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之際,B站一篇《奔湧吧,後浪!獻給新一代的演講》成了熱門。看看周圍的同事圈,領導們、師傅們、大哥大姐們紛紛轉發,而真正「後浪」年齡段的同事卻毫無波瀾。
這也難怪,機務年輕人不比在校生,都經歷過社會的毒打,再加上眼下疫情影響,民航大蕭條,飯都吃不飽這雞湯喝起來也不香了。
比如我自己,985畢業就進航空公司幹機務維修,一晃十多年,現在年齡奔4,混了個高級工程師的頭銜,工資在這個行業也算過得去了。可是同樣在一線熬夜倒班,上有老下有小,每月還掉房貸花唄信用卡接近月光。我算「前浪」嗎?抱歉一點也浪不起來,只能在海底默默流淌。
開場深情告白「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羨慕個鬼,我一點也不羨慕身邊的新手機務,除了他們「不爽辭」的氣魄以外——因為我做不到。
相反我從入行到現在一直挺羨慕老師傅們。
當初剛入職的時候,領導拍著我們的肩膀說:小夥汁好好幹,未來是你們的。那天陽光很燦爛,領導身後機坪上40多歲的老師傅推著梯子經過,汗水浸溼了工作服,我們心想信你個鬼只怕一輩子就這樣了。
幸運的是接下來幾年,公司不斷引進新飛機,機隊規模大增,各崗位都缺人,我們幾個本科生趕鴨子上架全都成了實習工程師,然後就一步步走到現在。當初一起入職的同事有的辭職創業,有的考了公務員,有的回到家鄉的小機場。留在公司混得最好的剛當上小領導。而當初因為大專學歷沒能被提拔實習工程師的,現在還和老師傅一起在機坪上風裡來雨裡去。
不同的是老師傅們普遍心態不錯,正能量滿滿,經常教育年輕人要吃苦耐勞,少發牢騷,當初我們艱苦多了。
一直不明白老師傅為什麼任勞任怨知足常樂,直到我買房那天——掏空父母積蓄,買了2萬一平的房子,老師傅說哎呀咱們成鄰居了,當年我3000一平買的,算算明年房貸就還清了哦呵呵呵。。。。
我心態還沒崩,因為現在房價4萬多了,月薪7,8千的後輩們,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哦
再看看這兩年機務內部的工程師晉升考試,差不多10比1的晉升率——人多崗位少嘛,就變著法子篩選、考試,考機型、考英語、考規章、連MBA真題也拿來考綜合素質。哦對了受疫情影響今年取消晉升大家再等等吧。回想當初本科出身直接提拔工程師,現在搶這1/10機會的後輩們,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哦
老師傅常說他年輕的時候條件如何艱苦,但那時候飛機少航班少,夜班12點就下班放現在敢想?那時候規章紀律一張紙寫滿,現在疊起來比桌子還高,外加滿世界攝像頭監控,動輒得咎毫不誇張。
所以我對入職不久的新手機務一點也不羨慕,因為這批兄弟面臨著:經濟高速發展期結束,職業上升通道收窄,生活成本高昂的現實,這份焦慮「前浪」們理解嗎?大城市無處安放肉體,小城市無法收容靈魂,這份迷茫「前浪」們感受過嗎?
好了閒話結束,還是做回一名莫得感情的工程師,既不唱高調也不唱反調,就探討點實際的話題——入了機務坑的「後浪」們要用什麼姿勢奔湧?
決斷什麼?當然是要不要繼續幹機務。這個問題沒畢業的來諮詢我一律勸退,已入職的則要好好考慮,因為這份工作起碼相對穩定,工資也勉強過得去,而入職再跳槽應屆生身份沒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然學歷履歷很牛的另當別論。
如何決斷?可以參考比你早3年、5年、10年的同事們大體是個什麼工作生活狀態,當然不要和家裡有礦的比。再了解一下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這些方向有多大晉級機會?這些機會都沒輪上的話,最糟糕是什麼情況?(友情提示,未來2-3年民航業都不景氣)職業規劃諮詢的時候我不建議找你們培訓師或直屬領導,原因你懂的。推薦找同在一線又沒有利害關係工程師。
每一種前景都列出來,看看自己能否接受。如果不能接受趕緊走,最忌猶豫不決空耗時間,忍幾年還是受不了辭了,寶貴的幾年青春既過不開心又不能給自己履歷加分,那真是餵了狗。
早做決斷,猶豫就會敗北!
接上一條,如果你經過分析還是決定從事機務維修這一行業,那就要給自己做好規劃:以後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列出Plan A、Plan B、Plan C,分別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考執照、學機型、練英語這些基本項目如何安排,以後要不要學FAA等等。有了目標確定前進方向,提前做好準備隨時抓住機會,才能擠進越來越窄的上升通道。
民航業安全重於泰山不是說說的,對差錯的處罰很嚴厲。有些職業晉升通道出一次差錯可能就對你關閉了。想在這個職場「活」下去,不出差錯是最最重要的基礎。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元氣滿滿積極表現的新手,在大家眼裡這不是勤快而是莽。作為新人多聽多看多學,沒把握的不做,猥瑣發育才是正確的態度。趕工期?怕延誤?那是領導考慮的事。
不出差錯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你以為小心謹慎就夠了?Too young!小心謹慎自己不做錯,還有可能同事犯錯你跟著背鍋,還可能你無意間給同事挖坑造成別人犯錯!如果不幸身在一個管理者佛系,負面情緒瀰漫,互相缺少交流的班組,那簡直是我視各位豬隊友,料諸君觀我應如是。那再怎麼小心謹慎,不出事也需要運氣了。
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自保?這裡總結幾句話,聽起來有些變態,但相信我——這幾句話可能會救命 (゜-゜)つロ
奇怪但很有用的忠告
1. 有什麼依據?
不管做什麼事,都問一句:這麼做有什麼依據?沒依據就是違章哦!這個依據必須是紙面上的成文條款,而不是自己邏輯推導的結果。大家都是理工科出身,喜歡技術分析,但是自己技術分析的結論即使是對的,只要沒有明確的手冊依據,那麼根據技術分析做的事依然有違章的性質——質量調查的時候先看性質再看後果,整的就是腦子裡只有技術的。
任何舉動如果拿不出依據,都可能被追責,哪怕是看起來很尋常,周圍人都在做的事,說不定裡面就埋著雷。
舉個慄子——以前很多老師傅做737駕駛艙檢查的時候會順手推一下油門,為的是觸發起飛警告測試警告音,包括飛行員也經常這麼推。新手跟著也有樣學樣,你要問這樣推油門依據是什麼,沒人答得上來——AMM手冊裡起飛警告不是這麼測試的。後來737雷達升級了前視風切變探測功能,隨便推油門會啟動雷達,有安全風險,妥妥的違章操作。
做任何事前,都先確認一下有沒有依據,可以最大程度避開違章操作的風險。
2. 有什麼證據?
新手階段總在受使喚,領導、師傅叫你幹什麼就幹什麼,很無奈有沒有?更可怕的是萬一出了問題,對方一句「我沒說過」,你就只能獨自背鍋了。如何避免這悲劇?那就是事事留痕——溝通事項要發郵件,交接工作要留文字記錄,不要相信任何口頭承諾!
重要的事情儘量不要口頭/電話裡說,更不要在沒有旁人的場合單獨說事——遇到這種情況不妨錄音。 如果不得不口頭/電話進行了溝通,要馬上補發郵件寫下詳情進行確認。
郵箱定期導出備份,公共的紙質文字記錄自己拍份照存著——我見過太多無法自證清白而被迫背鍋的倒黴兄弟了。
3. 總有刁民想害朕!
這話大家一般都當成梗,但在機務這行絕對是事實,一點不開玩笑。你當質量部是幹什麼的?那就是墨菲定律的化身,一旦心存僥倖就會找到你頭上。想要活得久,受迫害妄想症不是病,而是一個Buff!而且相信我,在質量部的專業團隊面前,你的想像力永遠不夠用!
每天默念總有刁民想害朕,讓自己獲得受迫害妄想症的Buff,你就不會相信任何口頭承諾和交接,合作的時候就會檢查一下別人的工作是否到位,遇到事情就會了解一下前因後果,想想可能有哪些風險。
再舉個慄子:很簡單的推梯子開門上飛機。默念總有刁民想害朕,梯子是不是壞的?會不會撞到飛機?臺階上萬一有油讓我踩上去摔跤怎麼辦?開登機門會不會放出滑梯?我上了飛機底下有刁民悄悄把梯子撤走怎麼辦?....先別笑,這些事情都有人遇到過!有了這些被迫害妄想,你才會做出檢查,避過這些風險。
4. 舉手甩鍋要熟練!
民航局提出了「四個意識五個到位」,其中一條叫舉手意識,這點對新手尤其重要!舉手報告,意味著尋求更高一級的幫助,不再獨自承擔風險——就是把鍋甩出去。
所以沒把握的事舉手報告,感覺不太正常舉手報告,不熟練沒信心也可以舉手報告——不要擔心師傅責備你沒好好學,新手階段自己搞不定任何事都是被允許的,逞能才是愚蠢。
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心裡有火,眼裡有光」,但可以做到心裡有依據,眼裡有風險。
新手機務在團隊裡給大家留下怎樣的形象呢?誠實的人(求求你閉嘴吧)?還是勤快積極的人(這麼莽離他遠點)?還是能力出眾的人(考試你分高,下次活你幹)?
我的建議是:做個靠譜的人。
怎樣算靠譜?
交代的事能辦好不出么蛾子,說出的話能信得過不會張口就來,溝通能及時回應不會石沉大海;有問題及時說出來不悶著。
大家對新手期望值並不高,把一件件簡單的事情做好,才能逐步獲得大家的信任,大家覺得你靠譜,才有更多的培養,得到更多機會。同樣的靠譜標準可以拿來衡量班組團隊的同事,多跟靠譜的人合作。
在個人形象上同樣要表現出靠譜。比如不要經常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該配合大家演出的場合不要視而不見——比如領導轉發《後浪》就禮節性點個讚而不要去嘲諷。我個人是建議淡化職業以外的個人形象,讓人提到你第一印象是幹活靠譜不會拖後腿,而不是什麼奇聞軼事。
都說悶頭幹活沒前途,從統計上說確實如此。機務維修專業劃分很細,比如機械出身的領導並不了解電子專業的工作,因此需要適當地展示自己,讓自己的業績被大家看到。
平時做好素材積累,定期作個自我總結,遲早會用的上。學學Word和PPT,再有意識地練習一下語言表達和演講技巧;模仿技術文檔嘗試一下技術總結和故障分析。
一般來說,機務入職3-4年的時候,除了考執照還需要做到:
1. 能寫出有點乾貨的技術文章
2. 能做出看得過去的PPT,並上臺講解,流利不結巴
3. 能拿出一篇看得過去的自我工作總結
4. 工作沒出過差錯
5. 對自己崗位的規章很清楚,能在一些場合加以引用
那麼你應該可以超過同期90%的人,下一步晉升就比較有機會了。
總結一下,新入坑的「後浪」機務們:早做決斷,早做規劃,猥瑣發育,心裡有依據,眼裡有風險,一隻手留證據,一隻手準備好甩鍋。經營好靠譜不拖後腿的人設,適當展示自己的業績和成長,努力做到同期人的第一檔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