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五號信箱,也是一個喜歡歷史的無名小卒,愛好和大家一起領略歷史的魅力,品讀歷史的香醇。今天給大家講解中國音樂史之遠古夏商時期的音樂002:中國音樂的起源
題目:中國音樂的起源
關於我國音樂的起源,古代文獻中有著種種說法,現分述如下:
一、模仿說
呂不韋(?一前235)命令賓客編著的《呂氏春秋》中有這樣的傳說:「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阮喻之陰,取竹於懈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喻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
音樂是由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樂音所構成。我國一直有以管定律的傳統,「律」是對樂音體系中樂音音高的精密規定。上引的這則傳說故事把以管定律的歷史追溯到了黃帝時期。說的是伶倫在阮腧(崑崙山)北麓的溪谷中,截取了三寸九分長的竹節作為音階第一個音的「黃鐘之宮」,又據鳳凰的鳴叫聲定出了十二個半音,正好合於以黃鐘律為官音的十二律。我們知道《呂氏春秋》時代的十二律是用數學手段計算出來的,而且原始時代音樂最初的產生,不可能是先定出了幾個音的音高,然後用這些音來作樂的。這則傳說只是說明,最初的音樂,有一種可能是原始人模仿飛禽的鳴叫聲等自然音響而產生的。
《呂氏春秋》還記載了另一則類似的傳說:「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格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磐之音,以致舞百普。」這則傳說故事說,堯時期的質仿效山林中的呼嘯之聲和溪谷幽幽的流水聲,作為他作歌的音調,又採用麋鹿皮蒙在瓦缶上做成的鼓和石制的磬等樂器,用於人們裝扮成各種各樣善類邊歌邊舞的場合,說的還是音樂源於對自然音響的模仿。
二、感情說
《禮記樂記》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音樂的產生,是由於人的思想感情的緣故。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起來時,就會用「聲音」來表現。這種「聲音」在互相應和中既有高低不同的變化,但它們又合乎一定的規律,就成了「樂音」。這樣的樂音按照一定結構的排列,合著手持盾牌等兵器或羽毛牛尾的舞蹈一一起演奏,就成了音樂。因此,《禮記樂記》還這樣說:「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咩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後動。」
這裡,《禮記樂記》作者列舉了人的哀、樂、喜、怒、敬、愛等六種思想感情在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急促、抒緩、爽朗粗厲、獷嚴、柔和等六種不同效果的音調,並強調這六種不同的思想感情非人的本性所具有,而是由於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後才產生的。
《禮記樂記》又說:「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國這就是說,詩歌、舞三者都出自人的內心;樂器奏出來的音樂,只是人的內心世界的一一種 表露而已。所以,音樂還是起源於人的思想感情。
三、勞動說
對於音樂的起源《呂氏春秋》另有一說:「 今舉大木者,前呼奧謂,後亦應之。此其於舉大木者善矣。」西漢時劉安等撰的《淮南子》亦重複了這一說法:「今舉大木者,前呼『邪許』,亦應之。此舉重動力之歌也。」《呂氏春秋》和《淮南子》所說的「奧謂」、「邪許」就是當時抬木者前呼後應相當於現今「哼唷,吭唷"的吆喝聲,,這不僅在古代有,而且在現代社會裡也是很常見的現象,今稱勞動號子。毫無疑問,音樂可以統一的勞動的節奏,又可以減輕人們勞動時的疲勞。在原始社會裡,雖然最初還不一定有拾木之類的集體勞動,但人類最初和一般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會使用生產工具進行勞動。當原始人在勞動中發出的呼喊和勞動動作的不斷重複,就為音樂的音調和節奏的產生創造了先決條件。再從現在出土的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樂器來看,其如石磬等本來就是由勞動工具演變而成的。因此,勞動作為音樂起源的一種因素,是決不可以忽視的。
對於中國音樂的起源,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有種種說法,但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還都僅僅是一種推測。當然,這種推測都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例如「模仿說",不僅在古代有春秋時期(前70前476)伯牙奏(流水》的傳說,而且即使在現代,我們還能聽到模仿飛禽鳴叫的《百鳥朝風》(空山鳥語》等樂曲。這說明在音樂創作中確實存在一種模仿自然音響的作品,因此也不能排斥音樂起源中有模仿自然音響的可能。此外,從音樂善於表現人的各種思想感情這一事實來看,「感情說「對於音樂起源的推測,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再者,勞動創造了人,而音樂又是人創造出來的。從源問題,還只能從多元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宜單單歸結為種因素。這點上來說,在樂起賽於勞動更是不能否認。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對於音樂的起源問題,只能從多元角度去理解,而不應該單單歸結於某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