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祖《壇經》記錄看,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並非有「頓漸」之爭
歷史上禪宗的南北「頓漸」之爭,一直是佛學愛好者爭論的問題。而大茶經認為,南北頓漸之分覺得應該是兩位大師的後人弟子給擴大化了,而當年兩位大師應該不至於被許多敘述者說的嫉惡如仇一般,我們來看看《壇經》歷史記錄。本文內容通過《壇經》的部分經文來探討與分析,只做參考!
歷史上至武則天當上皇帝後,以佛法輔助治國,開鑿過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等,還敕封華嚴宗祖師法藏、北宗祖師神秀為國師,親自行跪拜禮,朝夕問道,這種情況在之前是沒有的。
六祖《壇經》原文: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幾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大譯為:唐中宗神龍元年正月十五日,太后武則天和唐中宗下詔說:「我迎請嵩山慧安和荊南玉泉寺的神秀兩位大師到宮裡來,在宮中供養。在治理政務之間,經常向兩位大師請教一佛乘的教理。兩位大師都很謙遜地推讓說:「南方有位惠能禪師,曾受五祖弘忍大師密傳衣法,是傳佛心印的人,可以迎請他來參問。」現在我派遣宮中內侍官薛簡,帶著詔書前來迎請大師。望大師慈悲為懷,迅速趕赴京城。」六祖惠能接到詔書之後,上表稱病辭謝,表示願意在山林終老一生。
從這段文中記錄方可用兩方面來推敲:
第一:神秀大師不僅敬重惠能,而且承認他繼承五祖衣缽的事實。
第二:六祖推託武則天的邀請,應含有對神秀的尊重。想想看如果惠能也去了,那在朝廷上對神秀大師一定有影響,所以他們都有相互謙讓的意思!

從這兩點可以推理出,惠能大師、神秀大師的修行與德行同樣令人尊敬的,並非有對立面。兩位大宗師在世時,頓、漸之爭或許並非我們想像的激烈,所謂的南、北之爭,有可能是後人引發而大,都是弟子們之爭和為了袈裟的爭霸。大茶經從《壇經》文中,六祖惠能與神秀大師並非有「頓漸」之爭。如果您有更多關於他們的歷史記錄,或對此有什麼看法,可以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