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留下的日本國寶(組圖)

2020-12-12 網易新聞

  1980年4月,日奈良唐招提寺

鑑真

乾漆像回揚探親,在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展出。揚州攝影師孫化奎先生把當年鑑真大師回揚展出的盛況完整地記錄下來,成為中日友好史上難得的一份珍貴史料。

  圖一:森本孝順長老向大明寺能勤法師贈送禮單

  圖二:森本孝順長老親自為石燈籠點火。

  圖三:森本孝順長老接受媒體採訪。

  唐至德元年,鑑真已年屆古稀,日本聖武天皇任命鑑真為大僧都,並將已故一品新田部親王舊宅贈給鑑真立伽藍,作為永久講律之地。鑑真率弟子和中日兩國工匠通力合作,三年後一座唐代伽藍落成,淳仁天皇頒賜敕額「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建成後,鑑真便從唐禪院移居到唐招提寺,在這裡講律、授戒,直至圓寂。這是鑑真東渡建造的最後一座寺院,也是一件傳世珍寶。

  唐招提寺規模較大,由講堂、金堂、禮堂、御影堂、鐘鼓樓、戒壇、經藏、寶藏等組成,是日本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其中講堂、金堂、經藏、寶藏均被列為

日本國寶

。值得一提的是1597年近畿大地震,日本許多古代建築均毀於一旦,但經千年風雨侵蝕的唐招提寺金堂、講堂卻安然無恙,足見其建築堅固和結構的奇巧。相傳金堂是鑑真弟子如寶所建,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體現了我國盛唐時期高度發達的建築雕塑藝術,是不可多見的稀世瑰寶。揚州大明寺內的鑑真紀念堂的設計者是我國古建築泰鬥梁思成,他幾下日本,考察唐招提寺,後仿照金堂式樣設計鑑真紀念堂。但鑑真紀念堂比之金堂,無論開間和進深規模都小多了。

  鑑真在建造唐招提寺的同時,還設計雕塑了眾多佛像。如今,唐招提寺金堂內完好地保存著一批佛像,其中盧舍那大佛坐像、藥師如來像和千手觀音像都被列為日本國寶。盧舍那大佛坐像是日本現存古藝術品最大最宏偉的乾漆造像。唐代揚州乾漆工藝相當發達,鑑真東渡帶去了大批漆器和漆器工匠,這尊塑像便出自鑑真弟子義靜等人之手。塑像整體精細諧和,線條柔和洗鍊,形成了新穎的式樣和別致的風格,可以說是盛唐雕塑造像技法東傳的傑出代表作。

  御影堂又稱開山御影堂,是供奉鑑真塑像的廳屋。御影堂寬敞明亮,極為雅靜。御影堂供奉的鑑真像也是乾漆 像。鑑真圓寂之前,弟子思託等人讓鑑真結跏趺坐,依照鑑真真身塑造而成。坐像大小與鑑真人體相近。塑像體格魁梧,神態堅強,面含笑容,溫和可親。那柔和的線條,清晰的衣紋,給人以鮮明的質感。這種形神兼到的盛唐生人塑像,傳世極少,被定為日本國寶,供奉在開山御影堂內,每年只開放三天,供人瞻仰。1980年,鑑真像回國「探親」,在揚州和北京展出20多天,瞻仰的人眾達50多萬,成為轟動海內外的一大盛事。揚州大明寺鑑真紀念堂供奉的鑑真像,就是鑑真回故鄉「探親」期間,揚州工藝師模擬原像仿塑的。

本文來源:揚州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鑑真像今起在唐招提寺公開展覽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6月5日報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於5日舉辦了紀念建寺高僧鑑真和尚的法事,期間展出了日本國寶「鑑真和尚坐像」。唐招提寺在每年6月5日,即鑑真忌辰的前一天舉辦紀念法事。而只有在這一天,平日難得一見的國寶「鑑真和尚坐像」會和公眾見面。
  • 日本這個古寺中,供奉著「日本國寶」鑑真大師像
    日本是島國,文化的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由於歷史上文化的長期落後和中國大陸文化的高度發達,形成了巨大的差異,因此,日本文化的主要淵源來自於中國,這尤其表現在古建築上。位於京都的平安神宮,是日本的三大神宮中最為輝煌的一座,深綠色的屋頂配上橘紅色的梁柱,鮮豔奪目。日本是一個極富傳統的國家,許多人還保留在神宮具備婚禮的習慣。我來到這裡時,恰逢幾對年輕人舉辦婚禮。新娘臉上施著厚厚的白粉,身著白色的和服,與新郎及賓客黑色的禮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格外引人注目。
  • 滄海之虹:鑑真和尚文物和日本國寶在上海展出
    滄海之虹:鑑真和尚文物和日本國寶在上海展出發布時間: 2019-12-18 08:46:57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日媒稱,「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12
  • 鑑真東渡日本帶走這些國寶,讓後人詬病!沒有他就沒有日本侵華?
    這種行為在今天就是「偷渡」,鑑真順利到達了日本! 鑑真帶了什麼去日本,讓人詬病呢? 鑑真在日本受到熱烈歡迎,封他為傳燈大法師,把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送給他,建立寺廟,就是現在的奈良唐招提寺,從天皇到普通民眾紛紛接受鑑真的受戒,建立了日本出家和受戒制度。
  • 鑑真法師在的日本十年中,日本國內發生了哪些變化?
    鑑真經過精心準備後,在東大寺的佛像前,建立起戒壇,依次為日本天皇、皇太后、太上皇受戒,隨後日本的一些高僧和大臣也來到這裡接受授戒。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規傳戒的開始,自此之後,日本佛教的律儀才漸漸嚴謹有序,鑑真也因此被稱為「傳戒律之始祖」。孝謙天皇任命鑑真為僧都,統理日本僧佛事務。鑑真登岸群雕鑑真東渡的目的就是弘揚佛法、傳律授戒。
  • 鑑真和尚6次偷渡日本,天皇親自迎接,死後坐化奉為日本「國寶」
    說到鑑真,很多人的腦海裡或許就會浮現出一個畫面:在風雨中,一個失明的老和尚獨自一人在海上航行。實際上,鑑真東渡可能比這個畫面更慘,所以才更令人動容。「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此詩出自《鑑真和尚圓寂一千二百周年紀念》,是鑑真大師的真實寫照,至今還留存在揚州大明寺中,為郭沫若親筆書贈。
  • 鑑真東渡日本,在經歷重重磨難成功出國後,在日本的待遇怎麼樣?
    唐天寶十二年(753),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鑑真和尚在五次東渡失敗後,第六次東渡日本終於取得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國土,實現了他的夙願。鑑真一行到達京都奈良時,受到了以聖武天皇為首的舉國上下的盛大歡迎。在他來到奈良後不久,天皇親自下旨讓他親自主持修建一座寺院——招提寺。
  • 在日本追尋鑑真足跡
    鑑真東渡是中日兩千多年文化交流史上一段歷久彌新的佳話。一談到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源遠流長的關係,日本人常會提到鑑真的名字。在日本至今還保存許多鑑真遺蹟,紀念鑑真的活動也時有舉行。  日前,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以日本東亞史學者、前駐中國大使阿南惟茂夫人阿南史代為團長的「追尋遣唐使的足跡」旅行團乘「新鑑真號」從神戶出發到中國參觀訪問。
  • 為何鑑真被日本尊為「日本文化恩人?」大明寺中還有哪些故事?
    」,作為中國最早中日交流的使者,被日本尊為「日本文化的恩人」,直到現在,每逢鑑真誕辰,很多日本人依然不遠萬裡,專程來此祭奠。塔內地宮中,還保存了供骨舍利兩粒,另有鑑真東渡時攜帶的肉舍利三粒,當時作為日本國寶的這三粒肉舍利,2003年由日本送回,珍藏於地宮之中。
  • 中日鑑真漆像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聚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5月16日報導,在中國製作的一尊鑑真和尚(688-763年)坐像16日在日本奈良市唐招提寺(日本律宗總本山)與該寺的國寶級文物鑑真像的替身像首次聚首,隨後會被安放在京都市中京區的壬生寺。據報導,新坐像當天上午由輪船從上海抵達大阪市的港口。中午12時許,壬生寺的信徒們將它抬至唐招提寺金堂前,與鑑真替身像並排而放。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從中國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鑑真東渡是一次著名的歷史事件,然而在東渡的背後,實際上是日本朝野為了限制佛教發展而邀請的鑑真。另外,此次鑑真東渡,不僅給日本帶去了佛法,更為日本帶去了我國大量先進的科技文化,以及珍貴的國寶,此舉也讓日本社會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 唐朝僧人鑑真的「日本之旅」
    除了唐玄奘以外,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僧人,那就是鑑真。他跟唐玄奘走的路線不同,玄奘是西行,而鑑真則是東行去日本。下面就讓小編跟大家講一講鑑真和他的日本之旅吧!第一次東渡日本,和鑑真一起去日本的一個徒弟,他比較愛開玩笑,結果那次他與一個和尚開了很多玩笑,和尚惱羞成怒,就向當地的官府報官,說鑑真他們製造的船是想和海盜一起攻打當地。所以當地的官方非常害怕,就直接派人把鑑真那些所有的和尚全部抓了起來,第一次東渡日本就這樣失敗了。在鑑真一行人放出來以後,鑑真並沒有放棄東渡日本,而是繼續計劃向日本進發的方案。最後不幸運的就是幾乎都失敗了。
  • 唐招提寺和鑑真大師——奈良時光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它是中國盛唐建築風格為國寶。唐代高僧鑑真親手興建,並在此開誡壇授課,最盛時有僧人3000多人。中國唐代鑑真大師,歷經千難萬險,六次東渡,五次失敗,歷盡坎坷,終於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抵達日本後,鑑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藥、建築、書法、雕塑等方面,鑑真對於日本文化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鑑真和尚
    鑑真(688-763)日文又稱鑑真(がんじん),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傳律,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
  • 日媒:鑑真和尚文物和日本國寶在上海展出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日媒稱,「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12月17日在上海開幕。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導,「金龜舍利塔」內藏的舍利,在鑑真運往日本之後首次回歸中國故裡。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究竟帶走了什麼,為什麼會讓後人詬病呢?
    鑑真帶走了頂級國寶:王羲之的墨寶真跡,致使寶物流失海外千載有餘,這對中華文化而言是相當重大的損失!鑑真東渡這件事,我們基本都耳熟能詳,教科書上寫的明明白白:佛教律宗大師鑑真,為了弘揚佛法,百折不回曆盡艱辛東渡日本,成就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曠古盛事。
  • 在東山魁夷的巨幅隔扇畫中 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是怎樣的心境
    據此次展覽的內容策劃、上博展覽部金靖之介紹,在日本畫家筆下,中國風景往往是籠統的山水,日本風景則會有特定的地方。而因為鑑真和尚為中國人,因此創作時東山魁夷反其道而行之,在《山雲》和《濤聲》中畫了籠統的日本山水,中國則是特定的揚州、黃山、桂林等景。
  • 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到底從中國帶去了什麼,讓後人如此詬病?
    目前在中、日兩國的官方介紹中,對鑑真是肯定的,也是持讚揚的態度的。兩國都認為他促進了中日兩國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當然相對於中國,鑑真的知名度在日本更高,他在日本的地位顯然要高於在中國的地位。在日本,鑑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死後被日本人民譽為「天平之甍」,就是意欲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
  • 鑑真東渡弘法
    唐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傳法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今天看來,這段描述顯然被賦予了神話的色彩和文學的描述手法,不過從描寫中鑑真一行所經歷的種種「神奇」來看,他確實經歷了常人所不能體悟到的艱辛,在航海手段相對低下的中世紀,非有堅定的意志和不畏艱險的精神之人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鑑真到達日本後,開始梳理日本的佛教戒律,他說服了日本原來的保守勢力,確立了「三師七證」為入道的先決條件,規範了日本佛教的戒律,使佛教在日本逐漸走上正確的儀軌。
  • 鑑真大師曾將幾樣「國寶」帶到日本:它們在中國僅是日用品
    在鑑真大師到達日本之前,這裡已經有了中醫,也叫作漢方醫學。在公元5世紀,也就是鑑真大師之前200多年,中醫經過朝鮮半島進入日本。可是,此時日本的中醫,還是很弱的東西。中醫的藥物稀少且昂貴,醫生的水平也低下,只是為日本的宮廷和少數貴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