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文潤城 譚平解讀天府文化新時代內涵

2020-08-12 紅星新聞

「成都共12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11次蟬聯冠軍,我認為這正是天府文化對成都影響的集中體現。」8月12日上午,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在成都博物館進行了一場關於「天府文化的新時代表達」的講座,以當下熱點和生動實例,全面展現天府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傳承發展。

為推動全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成都市委宣傳部於6月至8月,在成都博物館舉行了天府文化傳承發展系列講座。隨著此次講座結束,該系列講座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充滿仁愛的城市 女性生活與創業福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2年來,成都人民詮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儒家精神。」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譚平從儒化成都、道化成都、佛化成都、詩化成都、樂化成都、水化成都、群化成都這七個方面論述了天府文化的內涵和特性。他認為,儒家、道教、佛教思想滋潤了天府文化,同時,成都人民及天府文化又反過來豐富了它們的內涵。

譚平還特別提到:天府成都是女性生活和創業的一塊少有的福地。成都女性自古地位較高,受到了良好的養育,普遍受到尊重。女性在家庭、職場充滿自信,揮灑自如,是天府文化的一種別樣風情,這也是這座城市「創新創業、時尚優雅」的特殊動力。同時,人際溫和、友善的城鄉風貌,在困難面前互助公益的悠久傳統,使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充滿仁愛、互助的城市。「近代以來,成都在友善公益方面,尤其有卓越的表現。」

譚平在講座現場

文化浸潤百姓生活,提升城市競爭力

在譚平眼中,天府文化的新時代內涵表現在:它是天府成都的都市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高端部分,是立足於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應該具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使命,所進行的與時俱進的詮釋與表達。

譚平認為,成都已形成了天府文化獨特的建設路徑。成都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協調發展,不斷彰顯天府文化,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全面開展天府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等「九進」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天府文化影響力,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城,以文化的浸潤力凝聚社會的向心力。大力推進「三城三都」建設,推動天府文化創新發展,讓天府文化真正浸潤百姓生活,最終走向世界,提升成都在全球範圍內的城市競爭力。

講座結束前,譚平還分享了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錦護臂的考古故事。他說,製作護臂的匠人懷著濃烈的家國情懷去完成這件藝術珍品。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持有這種態度,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積少成多,早日將成都建設成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講座現場

講座音視頻上網 收聽收看人數超百萬

從6月17日開始,天府文化傳承發展系列講座在成都博物館陸續舉行。該系列講座共計三講,分別邀請段玉明、劉興全、譚平三位嘉賓,從起源、發展及新時代表達三方面,向市民展示天府文化的魅力和底蘊。

系列活動還設置了互動環節,市民紛紛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嘉賓提問。現場觀眾馬小玲表示:「嘉賓們講的乾貨很多,沒想到天府文化和我們生活、工作這麼息息相關,也讓我們對天府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她希望以後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一方面能豐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能提升天府文化的影響力。「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有益的。」

為了滿足市民的觀看、收聽需求,系列講座的音視頻被上傳至騰訊、愛奇藝、喜馬拉雅等多個平臺。市民在家即可收聽收看講座,感受天府文化魅力。數據顯示,前兩期講座的視頻、音頻資料,全網收聽收看人數累計超100萬人次。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攝影報導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三千多年歷史煥發生機 專家解讀成都天府文化新時代魅力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成都共12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11次蟬聯冠軍,我認為這正是天府文化對成都影響的集中體現。」8月12日,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教授在成都博物館,進行了一場關於「天府文化的新時代表達」講座,以當下熱點和生動實例,全面展現天府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傳承發展。
  • 線上線下結合 感受天府文化新時代魅力
    8月12日,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譚平在成都博物館,進行了一場關於「天府文化的新時代表達」講座,以當下熱點和生動實例,全面展現天府文化的當代價值和傳承發展。隨著此次講座的進行,成都市委宣傳部於6月至8月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的天府文化傳承發展系列講座將畫上圓滿句號。
  • 在歷史脈絡中探尋天府文化活水之源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天府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三城三都」建設,9月27日下午,由成都市婦女聯合會主辦、成都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成都天德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文創系列公益講座活動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舉辦,成都大學教授、成都市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以《天府文化的活水之源》為題,為大家揭開天府文化基因的神秘面紗
  • 來聽聽4500年以上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孕育出的天府文化
    9月5日下午,一場關於「認識天府文化」的講座在成華區雙水碾街道橫橋社區的會議室舉行,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侃侃而談,通過豐富的史料和生動的故事來為轄區居民們打開了一幅源遠流長、豐富厚重的巴蜀歷史畫卷,將天府文化的魅力娓娓道來。
  • 用天府文化滋養城市內涵
    來自四面八方的產業工人在此安家落戶,形成了深厚的工業文明,也構建了青白江地域文化的包容特性。「將心安放,正是青白江創新發展天府文化的城市表達。」青白江區文聯主席李領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融入一座城市,首先融入的是這座城市的文化。
  • 彰顯天府文化魅力 助推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本報訊 (記者 吳怡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天府文化是巴蜀文明開出的花結出的果,是巴蜀文明的濃縮和精彩呈現,是在巴蜀文明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發生碰撞、交流、融匯時的主要代表。日前,在成都市第十四次社科優秀成果獎頒獎大會上,由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主持撰寫的《天府文化與成都的現代化追求》榮獲二等獎。
  • 以點帶面 天府街道加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
    自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試點以來,成都溫江區天府街道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宣傳思想文化主線,突出陣地打造,整合資源力量,豐富活動載體,積極以點帶面,同步推進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
  • 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即將開幕!大咖觀點搶鮮看
    10月28日和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將在成都召開。
  • 成都天府論壇即將開幕
    10月28日和2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委會(WCCF)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以「從文化空間到城市認同」為主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將在成都召開。本屆天府論壇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從舉辦時間和形式上,「無縫銜接」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年度峰會。
  • 品味成都生活美學 解讀天府文化魅力
    蒙曼在成都女性文創空間參加活動昨日,著名歷史學者、全國婦聯兼職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在成都女性文創空間,參加了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指導,成都市婦女聯合會、紙鳶書院主辦,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紙鳶書院讀書分享會活動。從大學教授到《詩詞大會》的明星評委,蒙曼對歷史的解讀、對詩詞的分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青城山腳下,2020成都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暨農民讀書月正式啟動
    現場身著漢服的小學生們閱讀條件、氛圍和習慣與城市有差距希望更多農民養成讀書習慣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段玉明和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進行現場贈書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譚平表示,如今成都的城市文化設施、文化活動、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標的打造,都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與之相比,據我了解,目前鄉村的閱讀條件、氛圍和習慣,還與城市有明顯差距。所以,鄉村需要著重培養一種適合廣大老百姓的閱讀氛圍,引領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為全市農民朋友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打造空間和氛圍,從傳播上讓閱讀從城市浸潤農村。」
  • 讀懂天府文化,這份書單你一定要收藏
    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去年4月23日,成都圖書館發布了首批天府文化書單。首批20本書籍,由成圖館長肖平推薦,對巴蜀文明的淵源、天府文化的演變發展等內容均有涉及。包含研究、論文、記事、詩歌、小說、散文……多種體裁的書籍深受大家喜歡。「原來天府文化可以怎樣理解啊?」「什麼時候推薦第二批書單啊?」在首批書單推出不久,讀者朋友們便紛紛熱烈期盼第二批書單推出。
  • 【文化動態】天府文化講座暨「李冰講壇」(第37期)活動花絮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傳播都江堰特色「山、水、道、熊貓」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都江堰市市委宣傳部於2020年9月16日,在都江堰市工人文化宮二樓劇場主辦了天府文化講座暨
  • 「魚嘴論道」 文化大咖解讀都江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劇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魏明倫,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學者袁庭棟,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閱讀協會會長米瑞蓉,以及成都市作協副主席王國平、巴蜀文化研究學者趙文僑等文化大咖在現場與200名觀眾交流分享了他們所了解的都江堰,共同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依託水資源打造都江堰市生態、產業和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 正確把握新時代的內涵與意義
    全面深刻地理解新時代的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基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現實依據作出的重大判斷。關於新時代內涵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一是新時代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
  • 講座報名 | 尋「天府文化活水之源」,覓女性文創創意之光
    按照成都市委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在全市「三城三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市婦聯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打造的集展示宣傳、交流培訓與社會教育於一體的女性文創特色服務場景一「蓉城女性文創空間」,開展女性文創交流、文化創意作品展示、社區家庭美學欣賞等15場豐富多彩的公益文創系列活動。
  • 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 大咖觀點提前看
    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 大咖觀點提前看 2020-10-27 13:10
  • 譚平講述司馬相如的故事:對文學的敬仰 對才華的尊重
    今日(11月17日)下午,四川十大歷史名人系列讀書會在成都市鳳求凰劇場舉行,成都大學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和東周社主講人周東向現場觀眾講述「蜀地英才司馬相如」的故事。譚平告訴觀眾們,其實司馬相如小時候家裡並不窮。在那時,一個人能不能讀到書首先取決於家裡的經濟條件,所以司馬相如讀了很多書。但據《史書》記載,他不喜歡想賺錢的事,只愛讀書和舞劍。
  • 天府文化內涵豐富 期待與成都深入合作
    今天上午,2019第二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開幕。在開幕式暨主論壇上,10餘家博物館聯合發起博物館「手拉手」倡議書,倡議將加強國際博物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採訪了良渚博物館、良渚研究院副院長梁慧娟和殷墟博物館(研究院)副主任韓曉紅,她們告訴記者,天府文化內涵豐富,期待與成都加強合作。
  • 專家揭示天府文化從定型走向鼎盛歷程
    天府文化的「樂觀包容」體現哪些方面...... 今日,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劉興全教授在成都博物館,進行了一場關於「天府文化:從定型走向鼎盛」的講座,揭示了天府文化在唐宋時期由定型走向鼎盛的歷程。此次講座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是天府文化傳承發展系列講座的第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