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0年派出8048名幹部人才幫助194萬人脫貧

2020-12-19 騰訊網

30年派出8048名幹部人才幫助194萬人脫貧

——市委組織部、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相關負責人就深圳援派幹部人才工作答記者問

深圳援疆教師與喀什特區高級中學學生課後交流。(張國防攝)

編者按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多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秉承「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理念,常年有數百名幹部人才奮戰在受援地區,為受援地脫貧攻堅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面展示我市對口支援的工作成效,宣傳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市委組織部與本報聯合開設「深情回報圳在幫扶」專欄,生動展示深圳援派幹部人才風採,講述深圳扶貧故事。敬請垂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秉持「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理念,始終站在服務「兩個大局」的高度,把對口幫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分內之事抓實抓好,堅持盡銳出戰,堅持精準幫扶,多措並舉將組織力轉化為對口幫扶的戰鬥力,全力支援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圳廣大援派幹部人才牢記政治責任,強化使命擔當,勇當對口幫扶工作尖兵,以實實在在的幫扶成效為推進對口地區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作貢獻。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深入了解多年來深圳對口幫扶工作和援派幹部人才工作開展情況,本報專題訪談了深圳市委組織部、深圳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相關負責同志。

深情回報:

累計投入418億元幫扶全國105個縣(區)

深圳特區報:請簡要談談深圳對口幫扶工作整體情況?

答: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來,深圳堅持把對口幫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分內之事抓實抓好,既捨得投入「重金」,也捨得派出「重兵」,全力支援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我們要以深圳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作為,堅決扛起決戰決勝的政治責任,全力支持幫扶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完成黨中央及省委、中央有關部委交給深圳的政治任務。

從1990年首次承擔對口幫扶梅州市任務以來,深圳累計與全國16個省(區、市)的105個縣(區)開展幫扶合作。目前,深圳對口幫扶主要包括對口支援(包括新疆喀什市和塔縣,西藏察隅縣和察隅農場,四川甘孜州德格、石渠和甘孜3縣,重慶巫山縣,江西尋烏縣等)、東西部扶貧協作(牽頭負責廣東與廣西兩省區扶貧協作,具體承擔百色、河池17個縣的扶貧協作任務,此外,協作幫扶雲南昭通市、貴州畢節市等)和省內全面對口幫扶(包括河源、汕尾市及其324個相對貧困村)三大領域,涉及9個省(區、市)的54個縣(區)。此外,對口合作方面,與黑龍江哈爾濱市開展對口合作,助推東北地區振興,也選派了一批幹部人才到河北雄安新區、海南海口等地助力當地發展。

深圳對口幫扶地區有幾個特點:地域面積廣,目前對口幫扶的54個縣(區)總面積約22.6萬平方公裡,地域面積大約相當於113個深圳;海拔落差大,既有位於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和位於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四川甘孜州,也有南海之濱的廣東汕尾;距離跨度遠,從祖國大陸西北邊陲的喀什地區,到西南中印邊境的西藏察隅,從東北部的黑龍江哈爾濱到南端的海南海口,縱橫跨度超過4000公裡,都有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身影;民族地區多,比如對口幫扶的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一個縣就是一個少數民族,對口的四川甘孜縣居住著11個少數民族。貧困程度深,深圳對口幫扶的54個縣(區)多為艱苦邊遠地區和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差,比如,深圳開始扶貧協作廣西百色、河池時,兩市的貧困發生率均超過20%。

30年來,深圳累計派出各類援派幹部人才8048人,其中黨政幹部2159人、專業技術人才5889人,投入幫扶資金418億元,重點實施了一批產業幫扶、民生幫扶項目,有力推動受援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幫助194萬人脫貧,有效維護了對口幫扶地區社會公平、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增強了社會活力,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深圳對口幫扶工作獲得中央、省充分肯定,援疆綜合績效居全國各援疆省市前列,受到國家通報表揚;援藏工作打造了察隅縣新人民醫院、邊境小康村、「彩虹橋」等一批援藏項目深圳品牌,受到當地幹部群眾高度評價;援川工作紮實推進,取得較好成效;牽頭實施的對口廣西扶貧協作連續3年被國家評為「好」檔次,習近平總書記對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實現毛南族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和充分肯定;對口幫扶河源汕尾扶貧開發工作連續3年被省評為「好」檔次。國務院扶貧辦評價深圳在脫貧攻堅戰中政治站位高,幫扶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黨建引領:

將組織力轉化為對口幫扶的戰鬥力

深圳特區報:深圳對口幫扶工作有哪些主要特點?

答:深圳在對口幫扶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將組織力轉化為對口幫扶的戰鬥力,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幫扶之路。

突出政治引領,增強對口幫扶的政治定力。市委將對口幫扶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習近平總書記一有重要講話精神,黨中央及省委一有新要求,市委第一時間傳達學習,提出落實意見。2017年以來,先後召開40餘次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等,學習傳達上級有關扶貧精神,研究安排對口幫扶工作。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抓、帶頭抓對口幫扶工作,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以更高站位、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體市委、市政府領導分別掛點聯繫若干深圳對口幫扶地區,實現對口地區掛點全覆蓋,掛點市領導定期到掛點地區調研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各區和相關部門黨委(黨組)書記也靠前指揮,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強大合力。

強化組織引領,搭建整體推動的矩陣式工作架構。構建「1+1+5」工作架構,其中,第一個「1」即市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常務副組長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有關市領導組成,成員包括10個區(新區)及54個相關職能部門和駐深單位負責同志,每季度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統籌領導全市對口幫扶工作;第二個「1」即2019年機構改革時專門組建的正局級單位市扶貧協作和合作交流辦,負責全市對口幫扶統籌協調工作;「5」即「3指」(新疆、河源、汕尾3個前方指揮部)和「2組」(廣西、西藏2個工作組),「3指2組」設立黨組織,強化對援派幹部人才的管理和對口幫扶工作的規劃實施、溝通協調等。此外,實行市、區、街道、社區聯動,實化、細化與對口地區的縣、鎮、村各個層級之間的結對幫扶措施,形成全市各級各單位一起抓幫扶的良好局面。

重視社會引領,凝聚對口幫扶的強大合力。建立深圳對口幫扶信息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供需對接、跟蹤統計、信息發布等功能,有效匯聚各界幫扶力量。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加強與企業黨組織、社會機構黨組織的溝通協調,積極引導深圳社會力量、各類企業聚焦深圳對口幫扶地區開展扶貧活動。比如,騰訊公司黨委牽頭「為村」項目助力「智慧農業」「智慧農村」發展,對廣西33縣所有貧困村提供免費「騰訊為村」接口服務,強化「網際網路+鄉村」扶貧模式,並投入1億元支持百色「深圳小鎮」工程建設;萬科集團黨委推動集團投資5000萬元實施河源仙坑村鄉村振興計劃,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樣板,決定捐資1億元支持昭通教育事業發展;恆大集團黨委帶動各方累計投入70億元,捐贈5000萬元支持建設尋烏縣幸福小鎮項目,計劃投資1億元在昭通易地搬遷安置區建設蔬菜大棚基地;碧桂園公司黨委派出6名專職扶貧工作人員入駐廣西大化縣,成立專職扶貧小組,今年擬投入不低於1300萬元扶貧資金助力大化脫貧攻堅。

精銳出戰:

精準選派科學管理援派幹部人才

深圳特區報:深圳是如何選派、管理和激勵援派幹部人才的?

答:堅持把「硬幹部」輸送到對口幫扶一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打這樣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選派援派幹部人才時,堅持質量導向,層層把關、精挑細選、優中選優,捨得派有情懷、有擔當、有幹勁、有能力的強手骨幹和「單位離不開的人」,把最能打的「硬幹部」選派到最艱苦的對口幫扶地區。2019年是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輪換大年,選派的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中,38名援疆黨政幹部全部為大學以上學歷,平均年齡39歲,26人為80後、佔68%,2名副總指揮和10名派駐鄉鎮幹部也全部為80後。選派的28名新一輪廣西扶貧協作幹部平均年齡41歲,全部為大學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14名、佔50%。同時,注重精準選派,綜合考慮對口幫扶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幹部人才需求,缺什麼派什麼,增加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方面幹部和人才比例,優化援派幹部人才結構。在選派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時,根據當地需要,注重選派種養殖、企業管理、教育、衛生等方面專業幹部人才,9名援藏幹部人才全部為大學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2人,有8人擁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既有植物學、畜牧、果樹專業幹部,也有建築、醫學、教育專業人才。

堅持以「硬舉措」服務關愛援派幹部人才。市委高度重視對援派幹部人才的服務管理和關心關愛工作,堅持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激勵他們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市委主要領導多次批示要求關心、支持援派幹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解決存在的困難,還多次到援派幹部人才家裡看望慰問。今年6月30日,援藏幹部範豔坤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寫道,「今天是參加援藏工作一周年,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偉中等領導到我家慰問。感謝省領導、市領導對我們的厚愛和鼓勵。我將繼續砥礪前行,不負韶華!牢記援藏使命和責任,做到真情援藏,不留遺憾,科學援藏,不留敗筆,實幹援藏,不辱使命」。深圳市專門出臺完善援派幹部人才生活補助和請休假的制度文件,明確援派幹部人才補貼發放標準,保障請休假權利,每年購買人身意外保險。此外,每年對援派幹部人才進行全覆蓋慰問和全員體檢,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著力為援派幹部人才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對在脫貧攻堅一線表現突出的援派幹部人才個人和集體及時予以獎勵,把援派幹部人才作為「優秀共產黨員」「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各類表彰的重點評選對象來源。

堅持以「硬任務」培養歷練援派幹部人才。堅持把脫貧攻堅主戰場作為培養鍛鍊幹部、選拔使用幹部的重要平臺,讓優秀幹部人才到條件艱苦和情況複雜地區經受實戰考驗,錘鍊黨性、磨鍊意志、增長才幹、豐富閱歷、建功立業。出臺《關於鼓勵深圳扶貧領域幹部大膽創新幹事創業的若干措施》,要求各區各單位加大對對口幫扶工作支持力度,注重援派幹部人才能力提升,鼓勵援派幹部人才履職盡責、大膽作為。加強扶貧領域資金管理,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花拳繡腿」式援派問題。注重教育培訓和作風建設,打造一支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幹部人才隊伍。把對口幫扶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注重在對口幫扶一線考察識別幹部,認真做好援派幹部人才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期滿考核工作,對表現突出、當地幹部群眾充分肯定和認可的幹部及時大膽使用,激勵各級幹部到對口幫扶戰場上大顯身手。對援派幹部人才的返回使用,不局限於派出單位,在本市跨區域或部門統籌使用,積極創造條件安排好、使用好,讓幹部任實職擔實責分實工。如,上一輪期滿返回的援疆總指揮、援藏工作組組長均交流重用為市直部門「一把手」,對口幫扶河源總指揮重用為區委書記,2名援疆副總指揮均擔任重要崗位的副局級領導職務,2名廣西扶貧協作工作組副組長中1位重用為市管國有企業總經理、1位重用為市直部門領導班子副職。深圳援派幹部人才返回安置情況總體走在前列,受到中央組織部、省委組織部肯定和表揚。

勇當尖兵:

彰顯特區援派幹部人才的責任擔當

深圳特區報:深圳援派幹部人才整體表現如何?

答:深圳廣大援派幹部人才堅持幫扶不添亂、扶貧不圖名、實幹見真情,紮根扶貧一線,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甘於奉獻,不僅把深圳溫暖帶到了受援地,而且把深圳精神、深圳經驗帶到了受援地,彰顯了特區幹部的責任擔當,展現了特區幹部的良好形象。

他們積極融入受援地幹部群眾,引入資金,對接項目,建醫院,興教育,修公路,真情實意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有效提高了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有力推動了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受援地,他們勇當推動產業發展尖兵,如援桂幹部顧楠洲,援桂期間組織編制深圳對口河池扶貧協作五年規劃,積極推動建設「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創新「子母扶貧車間」模式,推行「三來三往四精準」勞務協作模式和「九個一批」產銷對接的消費扶貧模式,帶動就業和助力農產品銷售,組織舉辦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促成籤約項目68個,總投資357.73億元;勇當改善民生幸福尖兵,如援藏醫療人才王甘露,抓住察隅縣人民醫院創建「二乙醫院」的契機,在西藏率先開展縣級醫院醫供體改革,搭建智慧醫療平臺,培養當地醫療隊伍,將察隅人民醫院從「轉院醫院」變為「家門口的好醫院」;勇當維護邊疆團結穩定尖兵,如援疆幹部周兆翔,掛任喀什地區公安局副局長期間,成功偵破一批大案要案,多次指揮參與反恐戰鬥,敢打敢衝,多次聯繫深圳市公安局為喀什地區公安局捐贈裝備和器材,有力支持反恐第一線,為維護邊疆團結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深圳的援派幹部人才有的長期超負荷運轉,有的身體透支亮紅燈,很多人在援派期間頭髮熬得花白、皮膚曬得黝黑,臉上掛滿滄桑。正是他們的負重前行,才換來了深圳對口幫扶工作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

深圳援派幹部人才隊伍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援川幹部黃斌在高原艱苦環境中暴瘦30多斤,牽頭推動安全飲水工程,帶領當地幹部群眾打了750口深水井,有效阻斷困擾當地群眾多年的包蟲病傳播源,推動建成青藏藥谷基地和4個國家4A級景區,讓老鄉們挑上了「金扁擔」。援藏幹部陳加順援藏期間先後跟進完成了10個小康村建設,推動察隅建成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拱橋,被當地群眾稱讚為「彩虹橋」,下鄉扶貧途中手臂脫臼,為了不給扶貧項目建設拖後腿,脫臼手臂復位的第二天就趕去上班。廣西扶貧協作幹部孟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隻身一人千裡驅車為掛點的廣西田東縣運送防疫物資,組織免費「愛心專列」和點對點包車幫助務工人員返粵復工,化身「網紅」直播帶貨,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個人還為21個貧困孩子捐資助學。退休老幹部陳志新主動請纓常駐河源推進扶貧工作,制定產業脫貧等10條精準脫貧措施,自費資助貧困兒童、孤苦老人,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幫扶汕尾幹部唐東來,率先在全縣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葛根種植、土雞養殖產業,培育穩定脫貧的「幹細胞」,幫助派駐村貧困人口脫貧。此外,還有一大批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的先進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用心用情用力投身脫貧攻堅事業,把汗水揮灑在受援地的土地上。

廣大受援地幹部群眾對深圳對口幫扶工作和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給予了高度肯定。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芝市委書記馬升昌深有感觸地說,「深圳援藏幹部人才勇於創新當尖兵,維護團結作表率,嚴守紀律樹標杆,忠誠擔當、作風過硬、爭創一流,集中體現了特區擔當、特區精神和特區作風」。新疆喀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雲帆說,「深圳援疆幹部人才政治站位高、思路非常活,工作積極性高,發揮作用好」。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評價深圳扶貧協作幹部「工作抓得緊、有成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河源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黎意勇評價深圳援派幹部人才「以經濟特區、先行示範區的擔當,以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標準開展對口幫扶河源工作,推動河源在疫情防控、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取得了新的發展」。汕尾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黎明評價深圳援派幹部人才「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使命來幫扶,腳板沾泥、工作紮實,不僅帶來項目和資金,還帶來了特區敢想敢試的理念」。(記者楊麗萍 通訊員 莘祖軒)

來源: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扶貧不圖名 幫扶不添亂 實幹見真情——深圳援派幹部人才群像風採
    多年來,深圳秉持「感恩改革開放、回報全國人民」的理念,堅決落實「兩個大局」政治責任,從1990年開始,先後與全國16個省(區、市)的105個縣(區)開展幫扶合作,目前對口幫扶9個省(區、市)的54個縣(區)。30年來,深圳累計派出各類援派幹部人才8048人,其中黨政幹部2159人、專業技術人才5889人,助力受援地區194萬人脫貧致富。
  • 扶貧合作 | 深圳:脫貧攻堅的特區擔當
    今年5月,隨著深圳對口幫扶的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就在2015年,環江縣貧困發生率還高達19.5%。5年來,深圳通過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幫扶,幫助環江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今年還要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鄉親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 40年,深圳奮鬥者之歌!——從深圳特區到烏蒙山區80後女青年奮戰在...
    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之年。 從經濟高度發達的深圳特區往西1500公裡,是中國深度貧困區域之一的雲貴高原烏蒙山區。在這裡,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安置項目——雲南省昭通市靖安、魯甸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以下簡稱「雲南昭通扶貧項目」)目前已累計完成6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任務,為打贏這場舉世矚目的脫貧攻堅戰邁出堅實步伐。
  • 戰疫力量|特殊任務,彰顯城市擔當的「深圳作為」
    2月9日,1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深圳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徵,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線。隨後,第二批、第三批等醫療隊伍陸續出發。短短一個多月間,深圳先後派出5支醫療隊共77名隊員支援湖北。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助7.6萬務工人員返粵返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貧困人口脫貧帶來了衝擊,成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進一步發力的約束和挑戰。
  • 2016年以來廣東援助扶貧協作地區資金671億元
    中新網廣州12月3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東省政府新聞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廣東省扶貧辦二級巡視員宋宗約表示,2016年以來,廣東省實際承擔了對廣西、四川、貴州、雲南4省(區)14個市(州)共93個貧困縣的幫扶,累計援助扶貧協作地區各類幫扶資金671億元。
  • 「十三五」期間,北京派出醫療援疆幹部人才289人
    這裡96.3%的土地是山地和荒漠,綠洲僅佔3.7%,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4毫米,每年都會經歷幾次大的風沙。這裡不但是自然條件的荒漠,也是醫療資源的荒漠。2018年,北京投資7500萬元援建的昆玉市人民醫院正式投入運營。嶄新的醫院大樓拔地而起,醫院的「軟體」卻非常薄弱。惡劣的自然環境留不住人才,建院之初,全院只有4名執業醫師。
  • 深圳援川幹部工作紀實:紮根康巴高原,書寫無悔青春
    2014年起,按照中央和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安排,深圳市對口支援甘孜州的石渠縣、德格縣和甘孜縣。深圳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援川工作,2018年選派3名處級幹部分赴石渠、德格和甘孜縣掛任縣委常委、副縣長,具體負責對口支援工作。
  • 成都市雙流區第五批援藏幹部人才正式入駐甘孜州巴塘縣
    雙流區第五批援藏幹部人才合影(雙流區委宣傳部 供圖)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10月10日,成都市雙流區對口支援甘孜州巴塘縣第五批援藏幹部人才見面會在該縣召開,標誌著本批援藏幹部正式入駐巴塘。要創新發展思路,充分發揮雙流巴塘的紐帶作用,緊緊圍繞四川省、成都市提出的改善民生的硬指標,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任務,幫助解決住房難、吃穿難、上學難、看病難等藏區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多做一些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實事,從根本上幫助藏區群眾脫貧解困。要強化隊伍管理,狠抓黨支部建設和全體雙流援巴幹部人才的教育管理。
  • 深圳寶安:以「四多」法寶幫扶廣西都安大化斷窮根拓富路
    (攝影:劉安邦)深圳寶安區自2016年9月攜手廣西都安、大化精誠合作、決戰脫貧攻堅。3年多的探索,形成了兩地協商對接制度、前後方銜接制度、「一圖三表」工作法、多領域多層次幫扶體系等好的工作機制,特別是發揮深圳產業大區的優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實施易地安置勞務協作幫扶等,增強兩縣「造血」能力,讓有效的幫扶辦法成為長久的致富機制。
  • 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工作紀實
    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脫貧攻堅正由取得決定性成就邁向奪取全面勝利、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成為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18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高度讚揚中國「造血式」扶貧開發是未來全人類實現脫貧、減貧的必由之路。
  • 扶貧合作|紮根康巴高原 書寫無悔青春——深圳援派甘孜幹部工作紀實
    2014年起,按照中央和廣東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安排,深圳市對口支援甘孜州的石渠縣、德格縣和甘孜縣。深圳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重要論述精神,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援川工作,於2018年選派3名處級幹部分赴石渠、德格和甘孜縣掛任縣委常委、副縣長,具體負責對口支援工作。
  • 貴州實施精準扶貧助166萬人脫貧 告別「大水漫灌」
    貴州實施精準扶貧助166萬人脫貧 告別「大水漫灌」 2014-09-18 18:51:30為儘快改變貧困面貌,貴州提出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的精準扶貧政策,2013年貴州省減貧效果明顯,貴州全省共有166萬人實現脫貧,貧困人口已降至757萬人。  在2011年中國確立的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涉及貴州的就有3個。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是2020年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短板」。
  • 扶貧合作|「深」情厚意 「桂」花飄香——深圳派駐廣西扶貧協作...
    2016年,根據中央部署,廣東省派出以深圳市為主體的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具體負責粵桂兩省區扶貧協作工作,其中深圳市主要負責百色、河池兩市17個縣的幫扶工作。目前,深圳已累計向百色、河池選派黨政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700餘人次,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32億元,引導社會幫扶資金投入12億元,推動400餘家企業到百色、河池投資,投資額超過120億元。
  • 脫貧攻堅有實績 多名幹部獲選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近年來,佛岡實施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思路,積極選優配強脫貧攻堅隊伍,不僅培育了「青苗」後備幹部,還樹立了一把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標尺。截至7月10日,共有3名駐村第一書記、3名縣鎮「三農」幹部和3名駐村幹部得到選拔任用,7名駐村第一書記得到職級晉升。
  • 民和揮寫三川大地「脫貧答卷」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民和縣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以實施「八個一批」和「十大工程」為抓手,廣大幹部群眾緊盯目標,奮筆書寫「脫貧答卷」。五年來,全縣共有125個貧困村退出、1.06萬戶4.58萬人脫貧。民和,青海的「東大門」,正在以飛翔的姿態,追逐小康夢想。
  • 深圳對口幫扶廣西河池百色兩市17縣實現全部脫貧摘帽
    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發布《關於同意融水苗族自治縣等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的批覆》,同意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那坡縣、樂業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等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這意味著,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百年的絕對貧困。
  • 扶貧合作 | 扶貧扶智扶健康 真情援疆譜華章 ——深圳援疆幹部人才...
    「從深圳幹部身上,我看到了深圳人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務實作風,實在是佩服!」塔縣縣委書記王福友說。一心撲在一線,以身作則顯擔當在2019年脫貧攻堅倒計時100天行動中,範磊包聯達布達爾鄉,每天都住在海拔4000米的貧困戶家中,雖然高反強烈,但仍堅持一戶一戶地走、一家一家地訪。
  • 洋浦80多名年輕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洋浦80多名年輕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青春在脫貧路上閃耀■ 見習記者 李豪傑特約記者 郝少波 通訊員 袁宇峰10月12日一早,告別了剛剛出生16天的孩子,吳朝盛急忙趕回村裡,準備年底要脫貧的14戶貧困戶的信息採集材料
  • 深圳最美海濱線!坐雙層巴 M194,乘客車拍美哭
    >深圳現有的4條公交觀光線之一 曾叫觀光4線 也被稱為「海濱線」 一條貫穿深圳東西的公交線 」 博物館內展示了深圳1677年的歷史 -- 科技園站到了 --
  • 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色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在就業服務方面,我們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要求,累計幫助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42.78萬人;全市發展431家就業扶貧車間,帶動就業2.93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7500人;開發各類扶貧公益崗位8.95萬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74萬人。  五是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明顯變化。脫貧攻堅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