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歡喜讓我憂的饃

2020-10-18 石榴花文藝


讓我歡喜讓我憂的饃
文/李永強
看到學校餐廳的垃圾桶裡常有被學生丟掉的雪白的饅頭,我的心每每隱隱作痛。在感慨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孩子太幸福以致於不知道珍惜糧食的同時,不由得想起我小時候關於饃饃的一些往事……                        

小時候上學是沒有吃早點這一說的。早上要去上學總是從饃籠裡拿一個苞谷面饃邊走邊吃,一口咬一個白碴子,夏天的苞谷面饃裂開不規矩的幾道口子,像張開的巨口要吃人一樣。幹硬幹硬的,在嘴裡靠唾液浸潤著慢慢地咀嚼方可下咽,時常會被饃渣嗆住;冬天的苞谷面饃會凍得像石頭一樣硬,我會咬一口,再把它夾在胳肢窩裡,雙手籠在袖子裡。一方面是防止手冷,另一方面也是溫暖冰冷的饅頭。但總是吃得津津有味。
但我始終對饃情有獨鍾。小時候不管吃啥飯,吃完後總是要吃一個辣子夾饃。母親問我,你不是說吃得很飽了,怎麼還能吃饃呢?我回答說,我有兩個肚子呢,飯肚子飽了,饃肚子還餓著呢。許多年後母親憶起我的這個回答,還忍俊不禁。
記憶中兒時關於吃饃的快樂時光就是冬天和父親住在飼養室的那段日子。
飼養室裡有一口大鍋,連著炕。冬天用棉花杆燒水給牲口喝。鍋底火不斷,所以炕很熱。好熱鬧的村民會在晚上聚在這裡聊大天兒,順便取暖。
每天早上,父親總是很早就起床給牲口槽中添草料餵水,他看我起床,就會順便把前一天晚上專門從家裡帶來的冰冷的苞谷面饃埋在鍋底的火籽中,等我洗完臉,收拾停當,他把饃從火籽中刨出來,饃的顏色金黃鮮亮,外焦裡嫩;汆香汆香的味道直撲口鼻,口水是止不住的!我在上學的路上,邊走邊吃,常常會招來其他同學羨慕的目光。那時候感到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種幸福和滿足感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因為苞谷面是黃顏色的,所以大家戲謔地稱之為「皇上饃」,當時有一段童謠唱:「皇上饃,夾辣子,一口一個狼娃子!」就是形容人吃苞谷面饃夾上辣子時狼吞虎咽的樣子,這大概也是對我當時神態最逼真的寫照吧?


關於饃的記憶,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吃過的半個「槓子饃」。
那是全民興修農田水利的那一年,我哥在水利工地中午吃飯時刻意省下一個「槓子饃」,想讓家裡人嘗嘗。「槓子饃」的形狀就好像現在兩個方形饃連在一起的樣子。因為工地幹的是苦力活,所以槓子饃是用苞谷面做酵面,主要是用麥麵做成的,那是人人都渴望吃到的白饃啊!平時大家吃的好一點兒的都是麥子面做酵面,主要用料是苞谷面蒸成的饃饃。
我媽把我哥從工地帶回來的槓子饃小心地分成了四份,給我們幾個孩子一人一份。我雙手捧著那塊饃,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我的那份兒,連手心裡落下的饃花花都吸食得乾乾淨淨。感覺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吃完了只覺得好吃,但到底是啥味道,全然沒來得及細細品嘗,我吃完後抬頭看到母親和藹地看著我。
「媽,你怎麼不吃,好吃很!」
「你們吃,我後晌吃得飽,一點兒也不餓!」
我知道我媽在說謊。現在每每想起來,能模糊地憶起那半個槓子饃的香味,卻深深地後悔當時沒有把我的饃分一半給母親,哪怕讓她咬一口。如果那樣,那塊槓子饃現在回憶起來的味道可能會更香甜!
我記憶中吃過的質量最好的饃應該是我大姑每年春節回娘家走親戚拿的那十五個油包子了。它不同於臨潼縣東人們說的油包子或者油角角,它是圓形的,饃多而油少,在饃的中心有一塊拇指大小的,用菜油和麵粉拌勻,加上蔥花和鹽合成的,入口即化,香味濃鬱,唇齒留香。
我大姑家在高陵縣,渭北平原肥沃而遼闊的土地給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不會為填飽肚子而愁眉不展,印象中我大姑和姑夫每次到我家都是衣著光鮮,容光煥發。
我大姑用竹蔑編成的馬蹄籠拿來的十五個油包子會令我垂涎很久,在大姑回去之前,馬蹄籠的蓋子是不能打開的,母親說客人在的時候打開禮物是沒有教養的表現。下午我姑要回去時,母親會給她騰籠。母親會把那十五個白生生的饃饃拿到我婆房間,放進我婆專屬的帶鎖的木板櫃裡,由我婆支配。我婆會拿出五個饃讓母親分給我們吃。


雪白的、光滑而又圓潤的油包子,如凝脂白玉,柔若無骨又充滿彈性。強烈地吸引著人的眼球,勾引著肚子裡的饞蟲。我曾懷疑那是渭北平原子民的一種圖騰。

因為數量有限,常常糾結於如何去吃下它。既想等把它加熱了,慢慢地撕下那薄如蟬翼的饃皮,細細品味麥子麵筋筋的味道。然後再一點點、小心翼翼地用手掰下一小口饃送到舌尖上細細地品味,又想把它捧在手裡,沒有苞谷面饃那種冰冷的感覺,小口嘬著,慢慢地咀嚼,吸食著掉落在手裡的饃花兒,感受那種酥酥的、香香的味道……
後來我上高中,每個周背饃上學。每個饃都經過計算的,早點吃一個,午飯吃兩個,晚飯吃兩個。因為要上晚自習,還得熬夜。每個饃都有它的歷史使命,每個饃都是母親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心為我準備的,它們要為我學習提供能量和精力,容不得我浪費一點兒。


那時候經常是啃幹饃,喝開水。好的話會有母親為我準備的鹹菜或者辣椒。很少有機會在學生灶上打一份菜,因為囊中羞澀,沒錢上灶,所以我吃飯儘量避免和其他同學一起,要麼在開水房打一碗開水去宿舍吃,要麼等同學們都吃完了再去。所以看《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平去學生灶上,吃屬於他的那兩個黑饃饃時,覺得那個情節絕對不是杜撰的。
那時候經常一個人站在教室外的樓道上,看著天上潔白的雲彩,久久地出神。夢想著啥時候能吃上和白雲一樣白的饃饃,就啥也不奢望了……


(作者簡介:李永強,供職於臨潼教育系統。從小酷愛文學,自幼喜好讀書。卻為俗務所困未有文字見諸報端。如今回望成長曆程,覺得有很多東西在頭腦中左衝右突,呼之欲出。


相關焦點

  • 趙英俊讓我歡喜讓我憂歌詞 舉杯呵呵喝讓我歡喜讓我憂試聽
    趙英俊讓我歡喜讓我憂歌詞 舉杯呵呵喝讓我歡喜讓我憂試聽  讓我歡喜讓我憂  歌手:趙英俊  所屬專輯:舉杯呵呵喝 第七期  讓我歡喜讓我憂  歌手:趙英俊  愛到盡頭覆水難收  愛悠悠恨幽幽  為何要到無法挽留  才又想起你的溫柔
  • 周華健:《讓我歡喜讓我憂》,勾起了你多少的回憶?
    讓我歡喜讓我憂》是華語男歌手周華健演唱的歌曲,翻唱自日本組合恰克與飛鳥的歌曲,歌曲由李宗盛填詞,收錄在周華健1991年11月28日發行的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中。《讓我歡喜讓我憂》是電視劇《紅蜘蛛》的片尾曲。
  • 《散文》手機,讓我歡喜讓我憂
    手機的好處雖說不盡,但我現在卻有些討厭手機,借用一句歌詞,那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下班回家,發現妻子象一隻大蝦捲曲在床上,手裡緊緊握著手機,那情景就像清末的大菸鬼無異。環視室內,沙發上亂七八糟,廚房內冷鍋冷灶。連喊三聲,妻子才慢慢地抬起頭,那表情極不耐煩,就好像打擾了她的春秋大夢。  從前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 「樂動心弦」14:讓我歡喜讓我憂
    周華健的歌很多,我會唱的也不少。印象最深的,當數那首有些傷感的《讓我歡喜讓我憂》。學唱這首歌的時候,還在上高中,還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情傷。那時,這首歌深深打動我這個「感情白丁」的,是一個男人無法留住心愛女人的那份失落、那份傷心、那份無可奈何。
  • 山西杏花村汾酒,我婚姻中的第三者,讓我歡喜讓我憂
    酒對於我來說,就像歌詞裡所唱的那樣「讓我歡喜讓我憂」。我家的男人們都喜歡喝酒,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一定得要大喝特喝,這個時候不單是男人們喝,家裡的巾幗英雄們也要大展身手,大有巾幗不讓鬚眉之勢。不知道大家喜歡喝什麼酒?濃香、醬香、清香,鳳香,酒有那麼多種香型,不過我們山西人最喜歡喝的還是我們山西本地的汾酒,清香型的。
  • 當當網親身經歷購書體驗 讓我歡喜讓我憂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噹噹最新資訊 > 正文 當當網親身經歷購書體驗 讓我歡喜讓我憂
  • 華晨宇,那個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人
    第一次,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男孩子就這樣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也讓我記住了這麼個人。當時我內心的感受是,這孩子是一個有心機的小孩,不簡單!以我當時的觀點,或者猜測節目的套路,我真以為歐豪會是那一屆的冠軍,出乎我的意料,華晨宇竟拿了個冠軍!不過,也是,以唱功而言,他確是他仨最出色的了!作為《快樂男聲》全國總冠軍身份的華晨宇正式出道了,接下來參加了一檔《花兒與少年》的明星真人秀節目,作為湖南衛視出品的節目,從來不乏話題及關注度,華晨宇在裡面的表現無需多講,但花花這個名頭那是響徹大江南北了!
  • 玢子//我喜歡,我推薦《背饃記》
    我喜歡,我推薦《背饃記》 !作家馬騰馳先生的《背饃記》新書出版發行了。他《背饃記》一書中的單篇散文《背饃》,在網絡上獲得了巨大的點擊量,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如潮好評 。《背饃》,被稱為網絡上的「背饃事件」,有讀者進而延伸引出了一種精神叫「背饃精神」。 《背饃記》一書中其它的散文也在網上廣受好評。看來,網絡上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呀,只要是真正的好作品,是會受到讀者熱捧的!
  • 5G手機定位:執法機構的「讓我歡喜讓我憂」
    可查定位、看通話、簡訊、微信…當心手機成為你身邊的「潛伏者」但以上這僅僅是執法機構「歡喜」的一面,也有「憂」的一面。5G之前,每次手機需要連入網絡的時候,都要向基站臺大聲喊:「我是XXX」,旁聽的攻擊者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確定手機的大概位置了。而手機所廣播的那條「我是XXX」就是手機的IMSI碼,全球唯一,就如同你的身份證號。
  • 母親河,讓我歡喜讓我憂
    我的妻子是腰市街人,1954年正在腰市程村上初小,一夜之間洪水就把街道西面住戶,房屋背後長長的寬路面,衝成了一道窄窄的高澗。路,變成了直上直下的一條細線。如今戲樓場子附近的申家,房後有個大土坎,據說是道士的墳堆,沒有剷除,恰好擋住了洪峰巨浪,水沒有衝進腰市街,而是沿著街背後的一片良田,怒奔而下。
  • 周華健一首「讓我歡喜讓我憂」早已深入內心,伴著音樂入眠
    就像那首《讓我歡喜讓我憂》唱的一樣「多想說聲我真的愛你,多想說聲對不起你,你哭著說情緣已盡,難再續,難再續」有種聲嘶力竭的無奈,那些在感情邊緣掙扎的更有深切的體會。對於周華健如果沒有親身經歷的話,是無法寫出這樣經典的歌詞的。明星已成,想當年的挫折與磨難,就留在了心底。
  • 離婚不離家——讓我歡喜讓我憂
    為什麼離婚了還能放下尊嚴,忍住彼此厭惡和尷尬住在同一屋簷下,我想不外乎「現實困難」這點原因。第一、房價如此昂貴,舉兩家人之力當初購買的婚房,分開之後誰也無法承擔另一半的壓力,為了生活,必須暫時住在一起。第二、孩子太小,為了不讓孩子知曉父母離婚的現狀,假裝生活在一起,多少彌補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巨大改變,也緩解自己的愧疚之心。
  • 生世無百年,我願常歡喜
    「生世無百年,我願常歡喜。」出自明代·童冀的《後和陶詩(二十首) 其三》生世無百年,我願常歡喜。尊中有美酒,胸次無塵事。寵辱了不知,動靜得如意。妻孥常在眼,親故數相值。暢飲送餘年,一任歲月駛。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 陝西潼關肉夾饃,冗長的一生只有你是我的心心念念!
    潼關肉夾饃屬於西北關中美食,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燒餅夾饃,相傳唐朝皇帝李世民曾以「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寥寥數語來稱讚潼關肉夾饃,可見其味道之美味。潼關肉夾饃,具有鹹、香、鮮、酥、脆的特點。鹹,是由於它的肉是滷肉,輕微偏鹹;香,一方面是由於它的肉肥瘦相間,肉香濃厚,另一方面是它饃內軟外酥吃起來非常的香;鮮,是由於潼關肉夾饃使用的豬肉都是非常新鮮的,此外它滷湯汁非常鮮美;酥、脆,是由於潼關肉夾饃的饃是十分具有特色的,裡面柔軟,外邊酥脆。
  • 胡蘭成: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我也憂思,是為了何來呢?豈不是因為吾民亦皆在憂患之中,而今時世界上亦沒有哪一國人的生活是可羨慕的。常人憂身而不憂世,志士憂世而不憂身,而我憂世與憂身是同一個。 譬如嘆老卑窮,往常可以拿幾個古人來自解,更好是拿個相識的今人來勉勵自己,但是如今多想想,變得了不能這樣簡單了。要我能豁開,除非是沒有嘆老卑窮的人世。
  • 美劇《曼達洛人》寶寶發萌不停解鎖新姿勢,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勵人看來,在本次最新一集的更新當中,尤達寶寶比主角曼達洛人更搶鏡,不過,也讓人歡喜讓人憂。這個寶寶的萌真是隨時隨地。此刻,它像往常一樣,身處曼達洛人的超級座駕「刀鋒之巔」之中,與往常不同的是,它沒有坐在副駕把玩「玩具」,而是被曼達洛人放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幫其調試飛船。喏,寶寶兩手握著的一紅一藍正如那些爆破專家手中的機要。
  • 閻保成 //《背饃記》:復活的關中記憶
    新冠疫情緩解沒幾日,我便收到了馬騰馳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背饃記》,心中是歡喜的。收到《背饃記》之後,無論是從家到單位,還是從單位到家,一天到晚,我的包裡始終裝著這本書。一有空餘時間,就拿出來讀上一篇。有一次在車站等車,讀到忘我,竟然錯過了回家的班車。馬騰馳,我在三十年前就知道他。那時,我常在報刊上讀到他的文章,於是,就記下了他帶著三個馬字、大氣而又響亮的名字:馬騰馳。
  • 閻保成//《背饃記》:復活的關中記憶
    新冠疫情緩解沒幾日,便收到了馬騰馳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背饃記》。心中是歡喜的。 收到《背饃記》之後,無論是從家到單位,還是從單位到家,一天到晚,我的包裡始終裝著這本書。一有空餘時間,就拿出來讀上一篇。有一次在車站等車,讀到忘我,竟然錯過了回家的班車。 馬騰馳,我在三十年前就知道他。那時,常在報刊上讀到他的文章,於是,就記下了他帶著三個馬字、大氣而又響亮的名字:馬騰馳。
  • 月亮:為什麼總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有篇帖子收集的有關月亮的成語就有100多個,不知道這是否是比較嚴謹的統計,我想說不定還有遺漏。 有很多因素讓你、讓我想到月亮。於是便決定以月亮為對象寫一點文字。 因為有了網絡,搜集資料的工作變得非常簡單,當我不斷變換關鍵詞搜索關於月亮的資料之後,我發現,要想把月亮這事說明白,非一人之力,也非一日之功。
  • 霍州花饃-羊羔饃
    羊羔饃,它和豬頭、麥秸頂、針線笸籮、坐婆婆等一樣同屬於中元節花饃,但是意義卻不一樣。那幾種花饃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和自家食用,而羊羔饃卻是娘家媽在中元節送給年前或者年後出嫁女兒的一種花饃。這種羊羔饃花式繁多,小巧精緻、顏色鮮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