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最近,有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在四川邛海相繼拍到了鴻雁的身影。不過,大家也有些疑問,「以前邛海沒有鴻雁,現在為何有了成群的鴻雁呢?」
12月6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獲悉,西昌邛海國家溼地公園內發現的鴻雁並非遷徙候鳥,而是屬於養殖放生的。早在今年9月,就有攝影愛好者在邛海溼地拍到了結對成群的鴻雁。
↑鴻雁定居邛海 傅定一 攝影
據了解,鴻雁是鳥綱、鴨科、雁屬的大型水禽。體長90釐米左右,體重2.8-5千克。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到後頸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
據悉,鴻雁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
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資源管理和政策法規股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家林草局發布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於鴻雁等45種野生動物,《通知》明確要求,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戶在年底前徹底禁養禁食銷售。
↑鴻雁在邛海被拍攝到 傅定一 攝影
根據相關要求,涼山冕寧縣一鴻雁養殖戶籤訂了退養補償協議,將43隻鴻雁交予有關部門。考慮到生態平衡穩定問題,西昌市林業和草原局在9月中旬,於青龍寺和西昌市委黨校兩個地點,分批次將鴻雁放歸自然。自此,43隻鴻雁定居邛海溼地公園。
據了解,由於西昌獨特的氣候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邛海溼地成為我國南方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鳥類在邛海溼地過冬。監測數據顯示,邛海國家溼地公園及周邊邛海流域307平方公裡的鳥類記錄共有190餘種。其中,種群數量最大的是骨頂雞,其次是紅嘴鷗、普通鸕鷀、綠翅鴨、赤膀鴨、綠頭鴨等。這些飛往西昌越冬的遷徙候鳥多數來自西伯利亞以及中國東北、川西高原等地,每年冬季11月前後到來,次年3月以後陸續離開。
洪冬玲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