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空調市場,品牌是爭搶市場份額的有力因素。回顧我國空調產業還未發展成熟的歷史,外資品牌佔據我國空調市場的大半壁江山。隨著不斷發展,中國企業經過了近20年的努力,已經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格力、美的、海爾、志高等國產品牌現已深入消費者的心,逐漸奪回本土市場份額,改變外資唱響空調天下的局面。
據相關報告顯示,2011冷凍年國內空調行業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國內品牌市場表現優異,銷量和漲幅均取得不俗的成績。數據顯示,2011冷凍年度,前三品牌(格力、美的、海爾)銷量佔比為64.9%,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志高、奧克斯、格蘭仕、TCL等國產品牌也有著突出的市場表現,銷售增長高於市場大盤,但是,相比於國產品牌的銷量漲幅,合資品牌市場表現乏力,市場佔比由上年的8.5%下降至6.3%。除松下、三菱重工、三星表現比較穩健外,三菱電機、上海日立、富士通、瀋陽三洋、大金的增長是差強人意,甚至出現負增長。
從數據看來,大金空調的增長差強人意,似乎出人意料,卻不難想像。大金空調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在中國市場已經形成頗具實力的品牌優勢,有穩定的消費群體。然而隨著中國企業的崛起,大金空調的市場佔有率受到激烈震蕩,已經難以與本土企業抗衡。加上近年來大金空調在中國市場的戰略表現,出現日落東山之勢,也是有因可循。
落榜節能榜,跌出節能空調20名之外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擁有先進的技術意味著在行業市場可以先發制人。當變頻空調的概念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之時,高效節能的優勢吸引了中國消費市場的關注,消費者接受了變頻概念。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下,國內企業紛紛研發高效變頻的空調產品投入市場,以美的、格力等企業為首的本土品牌以先進的變頻技術,進一步分羹了市場。
此前,技術落後一直是中國製造業的詬病,在經濟發展成為國際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如今,核心技術已經成為企業搶奪市場的最有力武器。雖然中國空調行業比發達國家的起步落後很多,但是已經奮起直追,逐步拉近距離,甚至開始佔據領先優勢。在變頻技術的研發上就很好地詮釋了這點。
然而,大金空調在中國空調市場的節能主旋律下,似乎不那麼樂觀。據媒體報導,「2010年年底大金空調落榜2010年中國節能產品企業領袖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榜單裡不僅有海爾、美的、奧克斯、志高、海信、科龍、日立、富士通、格力、TCL、長虹等主流空調產品,而且連揚子、月兔等區域性空調產品也榜上有名,而大金、LG、三菱電機等知名空調卻沒有入選。對此,中國標準化研究所用能產品能效實驗室主任張少君介紹說,這是因為大金、LG、三菱電機標註的空調製冷量、能效指數等數據,在檢測中沒有躋身節能空調前20名,因而落選」。
此外,在格力空調大打技術牌,美的空調大打親民牌的中國空調市場環境下,大金市場的低迷表現,也就可以對比出一二了。
售後服務遭遇黃牌
2011年春節前夕,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公布了兩批被黃牌警示的企業名單,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提高維權能力,大金空調名單赫然在列。
中央空調地位將被超越?
不同於家用空調領域,我國的中央空調市場尚未掌握主動話語權,外資品牌佔領半壁江山。佔領商用空調市場的外資品牌中,大金的老大地位毋庸置疑。數據顯示,大金中央空調的銷售額在50億元上下,而其它強勢品牌如約克、開利、特靈的銷售額也只在20-30億元之間。
多聯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中央空調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金壟斷了多聯機市場。據多方數據統計,即使在眾多廠家蜂擁而上、角逐變頻多聯機市場的2010年,大金的市場份額仍然超過40%。然而這個局面正被逐漸崛起的中國企業打破。
2010年,中央空調國內市場規模達420億,美的、格力銷售額均已逾40億元,位列行業前列。2011年,上半年國內中央空調市場銷售規模達到3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40%。據行業媒體報導美的2011半年報顯示,「美的中央空調以45億銷售收入繼續領跑國內市場」,「從上半年市場表現來看,如無意外,美的中央空調有望在2011年底超越大金,徹底打破外資企業對國內中央空調市場的統治地位」。
大金中央空調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