 神秀和尚 | 因為這四句話,他被誤解了上千年
    望塵拜伏,日以萬數」一代女皇武則天武則天在神秀面前,低頭禮敬,我請過了,惠能大師不來。」而神秀大師提倡的漸修法門也許更適合普通人的修行因為極少人有惠能的慧根而一步登天愚痴如我們,還是學學神秀大師
  • 神秀暗殺禪宗六祖慧能?歷史的一大誤會,《舊唐書》早已澄清
    ,寫詩明法是為了找到合適的人,傳遞禪宗的衣缽,他們紛紛押寶在大師兄神秀身上,說:「神秀德高望重,又是我們的教授師,弘忍大師必定要把衣缽傳授給他。如果我把心中的詩歌進呈給五祖大師,這種尋求佛法願望當然是好的,但以此去謀取一代祖師地位的結果卻並不好,這就等於以凡愚之心去奪取聖位了……如果不向五祖大師進呈心中的詩歌,最終又得不到佛法……」神秀於三更時分,舉著蠟燭,在南面房廊下中間壁上題寫了他作的詩歌,誰也沒有發覺。
  • 一代女皇武則天究竟長的什麼樣子?看了真人畫像你就知道了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歷經父子二人,公開稱帝的女皇帝,她的入宮經歷也被人們傳說成好幾個版本,當時的風水大師就曾經與武則天的父親說過,此女有帝王之相,在之後必定大有可為。武家以為是武則天是能登後位之人,於是將其送進了宮中,可是哪想而知她卻成了''女皇帝''。
  • 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叫武則天
    這個世界是男權的世界,古今中外女人在權力這個職業上,基本是不佔優勢,比如女人當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就一個:女皇武則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當時沒人管她叫武則天,武則天的名字是後來才有的!唐朝是一個女權很高的社會,武則天能夠成為女皇也是飽受非議的!關於她的身世已經被人泛濫了,娘家姓武,籍貫為并州文水縣,幾千年後,那裡又出了一個女名人,劉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