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記者王珏 通訊員陸金妹 梅佳燕)「這裡是曾經鼎鼎大名的萬頭豬場,我要在這裡留個影。」
    「都過去多少年了,水稻農場的繁盛時代怎麼也不敢忘。」
    ……
    今天上午,鎮海區水稻良種繁育場歡聲笑語不斷。一早,駱駝街道文聯攝影協會的攝影愛好者早早等候在此,要為這裡的老人定格最後的記憶。
    「他們都曾為我們的農業生產、農業研發作出過貢獻,這組照片將特別有意義。」攝影愛好者範嘉和說。
    
    水稻農場位於駱駝街道聯勤村。農場老職工黃杭軍慢慢地回憶著:穀倉、糧庫、活動室、沼氣站、老辦公樓、職工宿舍等。與他所指一一對應的,是一幢幢平矮破舊的房屋和大片大片的空地。
    
    (種子倉庫)
    水稻農場區域範圍內有個人住宅房屋60戶,絕大多數房屋為老年人居住,且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為改善水稻農場區域居民的居住條件,這裡已於今年8月25日正式啟動個人住房處置工作。居住在此的老職工陸陸續續籤約,奔向新生活。就在10天前,水稻農場區塊個人住房處置工作取得進展,籤約率達到93%,協議生效。
    
    (原來的辦公大樓)
    
    「今天我特意穿了新衣服,還剪了頭髮。」81歲的住戶史美娥在鏡頭前笑得特別燦爛,她曾是水稻農場的職工,「以後可以住新房了,再也不怕家裡進水了。」
    
    (黃杭軍站在豬舍外)
    「鼎盛時期,整個農場共有200多名職工,育種,插秧,培育,收割,種大麥,種菜籽,一刻不停。」70歲的老場長江嶽定回憶,農場獲得的獎牌掛滿簡陋泥牆,還曾受表彰獎勵了鎮海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第一臺手扶拖拉機。
    
    水稻農場是國有農場,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一開始,地點設在北侖。1958年,水稻農場搬遷至駱駝鎮。
    從此,無論晴雨霜雪,鎮海第一代大中專農技人員把青春與熱血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2000年初,水稻農場轉制。2015年5月,水稻農場居民劃歸駱駝街道蓮晴社區管理。如今,農場步入個人房屋處置的倒計時。
    
    當天,除了為老人們合影留念外,一群年輕人也來到這裡,聽農場老職工講解過去的輝煌與故事。在農場老職工江嶽定和黃杭軍的帶領與講解下,曾經水稻農場的繁華景象逐漸呈現在這些年輕人的眼前。
    「以前我以為這裡就是個普通的小村莊,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故事。」在了解了農場的歷史後,前來參觀的年輕人陳豔對水稻農場的印象大為改觀,「水稻農場即將消失,但整整一代老農技人的青春與榮光,永不消逝。」
    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