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脈絡中探尋天府文化活水之源

2020-10-03 成都市婦聯

從金沙遺址上太陽神鳥的震撼到武侯祠三國文化的浸潤,再到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裡熊貓的悠閒……天府文化底蘊深厚的成都,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成都市正在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提升成都的文化韻味和人文魅力。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天府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三城三都」建設,9月27日下午,由成都市婦女聯合會主辦、成都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成都天德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蓉城女性文創空間」文創系列公益講座活動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舉辦,成都大學教授、成都市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以《天府文化的活水之源》為題,為大家揭開天府文化基因的神秘面紗。各界天府文化愛好者100餘人聆聽了這一場生動有趣、內涵豐富的講座。

在接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譚平通過有趣的古今故事、人物事跡、歷史淵源,採取風趣幽默、充分互動的方式講述了巴蜀文化的歷史、人文、地理、文物,以及滋養天府成都的八大活水源泉:獨一無二的水利——都江堰,立體多彩的生存環境,平和溫潤的氣候,豐富齊備的物產,流播均衡的三教,吐故納新的絲路,天南海北的移民,從未更改的城名。在講到「巴蜀」兩個字時,譚平以圖片和象形文字來說明,「巴」是一條巨蛇,引申出《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隱喻恢弘的想像力;「蜀」是蠶桑,源於蜀地是蠶叢故地,古代蠶桑業發達,從而自古就有南絲綢之路。趣味性的知識點,豐富而翔實的講座內容,讓現場聽眾聽得大呼過癮!

譚平在講座中提到,「天府文化」的提出,是新一屆成都市委站在新的事業起點上,以對歷史記憶的豪邁認同、對時代需求的積極回應和對未來發展的卓越追求的姿態,強力助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體現了成都文化下一步建設、發展的不凡志向,可以產生強大的傳播力、動員力。天府文化主要是指成都行政區域的地域文化,既有農耕,也有工商,但主要強調的是2300年以上的都市文化。它是巴蜀文明開出的花結出的果,是巴蜀文明的濃縮和精彩呈現,是在巴蜀文明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發生碰撞、交流、融匯時的主要代表。這個代表的使命和功能有時是橋梁,有時是引領,有時是兼而有之。天府文化的目標是在「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天府文化的核心與個性是「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

講座上,譚平提到,「巴蜀文化的優秀基因是注重身心自由、具有開放性、整體性、超前性。巴文化更多山的特質,熱烈、明快、陽剛、堅強;蜀文化則更多水的品性,浪漫、溫和、精緻、堅韌。浪漫熱情,兼容並包,剛柔相濟,重商崇文,敢為人先是巴蜀文化的根本特徵。」同時,譚平還分享了巴蔓子、巴寡婦清歷史人物故事,釣魚城抗元戰爭;太陽神鳥烏金箔、縱目人面具兩件國寶以及樂山大佛、擊鼓說唱俑兩尊雕塑極品等四川境內的中國文化遺產標杆;交子(紙幣)、世界紡織印染極品川紅;中國「慈善第一人」尹昌齡、辛亥革命四川名人尹昌衡,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航運和農村社會工作先驅盧作孚的生平事跡等。

本次講座內容涉及面廣,知識涵蓋量豐富,增強了現場聽眾的文化自信,汲取了創新創造的文創歷史基因。

素材來源:成都市婦聯發展部

相關焦點

  • 講座報名 | 尋「天府文化活水之源」,覓女性文創創意之光
    按照成都市委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充分發揮廣大婦女在全市「三城三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市婦聯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打造的集展示宣傳、交流培訓與社會教育於一體的女性文創特色服務場景一「蓉城女性文創空間」,開展女性文創交流、文化創意作品展示、社區家庭美學欣賞等15場豐富多彩的公益文創系列活動。
  • 【文化動態】天府文化講座暨「李冰講壇」(第37期)活動花絮
    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傳播都江堰特色「山、水、道、熊貓」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都江堰市市委宣傳部於2020年9月16日,在都江堰市工人文化宮二樓劇場主辦了天府文化講座暨
  • 探尋黃河文化與濟水文化發展脈絡《大河之畔》今日首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濟南報導9月15日上午,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濟南大型歷史文化形象片《大河之畔》在濟南廣播電視臺舉行首映式。據了解,《大河之畔》時長20分鐘,由文明源承、文化匯融、中華樞軸等三個篇章組成,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找準黃河文化歷史與未來發展的交匯點,探尋黃河文化與濟水文化的發展脈絡,理清黃河文化、齊魯文化、儒家文化之間的內在邏輯
  • 探尋特色民俗文化脈絡 閩南漁家生活場景重現
    這是一次別樣的文化之旅。」昨日,來自河北的遊客戴先生說。  廈門老院子景區其實不「老」,2015年9月3日才對外試營業,但展示的古老文化,無論是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姓氏文化還是南洋文化,總能讓您有穿越時空、身臨其境之感。
  • 紫石活水之源成為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非藥物療法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
    (原標題:紫石活水之源獲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認可,成為非藥物療法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2019年10月深圳紫石活水之源康世科技有限公司經過認證,正式成為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非藥物療法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深圳紫石活水之源康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紫石活水之源」是一家專業研究《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金石部、以純天然能量礦石所含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研究。專注研發有益人體健康的產品,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紫石活水之源」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發揚「誠信、創新、溝通、團結、大愛、敬業、奉獻」的企業宗旨。發上等願存心濟世,結天下緣仁民健康。
  • 水乃人類生命之源,活水乃人類健康之本。
    集天地之大成,匯日月之精華。作為一種優質、稀缺的天然功能材料,紫石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經過專業機構研究分析,紫石屬於國家A類材料,用於浸泡或煮水的衛生安全性符合國家標準,使用安全。如今大量汙水和廢棄物進入江河、湖泊、水庫等,汙染了有限的活水水源,致使水質含有重金屬、化學細菌等有害物質。
  • 走進陝西古廟——倉頡廟:探尋古老文字 感受文化之源
    東方網記者李婉怡4月3日報導:「清明祭初祖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活動2日到達陝西渭南市白水站,全國50餘家網絡媒體一同走進倉頡廟,探尋漢字之源,感受漢字精髓,行祭拜之禮,傳承中華文明。  西部網趙昊/攝  倉頡廟歷史悠久,是一座以元、明、清風格為主的建築,坐北向南,四周土牆環圍。地處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城東北35公裡處史官鄉境內,是為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建,創建年代不詳,但據《倉頡廟碑》記載,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 2019天府文化好家風活動開啟,傳家寶作品收集中
    天府文化好家風2019「頌家風、傳家訓」【我的傳家寶】繪畫大賽火熱進行中天府文化內涵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
  • 探尋茯茶之源:一個600年歷史「非遺」的死與生
    探尋茯茶之源:一個600年歷史「非遺」的死與生 鹹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長紀曉明在介紹茯茶歷史。據專家介紹,這項技藝目前正在準備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起名茶,多數人首先會想到西湖龍井等南方地區的品種,一般很難聯想到北方地區。北方有茶麼?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參加第六屆網絡媒體陝西行的成員們,日前在鹹陽親眼見到了歷史悠久的茯磚茶生產工藝。  據介紹,公元1368年前後,陝西鹹陽人發明了一種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葉品種,也就是茯茶。
  • 走進三仙山 感受仙境文化 探尋仙境之源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5日訊(記者 楊廣科) 三仙山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9月24日,「詩與遠方『雲』上見」仙境煙臺全媒體線上採風行走進三仙山景區,感受仙境文化、探尋仙境之源。
  • ...王柳 ‖ 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中 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的思考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中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的思考李思源 王 柳 一個區域發展的潛力和競爭力建設「錦繡天府後花園宜居宜遊健康谷」,如何打造良好的人文氛圍至關重要。我們認為,錦繡天府國際健康谷建設要彰顯德陽歷史文化特色!德陽建市雖短,但區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造就了許多富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優秀文化。有的在全轄區乃至更大範圍都有深遠影響,形成了德陽人共同認可的文化——核心價值文化;有的在局部區域有較大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 黃河之濱,文化之源
    黃河之濱,文化之源——洛陽師範學院國土與旅遊學院暑期實踐黃河文化宣講隊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個故事講不完,一幅畫卷裝不下,歷史不能被濃縮,只能被見證。人類文明多起源於湖海之濱或兩河交匯,曾經無比輝煌的四大文明中就有黃河文化的身影。
  • 源遠流長的天府文化
    【關鍵詞】天府文化  歷史源流  歷史傳承  歷史底蘊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源頭,為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不竭的養分。天府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傳承中不斷得以豐富發展,並正在書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 全國百家媒體探尋深巷中的醉泉,洞見天釀之源
    探尋深巷中的醉泉,洞見天釀之源繼10月25日上午,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網酒頻道、鳳凰網,貴州日報、貴陽晚報等100餘家全國媒體和地方媒體記者在茅臺集團座談會上,與茅臺集團領導共同巔話酒事之後,下午,全國百家媒體記者便轉移陣地,先後走進貴州茅屋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屋老酒)及天釀景區,尋覓茅屋老酒一屋一井中的醉泉乾坤。
  • 王立群:創新和包容——從歷史看天府文化的光芒
    從歷史變遷,講天府文化。王立群以《從歷史看天府文化的光芒》為題,講述了天府含義的演變,剖析了天府文化的光芒體現在何處。本刊經授權刊登王立群演講全文,以饗讀者。
  • 《海派之源徐家匯源》,讓你更愛上海更懂海派
    ,虛擬平臺接駁實地導覽、歷史空間引入新穎解讀、文化探尋牽手智慧原創、商旅特色營建集聚碼頭,以更為鮮明的文化標識度,打好「海派之源」名片,實現優質文化資源富集、文化地標綻放魅力、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的目標,為讓「百年徐匯」栩栩如生、讓「海派文化」絲絲入扣而傾力實踐。
  • 厚植天府文化,這裡有成都的歷史韻味與時代表達!
    小規模、精細化、常態化的有機更新中,「兩拆一增」對持續改造和提升建築物實體、生態環境、公共品質等具有重要意義。 「天府之國」有著自然生態美,街坊裡巷傳承著歷史人文美。在成都,將公共空間與城市環境相融合,讓園區深度融入城市,在成為城市的有機部分和靚麗風景的同時,天府文化也厚植其間。
  • 徽州之源,探尋績溪歷史文化魅力
    文化歷史,一直是績溪這座古老城池的重要內涵。績溪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古稱良(梁)安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這裡曾經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菜的榮耀和徽劇的精粹,創造了「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的徽商傳奇!2007年3月18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解讀現當代藝術發展脈絡 《現代藝術的原始碼》推出
    或許在歷史的長河中,所有的藝術都曾經是「現代的」、驚世駭俗的,而藝術的每一次革新也都離不開歷史的積澱。《現代藝術的原始碼》通過深入淺出的文風,生動有趣的解讀,帶領讀者領略現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勾勒自己的藝術地圖,讓我們不再迷失於現當代藝術世界。
  • 央視四套《記住鄉愁》青睞閬中《閬中古城—閬苑仙境 曆法之源》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四川省閬中市委宣傳部獲悉,3月25日、26日晚20:00點,央視四套《記住鄉愁》第六季閬中篇(《閬中古城—閬苑仙境 曆法之源》上、下集)將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閬中古城——閬苑仙境 曆法之源》於去年12月開機拍攝,至去年春節前完成拍攝及製作,計劃於3月25日、26日晚20:00點在CCTV4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本集影片分為上下兩集,以春節老人落下閎為核心,以文化脈絡為主線,向世界講述由《太初曆》引出的閬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