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受用一生的道理

2021-01-08 騰訊網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017年2月,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一個書香四溢、從容淡定的上海姑娘,以一段「飛花令」一戰成名。

在場的評委拍案叫絕:「這一定是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叫武亦姝,當時16歲,是復旦附中的一名高一生。

今年6月23日,上海高考成績揭曉,這位國民才女又一次被推上熱搜——

高考成績613分(總分660),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隨之而來的也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多優秀的家庭可以培養出武亦姝這樣優秀的人?

很多網友都說是因為武亦姝家境足夠殷實,所以才會有這樣優秀的孩子。

但是,壹壹想說呢,家境這點確實不容忽視,但家庭環境也只是促成武亦姝成為這樣優秀的人的原因之一。

武亦姝的父母曾在一次採訪中談起過對她的教育方式:在武亦姝放學回家後,爸爸會主動拿起書陪她一起閱讀,在講述書中的情節時,鍛鍊了她的語言組織能力,也開發了想像力。

武媽媽也經常陪女兒讀書作畫,和武亦姝玩成語接龍的遊戲,誰輸了誰做家務。

在這樣耳濡目染的薰陶感染下,武亦姝也逐漸愛上了詩詞,愛上了學習,父母也實現了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美國作家鮑德溫曾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有時侯說一萬遍「你應該這樣做」,不如親身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得到薰陶、有所體會,這樣的親子教育才是深入且有效的。

其實這個道理不僅在像武亦姝家庭這樣的高知家庭中受用,也適用於大部分的普通家庭。

之前,泰國的一部公益廣告《一個母親、女兒和菠蘿的故事》火熱一時。

「當我想教她的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只會示範給她看。」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這個溫情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影片中的小女孩名叫Achara Poonsawat,如今她已長大成人,上了泰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博仁大學(相當於我國的清華北大)。

這對母女以販賣現切水果維生。媽媽沒有上過學,在教導孩子時,不知道該如何用言語表達,而是直接示範給女兒。

片中女兒對切菠蘿無從下手,媽媽沒有多說,自己拿過一個菠蘿切給孩子看,女兒很容易就學會了怎樣完美切一個菠蘿。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女兒想出要賣菠蘿冰激凌的想法時,這個母親表示了支持並讓她自己去看集市上的小販們如何叫賣,女兒很快地學會了怎樣畫自製的海報以及怎樣叫賣吸引路人。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短片最後媽媽說的一句話:「哪天要是我不在她身邊,我相信,她也會過得很好。」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能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家庭,父母沒有多麼高的學識,但這絲毫不影響父母對我們的優質教育。

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有著長期、深遠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學校。父母的言傳身教、浸入式的成長環境,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所以,壹壹建議呢,父母要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時,把想說的話轉化為要做的事,可能效果會更好喲~

相關焦點

  • 孩子的「信口開河」,媽媽借錢滿足,這個道理讓孩子受用終生!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研究顯示,一個人一生的記憶中,最深刻的話,大部分都是父母給孩子留下的。可見,父母的話,對孩子的一生,有多麼重要。但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說的那些話,他到底是否能聽懂呢?家長的哪些話,會讓孩子更容易記憶深刻,並且變得更好?孩子的「信口開河」,媽媽借錢滿足,這個道理讓孩子受用終生!明明讀小學2年級,和一群男生在一起,最愛「吹牛皮」,不過平時也只是吹吹小牛。
  • 語言藝術家葉聖陶,一生的教與不教,用言傳身教為社會留下足跡
    第二種,懷著一種批判的態度,對於書上的知識,根據自己的生活,如果對生活有用,就取之,反之,則棄之。第三種,便是用於表面的功夫,看起來讀了很對書,其實只是裝學問,用來充面子而已。葉聖陶還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固執又自傲的人,讀書可能採用的就是一種方法,只相信書上的,故步自封。在古代,很多學者就是如此,作為先生,如此便會誤導許多青年人,在學習的道路上出現偏執。
  • 鬼谷子:送你10個金句,教你怎麼為人處世!句句受用一生
    鬼谷子:送你10個金句,教你怎麼為人處世!句句受用一生在中國2000年以來的歷史中,都是一個值得探尋的人物,聰慧一時,生平卻撲朔迷離,更增添了這個人的神秘色彩。歷史傳說的,說他活了一輩子,便隱居了一輩子,一生只下過一次山。有過很多徒弟,最出名的四人,皆是能人才子,學成下山之後,在那段歷史當中,個個大放異彩,名垂青史。所以才說了鬼故事在千裡之外就能左右當時的局勢,也是因為這四個徒弟,將他的言傳身教,思維方法,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10句經典語錄,總結一下來說就是。
  • 用《易經》的兩句智慧教育孩子,孩子受用一生
    引言:「教子宜嚴」,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教育孩子應該以嚴為本,教育子女時,如果過度姑息放縱,那麼孩子的人品必然懶散懈怠,嚴重者還會出現卑劣的行徑。初六是陰爻,在最開始下方的位置,是最幼稚愚昧的時期,所以必須要啟發蒙昧,如果對於孩子過度放縱就會導致禍患。等惡習形成再去管教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而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當孩子處於矇昧無知的狀態時,一定要嚴加管教,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 梁啓超:跟孩子講道理,不如給孩子「立規矩」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疏於管教的父母。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規矩。 有規矩的家庭,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與其聽再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不如扎紮實實地立規矩,用良好的習慣,成就孩子光明的未來。 判斷一個孩子懂事與否、家教好壞,不必看他懂得多少道理,而要看他能否守得住規矩。
  • 地鐵站,這位奶爸火了,網友: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素質教育對於孩子來說至關重要,雖說現在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程度,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個孩子素質的高低,還要從父母身上體現。畢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最後的素質。素質高的家長,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 為人父母,更應言傳身教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就是說:人一生下來都是心地善良的,只是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孩子若不從小好好教導,就會被迫害原本的天性。為了人不變壞,就需大人一心一意的教導孩子。故為人母,應當言傳身教,一步一步地引導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相信大家從小就知道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了吧。
  • 別把寬容當軟弱,孩子擁有這種品德,能夠受用一生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也要讓孩子明白,寬容是一種美德,軟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兩者是不同的。別把寬容當軟弱,孩子擁有這種品德,能夠受用一生而帶有軟弱表現的寬容根本不是真正的寬容,父母在培養孩子寬容的品德時,一定要讓孩子分清楚其中的概念。
  • 父母如何言傳身教?用什麼科學方法才能培養出成績優秀的孩子?
    關於言傳身教。1.身教大於言傳。首先言傳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言傳,一部分身教,而且是身教大於言傳。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言傳的效率是1,那麼身教的效率至少是10,就言傳身教而言,作為父母更應該關注身教,身教是對孩子直接起示範作用。童話大王鄭淵潔,在談到言傳身教的時候,有講過他家孝順老人的事例,他家好不容易弄到一個指標,買到一臺黑白電視機後,直接就送到孩子爺爺奶奶家。
  •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永遠不要低估言傳身教的力量
    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原件,他以後多多少少都會繼承父母身上的東西。所以,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我們永遠不要低估言傳身教的力量。三觀不正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很難品行端正古人有句話,叫作「上梁不正下梁歪」,雖然話說的太絕對,但也說明了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 良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
    良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 發表時間:2015-05-21   來源:蘭州文明網  作為孩子出生之後的第一站,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家風,都在無時無刻的感染著子女,最後可能會影響子女的一生。家風不只代表著一個家庭,它也是社會風氣的基石。不良家風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良好的家風則能推動社會風氣的構建,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良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身教大於言傳。
  • 曾國藩的待人之道:五字箴言教你處理人際關係,學會一生受用
    曾國藩的待人之道:五字箴言教你處理人際關係,學會一生受用很多人非常的有才華有能力,但唯獨不懂為人處事,特別懼怕與人溝通交流。他能夠獨自一個人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但往往面對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時就顯得畏畏縮縮。
  • 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記住老人言,將受用一生!
    文丨曹鏡明題丨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其實下句話更經典!俗語「君子常錯,小人無過」是何道理?老祖宗的話要牢記,受用一生!這些俗語,既是老人們的生活經驗總結,又是新人們探索新生活的底蘊,一定要「取其精華,華其糟粕」的牢記,其中就有「君子常錯,小人無過」一句,值得大家踐行,將受用一生。按道理講,既然都是君子了,肯定少有犯錯,那為什麼還要常錯呢?同理,既然也都是小人了,肯定行為作風上存在一定問題,絕大多數都在犯錯,怎麼還落得一個無過的結局呢?
  •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但是卻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1一位網友在長沙地鐵看到這樣暖心一幕:等地鐵的時候一個寶寶問腳下踩的腳印是幹嘛的爸爸媽媽還有外婆(奶奶)特別耐心地給他解釋是排隊的
  • 教育孩子可不是光動嘴就行,有些事父母言傳身教才會幫助孩子成長
    一提到這教育孩子,有很多的家長覺得只要是孩子別犯大錯,平時作為父母多給孩子講講道理就可以了。導致有時在平時日常生活之中往往教育孩子過於模式化,忽略了自己對於孩子的言傳身教。其實,這教育孩子可不是光動嘴就行,有些事情父母要言傳身教才會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育工作的核心:「言傳身教」
    人類嬰兒降生之時是動物中最初級的,剛出生的孩子除了具備正常的呼吸功能、初級消化功能之外幾乎一無所有。那麼,是什麼力量促使孩子從「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蛻變成「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呢?答案有且只有「言傳身教」。
  • 三分鐘教你看懂施工圖紙,學會受用一生
    下面就來教大家如何看懂圖紙,學會受用一生,機會難得!一、了解施工圖一套完整的施工圖,一般分為:圖紙目錄、設計總說明、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給排水施工圖、採暖通風施工圖、電氣施工圖。三、看圖工具當圖紙繪製出來以後,在電腦上查看圖紙,是不能直接打開查看的,因為圖紙是由圖層組成,平時要必備一個易用CAD看圖軟體。直接將圖紙添加進入,就可以快速打開查看了,其功能也是很多,例如:切換三維視角、變換圖紙背景等。
  • 父母才是孩子言傳身教的啟蒙老師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今天是教師節,感謝恩師當初的誨人不倦,才有我們的今天。好孕姐認為,教師不僅是那些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在教人士,也包括每一個家裡的爸爸和媽媽。  中國《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便明確地指出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指出"父"之教也就是家庭教育,在"師"之教即學校教育之前。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不如以身作則
    ,父母都是喜歡說教的,他們喜歡教育孩子教育子女,告訴他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很多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不如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給他們看比說其實更有意義,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方法,以身作則,其實更為重要,很多時候說給孩子聽,他們不以為意,但如果以身作則,他們就會學習。
  • 傳道者的有為擔當: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就是如此。「言傳」一詞語,最早出自「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莊子·天道》);「身教」,出自「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後漢書》)。實則,漢語成語的「言傳身教」思想內涵,在《論語》一書中已記載有生動的實踐和體驗。言傳身教,既是人生觀,又是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