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將於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對濟南市民而言,生活垃圾分類將不再是單純的習慣行為,而是大家都必須遵守的法規條文。事實上,生活垃圾分類轉化為居民行動自覺並非易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動。濟南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的垃圾分類綠色課堂作為濟南市優秀志願者服務項目,啟動「優環境、助發展、亮形象」垃圾分類系列服務提升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志願者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引導帶動更多人參與垃圾分類,營造生活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活動期間,青年文明號的志願宣講員先後走進幼兒園、小學和高校,和同學們親密互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用寓教於樂、寓學於趣的方式去帶動身邊的每一位學生,讓「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成為一種守護美麗泉城的強大力量!「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除了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對人們的健康也會帶來不良影響。」12月4日,科研所的志願宣講員走上講臺,為燕山中學的同學們普及關於垃圾的知識。宣講員採取PPT展示講解和問答互動相結合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們講解了「什麼是生活垃圾、為什麼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垃圾該怎樣分類」等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們增強環保理念和垃圾分類的意識。有講解,有互動,有體驗,整個課堂現場氣氛非常活潑而熱烈。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更加明白了垃圾分類的意義,也掌握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怎樣做到垃圾減量。「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希望通過孩子們的宣傳和帶動,讓全民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讓我們的泉城更美好。
12月7日,科研所垃圾分類綠色課堂的宣講員走進山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領秀城分園,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課堂設置垃圾分類講座、垃圾分類觀影活動、親身體驗垃圾分類等環節,旨在讓兒童在觀看視頻中學習,在動手環節實際操作,在分享環節思考。小朋友們積極參與遊戲,熱情回答老師的問題,搶著為大家演示垃圾分類,在遊戲中逐漸認識和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和重要意義,在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環保的種子。
12月11日,垃圾分類宣講員走進濟南職業學院機械製造學院,為800餘名在校大一新生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宣講員竇穎慧通過解答大學生的6個問題來闡述關於垃圾的知識,通過短片的形式,向師生們展示了垃圾一生的故事。宣講員侯俊傑為現場同學對垃圾分類的實際問題予以解答,還就如何保持宿舍環境衛生、如何在宿舍開展垃圾分類等問題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和交流。本次垃圾分類公益課堂走進大學校園,一方面是想為大學生們普及生活垃圾分類基本知識,引導他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另一方面,通過活動鼓勵大學生們爭做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推動者、示範者和宣傳者,讓他們在學校獲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具備生活的新理念、綠色生活的新技能,形成節儉生活習慣,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垃圾分類。
一直以來,科研所青年文明號的志願服務者們緊密圍繞濟南市垃圾分類的中心工作,深入到濟南主要區縣開展垃圾分類綠色課堂公益活動,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向基層延伸,為即將到來的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貢獻志願力量。
(本報記者 王永 通訊員 王新豔)
原標題:濟南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啟動「優環境、助發展、亮形象」垃圾分類活動 擦亮志願服務品牌 助力垃圾分類推廣
值班主任:田豔敏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