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寡婦年,倒春寒」,今年除夕當天立春,今年春天冷嗎?
文丨蟈蟈論
2018年已經過去,我們也迎來了盼望已久的2019年,在這一年裡,是不是大家已經在元旦當天立下了今年要完成的任務呢?在立今年的目標的同時,大家是不是也已經回望過去,看看自己是否按照當初那樣,把立的年計劃給好好完成了,大家的任務清單是否已經照做了呢?再過不久,我們就要迎來農曆的新年年,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在除夕夜當天,剛好也就是立春日。新的一年在有些人眼裡是一個特殊的年,那就是寡婦年,有這樣一個俗語:「寡婦年倒春寒,」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說到寡婦,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就是那些失去丈夫了的女人,寡婦年也是由寡婦這個詞衍生過來的,意思就是說:這一年沒有立春日。因為,今年的除夕夜當天是立春日,所以對農曆的新年來說,從大年初一算起這一年都不會再有立春日了,所以2019年就是寡婦年。大家可能會說了,怎麼可能沒有立春日呢?因為,我們所說的24節氣是按照陽曆計算的,而我們要過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是按照陰曆算的,他們之間會有一些差錯,這就會導致有些年份沒有立春日,有些年份會在年頭和年尾有兩個立春日。
寡婦年也不是說並沒有立春日,只是立春日當天剛好在前一年的年尾。「寡婦年倒春寒」的意思就是說:當這一年沒有立春日這一節氣的話,那麼這一年的春天就會像冬天一樣特別的寒冷。其實這個俗語是在農間已經流傳很久了的,它的來源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農產品的收入來支撐。古代的農民認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間是春天,立春又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所以他們就很看重這個立春日,如果說這一年沒有立春日,那麼他們就會覺得這這一年是不吉利的,對他們的農產品也是有影響的。
其實民間還流傳說:寡婦年不能嫁人和娶妻,因為他們覺得寡婦年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那麼對他們以農業為生的人來說,這一年也不適合做人生中的一些大事,例如娶嫁。其實這個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只是古代農民根據自己的想像說出來的,然而,「寡婦年倒春寒」這個俗語卻是有一定根據的,是古代的農民根據一年又一年的莊稼生長狀況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古時候的農民根據每年的天氣和農作物的生長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如果說這一年沒有立春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春天就會特別的寒冷,甚至就像冬天的溫度一樣。
春天正是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生物植物生長的季節,如果說氣溫特別很低的話,肯定是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的,那麼古代的農民就對寡婦年有一定的偏見,其實每年的春天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倒春寒的狀況,只不過是寒冷的程度不同罷了,有時候不是太冷,但也有的時候氣溫下降得特別低,不知道今年的春天會不會出現很嚴重降溫的天氣呢?其實無論會不會出現倒春寒的狀況,特別是在現在冬季還沒有過去的情況下,大家要注重保暖。
俗話說,春捂秋凍,冬天剛過去的時候,不要一味想著減衣,要為我們的身體著想。即使是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大家也不要儘早的把冬衣給脫掉,春天多捂捂,不僅不會感冒,而且還有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不會因為倒春寒的到來而導致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