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附視頻)

2021-01-15 必經之路

六祖會慧能大師不識字但能參悟,他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這也許是佛家所講的「無明」吧。慧能大師因《金剛經》中的「應無所往而生其心」而開悟,慧能大師後來被很多人稱為中國禪宗真正的創始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慧能大師的一生如何度過的,他又有哪些故事。文章下面有六祖慧能的記錄片哦。

來源|網絡

責編|慧遠


六祖慧能禪師,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貞觀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禪師就出生在新州。慧能禪師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成人後,家境愈發貧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幫人做零活維持生計。

有一天,慧能禪師上街賣柴,有位顧客買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旅店。在旅店的門口,有一客人在誦經,慧能禪師聽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離去。他上前向客人打聽讀誦的是什麼經。

從客人的介紹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禪師在蘄州黃梅馮茂山傳法,並經常勸告道俗信眾讀誦《金剛經》。慧能禪師聽了,心中遂產生北上求法的念頭。但因為母親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慧能禪師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慧能禪師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

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劉志略有個姑姑,是位比丘尼,名無盡藏,住在當地的山澗寺,經常讀誦《涅槃經》。

慧能禪師白天與劉志略一起參加勞動,晚上則聽無盡藏比丘尼讀誦《涅槃經》。慧能禪師雖然不識字,但他的悟性極好,經常在聽完經之後,給無盡藏比丘尼解說經文的大義。

註:關注大般若宗書院(ID:dbrshuyuan),回復【六祖壇經】會收到《六祖壇經》的全文及星雲大師的譯文。

有一次無盡藏比丘尼手捧經卷,向慧能禪師請教一個字的讀法和意義。慧能禪師回答說:「字即不識,義即請問。」無盡藏比丘尼說道:「字尚不識,曷能會義?」慧能禪師回答道:「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無盡藏比丘尼聽了,非常驚異,知道慧能禪師是個有道之人,心生敬意。這樣一來,慧能禪師的名聲很快傳遍鄉裡。雖然當時慧能禪師還沒有出家,但是當地的信眾都爭相前來瞻禮和供養,並且在附近的寶林古寺舊址上,為慧能建了一座道場。慧能禪師在這個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慧能禪師突然想起求法的事來,私自念言:「我求大法,豈可中道而止?!」於是第二天便離開了寶林寺,繼續向北行進。經過樂昌縣西山石室間的時候,慧能禪師遇見了智遠禪師,並向智遠禪師請教有關坐禪的一些事情。

智遠禪師告訴他說:「觀子神姿爽拔,殆非常人。吾聞西域菩提達磨傳心印於黃梅,汝當往彼參決(我看你神姿清朗超拔,恐怕不是一般的人。我聽說菩提達磨祖師從西域來到中土,傳佛心印,展轉至於黃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誤時間了,速往忍和尚處參學,以決生死之疑)。」

於是慧能禪師一路風塵僕僕,直造黃梅五祖道場。

慧能禪師自幼生活在嶺南,目不識丁,生得瘦小,一副山野樵夫的模樣。所以五祖初見他的時候,便戲稱他「獦獠(gé lǎo)」。《五燈會元》、《祖堂集》和《壇經》等書,都比較詳細地記載了這次見面的情景——

五祖問:「你從哪兒來?」

慧能禪師道:「從嶺南來。」

五祖問:「你到這裡想幹什麼?」

慧能禪師道:「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這個獦獠,又是嶺南人,你怎麼能夠成佛呢?」

慧能禪師道:「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獦獠,形象上雖然與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麼差別?」

五祖聽了,知道慧能禪師的根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繼續跟他多交談幾句,但因為徒眾都在左右,擔心慧能禪師日後會遭到眾人的嫉妒和排斥,於是便把他打發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慧能禪師生得矮小,體重不夠,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間栓上一塊石頭。就這樣,慧能禪師晝夜不停,勤勤懇懇地舂了八個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把大眾召集到一起,告訴大眾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我已經老了,當選一名接法人,以確保祖師的法脈不斷。佛法不可思議,貴在實證,你們千萬不要以為記住了我所說的法語,就算了事了。你們且下去,各自根據自己的修行體會寫一首偈子給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傳付給他,立他為六祖。」

當時,五祖會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為出色。秀上座是教授師,兼通內外之學,經常為大眾講經說法,並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眾人的敬仰。

因此,大眾退下來之後,共相議論道:「六祖之稱號,除了秀上座之外,還有誰能夠擔當得起呢?我們不用勞心費力寫什麼偈子了,等秀上座得了法衣成為六祖,我們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聽到大眾的議論,神秀上座想,大眾之所以不敢寫偈子,是因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我應該向大和尚呈上偈子。當然,我呈偈子是為了求法,而不是為了奪取祖位。

如果我不向大和尚呈偈子,大和尚怎麼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傳法呢?翻來覆去,左思右想,折騰了兩三天,終於作出了一個偈子,並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寫在廊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經過的時候,忽然看見此偈,知道是神秀上座所作。這首偈子雖然沒有明心見性,但是,後人如果依此偈修行,還是可以得到大利益、免墮惡道的,因此,五祖還是當著眾人的面對這首偈子大加讚嘆,並且要求大眾焚香讀誦此偈,依偈而修。

但是,私下裡,五祖還是告訴神秀上座說:「你的這首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位,還在門外。如此見解,欲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於當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中薦取。」

說完,五祖吩咐神秀上座再作一偈。但是,幾天過去了,神秀上座再沒有作出新的偈子來。

後來有一天,慧能禪師在碓坊舂米,聽到外邊有一個童子在誦神秀上座的偈子,就上前打聽,於是童子就把五祖吩咐大眾作偈以及讓大眾焚香禮拜神秀上座之偈的事一一告訴了慧能禪師。

慧能禪師聽了,就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誦此偈,與秀上座結來生緣。自從我來到這裡,我就一直舂米,八個多月,沒有到過堂前。請上人引我到寫有神秀上座偈子的廊壁前禮拜。」

於是,童子引慧能禪師來到偈子前。慧能禪師說:「我不識字,還請上人念給我聽。」當時,江州別駕張日用正好在旁,便高聲為慧能禪師念誦那首偈子。

慧能禪師聽了,就說:「我也有一首偈子,請別駕給我寫上。」別駕聽了,非常驚訝:「你這個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希有!」

慧能禪師正色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聽了,連忙謝罪道:「汝念偈子,我給你寫。如果你將來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於是慧能禪師念偈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偈子剛寫完,大眾無不驚愕。五祖見眾人如此,擔心有人傷害慧能禪師,於是用鞋掌把慧能禪師的偈子抹掉了,並且說「亦未見性」。眾人見五祖這麼說,也就不以為意。

第二天,五祖私下來到碓坊,見慧能禪師腰間掛著石頭舂米,說道:「求道之人,為法忘軀,就應當像你這個樣子」,並問道,「米舂熟了嗎?」慧能禪師回答道:「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五祖於是用拄杖在碓頭上敲了三下便離開了。慧能禪師領會了五祖的意思,便於當天晚上三更的時候,偷偷地來到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將慧能禪師圍起來,以免他人發現,並且給他講解《金剛經》。

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慧能禪師豁然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慧能禪師一連說了五個何期,以表達自己悟道時的驚喜和見地: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五祖知道慧能禪師已經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慧能禪師,說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於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慧能禪師跪受衣法之後,問道:「法則既受,衣付何人(法我已經受了,將來這祖衣該交付給誰呢)?」

五祖回答說:「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若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慧能禪師又問:「當隱何所?」

五祖答道:「逢懷即止,遇會且藏。」

說完,五祖便親自把慧能禪師連夜送到九江驛。臨行前,五祖又囑咐慧能禪師:「以後佛法將通過你而大興。你離開黃梅後三年,我將入寂。你趕快往南方走,好自為之。不要急於出來弘法。這當中你會有劫難。」

慧能禪師再一次頂禮五祖,然後發足南行,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慧能禪師後,連續好幾天沒有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於是紛紛前去問安。

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此後便有了數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慧能禪師欲奪取衣缽的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慧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十五年之久。

此後,因緣成熟了,慧能禪師才來到了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師的坐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在慧能禪師之前,禪宗一直是單傳。自慧能禪師以後,禪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傳開來。慧能禪師的弟子很多,據《壇經》記載,有一千多人。

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法海禪師、法達禪師、智常禪師、志徹禪師、神會禪師等。禪宗史上非常有影響的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和南陽慧忠等大禪師,也都是慧能禪師的法嗣。

慧能禪師入寂於先天元年(713),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禪師整理成書,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讀到的《壇經》。在佛教史上,中土人士著述,能被稱之為經的,唯慧能禪師的《六祖壇經》。

註:關注大般若宗書院(ID:dbrshuyuan),回復【六祖壇經】會收到《六祖壇經》的全文及星雲大師的譯文。

第一集 根在新州


第二集 嶺南行者


第三集
心性之光


還有三個記錄片由於在本文中放不下了,大家想看的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觀看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尋隱者丨在終南山遇到的神仙

相關焦點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小傳
    五祖知道慧能禪師已經大悟,便將頓教法門以及祖師衣缽傳付給慧能禪師,說道:「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於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預言二則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預言二則
  • 都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目不識丁,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六祖慧能大師俗姓為盧,是現代廣東人,他為禪宗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傑出的禪宗大師,過去很多人都不了解六祖慧能大師,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六祖慧能大師是一個文盲,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俗人。當人們真正的了解他,並且學習他的蟬宗文化後才會發現,慧能大師的文化底蘊非常之豐富,並且講經說法時的引經據典也可謂是字字璣珠了,這樣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是文盲呢?許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是六祖慧能大師是聽了《金剛經》後才有所頓悟,創造了一句禪宗的經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 都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目不識丁,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六祖慧能大師俗姓為盧,是現代廣東人,他為禪宗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傑出的禪宗大師,過去很多人都不了解六祖慧能大師,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六祖慧能大師是一個文盲,是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俗人。當人們真正的了解他,並且學習他的蟬宗文化後才會發現,慧能大師的文化底蘊非常之豐富,並且講經說法時的引經據典也可謂是字字璣珠了,這樣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是文盲呢?許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是六祖慧能大師是聽了《金剛經》後才有所頓悟,創造了一句禪宗的經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 壇經,自性,六祖慧能,禪宗,以心傳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壇經》,教內大德依之為後學講授,引領修學,也多是借用此經。學界有識之士,也皆於此經上下功夫,探討禪宗<要,考其歷史淵源,並延伸及方方面面,皆為依其為據,來表明自家觀點。所以,禪宗由不可說,而直接轉成非得說的角度,因此說不說之說,已經成為了教界學界公認的話題。
  • 六祖慧能大師的頓悟法門
    安頓好母親以後,千裡迢迢遠赴湖北黃梅尋找五祖弘忍大師悟道求法。弘忍大師安排六祖慧能大師在柴房做了八個月的苦力。六祖慧能大師作詩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孤獨弘忍大師看他佛性很深,已經開悟,定能使佛法發揚光大,終於放心地將佛教衣缽傳給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慧能大師歷經了千辛萬苦,開創了頓悟法門。建立了生活化,平民化,中國化的佛體系。
  • 六祖壇經,文化的傑出代表,禪宗,壇經,六祖慧能
    而「嶺南葛僚」的六祖慧能,在廣東文化名人當中,名揚四海,影響最為巨大。他可以說是珠江文化孕育出來的聖哲,由他創立的禪宗文化,是最具嶺南文化的風格與特色。他不但是禪宗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師和領袖,也是中國禪宗文化的創始人,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哲學家。
  • 慧能不識字,為何卻能頓悟,並成為「禪宗六祖」
    慧能不識字,為何卻能頓悟,並成為「禪宗六祖」?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著急回答,還是讓我們從頭說一說這段兒故事吧。話說達摩祖師自南北朝時期,來到中土,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之後,創立了「禪宗」。「禪宗」是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它就始於達摩祖師,換句話說,達摩祖師就是禪宗的「初祖」。
  • 禪宗六祖慧能傳;大師的傳奇一生
    大師初見弘忍大師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弘忍大師見了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頭上輕輕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師父的意思,在這天半夜三更的時候來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脫下來遮住蠟燭的光,秘密地給慧能傳授了禪法,並把衣缽傳給了慧能。弘忍考慮到其他弟子對這個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爭執,擔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讓他連夜往南方走。
  •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
    禪,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不唯對佛教,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亦受禪宗之影響,而形成儒教禪、道教禪。禪宗傳至日本後,與日本神道教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相融合,而形成了日本禪。六祖壇經,壇經,慧能,禪宗佛的三藏十二部都是文字,怎麼會與諸佛的妙理無關呢?種種疑問,種種非難,都有他們道理。
  • 六祖慧能,禪宗,壇經,六祖,慧能,佛
    六祖壇經,六祖說,正見名出世,出世是什麼意思呢,慧能在大梵寺授無相戒之後,接著向信眾講般若波羅蜜法,將他經過深思熟慮體悟出來的道理講解授給信眾。壇經,六祖,慧能,佛有的人一說修行,總想找個清淨地方,化募點錢,帶點油鹽醬醋,要去閉關了。你見那些閉關的有幾個成功的?
  • 大師用巨幅畫作再現六祖慧能的禪宗之路
    這是禪宗大師六祖慧能的四句偈。其內涵之豐富,意境之深遠,時至今日,一直被世人所傳誦。近日巨幅巖彩畫《六祖弘法圖》巡展暨《禪宗古韻》——石晉工作室師生作品巡展在四會市圖書館展覽。六祖弘法圖一幅關於六祖慧能的巨幅巖彩畫作——《六祖弘法圖》展現在我們眼前,其匯聚了中西方藝術創作技法,是傳統藝術和現代創作的完美作品。
  • 我與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有個「約會」(一)
    他竟然走入到我的身體裡面回我:「我是禪宗六祖慧能。」  「慧能???您別跟我開玩笑啊!慧能大師是唐朝人,我是現代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我信佛知道有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這位人物的存在,可是我不知道慧能大師長什麼樣子,另外怎麼可能一個現代人會遇到唐代人?不會的,難道我中邪了嗎?」想到這裡心中一陣驚恐襲來。「莫驚,莫驚,你沒有中邪,你看到的,的確是六祖慧能大師。」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金剛經》中說到真能得見如來,得其法要的,重在於不能在相上錯誤的認知和執著貪念。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佛教中國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吸收了「孝」的儒家倫理規範思想,將一家一戶的小「孝」闡發為普度眾生的大「孝」,
  • 趣談禪宗神秀和六祖慧能那段公案
    禪宗翹楚神秀跟六祖慧能大師的故事,是一段學佛者耳熟能詳的漢傳佛教公案。這一段有趣的鬥智鬥勇,體現了西來的佛教被完全中國化的過程。所以,禪宗從那時候就奠定了中國佛教裡最大山頭的地位。仔細回味這段故事,高級知識分子神秀所代表的還是源自印度以苦修而漸悟的教義,而普通的勞動人民代表火頭軍慧能(這哥們出家前是砍柴,出家後是火頭軍,還是離不開柴火哈)的不拘於物的頓悟,才是中國的佛教,才是禪宗的教義。故此,有一種說法叫,修世間法而成世間佛。六祖是修成佛之法,故成眾生之佛。
  • 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是禪門六祖,是中國的佛陀,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是佛門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這是教界公認的。印度佛教傳至中國,變成了禪,禪是真正的中國佛教,也是地道的中國文化,這種轉換的樞紐便是慧能。無數事實證明,慧能既是中國佛教的一代祖師,也是儒教和道教實際上的一代祖師。過去儒家和道家人物之所以不願意承認這個現實,主要障礙在于慧能的佛教背景。另外,慧能身後,禪法分為五宗七派,其中法眼宗遠傳於泰國和朝鮮半島,曹洞宗也盛行於日本,臨濟宗更是廣泛流傳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越南等諸多國家,因此慧能也是許多國家禪宗佛法的祖師。
  • 毛澤東評價禪宗六祖慧能:不識字,很有學問!
    1958年8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就談到過禪宗六祖慧能;「唐朝佛教《六祖壇經》記載,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識字,但很有學問,在廣東傳經,主張一切皆空。這是徹底的唯心論,但他突出了主觀能動性,在中國哲學歷史上是一個大躍進。慧能敢於否定一切,有人問他:死後是否一定升天?他說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的人怎麼辦?
  • 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在我國古代的佛教發展史中,六祖慧能經五祖弘忍授禪宗衣缽後,連夜遁往南方,在獵人隊裡隱藏了16年。為了弘法,慧能後來下山來到了廣州法性寺,正遇上方丈印宗法師在講經。慧能在旁邊聽到後,大聲說:「既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慧能俗姓盧,河北範陽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慧能生於此地,遂為廣東新州人。慧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因家境貧困,只得靠賣柴養活老母。有一天,慧能在集市中賣柴,聽到客店有人誦經,慧能一聽馬上就有領會,便問客人此經何處得來。
  •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千年不腐!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千年不腐之謎】唐朝的慧能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之得道高僧),至今已歷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  怎麼樣,歷史就是這麼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
  • 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慧能
    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慧能據他的秘書林克回憶,他很欣賞慧能,經常把《六祖壇經》帶在身邊。逄先知在《博覽群書的革命家:毛澤東讀書生活我見我聞》一文中也說過,中國佛教的幾個經典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以及研究這些經典的著述,毛澤東都曾經讀過。「對於禪宗學說,特別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澤東更注意一些。」  慧能(638—713),禪宗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