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綠色發展 建全省山區經濟生態強縣

2020-12-13 四川在線

平武縣是我市邊遠的少數民族貧困山區縣,如何貫徹落實好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近日,平武縣委書記周濤在接受記者採訪說,該縣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決支持科技城建設,大力實施兩個「一號工程」,緊緊圍繞「建設全省山區經濟生態強縣和全省旅遊強縣」目標,堅定不移實施旅遊產業化、農業特色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四大重點工作」,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引領平武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

記者:平武是我市最邊遠的山區縣,貫徹落實好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周濤:我認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長期制約平武加快發展的是道路交通瓶頸。我們堅決按照市委提出的「高速公路到縣、油路到鄉、水泥路到村、硬化路到組」的總體要求,把加快交通建設作為縣域經濟全面提速的重要抓手,搶抓國省市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全力抓好交通攻堅大會戰。通過5年努力,投資將超過260億元,打通南下北上的快速通道和東西南北的出口大通道,形成內部貫通外部聯通的現代化交通樞紐。

記者:市委全委會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平武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讓綠色發展成為平武經濟發展新路徑?

周濤:平武地處涪江上遊,是涪江上遊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2011年以來,我們就響亮地提出「生態立縣、旅遊興縣、工業強縣、和諧發展」四大發展戰略,帶領全縣人民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全力抓好天友集團投資36億元開發白馬王朗5A級旅遊度假區項目服務工作,加快推進沙棘溝白馬天寨綜合體、滑雪場、溫泉酒店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帶動白馬片區5000多名藏族群眾2017年率先進入小康。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與青川、九寨溝、松潘等區域旅遊合作,加強旅遊資源開發和品牌營銷,積極發展休閒度假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打造全國旅遊目的地,建成全省旅遊強縣,實現旅遊和生態保護雙贏。

記者:市委全委會把共享作為發展根本目的,平武怎樣解決好「少數人」的脫貧問題?

周濤:我縣是秦巴山區連片特困縣,全縣有73個貧困村,7363個貧困戶,20581個貧困人口。去年以來,我們認真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中共平武縣委關於勇於擔當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定》,對新時期打贏脫貧攻堅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去年,平武已完成減貧4950人,佔市目標任務3423人的145%。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搶抓綿陽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歷史性機遇,加快火溪河、清漪江、老河溝3個幸福美麗新村綜合實驗區建設,力爭把3個實驗區建成以生態休閒養生旅遊業、現代特色農業、生物醫藥產業、現代林業和清潔能源產業五大綠色經濟示範產業為核心的綠色經濟示範區。到2018年,實驗區內群眾率先進入小康,帶動全縣與全市同步實現小康目標。

記者:市委全會提出,綿陽將深入實施「兩個一號工程」,促進縣域競相發展,平武如何來推動「兩個一號工程」?

周濤:我縣將以「兩個一號工程」為引領,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特色化兩大重點工作,推動縣域經濟全面提速。

我們以河北-平武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進一批與天津力神項目配套的上下遊企業,逐步形成新能源車全產業鏈,力爭園區實現年稅收5億元以上,將河北-平武工業園區建成強力拉動平武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引擎。

同時,我縣將全力抓好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一號工程,依託平武生態資源優勢,引進淘實惠、大唐雲商、郵樂購等電商平臺,走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特色農業」路子。充分發揮平武核桃、綠茶、厚樸、天麻等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和平武天麻GAP認證價值,加快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創建,打造有機特色品牌農業。(孟賢才)

相關焦點

  • 宜豐生態經濟釋放綠色發展新動能
    該縣將生態理念寫在發展的旗幟上,緊緊圍繞建設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大美生態、科技文明新區發展目標,著力培育和壯大生態效益型產業,著力增加GDP中的「綠色」含量,全縣綠色發展動力十足。今年上半年,該縣生產總值達41.29億元,同比增長8.8%;完成財政總收入10.08億元,同比增長13.0%;生態經濟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84%以上。 立足轉型升級,助推綠色產業。
  • 陳勇:充分認識建設武陵山區生態經濟強縣的重大意義
    陳勇在報告中指出,要準確把握形勢,充分認識建設武陵山區生態經濟強縣的重大意義。堅持生態優先,加快生態建設,推進生態發展,建設武陵山區生態經濟強縣,是深入貫徹中市精神的迫切要求,是落實功能區域劃分的具體行動,是發揮資源比較優勢的必然選擇。
  • 雅陽鎮注重公共服務設施 打造氡泉小鎮發展綠色經濟
    雅陽鎮是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首批省級特色農業強鎮,也是泰順縣域副中心城鎮、旅遊強鎮、茶葉大鎮、邊貿重鎮,位於浙江省泰順縣東南部,東臨彭溪鎮、南臨福建省疊石鄉,處於溫州交通發展規劃的2小時交通圈內,距蒼南、福鼎等均1小時路程,到溫州市區1.5小時路程。全鎮總面積105平方公裡,平均海拔530米。全鎮轄4個社區,21個行政村(社區),2.7萬人。
  • 浙江26個原欠發達縣綠色崛起成為全省經濟新增長點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杭州5月8日電 題:浙江26個原欠發達縣綠色崛起成為全省經濟新增長點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我們這個山區縣去年遊客接待量達到王得偉說,當地旅遊產業能夠大發展,得益於省委「八八戰略」提出後,省級部門出臺推動欠發達地區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的系列幫扶政策。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面向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八八戰略」。其中, 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是「八八戰略」的內容之一。
  •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注重產業項目帶動 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
    原標題:林鐸在蘭州調研指導非公企業發展和省級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時強調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 注重產業項目帶動 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甘肅網12月3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 堅持生態優先,江蘇泰州致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示範區
    市委書記曲福田在點評時強調,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推進,更加注重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加速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區域創新發展新空間新平臺新動能。  當下,泰州各地正進一步細化項目進度,明確時間表、任務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全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儘快出形象。  發展生態經濟,綠色農業當是應有之意。
  • 騰衝市擬入圍2019年度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10強縣」
    「10強縣」一起來看詳細內容關於2019年度縣域經濟考評結果的公示根據《雲南省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園區經濟10強考核評價工作實施方案》(雲辦通〔2017〕50號)和《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分類考核評價辦法》(雲辦通〔2019〕21號)等文件要求,省縣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省129個縣(市、區)進行了分類綜合考核評價,形成了「10強縣」、「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
  • 鹽城濱海:綠色發展織就經濟生態「雙面繡」
    好生態是濱海發展的最大優勢。近年來,濱海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大力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加快綠色濱海建設,持續放大生態優勢,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諧共贏,探索出一條「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聯合早報:四川大開放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2016年3月6日,《聯合早報》專版刊發《大踏步走向世界:四川大開放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文,全面關注四川經濟社會發展。    在剛剛閉幕的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委書記王東明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科學確立了四川未來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描繪出了四川未來發展藍圖。
  • 赤壁躋身全省高質量發展重點縣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童金健)6月4日,筆者從湖北省委組織部獲悉:湖北省委組織部、湖北省經信廳定於6月12至14日舉辦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參加培訓的還有全省18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赤壁市榜上有名,成為鹹寧市唯一入選的縣市。
  • 德化縣委書記梁玉華在《瞭望》發文:打造山區縣綠色發展典範
    ,全力建設現代化綠色瓷都,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正在參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再造一個產業威遠 夯實建設全省丘陵地區經濟強縣支撐
    在新的起點上,如何充分發揮工業強縣的基礎優勢,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產業發展新路?威遠提出,要做大存量,更要引進增量,再造一個產業威遠,夯實建設全省丘陵地區經濟強縣支撐。「再造一個產業威遠」,這是威遠縣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特別是內江市「產業項目重點推進年」決策部署,結合實際作出的一項重大工作安排,就是要讓威遠的產業再創輝煌,夯實建設全省丘陵地區經濟強縣支撐。
  • 韶關市委書記王瑞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
    隨著時代變遷,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綠色是韶關的底色,生態是韶關的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今年8月25日,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對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北部生態發展區要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係,按照「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提高生態安全保障和綠色發展能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
  • 宜賓市珙縣:堅定建設人民幸福的經濟強縣和綠色家園
    宜賓市珙縣不斷推進各項事業發展進步,堅定建設人民幸福的經濟強縣和綠色家園,不斷創造新的佳績。  近年來,珙縣緊緊圍繞宜賓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戰略定位,按照「1342」發展思路,持續實施轉型發展、交通建設、脫貧奔康、城鄉統籌「四大攻堅戰」,實施縣域經濟三年攻堅行動,在轉型發展中強縣富民。
  • 福建南平探索綠色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 「水美城市」做出「山」「田...
    建甌市東峰鎮陶然生態園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道慧告訴記者,這裡不僅是種植園,還是一個休閒農莊,搭建了戲臺,蓋起了農家樂餐廳,開設了建盞陳列室……  「『綠色』是南平的一大特色,我們要結合農業大市的區位優勢,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業的競爭力,堅持以質取勝,注重品牌打造,提升經營效益,全力打造綠色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南平市委書記袁毅說。
  • 浙江遂昌:數字綠谷風正勁足 助力山區跨越發展
    遂昌縣與海康威視、網易、千尋位置等11家行業頭部企業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易聯合創新中心、千尋位置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項目,開啟「天工之城•數字綠谷」建設,打造綠色創新第二空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效率地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加快山區縣跨越式發展。
  • 【強富美高 江蘇答卷】環境美 繡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雙面繡」
    五年來,8000萬江蘇人民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託,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幹,把「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作為全省發展的鮮明導向,革故鼎新、銳意進取,以"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書寫著新時代的宏偉答卷。
  • 生態建設丨浙江安吉的「綠色協奏曲」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浙江安吉的「綠色協奏曲」 看見安吉,仿佛看見了綠色發展的無限能量。 15年來,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安吉走過不凡之路——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縣,在全國率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全省唯一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在這裡,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020年3月30日,春回江南,習近平總書記重訪安吉。
  • 寶雞: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3、寶雞市各縣在全省現代農業強縣、新型工業強縣及生態建設強縣考核中的綜合位次  表一根據省政府《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辦法》(陝政發【2018】1號)文件,省政府對全省現代農業縣、新型工業縣及生態建設縣前五名進行獎勵。從上表可以看出,寶雞市麟遊縣、隴縣及千陽縣進入全省新型工業強縣,現代農業強縣及生態建設強縣寶雞市無1縣進入。
  • 廣東河源多措並舉 以創新驅動綠色經濟發展
    廣東河源多措並舉 以創新驅動綠色經濟發展 原標題:    國際在線創新頻道消息(葉秉偉 孫華):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的河源市龍川縣,素有嶺南古城之稱,建縣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交通設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