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批:《越女劍》。這是金庸先生的十五部作品。
「誰還不是金庸迷」,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太經典了,於是被一部又一部的影視劇搬上了熒幕,即使你沒有看過原著小說,通過影視劇也能成全你的「武俠夢」,讓你了解什麼是俠骨柔腸、快意恩仇。
隨著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的開播,又再一次勾起了人們的回憶殺,只是開播不久就拿下了2.8分的記錄,而且還在不斷刷新著記錄,今天記錄2.5分。
張一山用極度浮誇的表情,抓耳撓腮的動作,演繹了什麼叫「猴版」韋小寶,被網友直呼「用力過猛」。
張一山倒是很誠懇,觀眾怎麼說都可以,我無所謂,千萬不要把我當成特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張一山回應鹿鼎記爭議#
針對新版《鹿鼎記》的畫風,張一山表示: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面走了,所以表演方式有變化,有時候會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但人和事是尊重原版的,是有史以來最可愛的韋小寶。
原著韋小寶是什麼樣子呢?
金庸: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精神勝利,是韋小寶原型的來源。
韋小寶出身底層,沒有文化,夢想成為英雄,卻誤入江湖和朝廷,在兩方勢力之中,他卻遊刃有餘。聰明伶俐、圓滑世故、投機取巧,只是適者生存的法則。
在金庸小說中無不透露著「武俠精神」,武:除惡蕩敵平天下,俠:行善積德縱江湖。《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韋小寶也詮釋了不一樣的「武俠」。
從作品中看出,金庸筆下的大俠在不斷成長。從《書劍恩仇錄》一心反清復明的陳家洛,到《射鵰英雄傳》為國為民死守襄陽的郭靖,再到《天龍八部》為了遼宋兩國和平,犧牲自我的蕭峰。每一次都對「俠之大者」有了升華。
俠之大,有多大?沒有定義,沒有邊際。於是有了《笑傲江湖》中令狐衝無拘無束、嚮往自由的隨性之俠,最後到《鹿鼎記》中韋小寶,幾乎完全看不出「俠」之存在。但是它依然有「俠」,只是到了另外一種境界。
韋小寶沒有武功,卻比武功高強之人更活的自由自在,他俗,為了升官發財娶老婆機關算盡,但他卻對康熙有「忠」,對天地會有「義」,對母親有「孝」,對老婆有「情」,對吳三桂有「恨」。
從市井小混混一路平步青雲,到太監總管、上書房行走、二等釣魚伯、尚膳司副總管、賞穿黃馬褂御前侍衛副總管、驍騎營正黃旗副都統、驍騎正黃旗都統、欽差大臣、賜婚使、一等子爵、巴圖魯、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二等通吃侯、太子太保銜、三等鹿鼎公、撫遠大將軍、二等鹿鼎公、一等鹿鼎公,他還是神龍教白龍使、天地會陳近南之徒、青木堂堂主、鐵劍門獨臂神尼之徒、駙馬爺。
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比傳統大俠更加深入人心,給我們的感覺:人人都想成為韋小寶,人人都是韋小寶,卻又不是韋小寶。
所以說,不落地和最可愛的韋小寶,是不是尊重原著呢?這一點我持反對意見。他比陳家洛、郭靖、令狐衝更貼近地面,可愛形容韋小寶就太片面了。
張一山版《鹿鼎記》為什麼讓人吐槽不斷?
首先,演員演技問題。韋小寶的狡猾聰明勁,讓張一山過於浮誇的表演,把韋小寶刻畫的不怎麼聰明,反而有點傻,把一切想法都浮於臉上,不能多點內心戲嗎?扮演皇帝的演員,也是沒有一點帝王之氣,走起路來,反而覺得像個市井混混。
其次,劇情脫節。看過《鹿鼎記》的人都覺得有點懵,更別說沒看過的人。5分鐘韋小寶跟茅十八進京,15分鐘海公公眼瞎,25分鐘韋小寶和康熙就認識了。茅十八跟韋小寶見了一面,不到1分鐘就成為了生死兄弟了。能不能劇情合理一些,有人說劇情有刪減,那乾脆都刪了算了,這不是藉口,是用不用心的問題。
最後,人物性格改動。韋小寶的改動有目共睹,人設完全沒有立起來,除了搞怪沒有別的。內心的膽小害怕,演繹成了我是主角我不怕。茅十八也完全顛倒了,一身正氣,敢作敢當,改成了「翻版韋小寶」。原著中指責韋小寶不夠光明磊落,用石灰粉這樣下三濫的手段,結果劇中改成了完全支持。
跟這些相比,其他的白色服裝,7個老婆長相,都不是什麼問題。
有人說:「並不是張一山演的不好,只能說原版過於經典了,更多的人被原版定住了形象。」
原版過於經典,我想問你看過原版嗎?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都只是翻版。
《鹿鼎記》原版是1977年文雪兒版,文雪兒反串演的韋小寶,至於經不經典,我是沒有看過。
經典無法超越?
1984年梁朝偉版《鹿鼎記》,梁朝偉飾演的韋小寶被金庸先生稱為最傳神的小寶。當人們都以為這是做好的版本了!
1992年,周星馳的電影版《鹿鼎記》橫空出世,他的古靈精怪跟韋小寶十分相似,金庸先生6個字評價:「不做第二人選」,意思沒有誰比周星馳更適合韋小寶了,實現了經典的超越。
1998年,陳小春版又告訴人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贏得了大眾口碑,最終獲得了8.8的高分,又一次完成了超越。
這三個版本的《鹿鼎記》充分證明了:經典就是用來被超越的。
之後,2000年張衛健版,也收穫了觀眾好評。2008年黃曉明版和2014年韓棟版,只能說中規中矩。
而目前看來,張一山版《鹿鼎記》是8部之中最差的一部。
對於張一山演技的爭議,張一山工作室11月16日回應稱,「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
對於回應,觀眾似乎不買帳。不過,我卻看出了另外一層意思,小寶指兩個人,一個是張一山,另外一個是韋小寶。對於張一山很多觀眾是看著他長大的,十幾年下來演技應該不止這樣,多少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對於韋小寶,我感覺能夠接受。因為韋小寶這個人物,本來就是在不斷反轉,後面應該會有所改變,張一山前面用誇張的方式詮釋他,後面會不會隨著人物有所改變呢?
如果後面出現大反轉,張一山能夠通過演技挽回形象,你會繼續支持《鹿鼎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