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鏟釋天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重要考古發現...

2020-12-12 中國社會科學網
《手鏟釋天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重要考古發現圖片展》在港開幕

2018年09月27日 06:5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高瑩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教科部副部長劉志明致辭。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高瑩)9月26日,由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承辦、招商局集團與香港海事博物館協辦的《手鏟釋天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20年重要考古發現圖片展》,在位於香港中環8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特展廳開幕。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教科部副部長劉志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學部委員陳星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中心主任、歷史系教授鄧聰先後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鐳發表了書面致辭。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學術機構的專家學者、師生及香港各界人士近百人參加了開幕式。

  劉志明指出,此次考古發現圖片展意義重大。習近平主席2017年視察香港時曾殷切期待,香港同胞要常念中華民族「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在心底深處樹立「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的自信,語重心長地囑託我們要加強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宣傳教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領導及特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高度重視香港青年的中國歷史教育工作,努力推動中華歷史文化知識在香港的普及。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去年在港主辦了《文明?古都——中華文明起源與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圖片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次又舉辦《手鏟釋天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十年重要考古發現圖片展》,為香港同胞們獻上了一份展示中華文明的厚禮。展覽有價值、有意義,值得關注。

  劉志明表示,在此次展覽「港澳遺珠」部分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對馬灣島東灣仔的聯合發掘表明,香港在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以來就與珠江三角洲處於同一文化圈,並受到長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區文化的強烈影響。5000多年來,除去近代以後香港被迫割讓、離開祖國懷抱的那段屈辱時期,我們與香港同胞一直一起前行,「行埋一起(走在一起)」。

  劉志明說,西方學者培根有句名言:「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一門很有用的學問。學習中國歷史,將有助於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向心力,確保「愛國愛港」精神薪火相傳,激勵廣大港人更自覺地把個人事業、香港前途與祖國命運緊密結合,更自覺地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徵程之中。在新的歲月裡,香港同胞將更加自覺地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王鐳在書面致辭中表示,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根植於中華文明之沃土,中華民族為自己的基因打上了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海納百川、豁達融通的烙印。香港同胞努力打拼,推動香港從一個漁村轉變為享譽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生生不息的堅韌與勇毅。

  王鐳說,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旨在匯集香港與內地學術及社會資源,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開展人員互訪、學術講座、課題研究、成果推廣、專業培訓等研究與交流活動,促進兩地學術界溝通與合作,增進港人對中華歷史文化和國家發展的了解認識。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增進香港同胞對於國家歷史的認識、對於中華古代文明的了解,為香港民眾提供思考過去與未來的契機。

  陳星燦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多年來,先後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香港和澳門地區的200多個市、縣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為開拓中國考古事業、建立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其考古發掘成果填補了許多研究空白。近年來,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的考古研究部門合作開展中國田野考古工作,還派出考古發掘隊前往海外展開田野考古工作,以自身的豐碩研究成果支援大量國內外考古文物主題展覽。希望此次考古圖片展能夠為香港民眾提供一個了解中國考古學科學意義的視窗,提升香港民眾對中國考古發現的關注度。

  鄧聰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是實力雄厚的「國家隊」,許多發掘成果聞名遐邇。這次展出的成果圖片,以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來從史前考古至歷史時期考古的重要學術布局為主線,選擇了10餘項考古發掘專案作為參展內容。地域上兼顧南北、跨越東西,其中「港澳遺珠」部分,突出了考古研究所在港澳地區的考古成果。這是該展的一個亮點,值得特別關注。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溯源主持開幕式。他介紹說,展覽期間主辦方將邀請來自內地和香港考古界的多位專家學者為觀眾現場講演,內容包括《從香港考古走向世界》《玉器解讀》《近年來唐都長安城及大明宮遺址的考古新發現》《漢魏洛陽城的考察新收穫及都城史上的意義》。為了配合展覽,展廳還設置了互動區,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可以通過拼圖、電腦類比修復文物等新設備,了解考古工作的技巧,體驗考古工作的樂趣。屆時還會有若干名幸運觀眾獲得文創禮品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9日。

相關焦點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高分作品推薦,你看過幾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是在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0年5月開始籌建,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當時屬中國科學院領導,是中國科學院建院初期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到南陽考察
    陳星燦(左二)觀看巖石文拓片繼近日「考古中國」把夏文化、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目光投向南陽黃山遺址並將其列為重大新成果之一之後,11月29日,南陽又迎來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一行在臥龍區石橋鎮龍窩村夏莊自然村,陳星燦一行駐足於南陽巖石文(巖畫)拓片前,細品這來自遠古的神秘「天書」。「這組巖石上的雙排六連爻窩很有意思,跟黃山遺址考古發現的燒制的泥版爻窩和陝西發現的在西周甲骨版上的爻窩大致相同。」市文廣旅局局長白振國向陳星燦一行介紹在南陽鴨河工區發現的一處巖石文(巖畫),「它們雖然載體不同,但其中應有必然的文化傳承。」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20年下半年人才引進招聘公告
    一、單位簡介  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中國科學院建院伊始組建的研究所之一,後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年以來,圍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農業起源與發展、中國史前史的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夏商周三代歷史與文化、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中國封建帝國的形成與發展特點、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產生與發展、以及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等,開展了一系列的田野工作,在大規模考古調查的基礎上,選擇近200處涉及中國歷史重大課題的大遺址和都城址,以及大型墓葬與王陵,進行持續的大規模發掘,填補了許多研究空白。
  • 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南一隊招聘人員若干啟事
    【導讀】廣西華圖 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中國考古網發布: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南一隊招聘人員若干啟事,更多關於廣西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西事業單位考試網,以及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2020廣西事業單位考試:788544395),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六大考古新發現 有這些亮點
    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澎湃新聞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了201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山東滕州市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陝西神木市石峁遺址皇城臺大臺基遺蹟、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 「新聞」我旗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開放工地高級...
    7月3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開放工地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在我旗舉辦。此次研修班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赤峰市文物局、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協辦。
  •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招聘5人公告(一批)
    歡迎關注大興中公教育公眾號:「bjdxoffcn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招聘5人公告(一批),報名時間截止:2021年1月15日。一、單位簡介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中國科學院建院伊始組建的研究所之一,後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
  • 20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公告(一批5人)
    2020年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12月)一、單位簡介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中國科學院建院伊始組建的研究所之一,後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
  •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研
    2016年3月22日,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孫成永參贊帶隊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研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國家文物局科技司羅靜副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所所長王巍及有關同志參加了調研
  • 【事業單位】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下半年人才引進招聘3人...
    本文整理2020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招聘1人公告(二批),更多招聘信息請關注中公教育國貿學習中心。一、單位簡介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中國科學院建院伊始組建的研究所之一,後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
  • 中國社會科學院揭曉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公布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新華社發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M225號墓葬和陪葬品(資料照片)。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袁靖研究員來我校講學
    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袁靖研究員應我校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的邀請,來我校講學,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中國家養動物起源的動物考古學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技術經濟研究》兩場學術報告,分上、下午進行,吸引了我校各系師生前來參加。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泉州保存著中國古代文化...
    汪勃 臺海網12月1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在日前舉行的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與利用培訓班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汪勃以揚州和泉州為例
  • 曹操高陵考古發現入選2009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1月13日在京舉辦年度考古學論壇,正式發布「2009年度中國考古六項重大新發現」,河南省安陽縣西高穴曹操高陵名列其中。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自2002年開始舉辦,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國家文物局批准的考古發掘項目中,選出六項最為重要的考古新發現,由考古領隊介紹考古成果,權威專家進行現場點評。中國六項重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突出強調學術價值,在學術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線田野工作者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京同志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第一時間組織在京業務人員集中學習,各田野隊負責人在考古發掘工地現場組織業務人員學習並組織了線上討論。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
    2019年4月1日上午10:3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2019年度第5講在考古研究所八層多媒體會議室舉行。朱巖石副所長主持,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高級研究員法浩德·馬蘇多夫(Farhod Maksudov)帶來了題目為「烏茲別克斯坦的考古新發現」的學術講座。
  • 2020春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才引進推薦情況公示
    2020春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才引進推薦情況公示 2020-01-10 09:25:47| 中國社會科學網
  • 陝西兩項考古項目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央廣網西安1月10日消息(記者雷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今天(1月10日)在北京舉行,公布了2018年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及國外一項考古新發現,其中陝西省「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
  • 《成都考古發現》20年
    施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成都考古發現》是研究成都、甚至四川地區考古最全面、最重要的資料來源。該書歷年報導的寶墩城、魚鳧城、紫竹古城、鹽店古城、高山古城、成都十街坊,以及川西高原的營盤山遺址等,是探索成都平原史前文化及其淵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