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說說端午節的文化傳承

2020-12-04 思帆歷史趣聞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說說端午節的文化傳承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古代又稱為「端陽節」或「龍舟節」,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愛吃美食的朋友每年都會盼望著過端午節,由於端午節當天要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製作方法簡單口感也比較好。

大多數家庭都在端午節之前一天到兩天左右,就要購買包粽子所需要的糯米和竹葉,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會將這些食材用水泡開之後準備包粽子。

隨著人們飲食多樣化,也使得端午節的粽子口感和形狀越來越多變。但在歡度端午節的同時,一定要詳細了解節日的起源和節日存在的意義。

在端午節凌晨家長就會給小朋友手腕上系五彩線,這是對孩子成長和健康的一種期盼。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每年端午節回家團聚的時候,都會一家人歡歡喜喜過節日。端午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包粽子,談論生活和工作並且互贈禮物節日氣氛非常濃重。

端午節的粽子口感比較好,而且通過粽葉包裹的糯米清香甜蜜,遠在異鄉的人在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也會想家或者思念親人。端午節作為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節日,同樣彰顯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端午節的起源和文化淵源

端午節的起源眾說紛紜,眾所周知過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的詩人屈原。相傳楚國詩人屈原對楚國滅亡無力回天,由於亡國之痛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而殞身,這就為端午節渲染了一定的愛國主義色彩。

屈原是楚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生於公元前340年,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成年之後得到楚懷王的信任,曾經擔任過任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經常和楚懷王一同商議國事,推行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舉薦賢能的政策。

在屈原的努力幫助下,楚國一度成為了軍事和經濟的強國。公元前305年由於屈原反對與秦國聯盟,使得屈原被楚懷王放逐出都城,從此屈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涯,直到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所滅,亡國所帶來的屈辱和政治理想破滅,使屈原一度悲痛欲絕,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悲憤的屈原抱石投江。

屈原死後楚國的民眾非常痛苦,為了避免河中的魚蝦損傷到屈原的屍體,附近的漁夫和村民都自主的拿來自己家準備的飯糰,以及雞蛋等食物扔到江裡,希望通過這些食物餵飽河裡的魚蝦,這樣就不會損傷屈原的軀體。

也有的人會把隨身攜帶的竹筒中放一些糯米,既能夠吸引魚蝦又能夠起到一定的驅邪作用,避免水中動物蠶食屈原屍體。

從此以後為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楚國人在每年屈原投江這一天就會自覺的,將竹筒裡裝滿米和其他食品用來祭奠屈原,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亡國的悲傷之情。

後來這些竹筒米經過進一步的簡化和改進,就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粽子。從此以後每年端午節就有吃粽子的習俗了。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遷,人們對美食和口味也有了不同的追求,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蓮子、綠豆、冬菇、花生、五花肉等多種材料做的粽子。

端午節習俗與文化傳承

端午節起源於古代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現在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既是又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也是和家人團聚的重要佳節。其實端午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殷商時代,最初是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去病而舉辦的一個節日。

《大載禮記·夏小正》說「五月蓄蘭為沐浴也」。

端午節這一天大家都會通過洗浴來驅除病魔,有的地方會通過用百草水洗澡起到祛病強身的作用。現在人們在過端午節之前,也會在手腕上系五彩線以表達強身健體和去除疾病的願望。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鄂伍子胥。春秋時期楚國伍奢家族被滿門抄斬,伍子胥逃過一劫後投奔吳國,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之後帶兵討伐楚國為父親報仇。在戰爭中人們用黑豆粉和糯米做成磚牆來抵禦強敵。

但由於政見不同伍子胥被吳王殺害,而處斬伍子胥這一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伍子胥死後也未得善終,楚王派人將其屍體投入江中,為了紀念伍子胥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都會將粽子和飯糰投入佳寧中,並且通過賽龍舟的方式驅趕水中的魚蝦。

端午節的起源中還有孝女曹娥的傳說,曹娥的父親在江邊彈唱的時候不慎溺水身亡,曹娥就在江邊哭了七天七夜,後來父親的屍體終於浮出水面。

其實,這種行為深受封建禮教的推崇。所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不僅是傳統民俗節日,也是為了紀念古代先賢的正義之舉。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消滅吳國,想要通過操練水兵的方法增強軍隊素質。但是又害怕受到吳王夫差的猜疑,所以經常用娛樂的方式來操練水兵,從表面上來看就像賽龍舟一樣,宋高承《事物紀源》稱:「競渡起于越王勾踐」,這就是過端午節的另一個傳說。

端午節吃粽子與民俗文化發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傳統習俗,在古代粽子就是的做法就是將糯米放在竹筒裡烤熟。這種方法製成的糯米不但蘊含竹子的清香氣味兒,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會用茭白葉將糯米包成牛角狀,這其實也就是比較早期的粽子。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人們在製作粽子的時候還可以將糯米粽放入中藥,不但具有益智和除病的的寓意,而且還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隨著時代不斷變遷,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也在不斷演化,尤其是粽子的種類也開始逐漸增多。

在晉代之後粽子還作為親朋好友交往的禮品相互贈送。唐宋時期在包粽子的時候人們,就會將蜜棗放在糯米裡,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就說明當時的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期間必不可少的食品。

到了元明時期粽子的餡料越來越豐富,在製作粽子的時候會摻雜一些肉片,或者板慄、綠豆和時令水果等食物。

當然放入胡桃、松子等食物的粽子也十分受歡迎。如今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包粽子,粽子作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它的實際意義其實除了飽腹之外,更多的是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結 語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從開始到現在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不但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色彩,同時也是親人團聚的重要象徵。雖然不同地區的端午節習俗有一定差異,但過端午節時的習俗卻大同小異。

唐朝張建封有詩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其實就是對端午節這一天的節日盛況的真實描寫。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在過端午節的時候,其實所思所想都有驚人的相似度。那就是祈禱家人團聚和安居樂業。

飲蒲酒、放紙鳶、吃粽子、划龍舟、舞獅子等,其實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與華夏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分不開。

雖然現在的端午節人們更注重的是飲食,但卻從未忘卻端午節的真正意義與傳承。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端午節對於華夏民族來說,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徵。

【參考文獻】

李穎《端午節文化精神研究》

周娟《端午節日文化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孫正國《端午節的文化精神與文化保護》

都春屏《民族精神與端午文化構建》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那麼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這些你都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這些你都知道嗎 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 端五, 重午, 午日和夏節。雖然名字不同,但各地人民的習俗都一樣。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一個古老習俗。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不僅要放假還要吃粽子。每年的端午節,粽子都會早早的準備好,我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是為什麼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呢,這又是什麼寓意。今天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端午節包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端午節包粽子的由來時間:2017-05-28 12:2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端午節包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必須要做的事就是吃粽子,少了粽子就少了端午節的真諦。似乎粽子就是端午節的象徵。但是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
  •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由來和傳說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由來和傳說(2)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不分東西南北,那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小編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還真找到了一些端倪。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吃了這麼多年終於知道粽子的歷史了
    過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今天有料的歷史就帶你了解一下。端午節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一帶在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賽形式舉行部落祭祀的習俗。屈原死後楚國的民眾非 常痛苦,為了避免河中的魚蝦損傷到屈原的屍體,附近的漁夫和村民都自主的拿來自己家準備的飯糰,扔到江裡,希望通過這些食物餵飽河裡的魚蝦,這樣就不會損傷屈原的軀體,這就是最早的粽子
  • 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
    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時間:2020-06-25 08: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家還記得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嗎 在端午節的那天各地都有吃粽子的習俗,那麼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 粽子,真正的含義不僅僅是端午節
    粽子的由來就是如此。那麼粽子的含義傳到如今,究竟代表了什麼呢?粽子起碼一點,是一個有著濃濃文化傳統習俗的一個節日。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端午節就是一個要紀念屈原、紀念他的愛國情懷的重要節日。也傳承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文明的標誌。
  •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聽民俗專家解釋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5月30日,將迎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
  • 端午節的來源說法不一,賽龍舟和吃粽子的文化習俗,仍被傳承下來
    這就是我們傳統佳節之一的端午節,所以五月又叫「端陽」、「端月」。自古以來,五月在老百姓的生活裡,因為有各類各種的傳統習俗,頗具趣味。比如,五月五吃粽子的習俗,這一個說法是來自屈原自盡的地方嶽州。這一天不只是在湖南省汨羅市,還有許多地方都會賽龍舟、吃粽子。很早之前,這種「汩羅江畔端午習俗」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儘管經歷數百年,卻依舊傳承不朽。
  • 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原標題:端午節為什麼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不分東西南北,那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小編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還真找到了一些端倪。  各種新型包裝的粽子 資料圖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
  • 端午節有要粽子說說大全發朋友圈 關於端午搞笑說說短語寫話
    端午節有要粽子說說大全發朋友圈 關於端午搞笑說說短語寫話時間:2018-06-17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要粽子說說大全發朋友圈 關於端午搞笑說說短語寫話 人生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放假啦,小夥伴們,端午小長假要怎麼在微信朋友圈發說說呢?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習俗吃粽子粽子是大中華地區、日本關西至北陸地區、越南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
  • 2019端午節經典祝福語說說 端午節微信說說有意境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端午節經典祝福語說說 端午節微信說說有意境的 1.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2.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躁,想想   原標題:2019端午節經典祝福語說說 端午節微信說說有意境的     1.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
  • 端午節,民間文化的傳承;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暖心的一個節日。端午節,南方地區除了包粽子,貼公雞,插艾草3,紅棗,去核,清洗乾淨;4,蜜棗;5,馬蓮葉(清洗乾淨);6,把粽葉首尾相疊成圓錐形狀,先放入一半糯米,再加入紅棗和蜜棗各一粒,再加入餘下的糯米,壓制嚴實;把首尾重疊的粽葉,折下與粽身裹緊,再用馬蓮葉纏繞粽體並且要打個死節。
  • 《美味好吃的端午節粽子》金錢豹子-協助拍攝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粽子種類繁多,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 端午節的習俗傳承、演變與文化精神
    漢代端午節成功的沿襲了戰國時代的節日格局進行了傳承、發展。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東漢王充《論衡·四諱》、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都記載了在漢朝時關於人們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將危害父母、要儘早將之遺棄的習俗。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