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沙遺址上太陽神鳥的震撼到武侯祠三國文化的浸潤,再到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裡熊貓的悠閒……天府文化底蘊深厚的成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成都市正在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提升成都的文化韻味和人文魅力。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天府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三城三都」建設,9月27日下午,由成都市婦女聯合會主辦、成都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成都天德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文創系列公益講座活動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舉辦,成都大學教授、成都市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以《天府文化的活水之源》為題,為大家揭開天府文化基因的神秘面紗。各界天府文化愛好者100餘人聆聽了這一場生動有趣、內涵豐富的講座。
在接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譚平通過有趣的古今故事、人物事跡、歷史淵源,採取風趣幽默、充分互動的方式講述了巴蜀文化的歷史、人文、地理、文物,以及滋養天府成都的八大活水源泉:獨一無二的水利——都江堰,立體多彩的生存環境,平和溫潤的氣候,豐富齊備的物產,流播均衡的三教,吐故納新的絲路,天南海北的移民,從未更改的城名。在講到「巴蜀」兩個字時,譚平以圖片和象形文字來說明,「巴」是一條巨蛇,引申出《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隱喻恢弘的想像力;「蜀」是蠶桑,源於蜀地是蠶叢故地,古代蠶桑業發達,從而自古就有南絲綢之路。趣味性的知識點,豐富而翔實的講座內容,讓現場聽眾聽得大呼過癮!
譚平在講座中提到,「天府文化」的提出,是新一屆成都市委站在新的事業起點上,以對歷史記憶的豪邁認同、對時代需求的積極回應和對未來發展的卓越追求的姿態,強力助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體現了成都文化下一步建設、發展的不凡志向,可以產生強大的傳播力、動員力。天府文化主要是指成都行政區域的地域文化,既有農耕,也有工商,但主要強調的是2300年以上的都市文化。它是巴蜀文明開出的花結出的果,是巴蜀文明的濃縮和精彩呈現,是在巴蜀文明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發生碰撞、交流、融匯時的主要代表。這個代表的使命和功能有時是橋梁,有時是引領,有時是兼而有之。天府文化的目標是在「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的核心與個性是「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
講座上,譚平提到,「巴蜀文化的優秀基因是注重身心自由、具有開放性、整體性、超前性。巴文化更多山的特質,熱烈、明快、陽剛、堅強;蜀文化則更多水的品性,浪漫、溫和、精緻、堅韌。浪漫熱情,兼容並包,剛柔相濟,重商崇文,敢為人先是巴蜀文化的根本特徵。」同時,譚平還分享了巴蔓子、巴寡婦清歷史人物故事,釣魚城抗元戰爭;太陽神鳥烏金箔、縱目人面具兩件國寶以及樂山大佛、擊鼓說唱俑兩尊雕塑極品等四川境內的中國文化遺產標杆;交子(紙幣)、世界紡織印染極品川紅;中國「慈善第一人」尹昌齡、辛亥革命四川名人尹昌衡,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航運和農村社會工作先驅盧作孚的生平事跡等。
本次講座內容涉及面廣,知識涵蓋量豐富,增強了現場聽眾的文化自信,汲取了創新創造的文創歷史基因。
素材來源:成都市婦聯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