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2020-12-04 悟名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佛教史上的禪宗出現分歧,當時有著「南頓北漸」之稱的兩大主要派系,導致禪宗歷史上近百年的紛爭,最後是六祖慧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結束了這場長達百年的禪門之爭。說起「南頓北漸」就不得不提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五祖門下有十大得意弟子,其中神秀為首座大師兄,是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嫡傳弟子,也是北宗禪學的代表人物。神秀,俗家姓李,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少年時期研習儒道經典,後出家為僧,精習三乘經論,是位十足的文化大咖。神秀壽命達百歲,晚年活躍京都(長安、洛陽)腹地,弘揚東山法門漸悟禪學也稱為北宗禪法,被武則天奉為國師,行跪拜之禮,是盛唐時期的佛教代表人物之一。

北宗禪法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從古印度至漢地傳法,以《楞伽經》為禪法心要,主張漸修,因此禪宗最初被稱為楞伽宗。隨著時代的發展禪宗以《楞伽經》作為根本,經常被人誤讀誤解,導致最終的難以維繫,因《楞伽經》意深難懂,不易弘揚。到了四祖道信時代,逐漸開始推行「念佛禪」法門,也就是後來因五祖宏忍所得名的「東山法門」,東山法門以漸悟為宗旨,重視《金剛經》教義,以「一行三昧」和「念佛者誰」的參禪模式,逐漸被僧眾所接受。五祖圓寂後,神秀依東山法門至京都弘法,逐漸形成了北宗禪法,並風靡中原上百年。

南頓北漸

南頓是六祖慧能大師的頓悟之法,北漸是以神秀大師為代表的漸悟之法,頓悟的意思是當下開悟,漸悟就是通過禪定思考而逐漸開悟,佛陀就是在菩提樹下通過長時間的禪定思考而漸悟的。慧能和神秀同為五祖弟子,但所悟的心法卻截然不同,神秀大師的漸悟法門是五祖宏忍的嫡傳,但五祖宏忍卻把衣缽傳給了頓悟法門的慧能,那是因為慧能的頓悟法門是嫡傳了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宗法。

衣缽之爭

關於衣缽的事情,民間流傳神秀他沒有主動參與,但是內心還是有那麼點想法,因為怕僧眾認為自己有覓祖之心,所有就夜晚偷偷的做了一偈寫在牆上。其實當時所有僧眾都認為六祖衣缽非神秀莫屬,相信神秀也是這樣認為的,只不過不能表露出來罷了,因我這樣做有大逆不道的嫌疑。誰知初來乍到的慧能大師,在無意間針對神秀的偈言附上了自己的一偈,並且有很大的駁斥意思在裡面, 這就導致了後來衣缽之爭的坐實。

壇經》中也記載了關於神秀衣缽之爭的相關信息,它還是很客觀地記錄了神秀沒有衣缽之爭的意願,壇經中記載的是神秀想表露求法的意願,並沒有後來民間流傳的衣缽之爭的意思。關於衣缽之爭的傳言,應該是神秀大師圓寂後,當時南北宗派之爭所造作出來的不實之語。

蒙屈千年

神秀大師被誤解至今的起因是六祖衣缽,也就是慧能大師。在慧能還沒有來到五祖座下之前,神秀就是五祖首座大弟子,也是寺院的教授師,可見他的地位之高,神秀不但地位高而且學識也相當了得,比起慧能大師的目不識丁,那更是優勝一籌。所以當弘忍大師傳衣缽給慧能後,僧眾不解,都替神秀打抱不平,追殺慧能搶回衣缽。這也是後人認為神秀心胸狹隘的起因,同時也通過這件事情給神秀大師安上了佛法造詣不如慧能,修佛幾十年還未開悟,沒有得道等等傳言。

關於僧眾追殺慧能搶回衣缽的事情那肯定是有的,因為僧眾也不服慧能,慧能來到五祖座下就一直在柴房舂米,時間也很短,只有幾個月時間,根本就沒有機會與僧眾一起參禪修佛,在加上又是南方人(南方人當時被稱之為野蠻人)還目不識丁,難免僧眾心理犯渾。

至於是不是神秀指使的,答案肯定不是

第一,《壇經》中明確記載神秀沒有爭奪衣缽的想法。

第二,神秀大師在京都弘法時,武則天要冊封他為國師,神秀大師直接說自己不如慧能大師,並且推薦自己的師弟慧能大師為國師(慧能大師並未接受邀請),慧能大師也是因為神秀的推薦才開始名聲大噪的。

第三、神秀大師壽命達百歲,北宗禪法在他的帶領下,風靡全國,還受到武則天的跪拜大禮,這個在佛教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沒有一定的佛學修為是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待遇的。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神秀大師絕不是民間所流傳的那般無能無德,我認為他只是宗派紛爭的犧牲品。

結語:

一代佛學大師,甘當綠葉襯紅花,被動捲入宗派紛爭,導致後人誤解,以致千年蒙屈。其實我們的人生難免也會遇到類似情況,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綠葉襯紅花,又有多少人會因內心不平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最終導致自己心身不安。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你的高見!

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說起「南頓北漸」就不得不提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五祖門下有十大得意弟子,其中神秀為首座大師兄,是五祖弘忍「東山法門」的嫡傳弟子,也是北宗禪學的代表人物。神秀,俗家姓李,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少年時期研習儒道經典,後出家為僧,精習三乘經論,是位十足的文化大咖。神秀壽命達百歲,晚年活躍京都(長安、洛陽)腹地,弘揚東山法門漸悟禪學也稱為北宗禪法,被武則天奉為國師,行跪拜之禮,是盛唐時期的佛教代表人物之一。
  • 神秀大師是誰?這個人竟然受到了女皇武則天的跪拜!
    不過,五祖弘忍最後還是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了惠能,對此,神秀大師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懊惱,相反,他承認在佛法的領悟方面,的確不如惠能看得透徹。在五祖弘忍入滅後,他的門下眾弟子四處傳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神秀這一支。在公元700年,神秀大師進京,得到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親自迎接,並向其行了跪拜之禮,以表示自己對佛法的虔誠。
  • 神秀作偈輸給惠能,晚年生活卻受萬人敬仰,武則天以國師之禮待他
    有一天,弘忍大師為了考驗弟子們的修行境界,於是召集大家到大殿聽講,聲稱自己已經年邁,正要尋找一位衣缽傳人,吩咐諸弟子回去每人作一首偈,誰的偈能夠深入佛學精髓就將衣缽傳給誰。於是在一天夜晚邀惠能到自己的禪房,偷偷地將衣缽傳給了惠能,在弘忍大師的指引下回南方隱居修行去了,從那以後惠能便成為了禪宗六祖。弘忍大師傳衣缽給惠能被大眾所知,雖然引起了不少的爭議,但對於神秀來說這一切都是緣分,他並沒有懷恨弘忍大師,也沒有詆毀惠能。
  • 從六祖《壇經》記錄看,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並非有「頓漸」之爭
    從六祖《壇經》記錄看,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並非有「頓漸」之爭歷史上禪宗的南北「頓漸」之爭,一直是佛學愛好者爭論的問題。而大茶經認為,南北頓漸之分覺得應該是兩位大師的後人弟子給擴大化了,而當年兩位大師應該不至於被許多敘述者說的嫉惡如仇一般,我們來看看《壇經》歷史記錄。本文內容通過《壇經》的部分經文來探討與分析,只做參考!
  • 武則天崇佛,向北派神秀行跪拜之禮,南派慧能菩提偈流傳至今
    神秀僧人神秀,姓李氏,是汴州尉氏人,自幼遍讀經史之書,在隋朝末年出家為僧。後來遇到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僧人弘忍,以坐禪為業,於是嘆服說:「這真是我的老師呀。」就前去奉事弘忍,專門以打柴汲水為己任,用來追求他的道法。
  • 神秀和尚 | 因為這四句話,他被誤解了上千年
    」一言以蔽之:神秀,高富帥男神也武則天在神秀面前,低頭禮敬,我請過了,惠能大師不來。」史書稱:「神秀又自作書重邀之」因為極少人有惠能的慧根而一步登天愚痴如我們,還是學學神秀大師
  •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帝師神秀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 魏勇攝自83版電視連續劇《武則天》播映以來,「一代女皇」的形象,便屢屢出現在一些影視作品中,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女皇故事」能娓娓道來。但是,有誰知道,這位「萬眾臣服」的女皇,在宮中卻要向一位高僧行「跪禮」呢。
  • 黃梅一別:神秀與慧能
    五祖看了,告訴門人:「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回到房中,卻告訴神秀上座,此偈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在槽廠舂米的行者盧慧能聽聞童子持誦此偈,便知尚未見性,亦作一偈,以對治之——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都說神秀不如六祖慧能,但誰知道他是「兩京法主,三帝國師!」
    這裡我們不說禪宗的南北之爭,也不說佛門的衣缽傳承和正統與否,咱們就只是就事論事啊!就因為這兩道偈語,當時的五祖弘忍大師認為慧能要比神秀有慧根,所以大半夜的把衣缽傳給了六祖,還送了一首偈語給六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神秀大師活到100歲,功德濟天下,連女皇武則天見到他都要下跪
    神秀大師活到100歲,功德濟天下,連女皇武則天見到他都要下跪 | 文 三隻眼讀史唐代出高僧,其中璀璨奪目的有兩位,一是神秀大師,二是六祖慧能大師,他們兩人都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徒弟,分別在南北宣揚佛法,神秀後來成為北宗禪(天台宗)創始人。
  • 武則天的國師——一代高僧神秀的石塔被發現(圖)
    高僧神秀的石塔佛教在線湖北訊 2008年1月8日上午,記者在三峽曉峰龍鳳山朝陽觀珍藏的古籍《舊東湖縣誌》獲悉,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古龍溪龍興寺古塔遺蹟,竟是唐朝武則天皇后的國師一代高僧神秀的石塔。
  • 禪宗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泰鬥們惺惺相惜,而徒眾互相譏諷和爭鬥
    如果上呈,為求佛法則為善,為求衣缽則為惡。神秀的內心中是希望得到佛法,對於衣缽他看得實在沒那麼重。如果不呈偈請五祖弘忍印證,終究不知道自己水平如何。這是一個兩難選擇,為此他糾結了好久。最後神秀作好了偈,打算上呈。當走到法堂前,總是心中恍惚,汗流浹背,前後四天,總共來回十三次都沒敢上呈。在《壇經》中記錄了如此具體的數字:四天、十三次。
  • 弘忍眼中的世界,惠能和神秀,到底誰得到了五祖的衣缽
    當時這麼兩人都順嘴一說,誰都沒心裡去,但臨了,張懷還是教了道信很多醫人之術,而道信又極有天賦,還真給用上了。甚至在最後離世之後,唐代宗還諡為「大醫禪師」。   此後不久,蘄黃爆發瘟役疫,道信施治有效,興奮之餘又來找張懷,開始跟張懷講他的理想情環,講他追隨三祖僧璨時發現的禪宗的問題,發誓自己要將禪宗發揚光大。
  • 神秀大師承認自己不如六祖慧能
    慧能大師於東山得法,悟佛心宗,辛苦受盡,命似懸絲,藏身獵人隊十餘載,後於廣州法性寺,因"風幡之議"之因緣出道弘法利生,傳佛心印,之後六祖在廣東曹溪寶林寺,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兩宗盛化一時,人稱南能北秀,也由此出現頓漸之分。
  • 神秀和慧能,誰才是真正的高人?
    神秀得知之後,心想,如果我寫這首偈,給人的感覺,好像和別人爭一樣,顯然不是修行之人所為,但如果我不寫呢,又沒有機會獲得五祖衣缽,於是左右為難,坐立不安,後來神秀還是寫了,寫好之後,又一度神情恍惚,一連十幾次走到弘忍大師的門外,也終究沒有把這偈遞出去。
  • 神秀暗殺禪宗六祖慧能?歷史的一大誤會,《舊唐書》早已澄清
    ,寫詩明法是為了找到合適的人,傳遞禪宗的衣缽,他們紛紛押寶在大師兄神秀身上,說:「神秀德高望重,又是我們的教授師,弘忍大師必定要把衣缽傳授給他。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慧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六祖壇經 · 行由品第一》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 鄭秀文眉飛色舞要的自由,禪宗大師慧能和神秀到底有沒有
    當他懷揣著五祖的衣缽時,沒有理由不豁出去。慧能遵從師父的教導,星夜遁逃,回到嶺南,潛心修行。十餘年後,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母親去世後,慧能再也沒有任何牽掛了,他要走出去,尋找自由,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慧能首先來到廣州法性寺。3.
  • 武則天的佛緣之慧安奉圓寂
    這種崇敬之禮,出乎朝臣百官和僧俗信眾的意料。試想,一個頭戴皇冠,年近70的女皇,向一個95歲的老和尚行跪拜之禮,帝王的尊嚴何在?在這種高貴禮節的帶動下,一時間神都洛陽的佛門信眾,都把這個神秀老和尚當作佛、菩薩,王公貴族和士庶信眾都爭相前來禮謁神秀老和尚,人們望塵伏拜,日有萬計。
  • 《六祖壇經》:神秀所作的偈,到底差在哪裡?
    話說自從弘忍大師和慧能簡單交談之後,已經知道他悟性極高,根性大利,有意把衣缽傳與慧能,但是又恐眾人猜忌加害,為了保護他,故意讓他劈柴淘米幹雜活,這樣過了八個月弘忍大師雖有意傳衣缽給慧能,也不想埋沒了別人,為了公平起見,弘忍大師召集所有門人,對他們說:你們回去,各自憑本心自性做四句偈語,不需多想,當下所悟即成,遲疑思量則無益,寫好拿來我看,誰能了悟佛法大意,便將衣缽傳他
  • 高僧故事:慧能與神秀釋前嫌
    女皇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虔心信佛的女皇傾慕神秀之名,派人專程去當陽把他請到東京洛陽。女皇帝命老邁的神秀坐肩輿上殿,並對他「親加跪禮」,還「時時問道」。東京王公以下以至於士庶,無不對神秀「竟至禮謁,望塵拜伏」。為了表示對神秀的敬意,女皇敕令在當陽山修建一所度門寺,「以旌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