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的意境,打開了想像的閥域,只需簡單的墨色與筆觸,就可以把人們心目中至善的禪境表現出來。中國人創造了水墨畫,西方人發現了水墨畫,水墨已成為最代表中國元素的世界繪畫語言,難怪歐美人對此青睞有加,孜孜以求,以為我用。——純道題記
欣賞更多禪意繪畫,請免費訂閱微信公眾號《禪藝會》後輸入「22R」查詢。本輯圖文為微信公眾平臺首發創新內容。
法國國際中國禪畫院院長——羅渭石三十多年來堅持以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畫風進行創作,並將自己獨到技巧以展示講座的形式在歐洲傳播開來。
羅伯特•佛和(Robert Faure)中文名「羅渭石」,1940年出生於法國尼斯,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並獲哲學碩士學位。曾任上普羅旺斯天文臺助理,後從事文化交流工作並擔任《源泉》雜誌主編。
他的法文名翻譯過來是羅伯特·佛和。他說,譯成「佛和」,其實與「佛」無關,但卻形成了「佛的和諧」一意。或許正是這一巧合,成全了他的「中國禪畫」緣。談到這個名字,羅伯特很是自豪,「『羅渭石』是李項鴻老師為我起的,他看我崇拜畫家徐渭和石濤,便取『渭』、『石』二字。」
在羅伯特眼中,明代畫家徐渭和石濤是眾多革新畫家中的代表,他們接受傳統又擺脫傳統的束縛。眾所周知,徐渭在別人眼中是個有些瘋狂的畫家,他下筆不經思考,十分迅速,這使得他的畫風與唐朝的禪畫很接近。石濤不僅是全能畫家,還是藝術評論者。他倡導繪畫不該受制於俗套,應任由思想自由發揮。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羅渭石對東方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並創立「東方智慧學習和研究中心」,教授瑜伽並擔任心身醫學與社會科學教師。1980年開始臨習中國傳統水墨畫,得到中國著名畫家李項鴻、丘挺、白曉軍、王一、陳兵等老師的指點,先後多次到中國旅行寫生和聽課。
1980年,羅伯特口中的「唐大師」為他打開了中國水墨畫的一扇窗。而事實上,在學習水墨畫之前,羅伯特從未學習過西方繪畫。由於不會講中文,羅伯特在最初的二十年僅是通過模仿大師的作品,自學中國畫技法。「那時,我的『老師』就是李昭道、徐渭、齊白石、朱耷等歷史上的大師。」
羅渭石通過學習中國水墨畫,把西方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相融合,以「禪意」入畫,自創「水墨禪畫」。2000年創建法國尼斯水墨禪畫國際交流協會並組織第一屆法國國際水墨畫交流會,之後多次成功組織跨國界的中國水墨畫學術交流活動。
2005年,羅伯特第一次去中國,在杭州的一幢房屋中,羅伯特「邂逅」了徐渭的畫作。當時,畫就壓在桌子上的玻璃臺面下。之後,羅伯特去了一家專營繪畫圖書的書店,裡面有數萬本關於繪畫的書。他隨意選了一本,恰巧就是徐渭的書,羅伯特便立即買了下來,帶回法國。
羅渭石在法國多地開設水墨畫培訓班,至今已招收學生近千人,傳授中國水墨畫技藝。出版有《筆墨之魂》《片刻的靈性》《內心奇遇記》《徵服恐懼》等專著。曾在法國阿維尼翁教皇宮、巴黎塞爾畫廊、巴黎大皇宮等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法國東方智慧學習與研究中心主任Christiane Hubert評論:「羅伯特•佛和先生在尊重中國傳統藝術、學習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同時,逐漸發展了個人的繪畫風格和獨特的創造意念,他經過多年的對經典中國古代藝術大師畫作的學習、臨摹和研究,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傳統水墨精神又有現代感,而且賦予了個人的藝術敏感性。他在不斷的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發現了藝術的一些「秘密」,並在探索中領會了一種水墨繪畫形式。」
「他的畫有些可能是具象的,是一氣呵成的,有些則是非具象的,是來源於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反映了自然的某些具象的因素,如疾風、勁竹、涼夜及幽暗的天空.畫面皆充滿了禪畫的平和之意境。他水墨畫中特意留出的大片空白,反映了一種奇特的藝術效果,和無垠的想像空間。《空山鳥語》《翔》《青雷震嶽》等作品意境,遠遠超越了對景致的單純描寫。羅伯特先生的水墨禪畫不僅僅是對景物的描繪,他所要表達的是如何在他的畫中去想想像、去暢遊、去創造自己的夢。」
法國藝術評論家、記者Marie-Pierre Paulicevich評論:「羅伯特先生所作畫的宣紙捲軸上常常漂浮著一屢細微的令人察覺不到的氣息,它漫延在樹枝,花草之葉,迎風逆行的小鳥之中,隱浮在他的夢一般的想像世界裡,形成先生愛做霧中風景的主要繪畫風格。」
「在這些中國禪畫或日本水墨畫家的畫中經營著一種一氣呵成的, 不能重複的一筆畫風格,他們只是去輕輕地蘸墨,去摻水,去讓水與墨融為一體,再妙筆生輝。這種若即若離的夢幻的遊者的藝術實踐,和他們所追求的寧靜優雅而又具動感的意境,則遠遠超越了繪畫的行為本身。
中國軍事科學院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畫家李項鴻評論:「羅伯特•佛和先生取中文名『羅渭石』是因為他學習中國畫之初就崇拜徐渭和石濤,起點很高。多年來他以真誠投入和堅韌勇氣,克服種種困難持久地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水墨精神,堅持臨習與寫生相結合,所取得的成績以及熱心從事法中文化交流的精神令許多法國和中國的朋友稱讚和欽佩!」
「我認為,他之所以會喜愛中國水墨畫,是因為他逐漸悟得了這是一門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諧的寫心的藝術,他在濃淡乾濕的奇妙的筆墨效果中感受到了心靈的愉悅,他借自然景象融入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畫出了心靈的圖畫。一個西方人能用毛筆、宣紙、水墨來表達大千世界的萬物之相和抒寫心靈感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已經悟到了中國水墨畫的『道』。」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著名書畫家王一評論:「禪為靜慮,虛靈寧靜,摒棄外緣,定心於內,羅伯特先生正是因此修為而寓之於畫。也便是即於此,其水墨作品呈現出純淨而悠遠,空靈而清逸的禪畫精神和簡澹自由的文人情懷。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羅伯特先生作為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國際友人,在深諳中國傳統水墨的同時又能跳出傳統中國畫的規則從另一個角度以一種更為寬闊的視角、更為融合的態度重新組合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在他的畫作中,我似乎能看到某些法國印象派的基因,我想這也為當下的中國水墨畫提供了另一種思考。」
2013年5月,法國畫家羅渭石(Robert Faure)曾在北京榮寶齋進行展出,也成為榮寶齋自1672年創建以來首位被展出的西方畫家。2014年6月20日至28日,羅渭石的作品重訪中國,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進行展出。
(禪藝會圖文歡迎其他微信平臺和網站轉載,轉載無需事先徵得同意,但請註明出處。本輯部分內容參考網絡圖文編輯,圖文版權屬原創者所有,其他人不得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