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13日18時56分訊(趙桂凱)13日上午,在渝中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一排排製作精美的陶藝捏塑作品整齊地擺放在展臺上。但和常規陶藝捏塑五花八門的構思不同的是,這一次展出的近600件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垃圾分類。
作品整齊排列 趙桂凱 攝
作品展示 趙桂凱 攝
渝中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校長朱義介紹,此次舉行的第十五屆渝中區中小學生陶藝捏塑創意製作大賽以「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類新時尚」為主題,希望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正確引領全區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據了解,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初賽由各個學校組織進行,區級決賽的現場製作改為提交電子資料和實物作品。最終通過校級培訓、校級初賽、區級初評,來自區內29所小學、7所中學的近600件作品參加區級決賽。
陶藝捏塑作品融合垃圾分類理念 趙桂凱 攝
渝中區培智學校學生作品 趙桂凱 攝
作品提倡愛護環境 趙桂凱 攝
學生創意構思 趙桂凱 攝
融合多元素的作品展示 趙桂凱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現場看到,陶藝作品以「垃圾分類新時尚」為主線,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設計出了各式各樣展現垃圾分類、社會環保等內容的作品。作品設計新穎,顏色搭配豐富,採用揉、壓、捏等技法,製作精美,展示了渝中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比賽的協辦單位,渝中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為參賽學生提供了實踐探索和創新創造的綜合平臺,也讓比賽實現了區域內部更廣層次的覆蓋。
評委為作品打分 趙桂凱 攝
記者觀察到,參賽的作品當中,還出現了渝中區培智學校提交的學生作品。朱義表示,為了讓此次比賽的環保理念覆蓋全區中小學,特邀請了渝中區培智學校的孩子參加,以期讓孩子們在動手的同時,更好地融入社會。「很多孩子的作品質量都很高,這也說明可以通過此類方式讓他們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
此次比賽由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重慶市渝中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重慶市渝中區青少年創新學院、重慶市渝中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承辦,重慶市渝中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協辦。比賽將從主題、造型、色彩、工藝、輔材、難度、綜合效果等多方面對作品進行評判,並評選團體一、二、三等獎,學校組織工作獎,優秀輔導教師獎以及中小學生組個人一、二、三等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