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西雙版納不得不了解的幾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09-13 day湖南樂八途曉曉

來西雙版納不得不了解的幾大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最大茶柱

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內的「泰象陶」傣陶工廠,是西雙版納州的首個傣陶品牌店,集傣陶生產、傳統文化展示、作品產品展示、文化體驗為一體,也是西雙版納最大、最專業的民族民間藝術空間和制陶體驗中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陶藝家、藝術家西雙版納交流中心、創作中心。

二、傣族竹樓建築的歷史

傣族竹樓建築的內部格局

傣家的竹樓正方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離地面約2公尺左右,以數根木料(或用大青竹)為柱。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雜物。

竹樓層頂造型為歇山式,層面用草排復蓋。設有樓梯,拾級登樓,有走廊、涼臺,可以晾物和納涼。室內用竹籬笆隔為兩間,內間為主人臥室,外間為客室。客室進門內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長的火塘,供烹飪取暖照明之用。外間是接待賓客的場所,也是室內活動的中心。

臥室是一大通間,男女數代同宿一室,席樓而臥,僅僅是使用黑布蚊帳,作為間隔。

室內陳設簡樸,用具絕大部份為竹製品,除鍋、盆、罐外。其餘桌、凳、籮、筐、飯盒等系竹篾編制而成。壁多無窗,陽光和風都是從這些竹片縫中透入。

三、織棉技藝

傣族織錦技藝,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方傳統手工織錦技藝之一,廣泛用於傣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經幡、生活用品等,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四、普洱茶

2008年6月7日,雲南省寧洱縣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與勐海縣「大益茶製作技藝」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分散茶、緊壓茶、茶膏三種。

相關焦點

  • 西雙版納州傣族、基諾族、布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亮相上海進...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作為雲南非遺文藝演出團隊之一,接到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的通知後,積極籌備組織相關的非遺項目,將攜西雙版納州傣族、基諾族、布朗諾族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項目前往上海進行展演。 10月19號,筆者來到勐臘縣勐臘鎮曼旦村委會曼旦村小組的傣族象腳鼓舞傳習所,探班傣族象腳鼓舞《吉祥舞鼓》的籌備情況。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侗族大歌、苗族飛歌、侗族刺繡、苗族蠟染、苗族銀飾……這些豐富多樣、具有黔東南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被人熟知;這些歷史的沉澱、傳統文化的基因,也讓大眾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
  • 2018年西雙版納潑水節「貝葉之光」民俗文化大遊演精彩紛呈
    未來網燃新聞(news.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4月15日電 4月14日上午,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遊演暨「貝葉之光」展演在景洪城區舉行。婀娜多姿的舞蹈、悅耳動聽的音樂、不同民族的獨特服飾,共同匯聚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圖畫……活動展示了西雙版納州世居民族具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弘揚了西雙版納優秀民族民間傳統文化。
  • 向雲駒:中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遺產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我國影響非常大。像長城、故宮,還有一些自然遺產,比如泰山、張家界,進入世界遺產之後,明顯的擴大了知名度,形成旅遊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聯合國實施這個項目以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進入世界遺產,會產生非常大的世界性的影響,對推動和保護遺產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也與不容忍現象一樣,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損壞、消失和破壞的嚴重威脅,在缺乏保護資源的情況下,這種威脅尤為嚴重,  意識到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普遍的意願和共同關心的事項,  承認各社區,尤其是原住民、各群體,有時是個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保護、延續和再創造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為豐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性做出貢獻,  注意到教科文組織在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的準則性文件
  • 聽安仁故事 了解更多關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
    ,精彩表演讓在場人員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重新的認識。參與活動的100餘個家庭通過V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利用影像、聲音、文字等方式了解這些「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眼睛看」,更少不了「動手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DIY」區域被家長和孩子層層「包圍」,小朋友們都爭著體驗製作「竹編」的樂趣。在老師的指導下,現場的小朋友充分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通過疏、編、插、穿等步驟把一片片棕葉編成了美麗的玫瑰花,家長們紛紛送上了熱烈的掌聲。
  •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難!
    一方面它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對區別於其他民族有很強的標誌作用;另一方面,它因為社會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化而瀕臨消亡,所以才稱其為「遺產」。能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這類文化都到了半死不活的狀態,在搶救、傳承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問題。在這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上,記者在與一些專家探討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時,發現專家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活態保護,但都想不出好的辦法。
  • 黔東南州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爐 9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
    4月9日,記者從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遊局獲悉,傳習中心、展示館、傳承基地、傳習所等四大類94個項目擬入選黔東南州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時間為2020年4月9日至4月15日。據了解,2019年中旬,州文化部門組織開展了第一批黔東南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專家層層評審,首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月9日正式出爐。在這四大類94個項目中,非遺傳習中心11個、非遺展示館10個、非遺傳承基地44個、非遺傳習所29個。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淺談新聞裡經常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到底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文化遺產 ★提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先說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上這些文化遺產都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到的,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聯合國非遺的定義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
  •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第十條 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第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需要,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由文化主管部門負責進行。
  •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授牌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11月26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土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及「瑤鄉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授牌。以後我一定會把技藝繼續傳承和保護下去,把土陶事業做大做強,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個體、單位參加到非遺保護的隊伍中來,將我縣非遺保護工作推上新臺階。」土陶製作非遺傳承人表示。
  • 李輝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夢
    李輝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夢2005年,李輝繼從事汝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從此,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下了姻緣,做起了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夢。當時汝陽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沒有一個,要想在短時期內將民間頻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整理出來,工作量巨大。
  •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景泰藍
    (記者:劉軍 羅永松報導)2020年12月8日,記者在海南三亞無意中發現,有人在呼籲社會共同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講。據了解,此人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
  • 汝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者李輝繼
    2005年以來,李輝繼就從事汝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從此,他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下了姻緣,做起了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當時汝陽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沒有一個,要想在短時期內將民間頻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挖掘整理出來,工作量巨大。
  • 建水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遊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 文化遺產知識講堂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應當收集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代表性實物,整理調查工作中取得的資料,並妥善保存,防止損毀、流失。其他有關部門取得的實物圖片、資料複製件,應當匯交給同級文化主管部門。第十三條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全面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情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資料庫。
  • 非物質文化遺產:威海麵塑
    威海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特別是那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小編繼續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威海都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和面、調色,麵團在麵塑藝人的手中幾經捏2016年,「傳統麵塑」被列入威海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與經濟雙贏
    「半畝方塘一鑑開,無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婺源,位於贛東北,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一顆「綠色明珠」。近年來,婺源因生態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中國是古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度,歷史悠久而傳統沿襲不斷,地域廣袤而民族形態眾多,敬天法祖而注重經驗積累,政體森嚴而民間空間廣闊,講禮重文而文化兼容性強,詳於記載而習於民間採風,這些特殊條件造成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眾量產生與連續傳承。 歷史文明發達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豐厚,這是由其文明積累值大所決定的。
  • 關於含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含弓戲,你了解多少?
    堪稱一座城市的活態民間歷史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你知道含山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嗎?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下含山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含弓戲含弓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