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繁榮日漸成為國家強健的生命表徵。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中國文化也呈現出繁榮格局,主題性美術作品的價值也日益呈現,對於引領中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有強勁的動力。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思想,新的思想開啟新的徵程。主題性美術創作這一極具時代精神與思想內涵的文化工程,在新時代正在孕育並實現著對自身徵程的超越。它超越歷史,連接當下與未來;它超越國界,凝聚為人類思想和藝術命運的共同體;它超越現實情境,幻化出豐富多彩的意象表達;它超越筆墨和色彩的常規語彙,生發、演繹出多元且別致的風格樣式;它超越中國傳統題材的限制,重新喚發起對生命與人文內涵的深層表達。正是在這樣的超越中,當下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才呈現出比以往任何時期都繁榮的局面。
當然,超越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馮遠在《丹青史詩與時代精神——縱談中國美術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中談到:「不管藝術如何變化,它對歷史、人文、真善美以及人類情感的承載與傳播是不會輕易改變的,數碼技術也無法完全取代個性化的創意表達,歷史畫、歷史主題創作仍將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一同前進」。「超越」表現在把自我的審美趣味升華為肩負歷史文化擔當的家國情懷。
于洋在《主題性創作如何走出模板化》中說:「專業圈裡叫好觀眾群裡叫座的標準也許不光適用於電影界,自我表現與社會共鳴是衡量一件作品的兩把標尺。藝術家作為一個時代最為敏銳的觀察者和形象塑造者,應該有勇氣有能力挑起這份擔子,而不是自感躲避或自詡前衛,或在私密自由的小天地裡,細數小時代的無聊和憂傷。」一個優秀的藝術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家,他的藝術思想和藝術實踐應當能夠成為照亮人類精神世界的燈塔。
超越的行程,是思想先行的行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藝術家要有堅守與開拓精神,更要有深邃的思想、寬闊的胸襟、精湛的技藝和長遠的眼光。中青年一代美術家需要肩負起歷史文化擔當,認真研究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規律,在傳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有所開創,能夠在主題構思、語言拓展、表現技巧和精神超越等方面建功樹業,從而實現主題性美術創作在積極建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胡佩衡曾在《美術之勢力》中談到:「西哲有恆言,國家愈文明,則美術愈進步。蓋一國之文化,莫不借各種美術發揮而宣洩之,故凡繪畫、建築、雕刻音樂等事業,即其國文明之代表,是美術之與文化,如影之隨竿焉。」藝術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文明,藝術創作則能體現國之精粹與國之風神。
主題性美術創作立足中國氣派、中國特色與中國精神,以圖像表達的言說方式生動呈現中華文明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弘揚真、善、美,表現時代精神,彰顯時代風貌,傳頌時代經典,續寫時代文明。
國家主導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系列工程和展覽直接推動了一批又一批經典作品的誕生。在開放多元的文化生態中,主題性美術創作從開放格局的建構、經典題材的延拓、文明文脈的傳承、品格內涵的重塑、語言樣式的延展和思想徵程的超越六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現出其對於引領中國美術創作和中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非凡價值和強勁動力。
內容整編自:馬小虎《主題性美術創作之當代價值論》,《榮寶齋》2019年9月刊。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