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家的「水墨禪畫」

2021-02-07 禪藝會

水墨的意境,打開了想像的閥域,只需簡單的墨色與筆觸,就可以把人們心目中至善的禪境表現出來。中國人創造了水墨畫,西方人發現了水墨畫,水墨已成為最代表中國元素的世界繪畫語言,難怪歐美人對此青睞有加,孜孜以求,以為我用。——純道題記

欣賞更多禪意繪畫,請免費訂閱微信公眾號《禪藝會》後輸入「22R」查詢。本輯圖文為微信公眾平臺首發創新內容。

法國國際中國禪畫院院長——羅渭石三十多年來堅持以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畫風進行創作,並將自己獨到技巧以展示講座的形式在歐洲傳播開來。

羅伯特•佛和(Robert Faure)中文名「羅渭石」,1940年出生於法國尼斯,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並獲哲學碩士學位。曾任上普羅旺斯天文臺助理,後從事文化交流工作並擔任《源泉》雜誌主編。

他的法文名翻譯過來是羅伯特·佛和。他說,譯成「佛和」,其實與「佛」無關,但卻形成了「佛的和諧」一意。或許正是這一巧合,成全了他的「中國禪畫」緣。談到這個名字,羅伯特很是自豪,「『羅渭石』是李項鴻老師為我起的,他看我崇拜畫家徐渭和石濤,便取『渭』、『石』二字。」

在羅伯特眼中,明代畫家徐渭和石濤是眾多革新畫家中的代表,他們接受傳統又擺脫傳統的束縛。眾所周知,徐渭在別人眼中是個有些瘋狂的畫家,他下筆不經思考,十分迅速,這使得他的畫風與唐朝的禪畫很接近。石濤不僅是全能畫家,還是藝術評論者。他倡導繪畫不該受制於俗套,應任由思想自由發揮。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羅渭石對東方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並創立「東方智慧學習和研究中心」,教授瑜伽並擔任心身醫學與社會科學教師。1980年開始臨習中國傳統水墨畫,得到中國著名畫家李項鴻、丘挺、白曉軍、王一、陳兵等老師的指點,先後多次到中國旅行寫生和聽課。

1980年,羅伯特口中的「唐大師」為他打開了中國水墨畫的一扇窗。而事實上,在學習水墨畫之前,羅伯特從未學習過西方繪畫。由於不會講中文,羅伯特在最初的二十年僅是通過模仿大師的作品,自學中國畫技法。「那時,我的『老師』就是李昭道、徐渭、齊白石、朱耷等歷史上的大師。」

羅渭石通過學習中國水墨畫,把西方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相融合,以「禪意」入畫,自創「水墨禪畫」。2000年創建法國尼斯水墨禪畫國際交流協會並組織第一屆法國國際水墨畫交流會,之後多次成功組織跨國界的中國水墨畫學術交流活動。

2005年,羅伯特第一次去中國,在杭州的一幢房屋中,羅伯特「邂逅」了徐渭的畫作。當時,畫就壓在桌子上的玻璃臺面下。之後,羅伯特去了一家專營繪畫圖書的書店,裡面有數萬本關於繪畫的書。他隨意選了一本,恰巧就是徐渭的書,羅伯特便立即買了下來,帶回法國。

羅渭石在法國多地開設水墨畫培訓班,至今已招收學生近千人,傳授中國水墨畫技藝。出版有《筆墨之魂》《片刻的靈性》《內心奇遇記》《徵服恐懼》等專著。曾在法國阿維尼翁教皇宮、巴黎塞爾畫廊、巴黎大皇宮等多次舉辦個人畫展。

法國東方智慧學習與研究中心主任Christiane Hubert評論:「羅伯特•佛和先生在尊重中國傳統藝術、學習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同時,逐漸發展了個人的繪畫風格和獨特的創造意念,他經過多年的對經典中國古代藝術大師畫作的學習、臨摹和研究,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傳統水墨精神又有現代感,而且賦予了個人的藝術敏感性。他在不斷的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發現了藝術的一些「秘密」,並在探索中領會了一種水墨繪畫形式。」

「他的畫有些可能是具象的,是一氣呵成的,有些則是非具象的,是來源於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反映了自然的某些具象的因素,如疾風、勁竹、涼夜及幽暗的天空.畫面皆充滿了禪畫的平和之意境。他水墨畫中特意留出的大片空白,反映了一種奇特的藝術效果,和無垠的想像空間。《空山鳥語》《翔》《青雷震嶽》等作品意境,遠遠超越了對景致的單純描寫。羅伯特先生的水墨禪畫不僅僅是對景物的描繪,他所要表達的是如何在他的畫中去想想像、去暢遊、去創造自己的夢。」

法國藝術評論家、記者Marie-Pierre Paulicevich評論:「羅伯特先生所作畫的宣紙捲軸上常常漂浮著一屢細微的令人察覺不到的氣息,它漫延在樹枝,花草之葉,迎風逆行的小鳥之中,隱浮在他的夢一般的想像世界裡,形成先生愛做霧中風景的主要繪畫風格。」

「在這些中國禪畫或日本水墨畫家的畫中經營著一種一氣呵成的, 不能重複的一筆畫風格,他們只是去輕輕地蘸墨,去摻水,去讓水與墨融為一體,再妙筆生輝。這種若即若離的夢幻的遊者的藝術實踐,和他們所追求的寧靜優雅而又具動感的意境,則遠遠超越了繪畫的行為本身。

中國軍事科學院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畫家李項鴻評論:「羅伯特•佛和先生取中文名『羅渭石』是因為他學習中國畫之初就崇拜徐渭和石濤,起點很高。多年來他以真誠投入和堅韌勇氣,克服種種困難持久地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水墨精神,堅持臨習與寫生相結合,所取得的成績以及熱心從事法中文化交流的精神令許多法國和中國的朋友稱讚和欽佩!」

「我認為,他之所以會喜愛中國水墨畫,是因為他逐漸悟得了這是一門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諧的寫心的藝術,他在濃淡乾濕的奇妙的筆墨效果中感受到了心靈的愉悅,他借自然景象融入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畫出了心靈的圖畫。一個西方人能用毛筆、宣紙、水墨來表達大千世界的萬物之相和抒寫心靈感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已經悟到了中國水墨畫的『道』。」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著名書畫家王一評論:「禪為靜慮,虛靈寧靜,摒棄外緣,定心於內,羅伯特先生正是因此修為而寓之於畫。也便是即於此,其水墨作品呈現出純淨而悠遠,空靈而清逸的禪畫精神和簡澹自由的文人情懷。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羅伯特先生作為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國際友人,在深諳中國傳統水墨的同時又能跳出傳統中國畫的規則從另一個角度以一種更為寬闊的視角、更為融合的態度重新組合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在他的畫作中,我似乎能看到某些法國印象派的基因,我想這也為當下的中國水墨畫提供了另一種思考。」

2013年5月,法國畫家羅渭石(Robert Faure)曾在北京榮寶齋進行展出,也成為榮寶齋自1672年創建以來首位被展出的西方畫家。2014年6月20日至28日,羅渭石的作品重訪中國,在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進行展出。

(禪藝會圖文歡迎其他微信平臺和網站轉載,轉載無需事先徵得同意,但請註明出處。本輯部分內容參考網絡圖文編輯,圖文版權屬原創者所有,其他人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筆墨之魂」法國畫家羅伯特-佛和水墨畫展在京舉行
    人民網巴黎5月20日電 (記者王芳)「筆墨之魂」 法國畫家羅伯特·佛和(中文名「羅渭石」)水墨畫展於21日至25日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展廳舉辦。 羅伯特1940年出生於法國尼斯,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並獲哲學碩士學位,曾任上普羅旺斯天文臺助理,後從事文化交流工作並擔任《源泉》雜誌主編。上世紀70年代,羅伯特開始對東方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並創立東方智慧學習和研究中心,教授瑜伽並擔任心身醫學與社會科學教師。
  • 法國畫家學習中國水墨畫30年 以「禪意」入畫
    法國畫家學習中國水墨畫30年 以「禪意」入畫 2014-06-21 09:02:00法國藝術家Robert·Faure(中文名「羅渭石」)回顧學習中國水墨畫30年,感嘆自己像尋找陰陽平衡一樣,尋找中國畫中力與柔的美。20日,其個人水墨畫展「筆墨之魂」在中國杭州恆廬美術館展出。  Robert·Faure出生於法國尼斯,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並獲哲學碩士學位。
  • 禪意與文心丨翁傳錦的水墨禪畫
    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後,在繪畫領域誕生出了有別於傳統中國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禪畫。禪畫講究意境空闊,清脫純淨,體現出一種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境界高度。空而不虛,寂而不滅,淡而有味,高古脫塵,這也是翁傳錦在寫意人物畫中追求的禪意境界。
  • 法國畫家羅渭石 對「中國禪畫」情有獨鍾(圖)【2】
    2005年,羅伯特結識了畫家李項鴻。「當時,一個在瑞士生活的中國朋友邀請我參與他們的赴華畫家團,目的地是黃山。她還特意邀請了李項鴻老師。她在看電視節目時知道了李,並了解到李是位優秀的畫家,於是就聯繫了他。」正是這次邂逅,一位法國人找到了一位為他開啟中國畫大門的講師。   在李項鴻的指導下,羅伯特逐漸領悟禪畫的真諦——現實與想像的碰撞。
  • 一墨禪畫:畫家王鐵成新派禪畫在京展出
    開幕式現場  2017年12月24日上午10時,畫家王鐵成的新派禪畫展暨一墨禪畫展,於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舉行了開幕儀式  展覽現場  本次展出的新派禪畫作品一百五十幅,為王鐵成先生近年來的新作。
  • 「水墨禪心」記當代中國禪畫名家陳電
    2020年5月,中國禪畫代表人物陳電老師攜夫人裴秀華女士在陝西漢唐文化創意研究院磨裡溝分院進行寫生創作。磨裡溝畫家村外景圖禪畫代表人物陳電 陳電,1957年生人,河北唐山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內著名禪畫家,生於美術世家,7歲開始學畫。
  • 展覽|「雪山圓相」寫意禪畫世界巡展北京站在鳳凰中心開幕
    「雪山圓相」以畫家深厚的修養和獨具特色的筆法,揭示宇宙的天機。其發乎於一念未生之時,呈現雷霆萬鈞之勢,又不乏溫暖醇厚的無限慈悲。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和收藏。畫家脫開了語言文字的局限,以圓相示現天地間不可思議的奧秘。禪者悟義著文字為線索,啟世人任性合道,曉諭宇宙大道。禪者悟義現場展示書籍現場展示書籍禪者悟義表示:「今天能夠在這裡講講『雪山圓相』,講一講我的心裡話非常的開心,禪畫表達的是人類共同的東西,如果把人類共通的原始的點找到了,我們之間的溝通就越順暢。
  • 無覺子藝術禪畫——在自然中生活
    與此同時,佛教題材的繪畫作品以及帶有佛教思維方式的繪畫作品便有了自己的歸屬——禪畫。禪畫自然就是佛教「禪」的派生。 南朝時期,從統治者到底層百姓,都十分信奉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對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法國畫家喬德龍作品:水墨紫禁城(上)
    法國畫家喬德龍作品:水墨紫禁城(上)
  • 七旬大師盧望明隱跡山林開闢中國禪畫新境界
    來源:etv《法制周報》   「大隱隱於市」,在湘潭市城區一個不起眼的小區,隱居著一位深藏不露的七十畫叟,他專研中國禪畫數十年,不僅博通書畫文章,而且所畫作品不僅自抒胸臆、創意迭出,而且意境卓然、妙趣天成,他因此成為湖南乃至中國禪畫藝術界屈指可數的大師級人物
  • 無覺子藝術禪畫——在自然中生活丨在藝術中修行
    與此同時,佛教題材的繪畫作品以及帶有佛教思維方式的繪畫作品便有了自己的歸屬——禪畫。禪畫自然就是佛教「禪」的派生。南朝時期,從統治者到底層百姓,都十分信奉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對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 中國畫家梁巖水墨肖像畫亮相巴黎羅浮宮
    (右)在法國巴黎羅浮宮舉行的水墨肖像畫展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    中國畫家梁巖水墨肖像畫展當日晚在巴黎羅浮宮舉行的「中法文化藝術沙龍」上開展,四百多名中法藝術界人士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將於11月2日結束。
  • 呂壽琨與香港新水墨實驗
    展覽共佔據美術館5層19、20、21三個展廳空間,展出被譽為香港「新水墨運動」先驅者的呂壽琨水墨畫作共計51件,多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貫穿藝術家畢生藝術發展的主要脈絡,也從側面反映了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香港新水墨實驗和現代水墨藝術的發展。
  • 王潮安水墨畫展登陸法國
    中國駐法使館文化處公參李少平(左六)、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左七)、著名旅法華裔畫家王衍成(左二)等參加揭幕式。【歐洲版駐法國特約記者  魯 佳】12月6日至10日,《潮起東方——王潮安水墨畫作品展》在塞納河畔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
  • 這個法國畫家融合中西技法,畫出了中國水墨的「禪意」境界
    法國諾梅·羅徹(Noémie Rocher)的藝術之旅始於中國書法工作室,她的每件作品都是用中國墨水和丙烯酸樹脂交替分層繪製而成,表現出錯綜複雜的朦朧感、淋漓感,充滿了中國畫的「禪意」境界。法國畫家諾梅
  • 青島平度:禪畫藝術家蘭學師個人畫展在陶藝博物館開展
    魯網12月26日訊(記者 馬超群)26日上午,禪畫藝術家蘭學師個人畫展在青島平度市鳳臺街道陶藝博物館如期開展。社會各屆蒞臨參觀,對蘭學師畫作予以高度讚許。畫家蘭學師的此次個人畫展,有一種別樣之美,給市民帶來的是一種傳統藝術的純淨雅致,為他點讚!」平度市文聯主席李培強在參觀完畫展後對記者說道。
  • 這位80歲老外的水墨畫,不簡單!
    羅伯特·佛和, 1940出生於法國尼斯, 畢業於法國裡昂大學並獲哲學碩士學位, 他還有個中國名字「羅渭石」, 因為他學習中國畫之初, 非常崇拜徐渭和石濤。
  • 牧溪繪畫思想對當代水墨畫發展的現實意義
    他的繪畫突破了文人畫與院體畫的界限,促使我們對中國水墨畫的進一步理解。由於牧溪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禪林中所度過,所以,受禪宗思想的影響,牧溪為了表現思想的強烈與直接,轉而求助於中國的毛筆和水墨,通過書寫技法,用佛和羅漢,或者任何選擇的主題表達真理。如其繪畫強調個性自由,對外界的聲音自動屏蔽,不為當下時代所局限,嚮往個人主觀情感的表現。
  • 中國美術館呈現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呂壽琨作品
    3月16日,「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呂壽琨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稱其是20世紀在香港藝壇大放異彩的藝術家,是香港「水墨運動」的先驅者,是促發香港本土現代主義藝術運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法國人方索:遊牧於油彩水墨間
    這位滿頭銀色捲髮的法國人,喜歡聽著弗拉明戈或爵士,創作中國水墨畫,弗拉明戈時而奔放歡愉,時而低沉哀泣的韻律,仿佛契合了中國畫講究的「計白當黑」,「盡精微,致廣大」,帶著現代的動感和厚重的歷史感。   《遊牧筆端—法國畫家方索的色境水墨》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