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是看得見的歷史,是有溫度有良心的歷史記錄與呈現者。22年前,山東畫報出版社的《老照片》叢書一經面世,即以別開生面的圖書樣式、回望歷史的新穎視角,引發了風靡全國的「老照片文化熱」。
最後一次見到《老照片》叢書主編馮克力,是今年8月底在由《中國攝影》雜誌社和影上書房聯合主辦的「攝影圖書研討會」上。會議間隙,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說,照片作為一種出版資源,具有多方面挖掘與開發的可能性。
正如馮克力所說,《老照片》作為一套陸續出版的叢書,從1996年12月至今的22年裡,已經出版到現在的第119輯。一套叢書,堅持出版20多年,從當年的暢銷變成如今的長銷,《老照片》是如何做到的?又有哪些不為大家所知的故事?
開啟了「讀圖時代」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
「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所提供的照片需是20年以前拍攝的。」
……
以上幾段話是《老照片》出版初期,馮克力寫在徵稿啟事裡的內容,延用至今。
1996年12月下旬,《老照片》叢書第一輯正式出版。甫一問世,便創造出單輯銷量40萬冊左右的紀錄,掀起一股老照片出版熱潮。
據馮克力介紹,該叢書以「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為主旨,以專欄為架構,同時編發獨立成篇的稿件,並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將文字量「適當加大」,使圖、文在總體上所佔比例為圖1/4、文3/4。「總之,照片耐看、文章耐讀是對稿件的基本要求,但無論怎樣,都要以事實為依據,紀實——這是叢書的靈魂。」馮克力告訴記者。
作為一種新的圖書樣式,《老照片》既圖文緊密結合,在視覺上又突出了照片效果。這在1996年的圖書市場上尚屬先河,於是有人認為,《老照片》的成功出版,開啟了中國出版業的「讀圖時代」,建立了新的圖文搭配形式。也因此,《老照片》相繼被業界選入「1978-1998二十年難忘的書」「改革開放3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共和國60年60本書」。
正如「共和國60年60本書」的入選評語所說:「不斷出版的《老照片》以樸素而溫情的獨特方式定格歷史,使我們得以在過去朦朧的霞光中,重新想像遙遠的過去,重新認識和反思切身的社會生活。」
文章圖片相得益彰
著名藝術家、影像研究者陳丹青在談及《老照片》叢書時曾說:「《老照片》裡的照片超越攝影,一如它所刊出的文字超越文章。」照片一經誕生,其所蘊含的信息與價值便超出了攝影本身。
那麼,《老照片》中的照片來源主要有哪些?又是如何遴選照片和文章的?
「1994年,新成立的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圖片中國百年史》大型畫冊。編輯們從多方徵集的5000多幅照片中,遴選出2700餘幅刊用。未能入選的照片,就成為《老照片》最初的稿源。」馮克力說,之後的來源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國內各地的館藏,二是個人的家藏,三是老照片愛好者的收藏。
在馮克力看來,讀者給《老照片》投稿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手頭有照片的,不一定寫得了文章,相反,有些願意給《老照片》寫文章的,手裡卻沒有照片。」
這些年,隨著老照片收藏的趨熱,越來越多既收藏又有志於研究的老照片愛好者成為《老照片》的作者,且往往出手不凡。「至於遴選稿件的原則,首先是照片要有些意思,畫質可供印刷,再就是隨附的文章可讀性要強,與圖片相得益彰。」馮克力如是說道。
其實在出版之初,馮克力在「徵稿啟事」中,便說了這樣一句話:「文章須圍繞照片撰寫。」或許,當時寫下這句話,只是憑了一種感覺,但後來的實踐證明,正是由於這樣的要求,使得《老照片》確立了自己獨有的圖文結合的方式,從而也為歷史照片這一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走出了一條新路。
「此前的出版物要麼以圖片為主,附以簡短的圖說,要麼以文字為主,圖片在書中只是作為插圖或者點綴。《老照片》裡的稿件,雖然也有以文字為主或以圖片為主的,但總體上是圖文互見、水乳交融,使圖片所蘊含的信息獲得比較充分的發掘與解讀。」他指出,《老照片》就是通過把讀圖所得轉換成文字敘述,實現了另一種定格,或者說是對定格之定格。
從暢銷轉為長銷
第118輯裡,刊登了昔時濟南鐵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貴照片,講述了一張「餘杭抗日救護隊」合影引出的故事,記錄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扶貧的故事等。
第119輯裡,回憶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槍林彈雨的一段歲月,記錄了一個攝影愛好者在「文革」時期一段有趣的遭遇,賞析了1960年臺灣的一組以「母親」為主題的生活影像……馮克力詳細地向記者介紹了最新出版的兩輯中所刊登的內容。
當下,閱讀的數位化、碎片化無可避免地衝擊著傳統出版行業。談到當前該叢書面臨的出版挑戰時,馮克力認為,那種印行三四十萬冊的盛況再難出現,但是《老照片》已經有了固定的受眾群體,也已完成從暢銷書向長銷書的轉變。
其實,在應對市場方面,《老照片》也採取了諸多策略。比如從第二十輯開始,便推出了《老照片》的合訂本、珍藏版。從第二十輯開始,《老照片》每5輯合訂成一冊,以精裝的形式推出了珍藏版,這種形式很快就得到了讀者的認可。此外,還根據《老照片》裡邊的內容,分門別類出版了一系列精選集。比如今年年初出版的《老照片二十年精選集》,便是從已經出版的《老照片》中選編而成,包括《重回現場》《風物流變》《名人身影》和《民間記憶》。
為了將青少年吸引到《老照片》的閱讀群體中,推出了《老照片》溫情系列,包括《我的老師》《一封家書》《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讀者通過翻看《老照片》,能夠開闊視野,增長人生閱歷。」馮克力介紹說,截至當前,該系列叢書已印製6萬冊,得到了青少年的認可。
「當前,無論是合訂本,還是精選集,抑或相關系列,都因為其文獻性,成為人們願意收藏的作品。」馮克力說,照片展示的內容是直觀的,老照片最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折射出時代的光影,為人們記錄下一段段歷史,因而老照片越老越有價值。(張雪嬌)