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大師承認自己不如六祖慧能

2020-12-04 華夏博學苑

慧能大師於東山得法,悟佛心宗,辛苦受盡,命似懸絲,藏身獵人隊十餘載,後於廣州法性寺,因"風幡之議"之因緣出道弘法利生,傳佛心印,之後六祖在廣東曹溪寶林寺,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兩宗盛化一時,人稱南能北秀,也由此出現頓漸之分。

六祖說:"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神秀大師的徒眾也常常批評六祖,大字不識一個,他有何能耐繼承祖位。早年就因為五祖弘忍大師傳法給六祖,因而追殺六祖,想奪回袈裟和衣缽給神秀大師,最終導致六祖隱姓埋名十多年。

晚年,神秀大師自己也承認,自己在佛法的證悟上不如六祖。神秀大師說:"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何況我弘忍師傅親傳衣法,足以證明!我現在深受國恩(當時神秀大師已經是武則天的國師),恨自己不能遠去親近他,你們這些人,不要留在這裡了,可以去曹溪參決。"

有一天,神秀大師對門下一個叫志誠的人說:"你聰明多智,可以替我去曹溪聽法,盡心記好,回來後跟我說。"

就這樣志誠奉命到了曹溪,沒有說明自己的來處,就和大眾一起聽法。沒想前六祖神通廣大,對大眾說:"今天有盜法之人,藏在此會當中。"這時志誠才出來禮拜六祖,說明來由。

六祖就問志誠:"你師傅是怎麼開示大眾的?"志誠說:"常教導大眾,住心觀淨,長坐不臥。"六祖回答說:"住心觀靜,是病非禪,常坐拘身,於理何益?"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志誠一聽趕緊拜謝六祖:"弟子在神秀大師那裡,學道九年了,沒有一點心得,今天聽到和尚一說,便契入本心。就這樣志城當下見性,從此侍奉六祖左右。真正讓人悟道,不在坐或臥,打坐不過是修禪定的一種方法,所以六祖說打坐觀心靜坐,非禪也非道。

打坐很多人不注意容易變得駝背,對身體還不好。[金剛經]上說,若說如來,若坐若臥,若來若去,是人行邪道,不解我所說意。善根具足加上加上機緣一到,什麼方法都可以開悟,太虛法師自己閉關開悟,永嘉大師看【維摩經】開悟然後找六祖驗證,八萬四千法門,其中一種都可以開悟,法無定法。

在六祖門下,就有不少人,就這樣和六祖在一問一答之間,當下見性,破迷開悟,悟後大不了需要的再漸修,就是頓悟法門,單刀直入,不從身體入手,直指人心,六祖從來不跟人講怎麼打坐結印持咒念佛念法念僧,對他來說太小兒科了,所以六祖說:"我此法門是接引上上根器之人。"上根還不算,何況上上根,在當下找個上根都難找。六祖說要是你們自己不能開悟的話,要找大善知識加以引導。在一切經典中,佛對諸大菩薩說法只說善知識怎麼樣怎麼樣,沒有說大善知識,而六祖這裡說大善知識,多大分量。起碼也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想成就很難不修也難。

相關焦點

  • 六祖慧能和神秀大師的偈有什麼不一樣?
    五祖弘忍有一次讓門下弟子根據自己所悟做一首偈,以此決定衣缽的傳承者。神秀大師做了一首大家都知道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後來六祖慧能也做了一首著名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人看了六祖慧能的偈,認為比神秀大師有更高的水平和境界,六祖慧能能夠明心見性,而神秀大師沒能做到。
  • 六祖慧能大師與神秀大師為何合稱「南能北秀」
    五祖弘忍門下弟子眾多,其中又以神秀惠能兩位名聲最著,分別被門下弟子推尊為禪宗六祖。神秀惠能兩位大師合稱「南能北秀」,一南一北,一頓一漸,交相輝映,為中國禪宗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歷史篇章。雖然大家更喜歡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從修行角度來看,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似乎也更適宜於一般人入手。
  • 都說神秀不如六祖慧能,但誰知道他是「兩京法主,三帝國師!」
    就因為這兩道偈語,當時的五祖弘忍大師認為慧能要比神秀有慧根,所以大半夜的把衣缽傳給了六祖,還送了一首偈語給六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然後就叫六祖連夜跑路了......這一去,六祖慧能就在南方的山旮旯裡躲了十五年!而這期間神秀在做什麼呢?我們看到史書上是這樣寫的。神秀雖然沒能繼承衣法,但也在佛法上有相當的造詣。他在弘忍於唐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圓寂後,至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弘禪,20餘年中門人云集。
  • 趣談禪宗神秀和六祖慧能那段公案
    禪宗翹楚神秀跟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是一段學佛者耳熟能詳的漢傳佛教公案。這一段有趣的鬥智鬥勇,體現了西來的佛教被完全中國化的過程。所以,禪宗從那時候就奠定了中國佛教裡最大山頭的地位。往前再給大家安利一段,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要知道,中國佛教禪宗從達摩祖師開始一共傳了六代祖師。這是官宣正統的。到了後面六祖之後改稱為「世」了,比如七世青原行思大師,八世石頭希遷大師,九世藥山惟儼大師,十世雲巖曇晟大師,十一世洞山良價大師。
  • 神秀暗殺禪宗六祖慧能?歷史的一大誤會,《舊唐書》早已澄清
    從《舊唐書》裡可以明確地看出,神秀作為慧能的師兄,並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如果他真如傳聞所言,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請慧能到京都來傳法了。在這段記錄中,慧能以「形貌醜陋」為由,一再推脫神秀的好意,有人讀出了神秀的陰謀,其實就立叔看呀,《舊唐書》記錄的理由,恰恰就是慧能的真實所想,正是因為自己的相貌醜陋,前去參見武則天的話,女皇看到自己的形象,恐對佛法產生不恭敬的心。
  • 神秀大師與慧能大師「比偈」?五個質疑來了
    被尊為禪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師,得到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了東山法脈並建立了南宗,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神秀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被武周和唐王朝最高統治者尊為「三帝國師,兩京法主」。他繼承並創新了自達摩至弘忍以來的禪學理論,對慧能及其以後的禪學有重大的影響。
  • 也來趣談禪宗神秀和六祖慧能那段鬥機故事
    禪宗翹楚神秀跟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是一段學佛者耳熟能詳的漢傳佛教公案。到了後面六祖之後改稱為「世」了,比如七世青原行思大師,八世石頭希遷大師,九世藥山惟儼大師,十世雲巖曇晟大師,十一世洞山良價大師。雖然再到後來又出來一個叫道一姓馬的祖師,雖然被稱為第八代祖師,但那是民間後人尊崇的敬稱。
  • 佛教 慧能大師的偈子到底高明在哪裡?神秀大師真的就不高明嗎?
    上回書我們講到,六祖慧能大師在小童子的帶領下,來到了書有神秀大師偈頌的南廊壁間禮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六祖慧能大師在禮拜唱誦神秀大師的偈頌之餘,也準備作一篇偈頌,還煩請時任江州別駕的張日用居士代為書寫,並且就寫在神秀大師偈頌的旁邊。看看,打擂臺的味道很濃吧!
  • 佛教 六祖慧能傳奇
    龍朔元年也就是(公元661年),花甲之年的弘忍大師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他讓眾弟子各書一偈,表達出自己對佛法的領悟,從中選出禪宗法脈傳人!弘忍的大弟子也就是當時眾弟子中的大師兄神秀很快在牆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
  • 有人嘲笑慧能沒文化,神秀並不認同,並說了3個理由
    佛寺因此,我們在《壇經》之中,看到神秀法師跟弟子們的這段對話,他說了3個自己不如慧能的理由,確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秀日:」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傳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遠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六祖慧能在南方弘法時,神秀大師也在北方傳道,甚至還受到了皇家的青睞,多次到宮中弘法,其影響之廣可想而知。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
  • 《壇經》:當神秀遇到了慧能,一場不爭的戰爭打響了!
    因為在大眾的心裡,此時的慧能大師還是一個發心作務的嶺南獦獠,而五祖弘忍大師也沒有正式收他做弟子,只是安排他留在道場幹活而已。可是,早已經自心常生智慧的慧能大師在一聽聞神秀大師的偈子的時候,立刻就知道此偈未見本性。於是就問小童子誦的是什麼偈語。小童子說:「爾這獦獠不知!此乃神秀上座的《無相偈》!」其實神秀大師做的是《有相偈》。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附視頻)
    慧能大師因《金剛經》中的「應無所往而生其心」而開悟,慧能大師後來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禪宗真正的創始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慧能大師的一生如何度過的,他又有哪些故事。文章下面有六祖慧能的記錄片哦。慧能禪師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常在聽完經之後,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文的大義。註:關注大般若宗書院(ID:dbrshuyuan),回復【六祖壇經】會收到《六祖壇經》的全文及星雲大師的譯文。
  • 黃梅一別:神秀與慧能
    有人說慧能之偈不如神秀,有人說五祖為了保護慧能而擦去偈頌,有人說這兩首偈頌代表了不同的宗派主張…… 禪宗常說:「種種法門,皆悉如幻,本無實法與人。」 本為對治種種執著,對治以後,病與藥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慧能聽聞童子誦神秀之偈,便知此偈著於「有」,便作一偈談「空」,今之學人,豈可又執一時之方便而執著「空」「有」!
  • 從六祖慧能大師的頓悟 我們可以得到的學佛啟示
    這裡是六祖慧能大師的家鄉,當時他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賣柴供養老母。這天,他從山上砍柴回來,聽到眾人的爭論,禁不住脫口而出:「是心動啊!」眾人一時愕然,繼而哈哈大笑,七嘴八舌地說道「不是旗動,就是風動」、「你反而來個心動」、「心能讓旗動嗎」……面對眾人的嘲諷,六祖默然離開。曾經有一天,六祖聽到他人讀誦《金剛經》。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付給他,立他為六祖。」當時,五祖會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外之學,經常為大眾講經說法,並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眾人的敬仰。
  • 慧能的《菩提偈》一出秒殺神秀成為禪宗第六祖,到底有何厲害之處
    中國的禪宗為「達摩祖師」所創立,到了五祖「弘忍」大師後分為: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當年「弘忍大師」準備傳衣缽的時候,命他的弟子們都做一「偈」呈上去,得到認可的便傳其衣缽成為「禪宗的第六祖」。再來看看慧能的偈是怎樣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說這禪宗第六祖選誰的?這個自然大家都清楚是「慧能」,我想問的是如果是你你會選誰?
  • 六祖慧能—頓悟成佛
    黃梅得法之後,弘忍大師安排慧能在後院舂米。慧能身體瘦小,他在腰上綁了塊石頭,來增加身體的重量。就這樣,慧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舂了8個月的米。弘忍大師為物色合格的接班人,讓寺中僧眾每人寫一首倡子呈上來。當時神秀擔任寺中首座(寺院職務之一,重要性僅次於住持),僧眾們都很欽服他,認為接班人非神秀莫屬。神秀果然不負眾望。
  • 佛教禪宗:有明子暗子之分,六祖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相輔相成
    在佛教之中,六組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的觀念可用一首佛家偈語表現出來,傳說,禪宗五祖弘忍法師作偈神秀禪師道:「身似菩提樹,心若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教惹塵埃」六祖慧能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鄭秀文眉飛色舞要的自由,禪宗大師慧能和神秀到底有沒有
    慧能卻說:「錯!不是風動,亦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兩人聽了,無不驚駭,覺得這個人的水平實在了得,連忙報告給印宗法師。印宗法師把慧能請到寺內,問:「我早聽說弘忍大師的禪法傳到南方來了,莫非您就是他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